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驹门”网络事件追踪。无意中看到这消息,真的让人很愤怒!
1 67 发布于 2009-10-01 23:02:25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家驹门”网络事件追踪(无意中看到这消息,真的让人很愤怒!喜欢BEYOND乐队的你们请进来支持一下真理吧)我相信在这个小区里面也有很多喜欢BEYOND的歌迷,发出你们的呼叫吧!     虽然和车没有关系但是请版主保留吧,原因是什么就不要说了,相信你能明白。

 

原文回放:

这是在网上今天传的很火的图片,

(图片放在下面)很简单,四川的知名网站川内网被网友黑了。内容很简单,就是家驹的歌迷为家驹伸不平。历年来、黄家驹和他的beyond乐队是乐坛的传说,家驹在歌迷心中的地位是乐坛很受尊敬的前辈。


     事情的原因就是四川电视台《天下笑友会》有一档叫“谁是下一个小沈阳0925期”的节目,其中有一位叫棒棒糖的嘉宾,演奏前恶搞介绍歌曲曲目是来自“皇家狗”的歌曲。恶搞已逝的乐坛精神领袖黄家驹,主持人大兵一再强调应该叫黄家驹,你说错了的话可以改正的,觉得不对劲就行了。可是这位嘉宾很固执的说是“皇家狗”,最后抛出一句“猪和狗不一样都是畜生吗?”这件事当时就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纷纷责骂该节目的制作人员和那位嘉宾,以至于网络高手将四川卫视的合作网川内网攻击了,从今天凌晨到十点钟足足十个小时,给川内网带来很大的损失,这就是的所谓的“家驹门” 。

华商报10月1日报道9月25日,四川卫视《天下笑友会》“谁是下一个小沈阳”节目中,主持人大兵和一个叫“棒棒糖”的人,用侮辱的言语来调侃著名乐队BEYOND的已逝音乐人黄家驹,遭到网友抗议,要求该电视台道歉。30日,四川卫视在其官网上挂出说明,就此事件向公众致歉。

观众

节目对死者不敬

在25日四川卫视播出的《天下笑友会》其中一个环节“谁是下一个小沈阳”中,当时嘉宾“棒棒糖”称要演唱香港BEYOND乐队“黄家狗”的《真的爱你》,这时主持人大兵再问一次,“那个叫什么?”“黄家狗。”“黄家驹是死了,不死也会被你气死”。大兵再次纠正嘉宾的语音错误,但该嘉宾依然坚持自己的错误读法,“猪(驹)和狗不一样都是畜生啊。”当他弹奏完该曲后,兴奋到大蹦大跳,大兵竟说:“当年黄家驹在日本演出,就这么蹦死的。”

节目播出后引发强烈震荡,尤其是在内地人数众多的BEYOND歌迷,对这种极其低俗的“笑果”无法接受,称这是对逝者极大的不尊重。记者昨日在BEYOND的贴吧中看到,要求四川卫视道歉的帖子数量激增,“在节目中公开向黄家驹以及全国歌迷道歉,道歉时间不低于20分钟,态度要诚恳,并在节目下方循环播放滚动字条道歉”。

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记者发现在多家网站、贴吧里,网友开始对当时的嘉宾“棒棒糖”展开大规模“人肉搜索”,强烈要求此人公开道歉。

节目组

紧急道歉

记者从四川电视台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鉴于网上的声音越来越大,节目组前晚已经紧急起草了一份情况说明,昨天已发在四川电视台的网站上,声明中承认嘉宾的言语有不当之处,并做出道歉:

1.嘉宾在节目中的表演,属于语言类节目中调侃的方式,虽有不当之处,但他本人在事后也多次表示:他非常尊重黄家驹先生,主观上没有丝毫伤害黄家驹先生的意图;2.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热爱黄家驹先生的歌迷的不满,大家认为对黄家驹先生以及热爱他的歌迷造成了情感上的伤害。在此,我们对黄家驹先生以及热爱他的歌迷和网友致以最诚恳的歉意;3.在以后的节目中我们将吸取教训,加强管理,更加严谨地对待节目,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争取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准的节目回报广大电视观众。

大兵

不需要道歉

随后记者采访了该节目的主持人大兵,他表示:“我只是替四川台打工而已,一切要看东家怎么处理。”记者质疑他作为主持人有义务阻止嘉宾不恰当的言行时,大兵称“不能做无休止的追究和讨论”。

大兵认为,“每个人都有开玩笑的权利,可能有时候玩笑会不妥,开玩笑的一方不要太过分,被开玩笑的一方或者身边的人不要太过于计较,没有人是故意要伤害别人的。这就是一个玩笑。”至于是否会公开就事件道歉,大兵说“不需要。”

延伸阅读:

四川卫视节目疑侮辱黄家驹 遭网友抗议

近日,四川卫视《天下笑友会》0900925期“谁是下一个小沈阳(看他的博客)”节目中,一个叫“棒棒糖”的嘉宾用语言侮辱BEYOND乐队中的已逝歌手黄家驹。此举遭到网友抗议,甚至有网友要求该电视台道歉。 [详细>>>]

(本文来源:华商报)

这是当天被网友黑掉后的川内网打开后的主页图片:

 



6225

 

 

我们广大的车迷们,你们也发表一下意见吧,不为什么,只为真理!!

