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驱车都这样,关掉什么不不行.我的宝马5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时很尴尬的.
后驱车为什么容易甩尾?
在冰雪路面。尤其是带点上下坡的山路上,后驱车是不是比前驱车难控制。是不是更容易产生侧滑?
如果发生侧滑。是不是和前驱车一样要向侧滑方向打方向就能控制住?
道理如下:在冰雪上坡路面,车子的爬坡能力取决于驱动轮的附着力。上坡时,车子的重心肯定是向后转移,对于前驱车,驱动轮的附着力是下降的趋势,此时更容易打滑。而对于像众泰这样的后驱车,上坡时驱动轮的附着力反而更大,也就等于加大了爬坡能力。
后驱比前驱爬坡能力强是可以肯定的。前驱车比后驱车方向性好,冰雪路面坡路起步时,前驱占优势,起步之后差不多。在冰雪路面容易打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后轮附着力低,发动机和驾驶员都在前面,后轮仅仅承担很少载荷。此时如果在后面坐上几个人反而会降低打滑的趋势。
前驱车易“推头” 后驱车易“甩尾”
“前驱车”和“后驱车”都有啥区别,到底哪个好啊?
答:由于汽车驱动轮的所处位置的不同,从而使汽车拥有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驱车”和“后驱车”,这两种驱动方式各有各的优劣之处。
前轮驱动是指发动机的动力直接传递给前轮从而带动车辆前进的驱动方式。形象地说,就是前进时前轮“拖动”后轮,带动车辆行进。前轮驱动的优点是:更容易布置车内成员空间,并且机械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从而节省成本。如今60%以上的轿车都采用了这种驱动形式,95%的中级车以下的车型都使用前轮驱动。前轮驱动的缺点是:由于前轮既负责驱动车辆又负责车辆转向,前轴负荷过重,这使得前轮驱动的车辆在过弯时前部重心会因惯性而前移,容易突破前轮的地面附着力,而后轮又没有动力,则会发生转向不足,即我们俗称的“推头”。
而后轮驱动是指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后轮,从而推动车辆前进的驱动形式,后轮驱动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驱动形式,最早的汽车基本上都是后轮驱动。在后轮驱动中,后轮为驱动轮负责驱动整个车辆,而前轮为导向轮负责转向,形象地说,就是前进时后轮“推动”前轮,带动车辆行进。
后轮驱动的优点:操控性好,后轮负责驱动,令前轮可专注于转向工作,因此转向时的车辆反应更加敏捷。此外,起步加速表现好,舒适度高,车辆起步、加速或爬坡时重心后移,后轮作为驱动轮抓地力增强,有利于车辆起步、加速或爬坡,提供更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度。但其也有缺点,比如制造成本较高、空间利用不便,同时在转弯的时候,如果后轮转速高于前轮,便会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即我们所说的“甩尾”。后轮驱动一般都应用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比如奔驰、宝马、凯迪拉克等,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后轮驱动。
甩尾,又名漂移(drift,drifting)是赛车术语,是一种最快速通过弯道的手段。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当然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了),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便会产生漂移。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
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
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实际上1,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产生漂移的方法有
1. 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
2. 转弯中拉手刹
3. 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
4. 转弯中猛踩刹车
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1,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注意1和2,3和4分开,是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 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第一条就是不要开快车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驾驶的师傅就叫我打方向盘不要太快哦);轮距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车!);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刹产生漂移的,那么当车旋转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后,就应该放开手刹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务就是要调整车身姿势。因为路面凹凸、路线弯曲程度、汽车的过弯特性等因素是会经常变化的。所以车手经常要控制方向盘、油门、刹车、甚至离合器(不推荐),以让汽车按照车手所希望的路线行驶。 先说明一点原理:要让车轮滑动距离长,就应尽量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要让车轮少滑动,就应尽量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说过,一个是让车轮太快或太慢地转动,一个是减小车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让车轮太慢转动的方法即是踩脚刹或者拉手刹了(再强调一次:脚刹是作用于四个车轮,手刹是作用于后轮的。不管是否有手刹作用于其他车轮的车,我所知道的有手刹的赛车全都是我所说的情况) 踩脚刹:四个车轮都会减速,最终是前轮失去较多摩擦力还是后轮失去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论。 拉手刹:前轮不会失去摩擦力而后轮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产生转向过度了。因为无论脚刹、手刹都有减速的作用,所以车很快就会停止侧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车轮长距离侧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驱动轮高速空转,必须要装有LSD的、功率足够大的车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要有LSD呢?因为车漂移时车身会倾斜,外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内侧的车轮压力小。没有LSD的车会出现内侧驱动轮空转,外侧驱动轮转得很慢的情况。这个转得慢的车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大,车的侧滑就会很快停止。 车分为前驱、后驱、四驱,没有驱动力的车轮是不可能高速空转的。那么前驱车的后轮就不能做长距离的侧滑,如果驱动轮(即是前轮)高速空转,侧滑比后轮多,漂移角度就减小,所以前驱车是不能做长距离漂移的。四驱的车很显然是可以的。后驱车呢?后驱车前轮没有驱动力,但前轮可以向车身滑动的方向摆一个角度,所以后驱车也可以作长距离漂移。 侧滑距离与侧滑开始前的速度有关,通常会越滑越慢,最后还是停下来,但如果场地允许、控制得好,理论上可以做无限长的侧滑。因为打滑的车轮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侧滑的轮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当这两个作用平衡时,车的速度就不会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转圈)就是无限长漂移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做出转弯半径较大的无限长漂移。 上面说的都是控制驱动轮侧滑长度的方法。
