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高端车。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不管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还是更新迭代,车,永远都要买自己喜欢的,如果一台车对于你来说提供不了任何情绪价值,那我认为,他仅仅就是一个代步工具。
我和之家,怎么说呢,从记录上看缘起2013年,那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三年。但是其实,从互联网普及开始,作为一个理科的男孩子,高中时代就已经开始接触汽车之家了。可以这么说,学生时代一堆汽车杂志+汽车之家的网上冲浪,对于最后选择车辆工程甚至最后从事汽车行业,产生了根本性以及深远的影响。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喜欢,就要好好读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工作的时候道理也一样,努力工作,才能开上自己最喜欢的车。
看过我帖子的兄弟们都知道,我的选车理念一直都是比较理工男的,从13年我买第一辆车开始就是。首先就是预算,多少钱办多少事,在预算的范围内,选销量好的,尽量是全球车型,要有历史沉淀,车主口碑良好,机械素质优良。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不管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还是更新迭代,车,永远都要买自己喜欢的,如果一台车对于你来说提供不了任何情绪价值,那我认为,他仅仅就是一个代步工具。就像我当时选高尔夫6的时候,我没有考虑过任何其他一辆车,尽管这台车13年的时候落地18.5,可以说并不便宜,但是作为一台有几十年历史的经典车型,优秀的操控,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极具乐趣的,包括内饰,现在依然记得各种内饰绒面处理,液压机盖,这些现在几乎都是减配掉了。我对于高尔夫的热爱,几乎是止步于6代,尤其当年7代改成扭力梁的时候,心情是很低落的,至于后面的故事,市场狠狠教育了有些车企的无下限减配。高尔夫在我的心里,就像一个精神图腾,他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让一个年轻人热血沸腾,工作个几年,价格上也不是说那么遥不可及。其实不管是现在还是当年,花20w左右买一台小车都是不被人理解的,但是当我14年去慕尼黑出差的时候我就发现,人家路上十台车,差不多有一半是高尔夫的时候,我想想,我的选择理念还是蛮超前的。
18年,添置了人生的第一台BBA,其实我当时对于X3是不太了解的,没有试驾,直接就买了,原因就是看了全新一代宝马X3的宣传片,是一个拍老虎的广告,当时给看的热血沸腾,也算一次冲动消费吧,好在,车子的表现非常给力,完全不后悔当时的选择。主要以下几点,
1. 底盘高级,操控精准,即使放现在,那些所谓新势力所谓的各种双腔空悬面前,X3的底盘调校依然是坚固的护城河。
2. 5年下来,就没有任何小故障,真的耐造,在我看来,没有售后就是最好的售后。
3. 用料扎实,现在的X3已经不是初代X3了,底盘,内饰真皮,各种简配,不忍直视。更离谱的是,B48都能简配?因为舒适取消防倾杆,你这还是车企?
多年前,宝马因为产品力而起飞,现如今,不用我多说什么,市场会教育的。
小速腾卖了以后就换了A7L,这是第一次选择上汽的车,也是个人认为,上汽最用心之作。
对于A7来说,就像当年选择高尔夫一样,没有第二个选项,56E从来没看过,之前为啥一直没买A7,一方面是因为45的没有四驱,后排空间家里人完全没法坐,就这两点让我一直下不了决心。上汽国产后,尽管没了溜背,但是多了四驱,多了配置,多了空间,价格也更具性价比,试问,几个人会因为溜背放弃剩下的优点?喷子们只会喷外观,典型的你买我不推荐,我买我也不买。当然,放到今天看,A7L的性价比让我这个老车主更是羡慕,如果现在买,毫不犹豫55TFSI,毕竟配置上到那个程度,可以说百万以内完全没有对手。我一直对于配置的观点都是保持理性的,比如说空悬,堆料只是开始,没有好的调校,并不能100%发挥出这个配置该有的表现,所以,买车的时候不要看车评人怎么说,也要自己去试驾,去感受,去对比。可以不懂车,但是感觉不会骗人。奥迪这个品牌怎么说呢,BBA里的理工男,这两年虽然说设计没什么突破,但是关键的配置,他也没有大范围的去减配,这点在现在这个大环境里,属实难得,销量也说明一切了,一个卖标,一个减配,真的可以这么说,卖的好不好,全靠猪队友。
ID4C,我的第一台电车,也是工具车,说实话我不喜欢电车,选ID4完全是因为上海的铁皮政策。这是一台提供不了任何情绪价值的车,所以也不多说了。方方面面都一般。
原来的之家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记录提车的平台,记录自己的每一次升级,反过来看看也可以激励自己更好的进步。后面买了相机,就开始偶尔拍拍,记录的频率也变高了。回顾这一年,拍的自己主要开的A7L还是挺多了,挑了几张个人觉得好看的,大佬们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