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一样的上海,不一样的美
1 16 发布于 2019-04-26 20:34:16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谈起大上海大多人数想到的是中国一线城市,在这个被人们称之为魔都的城市里,人们第一感受就是消费高,生活节奏快,加不完的班,挤不玩的地铁.和永远不会黑的夜。我是杭州人,我男朋友是上海人,所以我也经常两地跑,对于上海和杭州两座城市,确实拥挤,压力也是十分的大,但是对于对于这个俗称魔都的城市,它也有着别人不善于观察到的一面,在它光鲜的外表之外,也有着很多文化底蕴,它除了外滩和东方明珠,以及高楼大厦,它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今天我跟家介绍下上海另外一处美景-武康路!一个在繁华都市,不被人提起,但的确很美的地方.

上海图书馆对面,有一组精致的淡黄色的小洋楼。这组3层西班牙式住宅共8幢,这些小楼坐北朝南,高三层,均带一方小巧的花园,弄堂口的大门上除了有文物保护建筑的牌子外,还有两个醒目的红字:逸村。


逸村2号曾经是蒋家太子蒋经国的旧居,当年他在上海滩" 打老虎 "可是掀起了不少风波

往小区深处走,某个角落里堆了一些无用废弃的桌椅,但仍有一种破败之美,像是诉说着某段故事。

颇有历史感的窗户

离开逸村,沿着淮海中路继续前行,不巧这时正好下起了大雨,于是躲到一旁的小区内,躲雨的时候,发现四周也处处是美景。 
打着透明雨伞的小车车

一个精制的花园洋房,小绿苗从树上垂了下来

武康楼可谓是武康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始建于1924年,由旅居上海国际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原名诺曼底公寓,对于该公寓?命名,如今争议颇多

往前几步便来到武康庭,“武康庭”(FERGUSON LANE) 位于徐汇区武康路374与376号,坐落于静谧的昔日法租界区,前面的红砖老洋房是民国时期外交官的宅邸,后面的白色楼宇是原上海仪表局的办公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

即便下雨也不能浇灭新人在此处拍婚纱的热情。

火遍全球的%Arabica也坐落于此,走进武康庭内,绿油油的墙面上挂着简单的符号一如既往的低调,却依旧被大家排着队拍照打卡。

这个是不是也挺美,竟然是在厕所里面哈哈

武康庭标志性雕塑"骑自行车的女人"

想必每一位经过Rosa Gallica花店的人都会驻足停留,拍上几张美美的照片才舍得离开。

老租界里盛开的“法国蔷薇”

路过一个很有特色的阳台,墙,满绿油油植物,很是养眼!

这个红门,它见证了多少在这里发生的事,见他们来,见他们去,如此循环。。。

武康路270,272号住宅,也是一片花园住宅

浴缸与单车,虽然陈旧,但是艺术感十足!

武康路274号郑洞国旧居,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期,现代派建筑,局部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1950至1952年,抗日名将郑洞国曾居住于此。

在繁华都市,还有这种田园居住地,真的不多了

来到武康路113号 — 巴金故居,门口一家三口的猫咪欢迎着每一个来访的客人

巴金故居是可以免费进去参观的哦,在门口领张票,就可以进去啦!

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

1955年9月,巴金迁居武康路寓所。这是他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在这里,他写成了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以及《团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散文、小说和译作。

许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热心读者都关注着这幢“独立式花园洋房”,认为这里的一切都应该好好保存,让人们永远记住,一位文坛巨匠曾在这里长期生活过。

这个位于巴金故居后院的雕塑名叫《新世纪不再忧伤》。 
这尊铜像由画家黄永玉为巴金故居创作。黄永玉为铜像赋予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受难者张开怀抱、尽情拥抱新世界的形象。铜像被安放在巴金故居后花园西南角的楼梯边,他的怀抱将向巴金故居的参观者敞开。

