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0 | 回复:27 双环SCEO论坛 >  灿烂文化,铸就国魂 ——羊年春节自驾游记
 
只看楼主 收藏本帖
读图模式 发表于 2015-5-8 16:20:34

灿烂文化,铸就国魂 ——羊年春节自驾游记

 

行程安排

  • 行程1: 北京——河南辉县郭亮村   

=====================================================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二千余年来,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数次近乎亡国(其中三次国都被攻陷),但就这么一个民族发展到今天不仅没有走向衰落,反而日趋强大,世人瞩目。原因何在?文化。文化是什么?是溶于血液里无法分离的非物质诸元,它是经过千年沉淀,通过语言、文字传承包罗万象的集合体。在中华大地上,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处处可以感受的这种文化的魅力。旅游,是感受文化最快捷的方式之一。

      早就向往着郭亮悬崖公路,早就向往着洛阳龙门石窟,早就向往着白马寺,一直苦于机缘未到未能成行。今年春节前夕,有开车回老家过节的想法,遂想起这几个地方,于是设计线路做好路书,随后行动。

      一、郭亮悬崖公路

      愚公移山,这在外国人看来应该是愚不可及的事,纯属天方夜谭。但在中国,在华夏大地上,这种事妇孺皆知、屡见不鲜,郭亮壁挂公路,就是其中一例。

      郭亮村,这个太行深处的小山村,自古以来出行羊肠山路,上下攀绳索天梯,饱受行路之苦,不少老人一辈子未走出过大山。20世纪70年代初,村支书申明信发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定要走出山沟,让这里的子孙看看外边的世界,于是挑选13名壮劳力,像传说中的愚公一样栉风沐雨,不避寒暑,挥锤打钎,凿石开洞,苦战5年,打烂了4000余把8磅铁锤,耗尽了12吨六棱钢钎,终于开出一条长1250米的山崖洞。通过这洞,人们可以轻松走出大山了。

      但当时的洞小狭小,仅够一人通过,牛马等稍大点的牲口无法出山。当时辉县(郭亮村隶属辉县)教育局的原永老师得知此事后,号召教育系统教师员工义务支援,随即有250余人报名参战。他们自带干粮被褥,与郭亮人并肩战斗,经数月鏖战,郭亮山崖公路于1977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在那无工程机械的年代,人们仅凭铁锤、钢钎在万丈的悬崖上能开采出这么一条路来,大概也只有中国人能创造出来。所以,愚公移山的故事绝对不是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事迹,只是年代远久无法考究。


抵达郭亮时,不让车子驶向山崖公路,只好按要求,把车子停放在停车场内。偌大的停车场,只有几辆车子,看来赶在春节前夕出游热点景区就对了,宽松。

按要求,乘坐景区观光车进村,免费。

住“崖上人家”农家客栈。几十间客房,有客人的,大概只有二、三个房间。另一拨客人来自郑州,大概三、四个人。天寒,主人为我们安排在这间已通暖气的房间里。

次日起床后,开拍。这“崖上人家”除供住宿外,自家还有个饭馆,就在门口公路的地下,后边我还会提到。

当地海拔959米。昨天,跑了933公里。

[ 本帖最后由 无钩钓寒云 于 2015-05-08 16:21:42 编辑 ]
 
分享到:
16
发表于 2015-5-8 16:30:06

   

       站在客栈的门口,就可一览壁挂公路全景,真是太壮观了。山崖如刀切一般,壁立。在当时没有现代工程仪器的情况下,不知郭亮村的人们是如何勘探线路的?



       前往观景台途中,见当地老房子。当地就是石头多,建房时就地取村,方便。

       山里人家的房子还是很考究的,有门亭、屏风、四合院落。

      门锁很特别。

      在小观景台上,我家小伙子因恐高,不敢靠近护栏。


      小观景台上观壁挂(公路)。



 
发表于 2015-5-8 16:34:27


        大观景台上,就这几个游客,其中包括我家小伙子。



       拉近拍一张。



       壁挂公路的尽头的“Z”字形公路,即是出山之路。进山时,我们乘坐的观光车,就是从这条路进山的,山路陡险、弯急。



     拉近拍。



       离开观景台,直奔壁挂公路。入口处,我们可能想像当年开山破石,一锤一钎的艰辛。

 
发表于 2015-5-8 16:36:09


       为方便游客观景,郭亮人还修建了悬崖天梯路。不过,进入冬季后因冰雪土封道,危险,为安全,天路已封。



       壁挂公路靠崖一侧因为护墙围着,所以行车其上应该是安全的。



       壁挂公路洞内宽敞,有数据表明,洞高5米,宽4米。



       洞内观崖,崖如刀切,壮观、震憾。

 
发表于 2015-5-8 16:38:35


      如此陡峭的崖壁,不知怎么形成的?但可以肯定:绝非人工!看到此景,想起了林则徐的句子“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以崖顶上的楼房作为参照,就可知这山崖有多么高了,说是“万丈深崖”绝不为过。



