热门
【博-览群车】 过去式的辉煌 马自达成就转子
1 10 发布于 2020-07-14 22:24:50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不一Young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这是一档品模型,聊历史的栏目。每一期我会选择一个品牌,或者一个车系,又或者是某一台车的前世今生,而今天,我们来聊聊马自达。

提起马自达,有一个话题是一定一定绕不开的,那就是传说中的Rotary Engine,转子引擎。

上个世纪60年代,坐落于日本广岛的一家小厂,为了避免被大厂吞并的命运,决定向德国的NSU公司购买专利。实现自身的救赎。

而他们所瞄准的,就是汪克尔发动机。



不同于以往的往复式活塞发动机,转子引擎并没有传统的活塞连杆机构,而是使用了一个类似三角形的转子,做偏心运转,这种发动机也因此被称为汪克尔发动机。

1950年代初期,德国工程师菲力斯·汪克尔成功试作出第一代汪克尔发动机,原型机被命名为DKM 54型(DKM为德文Drehkolbenmotor的缩写)。

不过因为DKM型机械构造过于复杂,很快DKM型的设计概念就被抛弃了,改为只让转子回旋,转子室则被固定住,称为KKM型。也就是后来转子引擎的雏形。1960年,汪克尔发动机正式向世人公开发表。

抓住救命的稻草——超越时代的Cosmo


1961年,日本政府推出了政策,让大公司吞并小公司来提高竞争力,从而提升日本汽车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当时刚从三轮车转型做四轮车的马自达自然是面临被吞并的命运。

濒临倒闭吞并的松田汽车,不肯向命运低头,这是他们看到了一丝曙光:政府同时出台了新规则:小公司如果有独家专利技术即可不用被吞并。于是马自达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德国NSU公司的转子引擎身上,于是向NSU公司购买了转子引擎的专利,并且接受了苛刻的条件,开始自行研发转子引擎。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转子发动机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却存在缸壁的抗磨力差,转子顶端的气封刮伤缸壁造成混合油气无法被密封的严重技术性问题。于是当时的马自达成立了转子引擎研究室,带领“转子47士”与转子发动机的“死症”决一死战。

“你我本无缘分,全靠工匠精神死拼”。

终于,第一台搭载转子引擎的量产车型在1963年横空出世,让我隆重的为你们介绍——Mazda Cosmo Sports

作为第一台量产型转子引擎跑车,Cosmo自然是意义非凡。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Cosmo,还是在特摄片《归来的奥特曼》中,Cosmo作为MAT特警队的战队用车,居然毫无违和感。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再来看Cosmo,丝毫不会觉得难看与过时。可见Cosmo的设计是非常超前的。而且Cosmo,名为宇宙,也是马自达希望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证明。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Cosmo有着许多与日系车型完全不搭调的设计元素。当时日本比较有代表性的跑车有丰田2000GT,尼桑Fairlady Z,都是属于长车头短车尾的设计,而Cosmo一改这样的比例,车身的线条有几分美国火箭车的硬朗,圆形的车头大灯,看起来十分像外星人的眼睛,捷豹的E-Type和法拉利250GTO也都采用过这样的设计。

不过,这款从1963年就面世的产品直到1967年才最终量产,可见马自达对于Cosmo的谨慎。

Cosmo所搭载的转子引擎,是最初的量产版转子引擎,代号10A的双转子发动机升功率超过了100匹马力,两个转子燃烧室的分别拥有491cc的排量,也就是加一起大概排量接近1L,但已经能输出110P马力了。之后的Cosmo Sport则能够最大输出128匹马力,可以说真正是小排量,大力量的典范之作。(本田党先不要喷,1967年你们家的VTEC还没出生呢)

因为这款车是第一款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车型,可以说它是为了转子发动机而特别研发的产品。全新的车身构造也导致了这款车当年售价高达148万日元。高昂的售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所以从1967-1972年的5年间,这车一共才生产了1176辆。

如果有想看看实车的童鞋,可以去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上汽博物馆逛逛,应该是3楼(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的展厅内存放着一台Cosmo Sports。

Cosmo的64小比例车模好像不是很多,除了去年Tomica Limited Vintage(简称TLV),以及多美卡红白盒的MAT涂装,剩下的也就只有Ky京商的了。个人觉得,Ky的这个Cosmo性价比挺不错的。

就像上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Ky的型准大多数时候都还是不错的。相比起TLV,细节上可能是会稍微差一点,但是Ky的Cosmo给到了后视镜,而这是TLV所不具有的。考虑到入手价格只需要65RMB,所以综合来看,性价比非常高。

不过话说回来,Cosmo的尺寸真的很小,实车尺寸4140*1595*1165,比起今天的主流跑车都要小。刚收到模型的时候我都怀疑这是不是64比例的车模......


