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0 | 回复:102 山东论坛 >  【风行景逸杯】神秘鲁西北——镜头穿越古今 草根探幽古城
 
只看楼主 收藏本帖
发表于 2012-1-28 16:58:34

【风行景逸杯】神秘鲁西北——镜头穿越古今 草根探幽古城

 

     正月初二,我有幸参加了家乡山东临清,民间组织的“游临清古城胡同,赏运河名城遗韵”活动。
   

    明清民国时期,临清因其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文化十分繁盛,所遗留的历史符号都以国宝、民俗等形式较好地保存下来。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一共有16处国家级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共有8处;临清胡同和其他历史遗迹一样,与老城居民的生活相融合,是活态的历史博物馆,为后人留下了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清真寺、大宁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中外宗教汇于短短一街。
   

在古城中寻古探幽,串胡同,拜大寺;进老院,老门楼、大杂院,历史遗存触动心神。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固然重要,而民俗爱好者将老故事、老风俗娓娓道来,更是别有情趣。

   

故事已有百年 真实就在眼前

   

    穿越时空的感觉使“胡同游+胡同故事”的活动一经推出,便一发不可收。临清很快成为继北京、无锡、南京等地之后,京杭运河文化线路上为数不多的发展胡同旅游的城市之一。家乡胡同的韵味已经成为吸引外地游客来临的主要活动之一,也因其强大的草根性成为普通市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本帖最后由 聊城车友3865277 于 2012-01-31 20:53:28 编辑 ]
 
分享到:
20
发表于 2012-1-28 17:03:26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19:56:22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8 17:04:48

希望了解老城故事的人可不少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23:29:46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8 17:13:51


考棚街设考院,亦称书院(现回民中学)原为临清直隶州四县(临清、夏津、武城、邱县)生童应试之所,街名亦因此而得。



当地回民众多,回民中学的伊斯兰式建筑



旧县治



县治遗址阁楼,原名魁星阁,是学子祈求学业有成或考取功名后祭拜文曲星之处。

临清县衙由纸马巷内迁砖城后,遂更置“县治遗址”刻石为阁眉,魁星阁名憾被隐去。





挚旗者:临清胡同游发起人刘英顺先生,世代生活在古城区的“老临清人”,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老临清繁华鼎盛的历史,潜心收集临清传统文化资料。他利用自己的宣传和民间力量,发掘临清胡同文化,让更多的人跟随他的脚步,聆听他的故事,感受临清胡同的历史沧桑。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21:50:59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8 17:16:09


大宁寺盛时山门巍峨,佛殿肃穆,戏楼精美,宝宇宏大,禅院威严神圣,壮丽甲于诸刹,堪居临清城区四“宁寺”(大宁寺、静宁寺、天宁寺、满宁寺)之首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21:58:06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8 17:17:32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19:54:41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8 17:19:52



    书院荷香为临清古二十四景之一,因书院内有荷花池,入夏荷香伴书声四溢而得名。后池枯荷除,但昔日三楹两进,飞檐桃角,画栋雕梁的学府大门——黉门,仍气势非凡,灼灼生辉。

    书院(回民中学)黉门(大门)内有清嘉庆、光绪年间两次重修试院(书院)的碑刻,铭文完好,史迹昭然。
    临清籍名将张自忠,诗人臧克家。二人于民国时期,曾先后在此读书和执教

国画大师李苦禅亦曾执教于此。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21:55:33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8 17:21:21


修表的摊子利用率很少了
 
发表于 2012-1-28 17:24:30



天气很冷,人心很暖

这种民间草根的文化旅游互动,传统文化的普及与继承,对于日新月异的当今显得弥足珍贵。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23:33:15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8 17:26:41

1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21:59:12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8 17:29:29


介绍县治遗址
 
发表于 2012-1-28 17:32:19


    棚街街短短几百米的老街,凝聚了儒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众多宗教,可见临清经济繁荣后,宗教文化的发展繁荣,宗教在为人们提供精神慰藉时也推动了运河经济的发展。
 
发表于 2012-1-28 19:46:13


正赶上做礼拜 圣歌很震撼
 
发表于 2012-1-28 19:47:09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22:03:40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8 20:09:53



旧时此巷专卖木桶







年轻人都搬出去住楼房了,剩下的大多是老人

 
发表于 2012-1-28 20:12:24


 
发表于 2012-1-28 20:16:02



清真女寺







 
发表于 2012-1-28 20:16:27


 
发表于 2012-1-28 20:17:02






武训(1838~1896)今山东省冠县人,是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

靠着乞讨,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多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一个平凡的乞丐,以一番最不平凡的作为,名垂青史而为后人称扬。在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载入正史的,大概只有武训先生了。后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

临清现有武训小学一所,后人为纪念设立祠堂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23:40:21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8 20:20:58





 
发表于 2012-1-28 20:22:03





出于尊重 殿内就不拍了
[ 本帖最后由 一档 于 2012-01-28 22:32:18 编辑 ]
 
123 / 3 页下一页
到第
 

高级模式

0/5000字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提示

您是否确认将回复优先展示,扣除300积分?

您已被楼主屏蔽,不能回复该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