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原来的标题遭到愤青质疑,为不惹恼愤青,现已改标题)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有很多,目前保留最多的是明长城。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公里;壕堑长度为359.7公里;天然险长度为2232.4公里。
以下就是我去过的一部分长城。
现在开始发我去过的北京附近的一部分长城。最初的顺序为北京段及河北周边长城自西向东的顺序。以后再加的,就没有顺序了。这些长城都是非收费地段,多数是残长城,好处是原始、人少,难度也不大,因为我的脚力有限。
下面是北京及河北一带的长城各关隘分布图。从此图可以看出,北京西、北、东部都是山区,成为古代保卫北京、抵御北方少数民族铁蹄的天然屏障。山间分布很多南北向的山谷,又为侵略者提供了南下的通道。古人就是在这些通道上修建关城,并在山上修筑长城将关城连接起来。每走一处,都特别佩服那些测绘工作者,他们用脚来探察路线,没有防风衣,没有登山鞋,千辛万苦地设计出最好的长城路线。
再来张清晰一点的。
好漂亮
七座楼(2013年5月)
沿河城辖有分布于沿河口、龙门口、黄草梁、洪水口一线长达40公里山巅或险隘处的敌台15座,其中3座已毁。筑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至三年。分上下两层,高约15米,宽10米以上。底层用石条铺砌,墙身砌砖;上层周围有垛口,上下层之间有梯相通。敌台上的石额都刻有编号(自沿字第1号至第15号),敌台之间有的虽无城墙连接,但能凭地形居险,彼此呼应,形成一道连续性的防线。(七座楼是分布于龙门口、黄草梁、洪水口一线的敌台,有编号)
更为奇特的是在洪水口东侧梨园岭还有一座无编号敌台,其形制外观与编号敌台基本相同。吸引了广大的游客来此游览,游客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无尽的创造力,以及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和决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祖国的强大能不使你感动吗?
实心楼
长城防御体系中的沿河口城(2012年3月)
沿河城因扼守几道山口水口古称"三岔(汊)村"、"沿河口", 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城后,始称"沿河城"。其隶属明代长城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所辖,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据大明天启四年(1624年)守备沿河口地方都指挥张经纬所立《沿河城守备府碑》载:"沿河口守备设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城建于万历六年(1578年)","沿河以山为城,以河为池,乃京师咽喉之地"。 此处当年与七座楼同属沿河城管辖,所以楼台都是"沿字第X号"标序。
大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冯子履所立《沿河口修城记碑》记载了建城的缘由:"国家以宣(今宣化)云(今大同)为门户,以蓟为屏,而沿河口当两镇之交,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浑河荡荡,襟带其左,盖腹心要害处也"。"虏阑入塞,民闻警溃散去,保匿山谷间"。"百姓未能贴席而卧也"。因此朝廷于此修建守御城池,"命吏具备锸积储□,期期而不具备之","凡数月告成事"。"无赤羽之警,藉公等策以期间,为此城也"。"故知设险守国,要惟在任人哉"。边城要塞,防御北方外族入侵,屯兵守备,历朝修长城,其初衷莫不如此。此碑原立于沿河城圣人庙,四百年风雨折毁去上半,其余部分文字也风蚀严重,难以辨认了。《沿河城守备府碑》《沿河口修城记碑》这两块石碑现存于沿河城办事处。
