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503 | 回复:11 雨燕/速翼特论坛 >  【网上搜集】扑朔迷离铃木SWIFT历史(图)
只看楼主 收藏本帖 精华标准
发表于 2007-11-30 14:13:34

【网上搜集】扑朔迷离铃木SWIFT历史(图)

 

==========以下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首先要解释一个概念,在新雨燕推出之前,咱们原来的长安羚羊英文名字叫 SWIFT,SWIFT本身翻译过来的确是“雨燕”。现在新推出的“国产新雨燕”英文名字也是SWIFT。但这个国产新SWIFT雨燕与国产的老SWIFT羚羊虽然英文名都叫SWIFT,但它们并不是真正一脉相承的关系。可以说,在日本铃木的车系中,这两款车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车系。 由于名称混乱,所以,我不得不先介绍很多看似无关的车型,但实际上,它们与SWIFT这个英文名字有太多的牵连关系。日本车厂的命名方式不像欧洲车厂那么简单。欧洲车型,无论出口还是本土销售,A就是A,B就是 B,日本车厂却喜欢将出口车型与本土销售车型区分开,而日本铃木公司自己更把这个本来简单的SWIFT关系搞得非常复杂。 我们首先要先从日本铃木的CULTUS这个车子讲起。CULTUS是一个大车系,铃木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发这个车系的理念是:创造最轻巧的车身、小而省油的引擎、最棒的驾驶操控性、配合最棒的4WD系统。 第一代 CULTUS(1983-1988)AA CULTUS车系于1983年正式推出(叫做S10),2245mm,使用的是SOHC 1.0L(排气量 993cc)三缸G10引擎,还有SOHC四缸1.3L(排气量1324cc)G13A引擎。3门版型号有GA和GL,五门版型号为GC,另外有GTi运动版 (SA413)。SA系列为前轮驱动,前悬挂为支柱式,后悬挂为硬轴式,四人座,由于车重才六百多公斤,驾驶性能十分优良且十分省油。1986年,做了轻微的改动,并开始同时启用SWIFT这个名字(这是SWIFT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铃木车系中,只供出口海外市场使用)。 第二代 CULTUS(1988-1995)AH/AJ/EA 1988年,第二代的CULTUS/SWIFT推出,第二代大改的CULTUS比第一代方形的设计变得圆滑了很多,车身也稍微放大了一点,但机械方面与第一代差别不大,前悬挂为麦弗逊支柱式,后轴改为独立式悬挂,仍使用G10引擎。19**,CULTUS车系推出了三厢四门的轿车版,GL(G13 SOHC化油器)和GLX(G16 SOHC)四门三厢轿车,轿车版轴距2365mm,轿车可选1.6L电喷引擎,1990-1991年,又推出了4WD型号。1992年,推出了编号为AK34S的敞蓬版CULTUS。咱们的原型车就是这一代1989款的轿车版。 CULTUS的第三代 (1995-)GA/GC/GD 1995年,推出第三代底盘的CULTUS,编号为G11/G21/G31/G41系列,首先开始生产的是CULTUS CRESCENT三厢轿车系列,CULTUS CRESCENT出口版叫做BALENO(进口到咱们国内也是这个名称,它还有一个名字叫ESTEEM)。别看 CULTUS车系尺寸不大,1998年,又推出了五门旅行版轿车。 CULTUS车系改名 从1995年推出CULTUS车系的第三代,虽然中间在 1998年有一些小改动,但一直没有出现换代车型,是CULTUS结束了吗?当然没有!2001年,CULTUS改头换面以全新名字AERIO出现,三厢轿车版的代号 RA21S,两厢揭背版的代号RB21S。AERIO是铃木在北美和日本销售使用的名字,而其它市场使用的名字是LIANA(LIFE IN A NEW AGE新世代生活的意思)。动力方面,日本版AERIO首先配备的是1.5L(M15A)DOH气门引擎,其它市场还有1.8L(M18A)可变气门正时VVT 16气门引擎。 车身尺寸方面,三厢轿车版的LIANA仍然保持在“小车”的阵营中,轴距为2480mm,有前驱与四驱、有手排和自排配搭;悬挂系统为前后独立式设定。其实,别看铃木好像在轿车市场比较“低调”,实际上,铃木坚持的“小车、省油、优异的驾驶”理念在很多地方都很受落。 长安铃木生产的羚羊是CULTUS第二代,第三代CULTUS没有引进国内生产,而实际上的第四代CULTUS(即LIANA/AERIO)现在是由昌河生产。 CULTUS的其它版本 大家都说日系车的名称比较复杂,但像CULTUS/SWIFT这么复杂的还很少见,日本铃木公司自己首先就搞出了几个名称来针对不同的市场销售。 在欧洲、中国和大洋洲叫SWIFT,在日本本土叫CULTUS(但马力稍大一些)。后来又因为铃木公司加入了GM通用集团,车型又要共享,所以,后来更是乱上加乱。 同样是这个CULTUS车型,GEO METRO是GM通用集团的在北美市场的品牌; CHEVROLET FORSA和铃木 FORSA是在拉美地区销售的品牌;加拿大使用CHEVROLET SPRINT和PONTIAC FIREFLY这两个名字…… 实际上,铃木引擎的命名也十分复杂。主要是在标示方法上,如:G13A、G13B、G13BA等。 一般来说,单顶置凸轮轴的SOHC称为A系列(如 G13A),而双顶置凸轮轴的DOHC称为B系列(如G13B),还有涡轮增压的T系列等,气门数也有分8气门和16气门。即使是同一个名字的引擎,不同年份也会有变化,不仅是功率方面,甚至排气量都有改变。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国内曾进口过一定数量的SWIFT,但实际上,这是CULTUS SEDAN(进口的车子上的确是SWIFT商标),就是编号A34系列的车型,虽然车子小点,但售价在当时的原装进口车中算十分便宜的,印象中好像是16万元左右(别忘了,当时的老三样卖多少钱)。 关于长安羚羊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铃木公司就开始了与中国的合作,1999年,长安开始生产代号为SC7100的羚羊SWIFT。国产羚羊以排量划分,主要分为两大车型,包括:早期的三缸的SC7100/SC7101系列(1.0L),后来,又增加了四缸1.3L的SC7130系列(还有叫1300的)。 SC7100型 1999年9月,羚羊SC7100正式在国内推出,它们的原型车就是铃木的CULTUS SEDAN型,也就是前面说过的 19**第二代的CULTUS编号A34的四门轿车版。SC7100羚羊使用的是日本铃木G10化油器发动机,排气量1.0L(993cc),39KW/6500, 80Nm,配5前速手排挡,最高车速135KM/H,由于车重只有855公斤,拥有出色的油耗表现。 2000年5月,又推出了SC7101型,与 SC7100的主要区别就是改为了电喷发动机。排气量仍为1.0L,最大功率49KW/6500,最大扭矩82Nm/4500,依然是5前速手排挡,最高车速现在可以达到 150KM/H。油耗和排放表现更佳。除了发动机不同之外,配备也略做调整提升(还有豪华版提供),后来,车子的外观(包括进前气口和雾灯等)也进行了轻微的修改。 SC7130与SC7130A 2001年9月初,长安再推出了装备1.3升发动机的SC7130,当然,SC7130和SC7130A最大的变化是使用了新的G13系列1.3L直列四缸发动,国产代号为JL474Q1,排量1301cc,最大功率提升至63KW/6000,扭距达到110Nm/3500- 4500。SC7130是手动的5前速变速箱,而SC7130A则为3前速自动挡,它们同时都提供豪华配置版。新的1.3L系列依然维持羚羊不错的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 2002年,全部达到了欧Ⅱ。 2003年12月,长安集团向外界透露,于2004年底将有一款全新车型推出,而这个新车型正在日本铃木开发中,人们开始猜测它到底是什么车型。其实,现在谜底即将揭晓了。 日本唯一的SWIFT 虽然日本铃木早于1986年就在当时的CULTUS车系上同时使用SWIFT这个名字,但到了2000年2月,日本铃木又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车系,底盘编号HT51S,它在揭背车型HATCH项下,铃木公司给这个新车系取名为SWIFT(实际上,它出口欧洲市场的名字叫做IGNIS/CRUZE)。之所以使用SWIFT这个“老”名字,估计是因为SWIFT这个名字从没有在日本本土销售过,所以,在日本并不会出现“同名”的困扰。
 
