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当我们在谈论cx50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1 11 发布于 江苏 2024-06-16 11:27:00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从去年11月末至今,从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再到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我的cx50提车已有半年了,从提车时的9公里到现在6千多公里,划下来月均1000公里左右,因为上下班来回路程10公里,所以综合来看,公里数也不算少,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cx50的优缺点以及个人的用车心得,其实说心得谈不上,顶多算是一个cx50车主的真实的用车感受。(注:本人购买的是2.0领行版本,不带闭缸技术。裸车价14.98w,落地价16.1w,之前开的马六,23年11月入手的cx50。)

  首先说下日常用车的动静态感受
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和磨合(手动织布座椅),本人(身高170cm)主驾调节到驾驶最佳座姿后,视野开阔,视野稍微的平移就可以看到各种数据,很多实体按键熟悉的情况下可以盲操,前引擎盖比较大,因为车头长,驾驶员整体位置是在车的中心,好处就是发生事故时比较安全,缺点就是盲区加大,所以配上360以及找到车辆外部位置对应的车内的标记点尤为重要。不足的地方就是A柱又宽又大,盲区增加,有时转弯,会车时,就得抬头或者侧头用眼睛扫下车外的情况,虽然有360的加持。(但有利有弊,带来的利就是车身的刚性,支撑性,安全性。)

  空调制热效果一般,中等水平,制冷效果在高速上满座情况下还不错(当然,加速超车会有点响应放缓),分区空调,加上后座出风口的设计(风量不算大),整体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掌握内外循环的切换,效果会更佳。

  自动驻车(autohold)很好用,等红绿灯时可以解放右脚,也不用切换到N档开手刹,只要刹车轻微踩到屏幕上autohold指示灯亮就可以丢刹车,启动时轻点油门即可,无顿挫,遇紧急情况时能防止溜车。

  启停(istop)我买车后就装了启停宝,一上车就自动关了,这里没有发言权。


  坐在后副驾位置时,腿部距离主驾一个手掌加一拳,可以不自然的翘起二郎腿,后部视野采光都还可以,就是座椅角度不可调,虽然板正承托性好,但也架不住长时间的不变换座姿吧。别看CX50的尺寸挺大,其实后备箱还没老马六能装,宽度也没老马六宽,因为整体车身下宽上窄,呈现梯形状,大伙可以想象下。但这样的车身好看,姿态低趴。后排座椅放倒后确实可以应急休息,两人躺着有点拘谨。外出四个人的行李装下后就满满当当了,够用,不充裕。后尾左右有两个凹槽,左边凹槽里有点烟器接口,可以接些小电器保温或者冰镇,也可以放点容易滚动或者不稳的小物什。后遮阳帘用处挺大,夏天遮阳,外出时,上面也可以放些轻的毯子或者被子啥的。至于天窗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说实话,天窗作为卖点,马自达真的是搞错了,其实我也不想要天窗,奈何这个配置它有哇(挺膈应人),我宁愿换个座椅通风或者HUD。

  其次谈下动力,操控,油耗,以及L2辅助驾驶。
当初买车时,也是做过功课的,实用为主,性价比最大化。(颜值这块,我想就不用说了,Cx50的颜值感觉就像龙妈,喜欢的人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人感觉很丑,就拿轮眉来说,我觉得实用又还有肌肉感。超大的前引擎盖,超长的车头,颜值的秘诀所在。)
以下是马自达全系,包含斯巴鲁森林人各车的推重比数据:
155/1.6  推重比96.785 cx50(2
.0L)
147/1.427 推重比103 马六
155*1.558 推重比99.6 cx5
158/1.423推重比111 cx30
158/1.385推重比114马三
154/1.55推重比100 森林人
188/1.68推重比112 cx50(2.5L),以上光看数据,我这2.0的cx50完败。cx50的155匹马力,特调后,比cx5还低了3匹的动力,在现在电动汽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很不出彩,起步有点肉,特别夏天上坡加开空调的情况下是也有点吃力。但够用,感觉有点残忍,是不是压榨的太厉害了。