 

另外因我是BEYOND的歌迷,转载了一篇来自《 里面的- 《解读黄家驹 》深入了解我们心目中的家驹》 给同是喜欢家驹的你们。

 

《解读黄家驹 》深入了解我们心目中的家驹

1、是生和死的轮回。


在广州演唱会,我遇到一对香港歌迷,他们是夫妇,三十六岁,趁休假跟随着BEYOND的巡回演出。 


这支乐队对他们来说,是渗入生命历程的信仰,信仰能以很多种方式出现,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种精神,又或者是一件物体,影响你的意念,能让你执着。 
 
BEYOND,曾经在很多人的青春里让我们记得理想光辉,但我们更多感触在歌里,而不象香港歌迷是和BEYOND一起成长,一起走过很多特别的日子,他们心中的BEYOND也比我们具体真实。 
 
很多人喜欢《情人》,这是BEYOND去日本后送给歌迷的心声,那首歌是悠扬的,不是哀伤的。 


你能听懂家驹唱着“我的心如水,你不必痴醉”的洒脱吗?能听懂“你可知谁甘心归去,你与我之间有谁”的无奈吗?有谁?有着谁也逾越不了的娱乐圈游戏规则。 
 
 
家驹从日本回香港举办的音乐会里曾对歌迷讲过一段话: 

“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去那么远,那边的人很厉害,你们怕不怕?其实我真的很怕,你们知道日本仔很厉害的。


我们去那么远,为了很多东西,为什么有这样的冲动和勇气去那么远的地方,发表我们的音乐,面对外面很多高水准的乐手和一些很难打进的市场,是因为香港有一帮很支持我们的歌迷,很多歌迷担心我们去了日本不再回来我们怎么会不回来?最重要的是能够去日本发展的勇气也是源自你们这么多年来的支持,对不对?不论去多远多远,我们最后都是回到这里,最后最后我们都是香港的乐队。” 


说这段话后家驹唱歌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没有这种共同度过的日子,只能籍着记忆和回望,写写时空错位的感叹。 
 
2、亦哭亦笑,亦狂亦侠 


用“不是人间富贵花”起题时想起写这句诗的纳兰性德,发觉他跟黄家驹有些有意味的关联。 


纳兰性德,满清第一词人,出身显赫世家,深受康熙器重,享尽荣华富贵。 

黄家驹,来自普通家庭,放假要在父亲的工场打工,买一把吉他的钱存了两年,一生不知荣华富贵,即使是最风光的时候。 


两人长在完全不同的环境,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却有两点完全相同,都是31岁英年早逝,一生追寻着精神自由。 
 
出身显贵的纳兰性德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有一双看透官场名利的眼睛,希望不是人间富贵花,过淡泊的行诗日子。


真正“不是人间富贵花”的黄家驹,在凡尘俗世辗转,希望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


这样的理想无法寻觅,他们同样落寞。 
 
诗词和音乐有很多相通,一样追求音律的优雅,一样会慷慨激昂,也会伤春悲秋,清淡意境一样余香满口。 

热爱诗词音乐的人,多半有颗善感的心。 


所以精通骑射,身为一等侍卫的纳兰性德吟出格高韵远的婉约小词,一字一句,深入心髓,所以乐观如斯的家驹也难免在某个时刻感觉孤独,写出些或深或浅的寂寥淡愁,如清晨薄雾,若隐若现。   
91年演唱会唱《谁伴我闯荡》,家驹低头弹吉它,无法看到眼神,冷清的旋律流出,那么多人在,他是孤单的。 

93年香港不插电演出,家驹叫大家静下来,还是那把黑色木吉它在手里,由远渐近地飘出一段音乐,他脸上没有神情,可以用来形容的词是沉默。 


那是一段怎样的音乐?我曾经用钢琴演奏,但弹不出家驹随手拈来的寂天寞地,如在夜色沉沉的旷野,零散几颗星光,只有自己,可能是在怀念,可能是在漂泊。 
 
在《喜欢你》的MTV中,家驹一步一步走下楼梯,看着喜欢的人转身而去,那种眼神,我绝对不信能演出来,这样的神情在其他视频没再见过。 
 
那刻家驹想的是什么?当时的他如此年轻,满带稚气,眼眸有光芒,是泪吗? 
 
从没见过家驹的眼泪,仅在《莫欺少年穷》片中,每天只知拼命赚钱养家的他站在阳台边,夜色里响起《谁伴我闯荡》,当他为妹妹戴上帽子时,眼里有泪光。 

 

3、  眼泪对他来说,要怎样才肯流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演唱时家驹一向较少动作,多是静静地站着,眼神常落在很远,不知看什么,但只要他一笑起来,如洒满阳光,温暖真挚。 

家驹一直笑到最后,跌下去前几秒回头看的时候还在微笑,生命就这样定格了。 

在我心里,香港除了黄家驹,只有小龙女陈玉莲,郭靖黄日华笑出这种清澈。 
他们都不适合娱乐圈,所以黄家驹永远离开,陈玉莲隐居他乡,黄日华归于沉寂。 
 
初听《海阔天空》,我没能力理解里面的冷寂豪迈,扔在一边不听。那时读初中,我的身边充满鲜花,我对家驹也一无所知,到了能体会,有种苍凉刺入骨髓弥久弥深。 

大学时很少记得BEYOND,那时我很忧伤,什么都记不起。有天从电台听到张雨生车祸而逝,立刻想起家驹,他用冷却的心唱“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而张雨生忧伤地唱着“我是一棵秋天的树”,他们都停留在31岁,年轻得让人心伤。 
 