武康路210号-罗密欧阳台,这是座私人别院的阳台 ,海派女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一书中曾写道:“慢慢经过那意大利式的半圆的阳台,看明黄色的墙面上暮色初合,再看暗着灯、玻璃脏脏的阳台长窗,耳畔突然想起的,是罗密欧的歌声:听不懂的爱情宣言。” 幻想着这是罗密欧的曾经爬过的阳台。


柯灵先生与夫人陈国容在这栋楼203室居住了近半个世纪,在这里,柯灵构思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故居内出于参观要求,不便拍照,但出口出的楼梯就可以随意拍摄啦。

良友公寓是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永福路、复兴西路转角是一幢颇为雄伟、敦实的的六层老公寓,叫良友公寓。

看似有些破旧?外表,其实里面藏?一颗非常??“钻石”。

位于五原路270弄2号的Hands是一家西洋古董家具店,也是这一次的意外收获

走进Hands就好像走进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童话世界,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店主亲自布置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想象中的样子。

每一处都很用心的布置

门口有一个小丑望着屋内

来到五原路288弄3号,这里是三毛的“父亲”——张乐平先生的故居。故居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244平方米,为假三层近代里弄式花园洋房。张乐平(1910-1992),浙江海盐人,中国著名漫画家。1950年6月至1992年9月,张乐平在此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漫画、国画、年画、速写和彩墨画等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院内花园葱葱郁郁,张乐平心爱的一株紫藤从一楼花园攀缘至二楼阳台,挺直的柚子树每到秋季都会结出累累硕果。院内的西南角矗立着一尊三毛穿新衣雕塑,和真人一般大小。

二楼复原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张乐平居住时的原貌。以张乐平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创作为线索,共有三间房间,包括画室、主卧、子女房间等,南北各有一个阳台。 
这里就是当年张乐平先生创作漫画的地方。

漫步到五原路289弄1、3号花园住宅,是英国式花园公寓,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460平方米,砖木结构假三层。该弄的1、3号建筑原为外侨公寓。

楼梯侧墙处理在立面上引人注目,梯段上弧形转砌扶手与锯齿形的上升折线组合起来,显现了一种动态的韵律。住宅较陡的双坡屋面,高耸的红砖砌筑烟囱,门上的鉄饰,还有面向花园立面底层尖券门廊和扶垛,与半露木架形式的结合,充满着英国乡村住宅的气息。

唐绍仪故居正门,大门的装饰华丽又细腻,采用螺旋柱与复合柱式的结合,两柱之间券门上的贝壳、卷涡和卷草图案特别精美和突出,它既有西班牙传统的热烈奔放,更有巴洛克艺术的标新立异。

冒雨逛了一下午也逛累了,回去的时候路上顺便拍了一张

回去的路上遇见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其发端尽可追溯百年以前。张园有案可查的前身为英商格龙氏的私人花圃,约在1872—1878年之间,上海开埠未久之时。后经两次转租,直到1882年无锡富商张叔和将其买下,并取名为“味莼园”,这里有了新的命运。

张叔和在购入此片土地后,苦心经营,不仅大大扩展面积,更在其中按西洋风格修建园林假山、亭台楼阁,到1885年正式对外开放时,这里已脱胎换骨成为当时沪上首屈一指的大花园,并带有了浓重的张氏印记,此时人们已习惯称其为“张园”。园中巨厦“安恺第”(Arcadia Hall)是当时上海最高建筑,可以容纳千人以上会议,一时登高安恺第,鸟瞰上海全城,成为游上海者必到。1893—1909年间的张园可谓繁荣兴盛,成为时人游览、娱乐、集会、演说的不二之选,当之无愧“第一名园”。

车模是男朋友的,要不是他,今天也不知道这里可以分享***,顺便拍几张车模

屁股来一张

正面来一张,今天就跟大家介绍到这里,待我发现更好的地方,再分享给大家!

  • 模型
最后编辑于2019-04-26 20:39:38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