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yyqc2683888 2013/10/24 14:08:41 发表在 27楼
转帖个。。。。。
在人耳可闻的这个20-20000赫兹的音域范围内,大致来说,200赫兹以下,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低频”。而再细分的话,50赫兹以下,是我们一般称为“极低频”的频段。这个极低频,对于喇叭系统而言,是非常昂贵的。因为小喇叭一般都无法播出这么低的低频,只有大喇叭,而且是优质的,昂贵的大喇叭,才能较好地重播出50赫兹以下的音乐信号。
对于耳机而言,播出50赫兹以下的极低频,不费吹灰之力,你看看任何耳塞或耳机的频响指标,都会延伸到50赫兹以下。然而,BUT,我要转折一下,耳机播出来的极低频,是不够真实的。关键原因,是因为50赫兹以下的极低频,其实人是靠耳朵和身体共同感知的。也就是所谓“打心口”的低音,那就是极低频了。耳机只能把信号作用于人的耳膜,无法对人身体产生任何效果,所以耳机里听到的极低频,是不完整的,不够真实的。任何耳机都是如此,哪怕是大奥。
自然乐器中,主要频率成分在200赫兹以下低频段的,有低音鼓、大鼓、低音吉他、低音提琴(DOUBLE-BASS)、电贝司等。另外,大提琴、男声、钢琴、吉他等的声音也有延伸到低频段的成分。举个例子,人说话的“鼻音”就在低频段内。加重低频段,会造成鼻音过于浓重。
从200-6000赫兹的中间频段,就是俗称的“中频”。(中频和高频的分野,没有一个业界统一公认的数值。)
中频段是自然音乐能量最集中,最重要的频段,也是人耳听觉最灵敏的频段。可以说,高低频再好,如果中频出问题,就统统报销,毫无挽救余地。而中频如果好,高低频哪怕一塌糊涂,也往往可听。
大体地说,如果说,低频影响的是声音的丰满度、混厚度、力度,那中频影响的就是声音的明亮度、清晰度和透明度。由于中频跨度很大,一般又被分为中频下段、中频上段。当然这个分界又是没有一个定规的。我个人觉得,1000赫兹以下可以归入中频下段,而4000赫兹以上可以称之为中频上段了。
大多数自然乐器的基音,是落在中频段。人声能量最集中的地方,是500-1000赫兹。很多自然乐器的泛音,也主要落在中频段,比如吉他,泛音就主要落在2000-5000赫兹。中提琴、大提琴也是如此。
我们平时所说的“齿音”,是在中频上段(或可称“高频下段”),大约6000-8000赫兹,能量最集中。很多流行歌曲的录音,是经过激励器处理的,如果处理时把6000-8000赫兹能量加强过头,就很容易出现齿音过重。
影响距离感的最敏感的频段是4000-5000赫兹。这个频段能量强,会显得音像距离听者近,而弱的话,会显得声音较远。
最影响声音明亮度的,是2000-3000赫兹。这个频段能量弱,会显得声音暗淡,朦胧,发虚。能量强,则会显得声音过于明亮和温暖,甚至发楞。这个频段发挥正常的话,声音才会呈现出健康的明亮感。
6000赫兹以上,一直延伸到大约2万赫兹,就是我们所谓的“高频”。几乎没有什么乐器的基音落在高频段,简单地说,高频段都是各个乐器的泛音。然而,绝对不要小看了泛音。各种自然乐器的声音,听上去是否真实,能否把各种乐器一一区分开,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高频泛音,因为各种不同乐器的泛音频率成分的比例,是绝不相同的。电子合成器之所以能模拟出各种乐器的声音,就是靠模拟其高频泛音列。
特别出彩的,要算是所谓“极高频”,也就是12000-20000赫兹的讯号。我们听到的三角铁、铃、镲的高频泛音,就是典型的极高频。此外,长笛、短笛、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甚至小提琴的高频泛音,也可以到达1万赫兹左右。所以高频延伸若不好,播不好1万赫兹以上的信号,对这些乐器的质感和真实音色,是损害很大的。
声音各个波段的作用:下表提供人听觉上下限内声音各个波段对听觉感受的影响,按着频率由高到底排列。
频率段(单位:Hz)听感影响代表乐器
16k-20k这段频率可能很多人都听不到,因此,听不到此段频率并不意味着器材无法回放,当然也不代表您的听力不够好,只有很少人可以听到20kHz。这段频率可以影响高频的亮度,以及整体的空间感,这段频率过少会让人觉得有点闷,太多则会产生飘忽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电子合声、古筝钢琴等乐器的泛音
12k-16k12k-16k 这段频率能够影响整体的色彩感,所谓小提琴的“松香味”就是由此段频率决定的,这段频率过于黯淡会导致乐器失去个性,过多则会产生毛刺感,后期处理的时候,往往会通过激励器来美化这段频率 。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
8k-12k8~12kHz是音乐的高音区,对音响的高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适当突出(5dB以下)对音响的的层次和色彩有较大帮助,也会让人感到高音丰富。但是,太多的话会增加背景噪声,例如:系统(声卡、音源)的噪声会被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发毛。如果这段缺乏的话,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
4k-8k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人身可能出现齿音。这段频率通常通过压限器来美化。部分女声、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器
2k-4k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2~4kHz对声音的亮度影响很大,这段声音一般不宜衰减。这段对音乐的层次影响较大,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时不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会过重。部分女声、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器
1.2k1.2kHz可以适当多一点,但是不宜超过3dB,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但是,过多会使声音发硬。
1k1 kHz是音响器材测试的标准参考频率,通常在音响器材中给出的参数是在1 kHz下测试。这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率。
800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则会产生喉音感。如果喉音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适当的喉音则可以增加性感,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要谨慎使用。人声、部分打击乐器
300-500在300-500Hz频段的声音主要是表现人声的(唱歌、朗诵),这个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好则人声明亮、清晰,否则单薄、混浊。人声
150-300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声声音的力度。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在80-160Hz频段的声音主要表现音乐的厚实感,音响在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话,会感到音乐厚实、有底气。这部分表现得好的话,在80Hz以下缺乏时,甚至不会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现不好,音乐会有沉闷感,甚至是有气无力。是许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断您的低音炮音箱频率上限。男声
60-100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区。如果这段频率很丰满,音色会显得厚实、混厚感强。如果这段频率不足,音色会变得无力;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有轰鸣声的感觉。大鼓、定音鼓,还有钢琴、大提琴、大号等少数存在极低频率的乐器
20-60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空间感,这是因为乐音的基音大多在这段频率以上。这段频率是房间或厅堂的谐振频率。这段频率很难表现,在一些HiFi音响中,不惜切掉这段频率来保证音色的一致性和可听性。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