与多美卡红白盒的Cosmo相比,细节上肯定是秒杀无疑。多美卡也就是这个MAT队的涂装比较有收藏价值吧。

优雅的赤城彗星——RX-7 FC3S


上个世纪70年代后,马自达先后经历了经济危机与石油危机,对于转子引擎这样高油耗的发动机来讲,确实是一段比较难熬的日子。所以也“沉默”了一段时间。但并不是就此消声觅迹了,还是有量产的转子引擎跑车在出品的,比如R100,Luce R130,Cosmo的第三代,RX-2,RX-3等等。

Rotary Engine也在不断的改良,从Cosmo Sports上的10A型,到专为前驱车设计的13A型转子引擎(Luce R130),12A型(10A型的加强版),再到强化稳定性的12B型转子引擎,最后发展到了迄今为止,量产数量最多的13B型转子引擎。

说起13B转子引擎,那么接下来的主角就很明显了。我们的JDM情怀,头文字D中的转自兄弟——Mazda RX-7 FB/FC/FD

头文字D中,转子兄弟的座驾FC和FD是第二/第三代的RX-7,关于RX-7的造型设计,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年FC推出的时候,马自达其实是以保时捷924为竞争对手的,因此外观造型也是很接近924,也因此马自达就有了“广岛保时捷”的称号。

FC所搭配的发动机是带有中央冷却器的13B-DEI型涡轮增压转子发动机,可以看到引擎盖上有一个很明显的散热孔,就和斯巴鲁STI一样。此亚型发动机同时具有6PI与DEI可变气门系统,且装置了四喷油嘴式电子燃料喷射装置。

13B型转子引擎提供了自然进气和涡轮增压两个版本。早期的自然进气的版本,1986年出现涡轮增压的13B-DEI型,安装更新颖的四喷油嘴式电子燃料喷射装置,却去除了可变气门系统。只有146匹左右,在数据上并不是那么的好看。

1985年至1988年间,早期款所使用的涡轮是双废气入口涡轮增压器,采用二段机械式排气阀,马力数据也仅仅只有185匹。

1989年开始,FC采用改良过的涡轮增压器,马力也有提高,后期款的FC 涡轮版本马力已经能够达到200匹了。

《头文字D》中,赤城的白色彗星也是驾驶的一台后期款涡轮的FC。

在三代RX-7中,代号FC的第二代是最成功的,所以FC在全球的销量还是不错的。1985年推出,1991年谢幕。在售期间共出售了272,027辆,其中1986年在美国市场售出86,000辆,并于1988年达到销量的巅峰。1986年美国《Motor Trend》杂志把FC评选为“年度最佳进口车”,而1987年美国《Car and Driver》杂志第二度将FC列为年度十大风云车,可见FC在美国市场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台Mazda RX-7 FC3S GT-X就是出自TLV之手。作为64比例圈子最受欢迎的模型品牌,做工精良,涂装漂亮,比例精准。除了部分车型之外,普遍售价都是120左右,算是物有所值。当然TLV的车也是经常被炒的。

侧面来看,前轴长后轴短,车身整体比例很好看的。不过由于是参考了保时捷944,所以多多少少有一些棱角的设计。TLV的车前后都有悬架减震设计,而且滑行顺畅,也很适合把玩。





FC是RX-7车系中,产品生命周期最短的(仅6年),但确实三代产品中卖得最多的一代。三代目的RX-7虽然说是RX-7中卖的最少的,但却是最为我们所熟悉的...

