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跨阿省千里路,边境换签一日还——埃德蒙顿Coutts电车折返跑记
在国内时本人一直想挑战电车日行一千公里,但一直没有如愿。
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国内高速经常会莫名暴堵,打乱行程;其次是服务区充电桩功率低,还经常因通讯问题充不上电,远不如特斯拉超充可靠,充电不确定性非常大。
去年3月曾专门抽工作日从东莞行至杭州,就算已经如此错峰出行,不用等充电桩,但一路上充电体验还是非常糟糕。
于是,我就把日行千里的目标改成在加拿大实现。
本周趁着放假,于是开特斯拉Model Y去边境换了签。
如果非说埃德蒙顿有什么明显缺点的话,那就是离美加边境太远了——单程6百多公里。
这距离在交通顺畅、跑满限速的情况下要十多个小时才能往返,并且在每次在边境的等待时间不确定,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在等待整天后还轮不到,要打道回府第二天再来,相当累人。
中年人虽然体能有所下降,跑不了一个完整的马拉松,但难道一天还开不了十几小时的车吗?
好不容易有个一口气跑上千公里长途的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于是果断决定当天往返,凌晨3:00出发!
这么疯狂的计划,同样要去换签的朋友听后立马就加入了。
他说,反正每天5点多起来去上学,3点走也就少睡俩小时,影响不大。
另外加上NAIT认识的带孩子去换签的妈妈,我们一车人就摸黑出发了。
三更半夜路上几乎没车,于是就有充分的机会测试特斯拉在不同的速度巡航下的能耗。
电车平路电量足,一直开一直爽。谁知快到边境时,乐极几乎生悲。
导航错误,错过了充电站还以为自己还在往那开,直到跑到8%电量时才在朋友的提醒下注意到车上的警报:“目前电量已经无法回到附近充电站“!
惊恐之余,于是赶紧导航到充电站,显示到达后剩余电量是0%。
电车一旦电量不足,就从秒天秒地的精神小伙瞬间变成半身不遂的病人了。
于是只能一再降低速度,蜗速开回,减少能耗,最终侥幸成功到达,还剩有2%的电量,有惊无险。
否则抛锚在边境,拖车都找不到,后果实在无法想象。
美加边境的工作人员虽然威严,但服务专业,态度好,非常有耐心。
美国边检人员LOPEZ见朋友英文不好,特地放慢语音,像是用慢速VOA英语一样一字一顿地和朋友说话。
见朋友还是不明白,于是让我做翻译。
同时解释道,现在入境政策对中国公民变紧了,需要做背景审查,可能要一个小时。
于是问了一连串问题,其中还问我们是不是间谍。
我当时被搞得啼笑皆非,回复”Come On! We are nobody。少来了,我们只是无名小卒”。
Lopez也被逗笑了,忙说,”I know, I know”。
之后一切顺利,中午12点半入境加拿大。我看早我半小时到达的朋友和已经办好孩子大签,而我却多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进展。于是我厚着脸皮上前,以“朋友和她的孩子已经办好,在等我一起回去”为由,希望他提前处理我的资料。结果那个满身纹身大家都觉得很凶悍的工作人员听闻后直接把我资料从第7位移到第1位。
由此,在美国由我帮忙翻译的朋友,因为和我一起入境,也一并处理,竟然只比6点半来办同样业务的人晚了半小时,省下了足足 6个小时,因此我们才得以当天回家。
“妇女+孩子”这个在某些地方处处掣肘的组合在这是政府的重点优待对象,工作人员都是尽最大努力给予便利。
纵然旅途疲惫,但他们打交道确实很愉快。
打得交道多了,我已经开始懂得如何“拿捏”他们了。
美加政府行政充满着人情味,只要你提出合理诉求或者难处,他们总是会考虑的。
---------------------------------------------------
以下是特斯拉行驶数据分析。
2点30出门,24:00回家。
行程1,305.47KM,驾驶11.3个小时。
口岸停车6个半小时。
充电3个半小时。
平均时速115.5Km,总耗电355度,平均能耗是272wh/km,比平时高40%。
在加拿大的高速上才能,才敢这样跑。
也只有类似加拿大这样的地广人稀一马平川没有摄像头只靠警察人工抓超速的高速上才能跑出这样的记录。
充电费用270刀,每公里0.2刀,折合成人民币是1块钱每公里,是CRV费用的两倍。
以上数据有力地驳斥了“在加拿大开电车省钱”的谣言。
开电车省下的电费都被特斯拉超充赚走了。不过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有超充,再贵的电费我也认了。
下面分享一张当时在电量低至0%时的惊险一幕。
本来车尾的1%电量标志是用来搞笑的,结果果真在自己身上应验了。
在加拿大开特斯拉怕的不是电量低,怕的是当你三更半夜天寒地冻跑到充电站后,发现所有的桩都被人破坏了,此时就只能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愿天下所有的电车司机都能有足够的电量到达目的地。
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国内高速经常会莫名暴堵,打乱行程;其次是服务区充电桩功率低,还经常因通讯问题充不上电,远不如特斯拉超充可靠,充电不确定性非常大。
去年3月曾专门抽工作日从东莞行至杭州,就算已经如此错峰出行,不用等充电桩,但一路上充电体验还是非常糟糕。
于是,我就把日行千里的目标改成在加拿大实现。
本周趁着放假,于是开特斯拉Model Y去边境换了签。
如果非说埃德蒙顿有什么明显缺点的话,那就是离美加边境太远了——单程6百多公里。
这距离在交通顺畅、跑满限速的情况下要十多个小时才能往返,并且在每次在边境的等待时间不确定,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在等待整天后还轮不到,要打道回府第二天再来,相当累人。
中年人虽然体能有所下降,跑不了一个完整的马拉松,但难道一天还开不了十几小时的车吗?
