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目前CC最好的发动机护板—烈日下自己动手DIY安装
在前面我的CC开箱文(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905-11529549-1.html)里已经说过,我喜欢原装车的设定,不会随便对车子进行改装或者加装无关的配件,每次加装改装均深思熟虑,对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有利大于弊的正面作用(性能提升放最后),才考虑加装。
发动机护板就符合上述原则,其好处不必多说,而顾虑主要在于是否影响发动机散热和碰撞时是否影响发动机下沉。最终决定安装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较早进口的CC是有发动机护板的,散热不成问题;二、找到一款设计上考虑了发动机下沉的产品;三、虽说一般在市区或走高速,但最近几次短途出游难免经过一些国道乡道,CC的通过性确实令人担忧。
TB上看照片不靠谱,我还是先到当地的大型汽配城考察实物。首先淘汰了所谓的树脂材质——保护不力,可能真正的碳素纤维可以,但不便宜;接着淘汰了铝合金材质(所谓钛合金的也是一路货色)——我提出踩上去试试,卖家都没有信心;真正靠谱的还是钢质护板——经得起我的蹂躏。但是汽配城没有CC专用的钢质护板,只找到大众通用型的钢板,不仅傻大黑粗,装到CC上估计要改孔,而且没有进风口,散热没保证。
本坛一位车友的帖子启发了我,通过万能的TB找到一家号称是CC专用的发动机护板(其实是迈腾专用的),介绍里有不少独到的设计(后面一一述来),而且评论里口碑不错,于是果断入货。
4S店护板安装人工要价280,修车档实惠些,收50,虽然不差这个钱,但我凡事喜欢亲力亲为,特别是自己心爱的CC。而且修车档活比较糙,比如文中最后有两个螺丝装不上去,修车档搞不好就会省掉。
之前我养过两部车,很多保养维护都是自己做的,有点经验,而且老爸的机械经验也很丰富,实在不行还可以找他,于是我决定先自己试试看。不过事实证明,这点钱省得不容易,安装过程中我遇到了四个障碍,在37度的烈日下干了三个多小时,衣服湿透了三件,大家就不要省这点钱了。
我们在一家修车厂找到一个修车槽(举升架我可不敢钻到车底下去捣弄那么久),以一把龙眼的代价换来两个小时使用时间。
在太太的指挥下开上车槽(再次感谢我的太太全程陪伴参谋、拍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实除了那个博世小电动螺丝刀外,都是些很简陋的家用工具。
安装说明书建议准备13mm/14mm长杆套筒,家里那有这个啊。后来太太看我拧得辛苦,主动跑去借了一个力矩扳手加套筒,方便多了。
先拆下原车的前下扰流板——没错,这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动机护板,首先保护的范围只有发动机前端的水箱,其次其材质是PP塑料,韧性不错,刚性没有!所以它只是一块改善车底气流的空气动力组件!
拆掉后露出水箱和水管,可见那两个进风口是给娇嫩的dsg波箱进风的——
一块轻飘飘的PP塑料——
接着安装U形钢梁——该钢梁U形的两端直接连接到发动机舱内的车身左右主纵梁上,不单止保证护板安装牢靠,而且可起到一部分底Bar作用。建议用长杆套筒安装,否则手伸进去搞很容易被发动机烫伤。
安装在纵梁这个螺丝上(已安装上去,是护板的配件之一)——
这个固定螺丝就是保证发动机下沉功能的关键了,其设计是护板上托时垫圈承托面积较大,护板下沉时垫圈会被瞬时应力破坏。
引用TB卖家的说明:“能跟发动机一起下落的加强钢梁,加强钢梁用支点挂在纵梁上,用底盘螺丝固定,使护板与主副车架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应对由下而上的冲击能力特别强,能用千斤顶把车支起来。而由上而下的抵御力较弱,一旦车辆产生冲撞时发动机下落,钢梁支点会变形脱落,钢梁和护板随发动机下落,起到对司乘人员的安全保护作用。”
在这里我遇到了第一个障碍,车槽太窄,而U形梁需要平行车轴才能往上推进去,位置非常fit(紧凑),思考一番后,用千斤顶顶起一侧车身后解决。
车槽太窄——
顶起一边车身,要确保安全——
可以放进去了——
U形梁从发动机下面兜过,已经有部分保护功能——
真的很fit,不会碰到其他汽车零件——
U形梁已固定在纵梁上的螺丝上——
发动机护板真身出现!大家会发现这个护板体积较小,我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托起来——
事实上它只有9公斤,只保护发动机正下方部分,前面部分仍使用原车的扰流板。我以前的老款307是一大块的(延伸至前防撞杆),足足有十几公斤,每次拆都要找人帮忙。之前我不太想要钢质护板,就是担心太重,耗油还是其次,前置前驱车本来前轴负荷就重,再增加重量会加大前后轴配重的不平衡,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加剧前轴和前胎的磨损。这个钢质护板重量和大块的树脂、铝合金护板差不多,还可以接受。
为了说明护板保护范围,先show一张安装好的照片——
护板的后面左右两颗螺丝连接副车架上预留的两个螺丝孔。在这里我遇到了第二个障碍,也是最麻烦的,但是并不是来自护板,而是这个郁闷的铸铁副车架!(要是减配前的铝合金副车架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副车架其中一个螺丝孔的螺纹没完全开完,螺丝只能旋进去一点就再也进不去了!副车架上左右各预留了两个螺丝孔,其他三个都没问题,所以确定是这个螺纹有问题。
