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小盲镜 倒车更方便 图解交流小盲镜的正确用法
倒车入库、移库、侧方位停车是每次用车都可能用到的基本操作。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小刮蹭和小碰撞,良好的观察视野是每位车友所需要的。
左、右后视镜和中间后视镜是每辆车的最基本配置,仅仅依靠这三个后视镜观察,仍然有许多盲区观察不到,给倒车带来诸多不便。现在,有许多车用配件可以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诸如:后视盲镜、车后照地镜、音频倒车雷达、视频倒车雷达等等。车主们亦都根据自己的观察习惯、经济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观察方式和配件。
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用车体会和持续改进的经历,和车友们相互交流一下用车经验。
新购车时,首先加装了音频倒车雷达,对避免倒车时碰到车后的物体很有帮助,迄今为止,小雅没有主动亲吻过后面的车车。使用频率高,每天都会用到,很实用。
我的倒车雷达是带语音提示的那种,提示距离分几档,逐渐加密(2m、1.5m、1.2m、1.0m、0.8m、0.6m、0.5m、停车),倒车时,眼看后视镜,耳听提示音,比较轻松。还还有一种音频倒车雷达采用小液晶屏显示距离,不同频率的“滴滴”音提示距离。个人感觉,眼睛若要在后视镜和液晶屏之间来回切换,会稍累一些。
去年5月份,在论坛看到雅友成败论人转载的《最新的后视镜调整方法》帖,充分利用原车后视镜的视角,最大限度扩展整体观察视角的宽度。认真研读、试用,效果不错(一直沿用至今)!于是发帖与车友们分享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545-10615469-1.html)。
只用后视镜时,两侧后轮区域始终存在观察盲区,倒车时耽心擦刮旁车或低矮栏杆、石坎。好在森雅后视镜有电动调节功能,比自己以前那款老型号面包车还是方便不少。后来,在论坛与雅友交流时,有车友建议加装小盲镜,不必每次调节后视镜的倾角,延长电动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此前在面包车上曾用过一套广角圆镜,效果不理想,看着费眼神(现在回想,实际是自己用法不当)。因此,没有马上采纳,将就着用电调吧。
这样凑合着用到今年,每次靠边倒车时几乎都要调节后视镜的倾角,感觉还是有些麻烦,也想改进一下。赶着过年,也给小雅添置点实用物件,其中就包括一对小盲镜。趁假期,装上并多次调整试验,最后调到一个高低兼顾的角度,较好地消除了后轮侧方的观察盲区。
曾经的错误用法
小圆凸镜虽有广角功能,但同时有缩小景物作用。以前在面包车上使用时,只想着利用广角功能扩展总体视角,用它来观察外围、远处的物体,其实是“扬短避长”——远处的景物本来就小,在凸镜里就更小了,观察时费眼神,当然累眼了。
本次的改进用法
这次在森雅车上应用时,受到包装盒上名称的启发(名称是“盲镜”而非“广角镜”)——减小视角盲区,用来观察车身附近更需关注的影响安全的物体。虽然近景也会缩小,但比看远景还是轻松很多。
考虑森雅后视镜不是太高,为减小遮挡面积,选用一款较小的盲镜,直径1.5英寸。
盲镜的安装使用说明
初步安装小盲镜时拍摄的效果(未完全依照正常驾驶时的视角拍摄)
路口停车等待时拍摄的效果
调整、改进后拍摄的效果(依照正常驾驶时的观察视角拍摄)
采用倒车方式左侧方位精准泊车
(仅借助盲镜和后视镜,中途未使用电动调节后视镜的倾角)
相机对焦于后视镜内的景物(盲镜景物相对模糊)
相机对焦于盲镜内的景物(主镜景物相对模糊)
放大一点,看得更清楚些。
一次泊车到位后的最终效果(从车窗内向外观察)
采用倒车方式右侧方位精准泊车(一)
右侧停车时的后视镜、小盲镜的图像,下车观察最终效果。
采用倒车方式右侧方位泊车(二)
在不动用电动调节后视镜倾角功能或者开车门的前提下,准确避让花坛的转角。
28mm广角端,依照正常驾驶时的视角拍摄
拉近右后视镜(对焦于主镜)
拉近右后视镜(对焦于小盲镜)
俯视停车区周边环境和物体
见缝插针,不浪费可用的停车位
有一天,回来晚了,只剩一块外大内小的梯形停车位(两车没停好,空了一块倒大不小的鸡肋车位,一般车都回避了)。估了一下,应该可以停,借助盲镜,成功泊入!
路口停车等待时拍摄的效果
倒车方式泊车
左、右后视镜及小盲镜的图像(对焦于后视镜内的景物,小盲镜内景物相对模糊些)
晚间的使用小盲镜的效果
虽然反光有点强,但后视镜和小盲镜的图像还是可以分辨出轮廓。
小盲镜斜向下方,反光比后视镜少许多。
后车的大灯对前车的后视观察带来不小的干扰。小盲镜斜向下方,反光比后视镜少。
旁边车道没车时的右后视镜和小盲镜
晚间暗区泊车
环境照明较暗区域,倒车时的后视镜和小盲镜的图像。
小盲镜反射率高于主后视镜,镜中的影像更亮些,有助于暗区的观察和泊车。
强化对车身宽度感、长度感的准确性
借助小盲镜,可以更精准的观察车身与车道线的位置,增强车身宽度感的准确性。在遇到狭窄路口(如一些路口设了限宽桩),估测宽度时更加准确、自信。在避免擦挂临边物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不浪费)当前的可用通道,安全通过,冲出囧境。通过后还是有点成就感的。呵呵。
特别提醒,受个人身高、座椅调节习惯、观察角度、拍摄角度不同的影响,车道线在引擎盖的位置会有所不同,应以个人的观察、修正结果为准。
车身外轮廓线(前门拉手边缘)基本与车道线内缘相切
此时,在小盲镜里可以看到左后轮外缘几乎正好与车道线内缘相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