 
好友曾非常疑惑我怎么会喜欢戴着耳环头发有时很长的黄家驹,她知道那离我喜欢的形象太远了。 
对我来说,一个人能让我欣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令我称道的品质。 
当我翻BEYOND的历史时,发觉在香港娱乐圈遇见黄家驹是奇迹,他创造的BEYOND也是奇迹。 
 
每个人的品质形成跟自身控制力,家庭社会环境有很大关联。 

家驹生长在香港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民风较淳,很多人在艰难拼搏的时代,他的家境不富裕,但健全温暖,这都决定他的性格趋向。 
 
保持优良品性还需要很强的自控力,多少人在复杂的娱乐圈红了,赚了,变了,家驹还在淡定地微笑着,坚持着。 
他的夺目光彩和过人才华是很多人想拥有的,但他从来没有利用这些为自己换取个人利益或自大炫耀,甚至去淡化,把很多机会让给别人。 
 
看过一个片段,不知是什么演出,有不少出名的或不出名的明星,有名的都抱着歌迷送的花,家驹也不列外。

当时他旁边是个不出名的歌星,两手空空很尴尬。家驹笑着和他不知在说什么,后来镜头一转,家驹手里的花到了那歌星手里。 

这个细节让我想起就感动,很多人持才傲物,对人指手画脚,谁愿退一步? 
 
家驹身上没有一点浮华,更没有很多明星高高在上的跋扈,他率领的BEYOND也很平民化,自然简朴。

很多人说搞音乐的人带神经质,但家驹不是,他率性且冷静,处理问题理智,没有一丝浮躁。 

看当年录像,家驹用极其冷静平淡的态度和语气道出各种观点,无想象中盛气凌人的嚣张,他说话的声音很好听,有时还带着孩子气的天真,没有狂妄,却有不可动摇的坚定。 
 
他的狂多出现在眼眸或现场演唱中,一个眼神,一份神情,一举手,狂放中往往还带着中国式的内敛。 
香港娱乐圈八十年代朝着感伤主义靡靡之音迅速发展,家驹称之为“男声女腔”。 

象林子祥那种中气充沛,唱功深厚,态度沉稳的典型男子气概再难以寻觅。气概不是狂叫几句摔把吉他就有的,那是发自内心和天性,如女子的婉约,是两性之间不能交换的。 

家驹的男儿气质很自然流露,那些扭扭捏捏,故作优雅高贵或者刻意疯狂激情的行为,根本不可能在他身上寻到。 
他有男儿的血性,也有男儿的柔情,正所谓侠骨柔情,是很打动人的。 
 
 
在看过的资料中,家驹流露出的柔情都集中在对朋友和对家强的呵护中。尤其是对家强,家驹的言谈,眼神,笑容里,布满的是近乎宠溺的爱护,甚至对家强恨铁不成钢的严厉呵斥中也隐藏着随时会软下来的情分。 

他常戏谑地说家强是保护动物,而他也真的这么做了,把家强保护得严严实实,无忧无虑。 

我常常带了几分妒忌地想,怎么我就没那么好运,摊上这样的哥哥?真的是天下好兄长的典范。
 
如PAUL所言,家驹还常暗中帮身边的朋友,但你当时是不会知道的,这一切都源自善待他人的真诚。
4、 家驹也是好儿子
 
一个人如果连双亲都无法善待,就不要期望会善待他人。 

家驹的双亲曾非常不赞同家驹玩音乐,这很正常,天下父母谁不希望子女生活安定?玩音乐在父辈眼里是类似不务正业。 

庆贺的是,家驹率领的BEYOND成为香港最健康积极,影响力最大的乐队,令父母感到欣慰,这也成了他们最大的骄傲。 

 
很多人知道《真的爱你》是家驹送给母亲的心意,但极少人知道《报答一生》是家驹向父亲的致敬。 

父母是家驹最敬爱的人,他中学毕业就开始工作,养活自己也承担着家庭一些支出,最大两项投资一是买吉他,二是和家强一起存钱为父母买了一套房,香港媒体称家驹为“孝顺仔”,那是名副其实的。 
 
家驹曾在采访中说:“最艰难时有亲戚说要懂事点,多为家为以后着想。红了后,很多亲戚说大个仔了,能养家了,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挣的钱根本不多,很多事没办法做到。” 

而作为父母,最希望还是儿女安定,不是回报。有两个在娱乐圈打转,红极一时的儿子,家驹父母担心的也比其他父母多。两兄弟过日本发展,父母更担心,还亲自去探望,只是实在料不到那个地方会夺走儿子的生命。 
 
他们始终都没办法抑制悲痛亲自到灵堂,只有写着“痛失爱儿”的花圈满载伤痛,入埋黄土。 
家强说,家驹走后,父亲常常一个人坐着,家人都担心他患上老人痴呆。 

其实那个父母能真正承担住失去儿女的打击?何况还是如此出色的儿子。想起这些,就期望家驹重生,不为什么,只为了他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家驹这样的一个人,永远不让光环淹没自己的笑容,认真沉稳,质朴善良,这是我所欣赏的。 

