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已不再是当年的车,不再能日出追着日落,没有了千里一忽而过的风驰电掣, 美妙的推背感也变成了传说”。这既是一句调侃,也是使用多年老车的真实写照。
我的家庭用车是一辆雪铁龙2010款手自一体2.3排量尊贵型C5轿车,购买使用至今已有十四个年头。驾乘用车十余年,对自家车的熟悉和了解说得上是清晰透彻了,优点强项固然知根知底,不尽人意之处也是了然于胸。相较于同年代、同级别和价位的车型,C5的优点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是内外造型设计极具法式优雅的格调与浪漫的气质,比如其后档玻璃形状和多功能方向盘结构都极富个性,就算在当下,类似的设计也不多见。其次是广受赞誉的车身和底盘,让驾乘者拥有了极其厚实稳重的体验,不论通过坑洼路面或弯路坡道,都感觉平稳从容。这些优点既是当年该款车型热销的卖点,也是多年以后许多车主依然不离不弃的重要原因。
然而,毕竟车辆使用多年,如果换算成人类的年龄的话应该已进入耄耋之年,车辆传动机构磨损加剧、管路梗堵、元器件疲劳老化是客观存在的,燃油消耗、油水跑冒滴漏现象和故障频率相较以往明显增加,对车辆性能和可靠性的感觉也远不如新车那几年那般自信了。所以现在用车确实也不太敢像早些年那样任性洒脱、激情四射了。
那么十多年的老车究竟应该怎么开?在这方面自己也是有一点点心得,概括起来大致有这么几条:
第一条是关于驾驶方式。车刚入手的几年,正值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经常采用简单粗暴驾驶方式,追求感观刺激和极限驾驶乐趣。爱车的性能也确实不错,皮实抗造,从未掉过链子。近年来经过数度故障维修后,逐渐发现老车已经不太适合这样的驾驶方式了。现在平时驾车会比较轻柔温和,刹车踩得轻柔,严控静态打方向盘,红绿灯时也会提前观察并适当利用惯性滑行,遇到坑洼路面、道路上的减速杠、上下路牙子等情形都会小心翼翼,以减少车辆冲击和磨损。只是偶尔也会换至手动模式,用低档位、低车速、深油门、高转速、大气量来冲刷一下气门气道,减少气缸、气门积碳,保持发动机的健康状态。
第二条是关于维修养护。随着车辆使用年限的增加,故障率有所提升是不争的事实,越是年限久的车辆,机械装置还是电气线路发生故障的几率就越大,所以对车辆的日常保养,我会关注和留意保养的周期和里程,基本做到准点按时进行,及时处理车辆故障问题和异常情况。去年全年车辆维修保养费用超过7000元,是近几年最高的一年,虽然有一定的偶发因素,也还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今年的维修费用有所降低,也是缘于不少故障问题去年及时处理的结果。当然,出于用车安全的考虑,这些支出也是值得的。
还有就是养成经常检查车况的习惯非常重要,开车前看看车底地面、经常检查一下油水液面等;洗车时也会顺带进行机舱清吹、空调滤清器清洁、胎压检查调整等“免费小保养”;有时也自己动手为车搞搞清洁,或买点材料做做皮革护理、空气净化什么的,有时兴致来了还自己给爱车打打蜡,都是很好的人车互动。
第三条是关于成本控制。用车成本控制本就是一个系统、繁杂的问题,因为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太过宽泛。对于一部老车,很多降本的方法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就是说在某一个方面降低了成本,但可能会在另一个方面增加费用支出。比如长期轻油门、低转速方式行驶是可以降低油耗,但也会造成气缸、气门等高温燃烧部位的积碳,为后期发生较大故障和发生高额维修费用埋下隐患。又如坚持使用正规可靠的耗材配件虽然要以较高的成本为基础,但换来的是车辆优越的性能和可靠的安全保障,也许就让你避过了某次重大的风险和损失。再比如在长程下坡时为节约一点燃油而脱档滑行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也是不可取的降本方式等。
个人的心得是在性能与成本上维持一种稳定与平衡,不会以性能和安全隐患为代价来控制成本,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舒适性投入和装饰性投入。根据出行需求合理规划用车场景和出行方式,合理搭配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但也不会刻意为了减少车辆油耗而降级行程体验;尽量缩减非必要的舒适性投入和装饰性投入,对于一款十多年前生产的车辆,想把它搞得跟现在生产的汽车同样豪华、智能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反而是保持原有的简约清新、儒雅平和的气质更为温馨。
其实,无论新车还是老车,都需要对车辆有一个全面细致的熟悉和了解,对自己的用车场景和需求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遵循严格的保养规范,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车辆的使用性能。正所谓知车善用才是真谛!
以上个人用车心得仅供参考,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