分享到:
2
发表于 2007-11-30 14:13:55
在日本,CULTUS一直就叫CULTUS,它与SWIFT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系列。CULTUS车系,无论揭背还是旅行版、开蓬版,都是轿车底盘的,但日本的第一代SWIFT可是迷你型的RV车型,有两驱和四驱,市场定位接近同门的JIMNY,轴距2360mm。日本版SWIFT源自同门的Kei系列,轴距也一样,但车身尺寸略有修改。有1.3L(M13A引擎)和1.5L(M15A引擎),有三门和五门版,同样,它也同时由通用GM生产,叫做CHEVROLET CRUZE。就是这款SWIFT的改装型号在WRC赛中数度扬威。 后来,日本版的SWIFT开始出口到欧洲市场,不过,由于它与CULTUS完全不同,所以,为了避免混淆,它改了个名字叫IGNIS。 但就是因为铃木没想到日后自己在海外市场的策略变化会如此之大,原来计划只供内销的SWIFT,第一代改个名字出口(IGNIS/CRUZE),现在,全新的第二代SWIFT也要开始面临出口的问题了(主要是名字的问题),这一下,原本是根本不同的车型,现在,很多人会认为:新SWIFT(ZC11S/ZC21S还有ZD11S/ZD21S)就是老SWIFT(HT51S)的换代新车型! 日本全新的第二代SWIFT 2002年,铃木在巴黎车展中首次展出CONCEPT S概念车,在2004年巴黎车展上,铃木正式展出了新一代NEW SWIFT的量产车,2004年11月,SWIFT已经开始在日本上路。 此次日本铃木推出的第二代SWIFT(代号ZC和四驱版的ZD系列)有3门和5门两种,车身尺寸为: 3695mm×1690mm×1500mm,轴距2390mm。全部都是两厢揭背,配备1.3L(M13A)和1.5L(M15A)的汽油引擎和1.3L的DDiS柴油引擎;可选5速手动变速箱或4前速自动变速箱。 新的第二代SWIFT不像羚羊(CULTUS)般强调经济性和运动性能,也不像上一代SWIFT过于“日本化”,新SWIFT主要针对欧洲市场开发,考虑欧洲的驾驶习惯和喜好,铃木的设计师在甚至欧洲常驻了很久,用了六个月时间来进行细节的修改。现在,新SWIFT是追求经济性、美、高科技的代表。 长安之前出的羚羊SWIFT,实际上是日本的CULTUS系列,当然,也可以说是SWIFT,因为这款车在很多国家都叫做SWIFT,但正是由于这次新雨燕的国产(因为现在新雨燕的英文名还是叫做SWIFT),而新铃木 SWIFT是原来日本2000年推出(编号H51)的正牌SWIFT的后继第二代车型 (第一代的日本SWIFT只有揭背版),与CULTUS并无太大关系,所以,国产的雨燕并非羚羊的换代车型,而是一个新车型系列,我们还是要先搞清楚这个概念。可能大多数国人对铃木的认识还停留在廉价长安小奥拓上面,其实铃木(Suzuki)是在国际上非常出名,最初他只生产电单车,及后才开始生产民用房车,而在汽车方面厂方一直以来都是生产较小的K-car及四驱车为主,如广州街头常见到的“维他奶”Vitara 及人气很高的“越野小子”Jimmy,可以说铃木的造车技术亦已相当成熟,制造小车更是铃木的强项,现在我就跟大家介绍下雨燕Swift的前世今生。 雨燕的历史: Mark I 1985 – 1988 Mark II 1989 - 1991 Mark III 1991 - 1994 Mark IV 1995 - 2001 Mark V 2002 - 2004 Mark VI 2005 雨燕最早是在1985年就已经推出,配上1.3L引擎和五前速手波(80年代就有五前速,铃木的技术还真的是厉害),凭借这小巧、灵活的操控和不俗的马力,收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迅速成为当年的热门街车,并得到小辣椒称号。当时雨燕就已经推出了GTi运动版和GLx普通版。 随着时间的流逝,铃木出到第三代,在1991年第一次推出了生产出三厢版雨燕,就是我们今天在街上见到的羚羊(1993年,铃木和当时的长安公司合资成立了重庆长安铃木汽车公司,涉足轿车生产领域,生产奥拓系列微型轿车。1999年长安铃木的第二款轿车羚羊出世,采用日本铃木的G系列发动机。在2003年长安铃木又对羚羊的外观进行了改款,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OK款系列轿车。)到2002年雨燕改变走RV路线,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和舒适性要求,而且欧洲版改名叫IGNIS。 转眼到了2005年,雨燕终于改款,与上一代相比变得斯文不少,但依旧采用铃木擅长的小车身设计,而且外形十分讨好,有几分MINI的影子在里面,长安铃木已同步引进了这部世界级新车。 第一代 第二代 雨燕在外观上做了小改变 1991 年雨燕大改款,整个车身尺寸大了一圈 首次推出三厢版本,就是现在国内的长安羚羊的原型 2002年RV风席卷日本,雨燕也开始相应改变,其后改名为IGNIS 2005年最新的雨燕,回归原本K-car的风格,充满乐趣驾驶 国内的老款Swift
 