熟悉的老朋友——RX-7 FD3S


1991年,拿下了唯一一届勒芒冠军的马自达,推出了第三代的RX-7,也就是头文字D中高桥启介的座驾——FD3S。

第三代RX-7前前后后已经推出了很多很多版本,比如Type RS,Type R,Type R等等等等,依旧采用的是采用13B型号的转子引擎。与FC不同,FD采用的是代号为13B-REW双转子发动机,采用了Twin Turbo双涡轮增压系统(头文字D中也有single turbo单涡轮版本),同时也有自然吸气的版本提供。

早期13B-REW亚型的转子引擎,NA版本225马力,Turbo版255马力。从1997年开始,该亚型的引擎改用了16位的ECU,也使马力上升至265马力。但是我们熟知的“君子协定”上限是280匹,此时的转子引擎还达不到这个上限。1999年,换上了新的涡轮增压系统,FD也终于达到了君子协定的280匹。

有人说转子引擎是1.3的排量,2.6的动力,3.9的油耗。其实关于转子发动机的排量计算问题,马自达耍了一个小心思。

以13B双转子发动机为例,每个转子容积654cc,乘以2个转子之后得出1308cc。但前面也说过,每当莱洛三角转子自转一周,发动机点火做功三次,也就是说一个转子引擎有三个独立的燃烧室。因此以654cc乘以3,再乘以2个转子,得出3924cc。

所以实际来看,转子发动机并不是像传闻中的那样狂暴。

如果把FD和FC放在一起,除了引擎盖下的那颗机器,光从外表上来看你很难认为这两台车其实是同一个车系。也的确,FC是以保时捷924为范本设计的,车身有很硬朗的线条。而FD不一样,圆润的车身一改FB与FC的设计风格。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FC的设计也绝不过时。圆润低矮扁平化,就是一台纯种跑车的设计。车身侧面也没有非常明显硬朗的,所谓的腰线。关键是这台车尾部还用了一个贯穿式的尾灯,也是时下非常流行的设计元素。可见马自达的设计功力是相当了得的。

FD与AE86合影。亦敌亦友的二人,秋名山车神的故事,也是在遇到了FD之后才开始的。早期款的FD是不带任何的空气动力学套件的,比如FD的尾翼,前唇这些。和AE86一样,FD是一台主打轻量化的跑车,本身因为转子引擎的体积就很小,所以也很容易去实现轻量化以及一个50:50的配重比。也使得FD的操控性相当不错。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FD也在进入21世纪后,用一台名为spirit R的版本结束了他的使命。作为我们最为熟知的一代FD,也是有很多人去玩这台车。针对这台车的外观改装,最主流的改装方案还是走RE雨宫的风格。

与FC一样,FD也是出自TLV之手,造型非常完美没有什么想吐槽的地方。不过唯一比较麻烦的地方就是,后视镜需要自己粘,需要找准位置,而且要保证两边对称。

这台车是Type RS版本,此外TLV也出了其他版本的FD。区别就在于轮毂和尾翼的样式。

其实说起来,我觉得这个轮毂有点大了,显得底盘有一点点高。不过TLV也是带悬挂结构的。


RE雨宫,是马自达的御用改装厂。雨宫FD也是头文字D动漫中,启介后期改装的FD。取消了FD原有的跳灯改为了平头灯,更改了前后杠的样式,还有碳纤维的机盖进一步轻量化。

Re雨宫被公认为最擅长改装RX7的改装厂,他让已经停产许久的RX-7还能一直活跃在赛场上。不过雨宫不单单只改装FD,FC也有,RX-8也有...只是雨宫改FD最厉害,名气最大罢了。

日本场地GT最高级别比赛,从JGTC到SUPER GT,雨宫多年坚持以RX-7参加GT300组别的竞争,且多次用RX-7取得 GT300分站冠军,年度第二也拿过几次。在2006赛季,雨宫取得GT300组别年度车队&车手双料冠军。

这台RE雨宫出自多美卡黑盒,属于多美卡中比较高端的产品。细节比一般的多美卡红白盒要好很多。不过还是和TLV不能相提并论,毕竟不是一个价钱。

整体造型还是很还原的,不过就比例而言,并不是标准的1/64,尺寸会稍微大一点点。同样带有悬架结构。



被曲解的历史——Mazda 787B


说到转子发动机,那么一定有一台车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1991年勒芒的冠军车,马自达787B。