好不容易有个一口气跑上千公里长途的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于是果断决定当天往返,凌晨3:00出发!
这么疯狂的计划,同样要去换签的朋友听后立马就加入了。
他说,反正每天5点多起来去上学,3点走也就少睡俩小时,影响不大。
另外加上NAIT认识的带孩子去换签的妈妈,我们一车人就摸黑出发了。
三更半夜路上几乎没车,于是就有充分的机会测试特斯拉在不同的速度巡航下的能耗。
电车平路电量足,一直开一直爽。谁知快到边境时,乐极几乎生悲。
导航错误,错过了充电站还以为自己还在往那开,直到跑到8%电量时才在朋友的提醒下注意到车上的警报:“目前电量已经无法回到附近充电站“!
惊恐之余,于是赶紧导航到充电站,显示到达后剩余电量是0%。
电车一旦电量不足,就从秒天秒地的精神小伙瞬间变成半身不遂的病人了。
于是只能一再降低速度,蜗速开回,减少能耗,最终侥幸成功到达,还剩有2%的电量,有惊无险。
否则抛锚在边境,拖车都找不到,后果实在无法想象。
美加边境的工作人员虽然威严,但服务专业,态度好,非常有耐心。
美国边检人员LOPEZ见朋友英文不好,特地放慢语音,像是用慢速VOA英语一样一字一顿地和朋友说话。
见朋友还是不明白,于是让我做翻译。
同时解释道,现在入境政策对中国公民变紧了,需要做背景审查,可能要一个小时。
于是问了一连串问题,其中还问我们是不是间谍。
我当时被搞得啼笑皆非,回复”Come On! We are nobody。少来了,我们只是无名小卒”。
Lopez也被逗笑了,忙说,”I know, I know”。
之后一切顺利,中午12点半入境加拿大。我看早我半小时到达的朋友和已经办好孩子大签,而我却多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进展。于是我厚着脸皮上前,以“朋友和她的孩子已经办好,在等我一起回去”为由,希望他提前处理我的资料。结果那个满身纹身大家都觉得很凶悍的工作人员听闻后直接把我资料从第7位移到第1位。
由此,在美国由我帮忙翻译的朋友,因为和我一起入境,也一并处理,竟然只比6点半来办同样业务的人晚了半小时,省下了足足 6个小时,因此我们才得以当天回家。
“妇女+孩子”这个在某些地方处处掣肘的组合在这是政府的重点优待对象,工作人员都是尽最大努力给予便利。
纵然旅途疲惫,但他们打交道确实很愉快。
打得交道多了,我已经开始懂得如何“拿捏”他们了。
美加政府行政充满着人情味,只要你提出合理诉求或者难处,他们总是会考虑的。
---------------------------------------------------
以下是特斯拉行驶数据分析。
2点30出门,24:00回家。
行程1,305.47KM,驾驶11.3个小时。
口岸停车6个半小时。
充电3个半小时。
平均时速115.5Km,总耗电355度,平均能耗是272wh/km,比平时高40%。
在加拿大的高速上才能,才敢这样跑。
也只有类似加拿大这样的地广人稀一马平川没有摄像头只靠警察人工抓超速的高速上才能跑出这样的记录。
充电费用270刀,每公里0.2刀,折合成人民币是1块钱每公里,是CRV费用的两倍。
以上数据有力地驳斥了“在加拿大开电车省钱”的谣言。
开电车省下的电费都被特斯拉超充赚走了。不过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有超充,再贵的电费我也认了。
下面分享一张当时在电量低至0%时的惊险一幕。
本来车尾的1%电量标志是用来搞笑的,结果果真在自己身上应验了。
在加拿大开特斯拉怕的不是电量低,怕的是当你三更半夜天寒地冻跑到充电站后,发现所有的桩都被人破坏了,此时就只能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愿天下所有的电车司机都能有足够的电量到达目的地。
[ 本帖最后由 Frank1912 于 2024-11-13 01:10:14
编辑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