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寻古访胜G3行-盛泽古镇
1 1 发布于 2020-04-10 08:56:20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疫情,现在工作没有那么忙了,有空带着相机,出去走走。
盛泽古镇坐落在江苏吴江,一个在大家眼中没有知名度的小镇。可是,历史上的盛泽,是一个丝绸纺织重镇,早在明清时期就以发达的丝绸织造和繁荣的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绸都。

盛泽位于江苏吴江市最南端,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而闻名于世。三国时,吴赤乌三年(240年)吴司马盛斌在此屯兵结寨,后人称之为盛寨。因西濒大水,寨又改为泽,延用至今。
 


普通邮资封《丝绸古镇-盛泽》。 编号:PF268 ,发行日期:2019年3月31日。设计者:于雪,原画作者:张幸亏,摄影者:钮泉娜。信封邮票面值:1.20元,售价:1.50,元发行量:31.2万枚。

邮资图

邮资图选择了盛泽先蚕祠、宋锦面料与张幸亏先生绘制的古时织造的图案,构成一幅延绵千年的丝国荣光图景。


盛泽在明朝初年尚为乡村,居民仅五、六十家;到成化年间开始发祥,文人辈出,学校蜚声;嘉靖年间,人口成倍增长,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到清代乾隆年间,居民百倍于昔,县内所产丝织品皆聚集于此,遂跃升为全县第一大镇。


至今,镇区内还保留着一些丝绸文化旧址。位于盛泽镇区的先蚕祠是目前江南地区仅存的供奉“蚕神”嫘祖的庙宇,刚跻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泽古镇深弄长巷为数众多,有“七十二条半弄堂”之称,民居大都前门临街、后门临河,纵横密布的河道上有20多座桥梁,人们沿河而居,车水马龙,非常繁华。


沿河而建的大宅院,后门口有通往市河的小码头。


用于栓船的石眼


济东会馆位于盛泽镇斜桥街,系清嘉庆年间山东济南府人所建丝绸会馆,民国十二年(1923)、1989年、1993年曾有修缮。成为吴江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正门是一座砖砌门楼,高大华贵,门楼两边翘角上扬,似乎振翅欲飞。


盛泽老弄堂里除了外来打工的租户,就是老人多,而且看上去都很健康。


现代盛泽丝绸业的发达已彻底改变了昔日古镇的面貌,古镇许多老房子已不复存在了。


只有传统的小吃还保留昔日的味道,盛泽古镇上做盘龙糕的店铺。


盛泽古镇有一种特色糕点,叫盘龙糕,圆形三圈,状如蟠龙。盘龙糕始于清朝时期,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用细糯米粉、豆沙、胡桃肉、赤砂糖和猪油等原料制成。糕用竹片围成三圈同心圆,糕面上撒满胡桃仁、桂圆肉、瓜子肉、松子、红瓜、青梅等物,五色纷呈,酥松爽口,醇甜香郁,粘而滑糯。


带福桥,吴江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桥位于盛泽镇区之北,重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中和桥造型独特,中为梁式单孔,两侧桥台各开一拱形泄水孔,为梁桥和拱桥的和谐结合,桥柱上的楹联和拱孔上面的题额极具人文价值,成为吴江文物保护单位


盛泽古镇除了丝绸闻名于世,纵横交错的弄堂也很出名,弄堂文化是一大特色,清末民初就有七十二条半弄堂的称谓。作为著名的绸都,这幽深的里弄,这深沉的屋檐,这斑驳的粉墙,无不蕴含着当年“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韵味。而“七十二条半弄堂”之中,与丝绸相关的当然不乏其数,有“ 染坊弄、红纺弄、当坊弄、踩坊弄、梭子弄、剪刀弄、小剪刀弄、板箱弄、庄面一弄、庄面二弄等”等。


“北仲家弄”是最窄的弄堂之一,宽度只有一米多一点,两个人对面交身经过要侧身,如果手上拎点东西那就必须往前提或者往后背了。


先蚕祠,俗称蚕花殿,位于盛泽镇五龙路南口东侧,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当地的丝业公所。清道光二十年(1840),为祭蚕花娘娘而建,是江南地区乃至全国丝业公所中,规模最大的建筑。曾因一年一度的“小满戏”而名燥江南。

蚕王殿

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蚕王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

财神殿



坐在我心爱的小G3上,回味古镇,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古老的建筑,现代科技感十足的G3,到底哪个才是现在呢?

  • 风景展示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