  市内晴朗道路行驶时,水温上来后,起步4000往上,踩到6000转断油(风琴式油门踏板好用,能控制的随心所欲),有点嘶吼的感觉,是不是所谓的声浪?速度过40马以后,动力就源源不断上来了,或者直接鸡血开关,换挡时的积极,超车时车身姿态整体的从容不迫,转向无虚位,指哪打哪,马自达的zoom~zoom,人马一体的感觉此刻就可以感受到。(题外话:对于自吸发动机来说,除了增加排量的方式外,只能通过拉高转速来获得更大的功率。因此,高转速是小排量自吸发动机获得更大功率的唯一方式。自吸发动机的扭矩有限,若想要提升功率,就必须提高转速。也就意味着转速越高,能带来更大功率与更大马力。超车就要舍得给油,2.0的发动机扭矩爆发主要转速在4000转/分左右,2.5的发动机则是3250转/分。油门果断踩下去,不要拖拖拉拉的导致转速不高不下,不仅容易顿挫,速度还上不去。)瞬时提速就PASS吧,这不是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能有的。(雨天还是中规中矩的开车为宜)

  县道的水泥路,乡道的石子路,沟沟坎坎的堤坝路,以及涉水路面,个人感觉比马六强很多,车速和马六相等的情况下,车身更稳,无太大的颠簸感,就是反馈的路感有点过于清晰。
  螺旋的引桥上下坡路,螺旋的超市停车场路,游刃有余,方向精准。没有开大车的感觉。
  过减速带有点太干脆,特别连续几个减速带时,体感没有多连杆的马六舒服。
  冰冻的雪地路上行驶,60码超车并线不带刹车,没有打滑现象,有信心。(为啥60马,因为其他车都慢,60马就够了,再快,我也没敢试。)
  至于高速场景,超车几乎不是太费劲,满载的情况,时速120,要超车,响应不是那么积极,要丢掉油门然后再踩下去,速度就上来了,够用。
  过匝道,时速65码不踩刹车,车身姿态还行没有侧倾,和马六比差点。高速150稳中有余,胎噪和风噪比110明显大了不少,没有太大不适感,这点强于马六。(大雨天正常开100-110,匝道50左右。)2.0版本配置的是优科豪马225/65 R17的轮胎,除了抓地力低点外,作为家用的耐用性,通过性,经济性都可以的。

  正常柔和起步时,一档升二档,20-30码左右,会有顿挫,红绿灯减速时,60码踩刹车,到跟前还有20码滑行,偶有体感轻微的顿挫。在懂车帝车友群里了解的情况说是加95会有改善,或者让变速箱重新学习,如下(纯手打):第一步:踩死刹车(一直踩着)
第二步:点火
第三步:挂入空挡等候5秒
第四步:熄火
第五步:挂入M-挡后,手推着保持5秒
第六步:打开点火开关,等候5秒
第七步:挂入N挡
第八步:启动车辆🚙
第九步:挂入M+挡保持5秒(不要松)
第十步:挂入M-挡保持5秒,直到仪表盘转速开始上升!
变速箱开始学习模式,全程刹车不要丢,注意观察仪表,转速会上升,M1档位会突然消失,直到保持M1档位再次出现,变速箱自学习完成。如果你的马自达变速箱出现低速顿挫、滑行顿挫,升档不积极,原地DR档切换时的冲击感,就可以按照此步骤来。本人亲测,有改善。【最近厂方也通知到店升级PCM&VCM软件升级:当车辆以15-25KM/H通过路边约45度墙壁是,雷达波来回反射在墙壁的对称位置生产错误的目标物体(镜面重影),VCM控制程序判定错误的目标物会发生碰撞,可能发生误减速或误制动。

PCM (发动机)升级:优化发动机怠速或加速状态下 工作控制逻辑,使车辆更加平顺和及时动力输出。

无线充模块(专门设备)升级: 程序优化。
 盲点监控升级:程序优化。】

  这里就不得不提下马自达的变速箱的自主学习功能,它会根据驾驶员的开车习惯对自身的换挡进行修正,包括每一次油门深度、刹车力度和滑行时间等。如果你油门踏板踩得较深,变速程序会自动改变原先的换档契机,比如,原来的设定是2500 转升档,你用大油门后会在4000转或者以上才升档,这样车辆实际输出的扭矩比之前就大得多,从而让车辆的动力也更强。