发表于 2007-11-30 14:14:09
关于1.3L雨燕发动机 雨燕搭载日本铃木公司全新1.3L全铝G系列发动机,最大功率高达63KW,最大扭距110N.m,满足欧Ⅲ排放标准,据厂家介绍经优化匹配,即可满足欧Ⅳ排放法规要求。与发动机相匹配的是5挡手动变速器。采用先进的CAN总线技术,是雨燕动力系统的一大亮点。雨燕还装备一款1.5VVT汽油发动机,采用可变进气门正时技术,最大扭距达到75N.m,很多人对国产雨燕感兴趣主要就在这一款发动机。据了解,装备1.5VVT发动机的雨燕明年年初正式上市。 虽然G系列1.3L发动机不是目前铃木最先进的发动机,但这款发动机胜在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故障率很低、维护费用少、省油,比较适合收入不多的工薪阶层。 铃木G系列1.3L发动机在是1996年左右开始投入商用的,该系列发动机并不是铃木最先进的发动机,因为在G系列之后还有K系列(如K6、K12等,K12目前用在昌河铃木“北斗星”高配置车型上,是原装进口货)和M系列(包括M13A、M15A、M16A)。目前铃木已经大规模投入商用的最先进发动机应该是M13A -VVT和M15A-VVT这两种,带可变气门升程技术(VVT)。
 
1 / 1 页
到第
 

高级模式

0/5000字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提示

您是否确认将回复优先展示,扣除300积分?

您已被楼主屏蔽,不能回复该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