787的开发设计是以767和767B为基础的,延用了很多767的机械零部件。但是,为了提升整车性能,将原来在767上面的13J发动机换成了新的2.6升,代号为R26B发动机。虽然布局和排量几乎一模一样,但是采用了很多新的元素,例如每个转子配备三个火花塞、连续可变进气口、碳纤维顶端密封等等。也因此R26B发动机在10500转时可以催生出高达930马力的功率。

不过因为787是为耐力赛而诞生的赛车,为了兼顾可靠性和寿命,工程师们把动力限制在了8500转,650匹马力。

除了发动机,马自达也换了新的散热器并且变更了安装位置。在767上面,散热器在驾驶舱旁边,而787上面散热器被安置在机头上。

787B是在1990年马自达787的基础上,将用于提升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的可伸缩式进气流道的控制器,改成了由ECU来控制,动力也提升到了最高每分钟6500转速,608Nm的扭矩。同时马自达工程师对787B的刹车和悬挂也进行了升级。

787B真可谓是无数马自达车迷的信仰了,坊间从不缺乏关于787B的传说:当年,马自达787B以领先对手2圈的巨大优势,夺得了当年勒芒24h的冠军,FIA觊觎转子发动机的强大实力,于是在1992年禁止转子引擎出赛,非常令人愤恨,为转子发动机打抱不平。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转子引擎参加勒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而马自达用转子引擎参加勒芒则来到了1980年代以后了。但是,马自达787B夺冠是在1991年,11年的时间,难道马自达就拿到了这一次冠军吗?

很遗憾,这是事实。11年的参赛历史,马自达转子引擎只拿到了唯一一届的勒芒冠军。在此之前呢,由于转子引擎的独特性,使它经常不能跑完整场比赛,或者是垫底完赛,表现不佳的动力,以及频发的可靠性的问题,当年围场中基本没有什么人会觉得马自达会拿下勒芒冠军。

时间来到了1990年FIA计划将勒芒C组的引擎规格,与F1的引擎规格进行统一,采用3.5L V10自然吸气引擎。巧的是马自达当时所在的组别正好就是C组,按照这条规则,马自达显然是不能参赛的。在当年的勒芒比赛中,马自达出赛三台车,退了两台787,唯一一台跑完全场的767b则是垫底完赛。

1991年,马自达带着两辆787B再次征战勒芒,还有一辆787作为备选项。这一年正值规则大改,除了少数车队制造出了符合参赛规则的赛车,多数车队的车辆并不符合参赛要求,根据新的比赛规则,马自达787和787B,以及捷豹XJR-12和奔驰C11都必须进入C2组别。这是因为符合1991年新规定的赛车被列入C1组别,而采用非3.5升发动机的赛车都归为了C2组别。

787B夺冠的过程就不细述了,简单来讲就是夺冠热门基本都因为机械故障或者赛道事故相继退赛了。虽然787B的速度并不快(不用质疑,排位赛787B只拿到了19位,23位,30位),但是787B 55号车靠着不错的可靠性,以领先对手两圈的优势赢得了勒芒。但是对于勒芒24h来讲,一场比赛跑下来,需要跑大几百圈,两圈的差距真的不大。

所以,在我看来,787B是一台被过度神话的赛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台车的确在赛车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体现出的是马自达那一份执着的精神。

当然,这样一台传说中的传奇赛车,车模是一定要有的。来自TLV的马自达787B测试版。冠军车55号的涂装,价格已经被炒上了天,无缘入手。

但是这样一台787B的定价,其实也不便宜了。目前淘宝全新售价普遍在400rmb左右。整台模型的素质表现自然是非常不错的,型准,可玩性好,车辆前后盖都可以拆装。前盖拆掉之后可以看到车头散热器的细节,后盖下可以看到4转子R26B引擎的刻画。轮毂内也有刹车卡钳也刹车盘的细节。综合这些因素,我觉得这个售价也是能接受的吧。

不过我这台787B还是有一个小小的瑕疵,就是尾翼看上去有一点点歪。

纵观世界汽车工业即便年的发展历程,转子发动机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产物,事实上转子发动机并不是像传闻中的那样厉害,但是却因为马自达的执着而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当初转子引擎是马自达的救命稻草,现在,则是马自达成就了转子的神话。

本期【博-览群车】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点赞留言收藏,下期想看什么车可以在评论区里交流一下

  • 模型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