沿河城内城长约一华里,宽约半华里,分东西两门。东门名"万安门",可惜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只残留城墙和门洞尚可辨认。东门城墙上立有"沿河城"的石碑。)
沿河城及敌台在门头沟区西北山上。为明代边塞城堡,屯兵要塞。因城靠近永定河,故名沿河城。
城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约300米,有东西二门,东门名万安(已被拆除),西门名永胜,均为砖石结构。城墙用条石和鹅卵石砌筑(现大部塌毁)。城中有《沿河口修城记》石碑一座,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御史中丞张卤督建城防始末。
因为顺路去了幽州峡谷,顺便发两张峡谷小挂壁。
2014年3月23日,跟车友们继续探路位于水头至样边长城之间南北向的长城。这次是从怀来横岭城南边某小路进山,我们称横岭西沟。村民小路到了尽头后,只好披荆斩棘。
此段长城仍是用当地的石头为材料砌成,以单边墙为主。
上墙处。
从上墙处向南,可看到一个刀把楼——敌楼没有修在长城上,而是突出于长城外侧,并用城墙连接,以便到前方高处观察下面的敌情。可惜本次向北走,没有到达这里。
向北走。意外见到两个半圆形马面、一个圆楼。真是不多见。这是第一个半圆马面。
第一个半圆马面北边,看到一个圆楼。外墙面破损严重。至此,北京西部-怀来境内长城,我看到了5座圆楼。
继续向北,看到第二座半圆马面(图中三座敌楼,最右侧是半圆马面,中间方楼,左侧太远没看清楚,怀疑是否圆楼)。
回程到禾子涧燕长城看了一眼。
样边长城——明长城的样板工程(2013年11月)
样边长城(庙港长城)是河北省怀来县境内保存最完整、建筑质量、规格最高的一段长城,位于庙港东、横岭西,总长约3000米,城墙都是用规则的大石条砌成,之所以叫样边长城,据考证:明代修筑长城时把这段长城作为样板,供负责修筑长城的人参观采样,所以说这段长城是明长城修建时的试点和典型。说它是明代修建长城的“样板工程”,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庙港长城规格建制十分完整,质量也很高,城修得很坚固。据记载,明开国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长城时想出了一个办法,为保证工程质量,先选择部分险要地段修建长城“样板”,以此来标定长城的质量和规格(也有一说是戚继光和戚继祖修建的这段长城)。最后选定在庙港一带,建造出明长城的精品——庙港长城。庙港长城由整齐的石条砌成,城基宽5.5米、顶宽4米左右、高度在4至8米之间。这段绵延3公里的长城,还有许多科学的配套设施,墙上用石板砌出檐来做排水之用,另外还有泄水孔,以排雨水。这段长城内侧每200米设有一个门洞,城上有石阶,供士兵上下城墙用。城墙较宽,可容四匹马并行或8个人并排,外有女儿墙,内有垛口,每300米设有敌楼或墙台。样板长城质量的检验制度也很严格,据说修完后,验收员要用箭射城墙,如无松动和掉皮方可通过。这段长城保存得较中国其它地方的长城明显完整得多,这与它的工程质量不无关系。 怀来那一带的山上,漫山遍野种植着大片的海棠树,每年春天花海如云,点缀着偏僻的小山村,与古老的长城相应成趣,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第一次,是开车到山顶的大营盘村,徒步1.5小时走到样边长城。
第二次,从庙港村开车上来,最后那段小山路很难走,石子、回头弯、上坡,轿车慎行。
大营盘长城(2013年11月)
横岭城(2013年11月)
横岭城,河北怀来县境内,在明代是一处重要的长城关口。它的北部是怀来、延庆盆地和官厅水库(解放后建成);它的东面依次是长峪城、白羊城、南口城和居庸关城;由横岭向南经过镇边城,可以到达门头沟的大村,再南,可由芦沟桥进入京城;若由横岭南的马刨泉向东,经高崖口、流村镇、羊坊镇,可以进入海淀。让我们先看一下横岭城的来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后,元主退回大漠建立了北元政权。从此,明朝一直受到蒙古人的军事威胁。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发生了著名的之变”。