       观光车车站。看看这铁制的迷宫走道,就知在旺季游客的多少了。而现在,无人。本人就喜欢这种稀松的旅游环境。



     村内的老房子,现在已经没人住了,有的换了招牌,多被冠以“**基地”。



      村里的小庙,破败,几乎没有香火。

 
发表于 2015-5-8 16:41:04


       石桥。由崖上人家到壁挂公路,可以少走一些路,捷径。



      村民打出这招牌,很有吸引力。



       从壁挂公路返回客栈后,发现房东家饭馆门口这最靠近悬崖的平台很有魅力——悬、险。崖边立的牌子上写着:悬崖危险,请勿靠近。既然这样,那咱就挑战一把吧!



       我把孩子喊来,让他替我拍张留影照。小伙子颤颤巍巍地走到牌子边,按动了快门。当时我还想把上半身向崖边靠靠,但风大,加上人瘦、身轻,一旦真的吹下悬崖,那就不好玩了。


       拍完留影后,小伙子迈着太空步(慢动作)离开崖边,到了安全处后,他闭上眼睛,右手摸着心脏位置,深深地吸了口气,这才解除了刚才的恐惧、紧张心理。



       这看似楼梯的走廊,实则是地道口,是房东家的客房到饭馆的地下通道。

 
发表于 2015-5-8 16:44:14


      偌大的饭馆,赶上这淡季,萧条,此时只有房东的儿媳一人在用早餐。据房东的儿媳说,到了旺季,来这里吃饭的客人都要排队。



     房东的儿子和小孙子从地道口下来了。这小孙子非常可爱,之前见他与另一个小朋友在地道口的地面上滚着玩,天真极了。



      离开郭亮村时,同样得乘景区观光车才行。途中山陡路险,景色别样。只是车子晃动得厉害,片片效果差。



        沧桑的山崖石,如历经坎坷、久经风霜百岁老人的脸。到了景区停车场后,开车直奔下一个目的地——洛阳。(待续)

 
发表于 2015-5-8 16:45:08

上海车友2589335 2015-5-8 16:36:32 发表在 上海车友2589335

板凳,赶上直播了,精彩

对,是直播。
 
发表于 2015-5-15 07:18:39

      (续)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四千余年的建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所以文物古迹颇丰,非常值得一看。因时间关系,我只好有重点的选择了。选择的结果是:龙门石窟、白马寺。


       过了前面的桥(龙门桥),即可进入石窟景区了。龙门石窟景区呈方形结构,以眼前这条河(伊河)贯穿整个景区。景区以东,叫东山石窟。以西叫西山石窟。景区以南,以漫水桥为界。以北,以龙门桥为界。它开凿于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诸朝,营造时间长达四百余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过了这桥洞,就进入西山石窟景区了。



      如蜂巢一般的窟龛。据资料介绍,龙门石窟拥有二千三百余座窟龛、十万余尊造像,以及二千八百余块碑刻题记。



      历经千年的自然风化及人为的破坏,但从人物的造型、线条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造像都是非常精美的,体现出那个时代的风格。



      石刻人物的腰饰。细想一下,在那个时代,在没有任何现代机械工具的情况,仅用锤、凿能敲打出这样完美的作品,不可想象。

 
发表于 2015-5-15 07:22:15


       洞窟边的护卫神。



      妇女腰部装饰。



       洞窟正面的佛像在雕刻过程中难度不算太大,但对侧面洞窟内的菩萨,不知工匠们当时是如何完成的。



      沿着前面的台阶,就可以登上奉先寺,朝拜龙门石窟标志性作品——卢舍那佛。



      卢舍那佛像,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位居佛龛正中。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庄重文雅,睿智明朗。据记载,这尊大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为此,武则天在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据说,佛像的容貌就是按武则天当时的样子雕刻的。按当时的权势来说,这样做并不为过。武则天本人是精通佛法的,打开任何一部佛经,其首页上的开经偈,就是武则天写的。

