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7 30天使用感受,TA3.0能够带来驾驶便利性
关于电车,争论极大,没有独立思考,难做决定,匹配自己需求,需要一定勇气。目前,补能仍然决定的关键。
比如论坛、短视频告诉我们,根本不在乎动能回收,动能回收可有可无,又如ID7的功能鸡肋,嗤之以鼻,用图文并茂的视频嘲笑TA3.0功能。
ID7的D档驾驶模式舒适+辅助驾驶经济组合,动能回收非常优秀,驾驶质感好像就是油车,50公里至120公里速度区间符合我的用习惯,油电转换非常惬意,质感改善。
动能能量回收节能明显,在城市可以轻易开出100公里电耗低于CLTC100公里值,个人使用节能可以超过20%以上。
互联网放大欲望和焦虑,诱导、主观和碎片化观点比比皆是,能够遇到系统级思考,还得看缘分与运气;同时,互联网资讯在被深刻的利用与引导。
有句话叫“放弃独立思考,就是对自己伤害。”
下面理解基于个人理解,仅供参考,风险自负。
熟练启动与退出TA3.0非常重要,关乎安全。方向盘的mode切换到辅助自动驾驶,然后用方向盘右边OK键确认即可,有一个白色图标出现在仪表中,此时表示功能可用,此刻的它并未启用。
TA3.0启用,如果此刻在道路上行驶,速度是80公里,按set键,立即启动以80公里速度的自动驾驶,在仪表上的TA3.0图标变为绿色,即进入自动驾驶。
TA3.0停用,有两个方法,使用刹车即刻退出,或者点击方向盘左边的CNCL键,即刻退出自动驾驶。
TA3.0再次启动,进入TA3.0驾驶,如果沿用上次设置速度启用,直接按方向盘的RES键即可,如果你要以新的即刻速度启动,直接按方向盘set键即可。
实现自动驾驶跟车距离设置十分必要,系统默认设置车距在最近位置,需按需调整,估计跟车距离30米左右。
上面,速度与距离设置好后,你的高速与快速路行驶变得非常轻松,我几乎不用油门,也很少用刹车。TA3.0可以自动跟车,自动保持车道,可用性高。转向灯辅助变道,看仪表状态标志,可确保安全成功。
上面115速度图是设置速度,自动驾驶;100公里图是自动刹车,发电机工作,牵引力阻力减低速度,98公里图是继续减低速度,在高速上遇到塞车了,也识别到。
自动驾驶改变一些习惯,如长时间脚在刹车踏板上,一个小时没有动作,🦶会僵硬,发嘛等,如果离开刹车踏板位置,又可能会改变我以前的肌肉记忆习惯。
上面风险都需要我仔细理解与采取什么措施,确保安全驾驶。
ID7,目前在智能化需要提升,车机界面信息显示数据不够充分,分屏功能能够提升显示内容,也能充分发挥大屏优势,是当务之急,做到这点不难。
有些功能也算进步,如关闭遮阳帘、打开收音机界面、打开导航界面能够语言控制,能够语音关闭空调制冷,有一些便利性,但纵向比较是进步了,横向比较落后明显。
车道保持预警功能:该功能会通过方向盘震动和加大方向盘转动阻力,来阻止不打转向灯而变道行为。自己习惯靠眼睛判断,变道,我关闭车道保持功能,开车感觉更符合自己驾驶习惯
ZF的iBooster+ABS/ESP制动系统与BOSCH方案有什么不同?
400公里高速,电耗80%左右,
安全驾驶非常重要,24万公里,我也经历一些刻骨铭心的事。在做出任何决定前,需独立思考和匹配自己需求,下面场景如何规避是我选择保守(关于自动驾驶)的根本原因。我个人感觉,仅仅靠视觉驾驶、视角+雷达方案都无法规避下面场景风险。红车是前车,白车是中车,视频车是后车,最终视频车追尾前车,以上面场景,谈谈自动驾驶方案。
车与车的互联、以及车与云端连接识别场景与孤立的车的感知的角度探讨自动驾驶
人靠触觉,不限于视觉刺激,激活大脑神经元彼此关联且再利用,大脑的结构不断进化,进一步适应刺激。成长过程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到概念、判断和推理,形成人的思维能力,神经元的再利用触发创造力。今天的大模型不断读取数据、不断读取视频,难道不像刺激大脑,点亮神经元,统计也许是前提,这是机理前奏。
7千瓦充电,也挺方便。APP中,组合使用,启动与停止非常方便。在保证安全前前提上,功能匹配场景还有升级空间。
我的习惯,高温环境平均20%电耗100公里,其中主要高速,通常限速100,跑105,110时则跑110。车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好开,几个轮胎胎压要一致,2.6-2.8不错。个人感觉,风险自己权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