英宗北征蒙古的途中,竟然在延庆以西的怀来土木堡被瓦剌首领也先活捉,数十万大军溃散死伤。 随后,瓦剌人大举进攻北京城。在居庸关没有被攻破的情况下,瓦剌人绕道西南,由紫荆关攻入,经易县、涞水、良乡直接兵临北京城下。一小部分游骑分别从居庸关以西的白羊口和横岭口进入腹地,兵临北京城下。 为了防止鞑靼人的军事入侵,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建立了横岭城,归属昌镇,听令于居庸关参将节制。 查《世宗嘉靖实录》卷271第10页,在横岭城内“…创横岭敌台及楼一座,增葺官厅一所,以居把总官。置城内营房一百五十,凿井四,计用工料及行粮折银共六百八十两有奇…”。并规定横岭城、长峪城、镇边城、白羊口由居庸关指挥,遇戎事相互策应。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又发生了著名的“庚戌之变”。鞑靼其中一枝的首领俺答由密云的古北口攻入,再次兵临北京城下。俺答其中的一小部分骑兵仍然是由白羊口、横岭攻入。 撤退时,俺答一半骑兵由镇边城、横岭城返回,并重创追击的明军,明军死亡千人以上,无人再敢追击。 守卫横岭军官受到了兵部的惩罚,“……高崖口千户焦琮等五员、横岭口守备何镇等八员及居庸关指挥周世官各提问戒饬准有差。” 为了巩固横岭城的防守,兵部提升了它的级别,由居庸关参将前来驻扎。物换星移,白驹过隙。 1937年8月,日军占领平津后,汤恩伯对日军组织了南口战役。当时首先由17集团军的3个师沿长城部署了防线,具体走向是德胜口、居庸关、南口镇、石峡、长峪、横岭城、镇边城。 第4师一部占领了横岭城,其中19团的一个营伤亡殆尽。卫立煌14集团军的第10师赶到镇边城,72师防守长峪城。经过反复争夺,十五天后国军在长城沿线全面溃败,撤退至怀来、张家口一带。 此次战役国军投入6万人,伤亡近3万。如果我们有意寻找当年的资料,还能够找到当年日军耀武扬威的站在居庸关上的老照片。 横岭城,浓缩了几百年沧桑的历史,也记录了的抗战的历史。
南门,两个门洞并不多见。现已废弃,有县道从旁边穿城而过。
北门
镇边城(2013年11月)
镇边城位于长城内侧,怀来与北京昌平交界处,与长峪城、白羊沟并称北京边关三城。
镇边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城:城墙是石头砌的,房子是石头筑的,街道是石头铺的。石头成了这座古城生命元素的主要构件,长长的条石,细细的碎石,玲珑的卵石,一应俱全。 镇边城内分三街六巷七十二胡同,南北为街,东西为巷,无论街巷,还是胡同均是就地取材,用石头铺就。房屋原来基本是四合院,大部分为石头砌成,只有在特别显眼的地方或需要修饰的地方才用青砖砌成;城中间有一座钟鼓楼,有12座寺庙,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大佛寺,寺里的苍松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仍然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镇边古城应有古庙12或13座。分别是老爷庙、寿星庙、庵庙、城隍庙、山神庙、娘娘庙、大佛寺、龙王庙、真王庙、火神庙、魁星庙,一共11座古庙,但还有一、二座老乡再也想不出。可惜这些古庙都毁于"疯狂"的"文革"之年。现存的庙中老爷庙保存较完好。老爷庙也即关帝庙,位于南门东侧三株古槐树之北。据说在老爷庙门前,原一座牌坊,牌坊的正面是"镇边城"三个,背面是"忠义坊"三个字。庙的主殿尚存,虽然内部堆满了杂物,但古色的立柱和斗拱,还可看出当年的精致。老爷庙尚存一块石碑立于南门的大槐树下。石碑背面为记录了捐赠者的姓名,可惜碑的正面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城中有一戏台已经300多年了,现在梁上的彩绘仍依稀可辨。城中居民大都是守边将士的后裔,来自四面八方,经几百年的光阴荏苒,习俗早就趋于一致。