调整车身姿势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轮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别是对于后驱车
2.调节油门、刹车,令车有加速或减速的趋势,就产生重量转移,通过重量转移控制车头向外滑更多还是车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刹再次产生转向过度。
注意:2中,后驱车(或动力分配比趋向于后驱的四驱车)加油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为后轮转速太高而减小摩擦力,车尾向外滑得更多。
最大漂移角度
在漂移中途,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夹角如果大于这个角度,就必须要停车(不停的话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产生时。
后轮驱动车来说,因为前轮没有驱动力,不能产生高速空转向外滑,只是地面对前轮的侧向力控制车头运动。所以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最多只能和前轮最大摆角相等(不同的车前轮摆角不同,一般轿车的前轮摆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点的话,除了停车再起步之外就没有任何方法恢复正确行驶。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而是附图红色标志出的角度,弯越急,显得角度越大。 后驱车也有前轮抓地力不够、转向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同样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则也必须停车才能恢复正常行驶。 前驱车因为可以保持后轮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门让前轮向外滑,所以前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驱车因为前后轮都可以高速空转,加油时有前轮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加油时重量转移到后轮,前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轮可以向外摆,那么四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后驱车大。比较三种驱动形式的车,前驱车是最容易驾驶、最安全的。
漂移的出弯
出弯的时候就应该结束漂移了,结束方法与漂移过程中减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样。 对于前驱车,
1.加油使车头向外滑动(因为除了漂移产生的时候,前驱车基本上是转向不足的)
2.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
3.也可以前轮向外摆之后放一点油门。
对于四驱车,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则不一定奏效。 对于后驱车,最主要2。视具体情况而定,车的重量分配、驱动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状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影响。 注意整个漂移过程中(包括产生、中途、结束)车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备出弯的时候不要把车头指向路外侧,而是应该指向内一点,让车滑到路最外侧时横向速度刚好为零,这就是完美的出弯。 开不同的车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适应过程,了解车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适应过程。在拉力赛中,因为每个弯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赛季已经跑过这赛段,路面也不会与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赛中过弯都崇尚“慢进快出”的原则--进弯前速度慢一点,看清楚弯道之后就可以加大油门出弯。用这个原则过弯不但不会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U turn 甩尾
1.加速 一般来说需要50~60km/h才能很顺畅的完成整个动作,但初学者可以先从低速开始,找找感觉。
2.打方向 很多人说不能做出这个动作,跟打方向的方法有很大关系。由于一个手要拉手刹,所以打方向的手要尽量握在能够回转角度最大的位置,这样才可以迅速的转动方向,让车子产生足够惯性。
3.拉手刹 当转向开始时,稍晚一点或者同时开始提起手刹。手刹提起是一定要按住手刹按钮,否则就放不下去了。。。当感觉到车子开始甩尾,或者预感会开始甩尾时,松开手刹。但一定不能早松,否则会产生转向不足。
4.回盘 回盘英文又叫counter。当车子已经开始甩尾,在摆正车身之前就要开始回盘。回盘时可以快速打回,或者松手让方向盘自己回正。前者可以方便的纠正车子甩尾的角度,而后者可以同时配合油门来修正偏移。
漂移的步骤从刹车起始,改变前后轮的速度差,使车体在转角时产生重量转移。产生重量转移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加速,减速,刹车等等多种手段产生应有的效果。一个成功的重量转移效果要经过减速,转向和加速三个步骤。
为什么后驱车冰雪路上易甩尾?因为后驱车加油时,后轮扭力易超过地面最大摩擦力,会产生空转。空转时摩擦力是最低的,这时如果有很小的重心偏移,都会产生侧滑。
从力学角度上说其实就是力矩不平衡产生的结果。前后轮受阻不同(与压力,车身惯性有关),同时不是在同一运动轨迹中,在这种情况下,速度到达某一值时四轮所产生的偏转力矩大于所能承受的抵抗拒就会产生扭转。甩尾一定是以前轮作为支点做旋转运动,前轮驱动要好于后轮驱动的原因个人认为是前轮带有动力,能产生一定的抵抗拒,并且前轮的动摩擦要好于后轮,使车身不易旋转;而后轮驱动的车辆,前轮无动力在制动过程中容易抱死,动摩擦要差于后轮形成旋转支点,如果后轮与前轮轨迹不完全平行,就产生了转动力矩,速度达到一定值,车辆自身产生的抵抗拒不足以平衡的话,车辆就会甩尾甚至翻车了!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882-5872234-52.html#pid247448637
丰田皇冠后驱车受力分析
原帖由 ainin516 于 2012-02-07 14:25 发表在 8 楼
后驱车为什么容易甩尾? 在冰雪路面。尤其是带点上下坡的山路上,后驱车是不是比前驱车难控制。是不是更容易产生侧滑? 如果发生侧滑。是不是和前驱车一样要向侧滑方向打方向就能控制住? 道理如下:在冰雪上坡路面,车子的爬坡能力取决于驱动轮的附着力。上坡时,车子的重心肯定是向后转移,对于前驱车,驱动轮的附着力是下降的趋势,此时更容易打滑。而对于像众泰这样的后驱车,上坡时驱动轮的附着力反而更大,也就等于加大了爬坡能力。后驱比前驱爬坡能力强是可以肯定的。前驱车比后驱车方向性好,冰雪路面坡路起步时,前驱占优势,起步之后差不多。…
呵呵,这种情况下
我一般是倒着开车
后驱
就变成
前驱
后驱的缺点就没有了
哈哈哈
关闭那些电子系统
另外,后驱车雪地爬坡,你胆子够大的,就住一晚,先别回来呗。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