看到这样的人,心会满带温暖。 
 
2003年11月15日,在广州看BEYOND演唱会,中场放生活片段时,家驹带着熟悉的笑容出现,专注地在录音间里唱歌弹吉他,在雪地打雪仗,恍如昨天。 

旁边很多人高喊家驹,我却喊不出,这个名字在心里停留多年,但从来不提,不喊。 

身后有几个大约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子,他们喊了一句“家驹,我们特地来捧你的场”。 
 
能让女孩子高叫的男子并不出奇,也非常多,但让男子也高叫的男子实在不多,一个已经离开十年的人,还在很多人心中顽固地立着。 

我不知道他们心中的家驹是什么样,但我知道感动是一样的。 
 
屏幕上的家驹,穿着厚厚的大衣,抬起头笑了,笑容仍如孩子,眼睛开始模糊,那刻真的非常希望,这个人能奇迹般地出现眼前。 
 
BEYOND三子,不管多难过彷徨,时间会淡化,他们仍然有宝贵的生命,可以做想做的事情,看到日出日落,享受好吃的东西,延续各种故事。 

而家驹,还有着太多来不及实现的愿望,他不能再弹心爱的吉他,不能享受平常的阳光空气,和朋友笑谈。

他永远只能在茫茫黑暗,眼睛无法睁开。 
 
在视频中看到家驹活蹦乱跳,总觉他还在人世,事实上他已经没有未来。 

生命,真的辜负不起,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抓紧一些事情,也许再没机会了。 

我把美好的祝福留给BEYOND三子,把心底的一个位置留给家驹,他象一盏灯。
5、 依然有人记得这个歌者:黄家驹。 

称他为歌者并不是最适合,家驹曾在采访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当独立的歌手?

他回答:对唱歌这种东西没感觉,只对乐器才有感觉。 

确实如此,在BEYOND未进歌坛前玩的是ART ROCK,那种尽情地用乐器把思绪发散的音乐,听听《脑部侵蚀》《大厦》就知道当年他们玩得如此沉醉自由。 

对唱歌没有感觉的黄家驹,却用他的声音唱入了一个个心灵,他是非常出色的创作人,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歌者。
如果你能听懂粤语,而且是在粤语环境长大,你才能完全听出家驹每一句歌唱里的彻底投入。

家驹的吉他技术还有唱歌技巧没有任何人指点,全凭自己摸索出来。 

他用这样特别的唱腔如此自我地歌唱着,让人不管在多少声音中聆听都能一下子分辨出来。

任何时候,家驹唱歌都是完全地投入,家强会为在不同地方演奏同样的歌曲闷到发脾气,而家驹比任何一个队友都要重复更多东西,但他却没有一次在表演中显示出烦躁,尽管他跟家强一样有着情绪化的性格,他就是静静地站着,始终如一认真地唱每一句。这份严谨的毅力绝非常人能行,我非常佩服。 

没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家驹唱歌最动人处是:完全投入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中。他能非常精确地通过改变语气和唱腔把每首歌所要流露的情感表达出来,或唱得低沉,狂野,激昂,豪迈,或唱得温柔,落寞,哀痛,寂寥。我唯一不能在他歌曲里感受到的是甜丝丝的味道。或许他从来没有这样的体味,又或许他想让这样的美妙在某个时空里,只和某个人分享。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永远不能知道了。 

每次看着家驹的手指在琴弦上飞快拨动,完全地忘我地歌唱,就深深感到他的认真专注。 

写音乐的人很需要天分和灵性,更需要勤奋。短短十来年时间,家驹从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少年成为了高产质好的音乐人,他没进过正轨学院,没有人从旁指点,是那份坚韧和天分让他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做了不少别人难企及的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的光芒会更亮,走上颠峰。 
主流音乐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的牛刀小试,但一样做得出色,而更多才华没来得及表现就被区区三米距离断送了。 

家驹的梦想不是成为一个斗士,而是要带大家走入真实美妙丰富的音乐世界,一个祥和的境界。 
不少玩音乐的人自持清高,家驹却不是,他对生命不亢不卑,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眼光看一切,他追求精神上的高度,那怕看起来很渺茫,却从不因此而背离世界,始终充满着积极和真挚。 

他会为了拓展音乐的广阔空间而不断转变,蜕变,去探索不同世界的本质。 

91年底,BEYOND计划去敦煌丝绸之路采风创作,由于工作太忙,加上后来要常飞日本,所以计划延后,直到家驹去世还没能达成愿望。若然去了,会有什么样的音乐回来?想起就令人好奇,也令人沮丧,因为没机会了。 

说起家驹,内地很多人想起的是励志,那些是是非非的争论把他非常出色的音乐才华淹没在一边。 
六七十年代欧美流行的各种前卫音乐对家驹的影响最大,偶像David Bowie的前卫音乐更是他一大爱好,所以他最喜欢的是ART ROCK,那种非常注重气氛渲染和刻画的音乐,这是他的方向。 

他也很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卡门,圆舞曲等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纯熟演绎。 

