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行驶10来公里到达另外一处桥,50年前,这里是著名的天险-天涯桥。
天涯桥飞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4米多,其险峻并不在大桥本身,而在于桥下的巉岩绝壁和万丈深涧。
1954年5月11日,在昆仑山下的艾笈沟里,青藏公路宣布破土动工。当公路延伸到距离格尔木73公里处时,经过一个戈壁荒滩,在荒滩边缘突然遇到一条沟,像是大地忽然裂开了,使人感觉好像到了“地之边,天之涯”。这道峡缝是格尔木河上游最窄的一段,它宽不过8米,却深达30多米,站在岸边只听到谷底发出如闷雷般的声音,望下去黑漆漆一片,令人毛骨悚然。
1954年7月15日,慕生忠把把他唯一的工程师邓郁清送到修桥工地,一到工地,就向他介绍筑路的设想,施工的情况,亮出了全部家底。
邓郁清不想干,也有理由不干。他坦率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工程技术人员最注重实际,在青藏高原上新修一千公里路,竟然连一个正规的测量队、工程队都没有,不测量就冒然施工,我没这个把握。"
慕生忠看留不住人,低头一支接一支地抽闷烟,不知转的什么脑子。突然眼睛一亮,起身说:"不干也行,既然大老远地来了,上山看一趟总可以吧?就当观一趟昆仑山的雪景,顺便给我们的测量队指点指点,好不好?"
这一看不要紧,把邓工程师感动了,他生来还没见过那样劳动的,真是一支不要命的队伍。全部测量仪器只有四件宝:罗盘仪、水平尺、计算尺、曲线表,连一架最必需的经纬仪也没有,设备之落后令人寒心。
邓郁清边走边看边想边指点,脑海出现了强烈的反差:一方面是民工们如火如荼地顽强拼搏,一方面是极其薄弱的技术力量。人的观念最容易在强烈的反差刺激中得到更新和改变,邓郁清的心动了:"那怕只有一个工程师,也是好的啊!",这就留下了。
第一仗就是打通咽喉,建这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