说镇边城,就不能不提明长城。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京西北因靠近蒙古各部,常常遭到侵扰。事实上,镇边城之前,因有许多西北—东南方向的峡谷,自古就是游牧民族南下进攻中原的主要通道。明代因为深受这些部落的掠夺之苦,便在这些峡谷中修建了大量的防御设施,叠迭不穷的山峦上堡垒、关城、烽火台、边墙错综复杂,烽火台更是一直穿山而出,直达官厅水库附近的怀来盆地。当时,北京段长城大部归属蓟镇管辖,而镇边城正是蓟镇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畿辅通志》卷五十七中有记载:“长城岭,在州西少南(指昌平州)。岭上有方堞遗址,传是秦皇所筑。有泉曰马跑。又西三里有了思台。下台西又十里,皆峻岭也。曰灰岭者,险倍于长城,石如蛤粉。下山有城,是镇边之废邑。又西十里有城,是曰镇边。两旁皆山围之……”又卷六十七载:“镇边路城,在州西一百里(指昌平州),接宛平县界。明正德十五年筑,东西跨山,周三里,门二。设守御千户所。后又增筑城于其西,曰镇边新城,门三。本朝顺治初设参将驻守,后改设都司。旧城已废。康熙六年,千总郑俊、都司胡坛捐资修建。今设外委驻守。城有镇边仓……” 镇边旧城,横跨沟谷而建,结果山洪爆发,旧城首当其冲,终被废弃。今天我们看到的镇边城就是所谓的镇边新城。 镇边城,建于明万历年间。顾名思义,是一座镇守边防的军事小城。镇边城西南是巍峨秀挺的笔架山,笔架山最高峰1445米。山北属怀来,山南就是北京,可见当年镇戍边城扼守京畿的重要性。 镇边城城墙由大块坚固的山石砌成,围城坚固,城高4.2米(现高3米),为一石头城。为迁就地形,东部城墙北偏西18度。城开东、南、北三门,三个城门都是对扇木门,南北城门原都有瓮城。北门内侧门券尚在,南门已经消失,仅存留三棵同年的老槐树。东城中间有一座5米宽的砖拱城门,城门上方有一匾额上书“镇边城”三个大字(这块匾额原来在南城门,因南门被毁才移到这里)。城北门处原有一赑屃驮碑,记载建城年代事略。城南门处原有一牌坊,工艺精美,用料讲究。城西北角、西南角和东门正对的西城墙上有三个角楼。
在现代历史上镇边城也书写过辉煌 :这里是怀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建立的地方;1937年8月,国民党军队曾与日军在此激战,据说现在城墙上还有当时留下的弹孔。
北门
北门瓮城
城内民居
坊口村长城(2014年1月)
看点:圆楼、U字长城与支线。因实地看不到全景,用谷歌地图来显示一下。从坊口村停车,走黄线沿长城爬了3个小时才到圆楼。下次千万不能这么走,直接走红线的山谷,能省1个小时和很多腿脚。
坊口村东的停车地点
终于看到圆楼了
支线与U字型长城顶端
在U字顶端,可远眺黄楼院的高楼与圆楼。
也可看到陈家堡胳膊肘长城。
长峪城(2014年1月)
明代长峪城,镇边城,白羊城并称北京边关三城,是古时军事要地。长峪城民俗村位于昌平区流村镇西北部,距昌平卫星城54公里,村域面积1850公顷,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新鲜,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称,四季分明,每到春季,十里花香,桃花、杏花、海棠花相继开放,漫山遍野,一望无际,甚是鲜艳美丽。到了夏季,农荫避日,空气清凉,平均气温低于市区5℃以上,晚间山风徐徐,使人倍感清凉,远离酷暑。此时正值野菜生长旺季,采而食之是绝好的绿色野味,饭后再沏上一杯黄芩茶,开胃、祛火、消暑,令人倍感舒适。明代成村。地处长峪峡谷,称长峪口,明正德年间筑关城,称长峪城。明万历年间基璺增筑新城,后发展成村,村以城名。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地独有的-粒子玉米,餐之香甜,百食不厌。山葡萄、榛子、核桃、红果、海棠等任您随意采摘,既增添了乐趣,又极大地丰富了您的生活。冬季白雪皑皑,南山之雪一直延续到次年银装素裹的大地分外妖娆,令人心旷神怡。
从长峪城也可以到高楼、圆楼,但冬季防火期,桥头防火员铁面无私,人车都不能过。
高楼与圆楼(2013年12月)
上高楼和圆楼,有好几条途径:坊安峪、长峪城、老峪沟、黄楼院,甚至可以从河北怀来的黄台子。但是冬季防火期间,好几条路线都有人值守不让上山。看你运气了。
这是从老峪沟上去的停车场。
高楼,是京北地区最高的长城敌楼。
高楼是长城从北向东的拐弯处。
从高楼向北看
从高楼向北的第一个残楼
高楼向东看,可看到胳膊肘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