兴趣和思维的广泛让他挥洒自如地写出各种风格的音乐。 
家驹最喜欢木吉它,如同武器一般带着,随时弹出咋现的灵感,未发表的几百首作品,大半是用木吉它一柱一弦弹下来。古典吉他更是家驹的爱好,常穿插在歌曲或平时的SOLO中。有次队友们激情澎湃地完成各自SOLO后,他一笑说:我没有他们那么强劲,我喜欢文静些的。便拿着那把黑色木吉他,弹出一段西方古典味的音乐。

这种性情上的沉静把家驹年轻的放肆和躁动化解于无形之中,他有年轻的不羁,更有理性的沉着。 

关于家驹的性情和情绪,只要认真聆听过他每一首歌,理想,奋斗,坚持,孤独,豁达,乐观……这些都能轻易地找出来。 
 
6、坚强的家驹 

   家驹,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不管生存,还是面对死亡,我们和他身边的朋友一一见证了。 
世荣说,家驹昏迷前意识到自己可能难逃一劫,但他依然坚持和死神搏斗了六天。 
太坚强了,世荣感叹。 

而我想用家驹作曲写词的四首歌把有如此顽强性格和灿烂笑容后的另一个家驹找出来。 

《追忆》,这首有17年历史,来自《亚拉伯跳舞女郎》专辑的歌估计很多人不曾听过。如果你听过,你听出的是什么?我听出了两个字:绝望。 
从来不会有人认为这样的情绪会弥漫在家驹的周围,但这首《追忆》却是个例外,而且是唯一的例外。 
家驹在吟唱《再见理想》《午夜怨曲》《无尽空虚》此类冷清失意的歌时,依然流露一种路其漫漫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固执,但在《追忆》里,除了绝望,我听不到其他。贯彻整首歌的BASS, 
低沉缓慢,吉他声零碎隐约,家驹的声音很漠然。他在89年苹果演唱会上唱这首歌,比录音版本唱得更为绝望,甚至有几分颓废,让我突然疑惑,我是否把他想象得太坚强了? 

看家驹写的歌词:漆黑空间可否给我点光 冰一般的手不知方向 画着孤独寂寞 怕看镜我倦容 
那破碎蕴藏眼内 追忆失去的心 眼光是绝望 就象冰封的了 追忆失去的心 强忍住落泪 但愿跟它飞去 
手中烟圈仿佛打破忧郁 轻轻地飘出辗转欢笑 画着孤独寂寞 冷雨似在轻抚我 过去那美梦已逝 
家驹到底在追忆什么会如此的绝望?爱情?梦想?又或者是偶尔的茫然失措?这些似乎都在歌词里寻觅到。 

中国人自古便把对抱负和情感的追寻浑然一体,诗经里那宛在水中央的佳人可以是你心中女神,也可以是你心中理想,屈原也把人生追求比作对“香草美人”的求索。 

而家驹在追忆着失去的心,这颗心可以是他的心,也可以是别人的心。 

《追忆》写在1987年,家驹刚刚率领BEYOND进军歌坛一年,受着各种非难的煎熬,也刚和女友分手不久。 

那段时期对他来说,可能真的一无所有,不管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或许这样的绝望一直伴随着家驹,但他绝不会表现出来而已。 

因为他是领队,是主心力,是一切奋斗目标的指向处,若然他时刻在绝望,他的兄弟们会何等的惶恐? 

所以家驹只有顽强,绝望在心里,坚持在手中,他会绝望,却断然不会被绝望左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绝望后会有一些意乱情迷: 
黑暗处 埋藏着没法解开忧郁的问号 孤独地 双眼里 沉迷在舞影粉饰灯光的梦幻 心荡漾 
仿佛心底中的温暖 完全离别我 空虚中的心底仿似 如同狼在叫 
  
赤红热血 双眼里 似冰又似火 掩饰我寂寞 有谁令我 呼喊里 再不会痛楚 与泪痕永别 
酒醉了 迷糊乱与初相识的如倚伴着 冲动地 拥抱里 犹如堕进那魔一般的火焰上 心混乱 
 
这首出自88年专辑《现代舞台》的《赤红热血》是很奇怪的歌,更是我极其喜欢的歌。 
它的奇怪在于歌词意乱情迷,但是旋律,还有家驹的演唱却是赤红热血般的滚烫,有股狼一般的野性。 
里面极富节奏感的飞扬鼓声能够把男子的热血煮沸,至于女子,不会那么容易就热血沸腾,男女有别呀。 
就象我,往往听着只是去想象和感受家驹的热血,自己可能依然气定神闲地写着程序。 
 
《赤红热血》的意乱情迷和《追忆》里的绝望,在家驹以后发表的作品里再难见到。这样的情绪已在家驹的沉静和顽强中退到了心底角落,尽管兜兜转转的过程中,难免还会失意,最后唱出了《海阔天空》的冷寂,但家驹的强硬个性却越发放射光芒,铁一般地屹立着。 
 
他这种意志和鼓动人心的力量可以用《冲上云霄》概括: 
我劝你 无谓愤世收起不理不问 成败也要试 其实有错应该一再去改 
世界在转动 同渡困境互勉励 世界若冷酷 全赖信心共上路 冲上云霄 
 