于是就用螺丝反复小心地开进,折腾了快一个小时。但铸铁硬度太高,护板配的几颗螺丝都绞滑牙了才进去三四个纹。再也不敢蛮来,就怕把螺丝绞断在螺丝孔里,或者把螺丝孔内丝全绞滑牙了,那就PK了,加上天色也晚,只好明日再战。
第二天带着滑牙的螺丝,到五金商店买了一套8mm的丝攻(丝锥),随便买一套不锈钢螺丝,这次DIY的成本因此上升了11元5毛——
这回换了个场地——一个大工厂车队的废弃车槽,人烟稀少,正好给我专心致志地工作。因为“专业摄影师”另有工作,所以换iPhone上场——
有了丝攻,那个螺纹没通的螺丝孔很快被我收拾好了,接着发现第三个问题,护板四个螺丝孔之间略有偏差,大约前后差了0.5厘米——虽然差不多但让我在这么厚的钢板上钻孔我还没那个本事。再仔细看说明书,原来要先固定副车架上的两颗螺丝,再微调U形梁位置(用力掰),暴力把U形梁上两颗螺丝插入护板上的预留孔。
至此,这块大小刚刚好的护板终于把CC最薄弱的部分保护起来了——
护板上还预留了机油的放油孔,方便维护,虽然有点歪,不过也正好给扳手留了空间,到时再用漏斗接机油好了——
接着再把原车的扰流板按原位重新安装,说明书里特意提醒在扰流板与护板接壤的位置左右各增加一个紧固螺丝(螺丝有附送,和原车自带的一样),但这里我遇到最后一个问题——扰流板上预留孔位与护板上对不上,差了一厘米,这个不难,在扰流板上重新开洞即可。倒是这个脆弱的扰流板表现出其坚韧的一面——至少比普通的塑料板要顽强多了,不过有小电钻在,“刀仔锯大树”,终于一颗螺丝不多,一颗螺丝不少的大功告成了!
原车扰流板上的两个进风口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整块换的护板往往欠奉了这个进风口,或者不是立体的)——
由于使用U形梁的安装方式,且整块护板依照CC发动机底部形状设计,护板基本和悬挂齐平,对车的通过性影响不大。这会终于可以放心地开着CC出游了。
同场加影,CC中央纵梁较高,应该是预留了四驱版本的驱动轴位置,但同时造成了后排的中央隆起较高。好处是中央纵梁的强度较大,且排气管的散热空间较大,减少排气管热气辐射到车厢——
谢谢各位耐心收看!
周末跑了一趟短途,结合这几天在市区的体验,证实这个护板对发动机散热(或者说机油温度更准确)的影响是很轻微的。
装之前:市区慢车机油温度:97~100度;高速99~101度,短时102度
装之后:市区慢车机油温度:98~100度;高速99~102度,短时103度
熄火后机油温度下降得都比较快。
周末跑了一趟短途,结合这几天在市区的体验,证实这个护板对发动机散热(或者说机油温度更准确)的影响是很轻微的。
装之前:市区慢车机油温度:97~100度;高速99~101度,短时102度
装之后:市区慢车机油温度:98~100度;高速99~102度,短时103度
熄火后机油温度下降得都比较快。
引用:
原帖由 ficpam 于 2011-08-30 09:05 发表在 45 楼
楼主,你的下护板 貌似比我的小一大截哦 我的下护板安装好后,就不需要再安装上那胶质的下护板了。已经全都严严实实的覆盖住了。你应该是被你的卖家给忽悠了 。呵
呵呵,你可能没仔细看我的帖子,我找的就是这种不是一大块全覆盖的护板,只需要保护最关键的部位,又有效地减轻了重量。而且原厂的那块胶护板有乾坤哦,不要把它拿掉。
原帖——
“事实上它只有9公斤,只保护发动机正下方部分,前面部分仍使用原车的扰流板。我以前的老款307是一大块的(延伸至前防撞杆),足足有十几公斤,每次拆都要找人帮忙。之前我不太想要钢质护板,就是担心太重,耗油还是其次,前置前驱车本来前轴负荷就重,再增加重量会加大前后轴配重的不平衡,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加剧前轴和前胎的磨损。这个钢质护板重量和大块的树脂、铝合金护板差不多,还可以接受。”
引用:
原帖由 九级骷髅兵 于 2011-08-30 06:34 发表在 42 楼
看到楼主的帖子,我觉得我必须要顶。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第一个车就是帕萨特B5,出了名的地盘矮,只有100毫米,加上路面不平时的下挫,估计碰地盘的事情那是非常容易出现的,曾经我不信邪,非要开到乡村泥巴路上,当然不平,地盘被刮得那个惨烈,唉。。。。因此,就出现了把车举起来,我观看战果。最后发现帕萨特的发动机下护板,几乎整烂完了,都掉了,在地上拖着走。。。也就有了后来更换一个新的胶版的下护板,修理厂报价一般100多,我让朋友在成都汽配城随便发了一个回来,80元。现在说到我们的CC,我在车还有回来就已经订购了CC得发动机下护板………
谢谢您的详细回复!
是否考虑到发动机下沉也是我选择这个护板的重点之一,经过自己亲自安装,发现它还是考虑得比较周到的,引用原贴——
“能跟发动机一起下落的加强钢梁,加强钢梁用支点挂在纵梁上,用底盘螺丝固定,使护板与主副车架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应对由下而上的冲击能力特别强,能用千斤顶把车支起来。而由上而下的抵御力较弱,一旦车辆产生冲撞时发动机下落,钢梁支点会变形脱落,钢梁和护板随发动机下落,起到对司乘人员的安全保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