 
发表于 2015-5-15 07:24:36


      线条、纹路,雕刻的真是漂亮。



       卢舍那佛的左手侧,立有金刚力士及诸菩萨。



       可惜佛像破坏严重,其中有几尊佛的佛首已不复存在了。



     华丽、端庄、慈祥。



      托塔天王威武。

 
发表于 2015-5-15 07:27:43


      金刚力士雄壮。



      阿难文静,迦叶静默。



     诸佛护佑,场面极其庄严。



      游石窟,登栈道是必不可少的。



      伊河水清如碧,与周边的景致协调。

 
发表于 2015-5-15 07:29:43


       站在伊河东岸,远眺卢舍那大佛。



      在东岸文化长廊,立有一些为华夏佛教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尊者。比如眼前的这位,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唐玄奘(唐僧)。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唐高宗时期,奉旨为检校僧,监造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工程。



       在登香山寺上台阶护栏上,设有不少佛家的警世语。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是武周时代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遗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这里法音绵延,香火炽盛。武则天当年曾在这里主持过诗会(诗会由文坛奇才上官婉儿主持并裁定优劣),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也正是这场诗会,有力地推动了唐代诗歌空前的发展,为盛唐诗歌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别看这简短的句子,内涵意寓非常深远。如果能处处用之生活,受益无穷。

 
发表于 2015-5-15 07:32:49


       蒋宋别墅,就建在香山寺的中部。说是“蒋宋别墅”,在我看来实为炒作,因为蒋宋当年(1936年10月底至11初)来洛阳检查指导工作期间,前后在此屋也没住上几天,所以此地只能说是蒋宋下榻处。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香山寺诸殿的对联。



      又一副对联,清新智慧,如享甘泉。



      离开香山寺,来到白园。白园,实则就是诗人白居易的墓地。大诗人白居易钟情于龙门山水,慕恋香山寺清幽,居洛阳达十八年之久,自号“香山居士”。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卒于其故居——洛阳履道里,亲属根据他生前遗嘱,将他葬于龙门香山的琵琶峰上。嗨,大诗人真会选地方啊!



      登琵琶峰的途中,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不断。资料表明,这里是一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发表于 2015-5-15 07:43:52


     诗人坟冢,高大肃穆。



       离开白园,也就意味着龙门石窟浏览完了。走在龙门桥上,发现龙门西山的松树枝头上,有些星星闪闪的东西。后来向当地打听,得知这是太阳能装置,用来向夜景灯供电用的。


       顺便说一句,龙门石窟也可以夜观。夜幕下的石窟,在现代灯光的映射下,显示出不同的感觉,同样美仑美奂。



       在景区出入口处,我对这加工佛珠的机器产生了兴趣。现代高科技,真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想想,把一根方木料固定在机器上以后,通过电脑程序,就可把这木料变成一颗颗珠子,真是太省事了。在机器没问事之前,全是手工打造,工匠付出是百倍千倍的辛苦。



      加工珠子的木料。



      打磨珠子的机器,其上覆盖一张细砂纸。



        打磨好的珠子,光亮、滑润,手感很好。

          (待续)



 
发表于 2015-5-15 07:46:30

九九新秀 2015-5-14 16:50:39 发表在 九九新秀

学习了!!

九九兄,你冒泡啦!近来可好?很难见到你啊!
 
发表于 2015-5-17 17:29:41

北京豁车 2015-5-15 15:04:41 发表在 北京豁车

真棒呀,看的我都想去了,真是觉得人民的伟大,中国的劳动人民太棒了,堪比愚公移山了,不知2.0自动挡的大S可否上的去。

车,只能停在指定的停车场。如果想进景区,得找人、花钱。有个哥们,就是找人,花了200大洋把车开进去的。至于你的车能不能上去,我个人觉得可以,只是要费些劲、提着心,不少地方弯急、坡陡,一但你的爱车力量顶不上培养对象,还真是麻烦。所以,走差路,还是开排量大的车踏实。
 
1 / 1 页
到第
 

高级模式

0/5000字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提示

您是否确认将回复优先展示,扣除300积分?

您已被楼主屏蔽,不能回复该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