多少的神采飞扬,年少气盛,固执已见,全溶在一句冲上云霄,家驹的一生是这样走过的,绝不低头,绝不自弃。 
7、解读黄家驹  

   《冲上云霄》是家驹和家强两兄弟一起唱的发表作品,也应该是家驹让家强尝试演唱的前奏。 
因为在此歌之后便是家强首次试声的《冷雨夜》。 
 
家驹的手足情深是令人最感动的地方,让人看到他想起这些的时候,不再只是心如钢铁,还有一份绕指柔。 
而家驹个性中最让我欣赏的是那份刚正男儿血性。 
 
从遥远的《永远等待》《巨人》《谁是勇敢》一直唱到生命结束前的《我是愤怒》《狂人山庄》,这些铿锵有力的歌是家驹个性上的张狂,他沉静若处子,动起来如脱兔。 
很多人应该深刻记得91年生命接触中唱《金属狂人》的家驹,强盛狂放的生命力在他仰天长啸般的高唱中绽放,这种狂野并不是放肆暴戾和竭斯底里,而是一种坦坦荡荡的慷慨激昂。我一直觉得家驹象从中国侠义世界里走出的一位大侠,把英雄气概,侠客精神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拥有的是浩气长存的豪情,而不是会灰飞湮灭的激情。 
 
 
《狂人山庄》是最能完美表现家驹刚正男儿本色的代表: 
谁在这刻梦见未来 狂乱发丝在舞动 谁在仰天独我自吼 长夜盖天疯飞颠峰 沉睡了千年 是幻象 
神与恶魔始于一体 冷血夜鬼在叫吼 龙共猛虎独处山庄 混乱破天伐地飞灰 此度去西游 没受罪 
仇恨要与过去对战 悲哀的今天 
无惧隔世种满的恩怨 愚昧智慧再次呼风雨 残红挂上血染的悲壮 灵肉战胜空虚的深渊 
雷电碰击划破真理 有意欲追逐愤怒 乘浪瞬息尽化沧海 残卧老翁道破天机 无谓里呻吟 是问号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令家驹一挥笔留下了这首曲词唱完美结合,中国主义色彩极浓的杰作。 
他如仗剑天下的剑客,追寻着他的英雄主义世界。 
 
有朋友说,这是黄家驹写的词吗?不可思议。 
确实有些不可思议,在香港年轻一辈中能写出这种东方意境力度的人寥寥无几。 
在西方文化中长大的家驹却满带中国传统色彩,这也是一个惊奇。 
 
如果能看他现场唱这首歌,会是如何的激动人心。这是一个永远无法修补的遗憾了,家驹来不及给我们演绎一次就撒手西游了。 
 
家驹是一个你不了解前可能不以为然,但了解后无法舍弃,难以抗拒吸引的强者,让你感动,并且肃然起敬,让你痛惜,却绝对不会哀怨。 

并不完美的他完美地演绎了不甘心这么快就走完的短暂人生,徒留下了太多饮恨,悲怆,但他顽强的目光却炯炯有神,象盏摆在路途中的明灯,给黑夜里摸索的人们一点光,永不磨灭。
 
8、解读黄家驹   

音乐在香港只是为明星作包装的漂亮外衣,那里的音乐人多是为歌星作奠基,大家欣赏着明星光华时,很少知道背后这些人。 

八十年代这种情况刚进入发展阶段,对很多明星来说,唱歌只是让人认识自己的手段,享受掌声和鲜花。 

歌迷对他而不是对音乐的欢呼是他们需要和满意的,至于音乐是什么,并不重要。 
 
对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来说,音乐是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如果别人只对他欢呼而不是对音乐欢呼,就象一个作家把文章发表给人欣赏,人们只赞叹他的字多漂亮,而对表达的内容毫无关注一样。 
家驹面对尖叫的歌迷说过两句话,一句是“不要老叫我们名字,说我们靓仔,多听音乐”,第二句是“大家彼此尊重一下对方,我希望你们听歌的时候,或我说话的时候,不要跟我斗谁的声音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创作得到共鸣和尊重,家驹是一个创作者,他希望人们以尊重歌星的心态去尊重音乐创作人,也希望能自由创作音乐。80年代兴起乐队潮时,家驹说这是一场对香港歌坛的革命,只可惜一切很快烟消云散。

香港的音乐创作人实在少得可怜,为了各种利益,唱片公司实行拿来主义,把欧美日本台湾的歌曲借来包装明星。 
这种造星手法家驹生前多次表示不满,他无力改变,但他成功地影响了歌迷。 
 
他总是很耐心地教歌迷去欣赏乐器和音乐的美妙,包括教歌迷怎么走人生道路。他不要求歌迷懂太多高深专业知识,最基本要求就是你能听懂创作者的意向和情绪。 

很多歌迷在他的引导影响下学起乐器,学起创作,懂得了音乐的基本意义,曾经狂热反叛的歌迷也渐渐变得定性,学会静静聆听,或随着情绪应和,而不是乱叫了。 
 
当BEYOND在两张唱片发行惨淡收场转变了自己的风格后,被冠上了背弃理想,摇摆叛徒的名号,受到攻击,一支另类音乐佼佼者的乐队就这样仓皇地抹上主流色彩,开始了漫长的求索。 
 
很多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包括我,常会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要我这么做? 
 
这个世界实在有太多人为或客观存在的规则没办法靠个人力量冲破,也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理智的人经过思虑会懂得怎么去创造条件达到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对自己有利,这也是我多年来从生活和工作上得来的感悟。 
家驹说:我们必须生存下去才有机会做其他事,我希望以最快速度达到这个目的,让BEYOND有可以生存的环境,我玩另类能玩好,玩流行一样玩得好。 
 
流行音乐也不是随便能玩出成就,触动不了人的作品,不管你花多大力气宣传,只会沉寂或昙花一现。 
BEYOND冲出了自己的道路,靠的便是作品的质量,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记得他们十几二十年前的作品,这就是价值。 
家驹绝对是音乐高手,不管另类还是主流都能创出不同味道的乐章,他在流行元素中注入技术性,有些没能放在唱片里的东西还可以在现场演出表达,所以他们很多歌的现场版本和录音版本是不同的,听起来又是另外味道,而且他们现场表演能力犹为出色,台风稳健。 
 
BEYOND确实成功开辟了自己的天地,对香港歌坛的贡献很大,既拓阔了歌曲题材和风格,健康形象也一举把港人对乐队的歧视偏见消除,提高了乐队地位,更陪伴激励了很多人的成长。 
曾经攻击的人最后默认了BEYOND为此付出的艰辛和所取得的成就。 
  不少人随着变改常会忘记自己最初出发点,但家驹始终把持着,尽管有如此多的挫折,甚至为此失去生命。 
不管自己演出还是和别人一起演出,家驹从来不抢风头。除了早期较拘谨不自然,台风一直非常沉稳。 
在他生命里,不管红还是不红,对音乐理想始终执着,对朋友始终热诚。 
 
通利琴行是家驹早年常去练吉他的地方,那里的老板是当年鼓励家驹参加香港吉他大赛的人,就是在那个大赛,BEYOND开始展现才华。无论什么变迁,只要有BEYOND出现必然有通利琴行的赞助,一直到今天,从无变改。
 

9、解读黄家驹  
   名利很容易改变人,二十年如一日的合作,确实难得。 
  当家驹在香港的郁闷气氛里越感失望时,他又选择了另一次蜕变:移师日本。 
去日本不是一时之气,BEYOND希望借此挣脱一些束缚。家驹说:我们要走了,决定就不会后悔,一定走下去。 
日本也不是乐土,虽然创作上有了自由,却还是要做些深感疲倦的事,音乐上的矛盾争到激烈时,双方会拍着桌子互骂。 
但我坚信BEYOND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可能寻求再次的蜕变,只可惜,这是一个永远看不到的结局。 
 
一直都不曾想过BEYOND商业化或是否ROCK的问题,因为这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加入唱片公司肯定有商业上的要求,BEYOND的商业性质是必须为公司创造利润,也依靠这来作为各种开支的来源。 
理想和生存属于同一事情是比较困惑的,能有足够经济条件,无须考虑任何就实现理想的人,世上没几个。 
BEYOND在生活上收入上有比较好质量是后十年,甚至拥有了自己的录音室,都全靠前十年打下基础。 
他们大量时间花费在创作音乐上,不可能得到足够经济支持梦想,但得到了深厚广泛的支持基础,从而步步走近理想。 
 
91年罗大佑已经有条件在香港弄自己的音乐工厂,BEYOND才站稳不久。 
92年香港歌坛发生很大变化,老一辈歌手纷纷退出舞台,全面进入造星工业。 
那时BEYOND已在日本漂泊,与香港歌坛联系淡薄,回去也是自顾搞音乐会或发唱片。 
 
香港只有娱乐圈的话是家驹去世前不久接受采访时说的,香港的环境令他越觉狭窄,甚至绝望。 
如果家驹没有意外,香港歌坛不可能对这句话有反应,所谓纪念,纯属是故作姿态。 
永远纪念家驹的只有衷心欣赏他的人,绝对不会是娱乐圈。这些身后哀荣对家驹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 

很多人所争论的ROCK只属于金属一种,BEYOND一贯不以此为主,也踏足了主流音乐,就无谓再争了。 
ROCK不ROCK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在于为什么你说不ROCK的音乐打动这么多人?为什么会打动? 
你可以说不喜欢,没有被打动,这肯定有,但很多人被打动,那也是事实。 
对很多人来说有感触已经够了,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BEYOND从音乐中把真实情绪透露出去的特征,就是他们能在音乐世界里占到一席之地的原因。 
不管什么音乐,打动人心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作用。 
BEYOND达到的高度,表现在作品的质量上,也表现在精神的影响上,这就是他们的重要价值。 
北京演唱会后,记不起是那天,无意中看到中央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栏目为BEYOND做了期专题。 
成为一种社会记录的乐队,需要很大影响力,BEYOND到了这样的高度。 
家驹让BEYOND成就这样的辉煌,是应被永远记住的一个人,不管音乐上还是为人上。 
 
看过那么多资料,我的第一直觉是家驹实在过于劳累。BEYOND出唱片的间隔一般是6个月到9个月,除了一些填词,其他都是自己包办。作为最主要的创作者和领队,家驹除了写曲词编曲弹吉他外还要处理各种繁杂事务,也处处照顾着其他成员。家强可以发脾气,在表演前把贝斯扔下一走了之,PAUL可以只埋头弹吉他不用多理其他事,家驹却不能,他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乐队,所有矛头都指着他,包括攻击。 
 
他可以对队友发发脾气,说句“我们那么辛苦,却连一个香港小姐都不如”之类的话,但处理问题时,他需要绝对的理智和深远思考,要努力争取有利的环境,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更要保持自己的原则意念。正因为家驹入世和出世的把持,BEYOND才在摇晃中越走越稳,而他自己却实在太累了,精神时刻处在紧张中,据他说,一睡不着觉就爬起来打坐定心神。 


家驹改变不了巨大商业机制造成香港音乐贫瘠的现实,却在精神上达到了这个目的。 

每次听起“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便对黄家驹这个名字充满痛惜和敬意。 


不少人不喜欢三子的作品,所以常有四人三子之争,其实没什么好争的,人总有不同偏好,而且四人时代对很多人来说是特殊的记忆,偏爱难免。以前我用沈从文一句话来概括这样的情绪: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但是即使不喜欢也不要恶言相向,因为不喜欢并不代表不好。 
三子的作品我全部听过,与以前最不同的是加进了大量电子音乐,不知道是否与刘志远也参与编曲有关,他离开BEYOND后便转向电子音乐。 
这种音乐很华丽精致,三子不少作品趋向此,与以前的质朴截然不同,也缺少了家驹的沉稳,我想这是很多人不喜欢一个原因。 
 
其实三子前期作品还留着以前痕迹,比如〈叹息〉的编曲手法和〈情人〉是相同的,纯音乐〈旧历〉的演奏和曲调参照早期的ART ROCK作品〈脑部侵蚀〉〈Dead Romance〉,现场版〈醒你〉中,BASS和鼓的结合和87年超越阿拉伯演唱会部分开场曲如出一辙等等。到了后期主要是探索各种风格,但太注重形式,方向摇摆不定且模糊。 
 
 
在我个人来说,非常不喜欢电子音乐,这种从冷冰冰机器里制作出来的东西,就算没有音乐知识的人也很容易用电脑制造出来,永远及不上用手指在乐器上一点点拨出来的音符,而且我极讨厌电子音乐那种机械味和华丽。 
后十年BEYOND的电子风格我并不喜欢,但也喜欢不少作品。强烈的《打不死》,凄婉的《叹息》,另类的《雾》,哀伤与怀念的《祝你愉快》《遥远的Paradise》,清新的《牺牲》,怪怪的《某钱真系好》等,值得一听。 
 
象《困兽斗》这种纯熟模仿的歌可以宣泄一下,但对BEYOND本身的音乐探索没什么意义。 
以前PAUL的作品如〈爆裂都市〉〈系要听ROCK N‘ ROLL〉等,还有家驹的HARD ROCK作品比《困兽斗》好多了。 
而我最欣赏PAUL的作品是〈香港晚安〉,曲好词好。 
 
PAUL现在很需要改进唱功,以前唱歌有种金属穿透性,沉着自然。家驹离开后,他的声音就变化不定,很刻意低沉和放肆,也容易走音,有人说嘶哑才好,但忽视了自然这个基本条件,是打动不了人的。 
不说其他,对比一下家驹,家强和PAUL三个不同版本的〈我是愤怒〉就知道高低了。在演出中,不管唱腔还是动作感情,自然都是最重要的,PAUL太刻意了。 
 
经历了这么多悲欢离合,人到中年,年轻的躁动也应该被稳重代替了。 
希望BEYOND一生平安,能如唱的那样“世界怎变,我答应你那一点不会变”,无论去到多远,都铭记起点。
十多年前的事,很多记得的只有片段。那时港台的偶像歌手,青春组合轰炸着耳朵,简直是耳不遐接。 
有次听了《灰色轨迹》,被深深触动了,开始注意BEYOND。 
当时晚自习前有20分钟用来唱歌,老师对此很有顾忌,最怕我们唱情歌,《真的爱你》风靡时,老师一见这四个字,脸色发白,说不要唱这种歌曲,后来解释是送给母亲的歌才通过。 

 偶尔在街头听到BEYOND的歌声,依然会思绪万千,我相信简单纯粹的人都会喜欢他们流露的那种人生基本情怀。


两年前应邀参加一个高中毕业晚会,那是高中母校低了我五届的师弟师妹,他们唱卡拉OK也唱了很多BEYOND的歌,一如我们当年。 
 
我没有问他们为什么会唱这些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古老的歌,有些音乐是可以长久存在记忆和流传中的。


曾经以为BEYOND只是在我的岁月里留下深痕迹,后来才知道在很多地方很多人的岁月里也高唱过。 

曾在一个诗词论坛里,众人聊起喜欢的书,喜欢的歌之类话题时,十个有九个提了BEYOND。 
 
去年六月,猫扑有人无意中提起BEYOND,跟贴之多创了最高记录,我花了很长时间,把每个人的文字都读下来,等于读着自己的岁月,这个帖赚了我的眼泪。眼泪,有时不只是怀念和感伤, 还有向往和快乐。  
几年前在港剧《创世纪》里听到叶佩雯饰演的角色的一句话:“还记得当年你陪我排队买BEYOND演唱会门票的事吗?” 


那瞬间心头象有电流通过,我们和他们都在年少时有过同样记忆,多么难得。 


以后的岁月,有些东西我们会极少提起,但有些音乐,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感觉,是永远的,我相信永恒,就象这些记忆,只有我消失它才会消失,永久不变。

。 

 

 


 

最后编辑于2009-10-01 23:58:05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 4
前往
/4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