  综上所述,2.0的cx50各种场景下是足够应对了,我说的只是应对,够用但不充盈。

  油耗方面,本人主要是城市短途上下班代步偶尔长途自驾,一直加的92的中石油(优惠多),高速综合油耗6.5,市内综合9.2,总综合油耗8.4,没有对比就没有直观的认知,老马六综合油耗8.8,所以相对来说还算省油的(本人开车比较进击,但遵守交规)。续航我目前开出的最高综合续航是680公里,最低450公里,只不过这续航是按照油耗来的,举个例子,五一出行,回城时加满油,显示续航630,路程100多公里,到家时,续航显示还有600。是不是感觉赚了?至于为何加92而不加95,说明书上说可以加92及以上标号的汽油,工具车安全地拉着我从A到B,吃粗粮就可以干活,何乐而不为?!网络上说的加95可以改善动力和燃油经济性,这个确实可以(每百公里节省0.15升,网络数据?4S店专业机修师傅也说高压缩比车子适合95以上油品,至于为何可以用92,因为大部分时候压缩比都在10:1,还有米勒循环奥拓循环,这里就不说了,实在有点太专业。)毕竟创驰蓝天的13:1的高压缩比摆在那儿。也有车友反应加了95号汽油感觉噪音会静一点点,加速时反应会积极一点点……至于说加95减少积碳,个人认为杯水车薪,还不如按规定保养来的实在。

  马自达的L2智能辅助驾驶实际上就是道路保持加上定速巡航以及车距保持。可以让长时间驾驶变的轻松,整体来说不错。谈不上出彩。就是感觉逻辑有点不是想象的那么智能。前车减速,因为跟车距离短了,cx50减速,这没毛病,但有毛病的就是前车加速后,跟车距离拉开,cx50会莫名的没有降档的高转速加速行驶,很牵强乏力的感觉(有车友建议挂到M档,可以改掉突然高转速的加速,但油耗会增加)。自动驾驶时,车身位置也不是很居中,车身偏向道路右侧,右侧有大货车时,我都会人为的往左拨点,然后,它自我修正,又回到偏道路右侧,虽说没影响,但还是有点不习惯。

  最后说下cx50的刹车,很多车友反应cx50的刹车偏软,至于刹车软硬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硬,一踩就停,随叫随到,干脆,就是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软,制动力来的晚一些,缓和,刹车不点头。cx50的刹车我觉得比较偏重于走走停停的市区道路,正常跟车,车距足够,到前方红绿灯时先踩下去,让速度慢慢降下来,到跟前时,再用点力踩下去制动,我基本都是两脚刹车,踩两下,这样不会出现点头。不过,紧急情况高速制动时,得毫不犹豫的深踩制动踏板,否则会感觉制动力不足。至于非要说出个软硬,我觉得还是个人脚感问题。

  cx50这款车车身长宽高轴距分别是4785-1920-1638-和2815,略微比我同事的福特锐界小一点,具体的数据尺寸不是很直观,举个例子,医院的地下可移动式停车场,cx50停进去几乎满满当当。单纯从车身尺寸来说,它是一个中型SUV标准,但官方给cx50的定位是紧凑型轻越野城市SUV(关于越野能力这个话题,就算做缺点吧)。我个人认为定位不是很准确,稍微有些偏颇。但从驾驶,操控,性价比,油耗来看,是既享受了中型SUV的空间,驾驶体感和安全性能的同时,却没有开大车的感觉而且又享受到了低油耗,相对来说的低价格和操控性。

  关于cx50的保养问题,我首保是5000公里不到去的,换了机油,机油滤清器和垫片,其余的检查了一下,马自达官方机油有三种,长城,道达尔,出光,都是0w20 sn级别,不是所有的配件都要一味的追求原厂。消耗品之类的比如雨刮,空气滤芯,空调滤芯,正规品牌的就可以,其余的如机油,火花塞,变速箱油个人建议还是用原厂,起码有保障(仅个人观点)。


  以上就是这半年下来作为首批次车(23年6月份的车)cx50领行2.0版本车主的一点用车心得,当然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但君子和而不同,觉得观点有出入的望海涵并指正。

  马自达虽然小众,体量也不算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少有人诟病的三大件,耐造度,颜值,混动设计,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它是幸运的却也是不幸的,从一汽马六的辉煌到一汽的退出历史舞台,让2%的马自达拥趸们无可奈何,但重整后,一向墨守成规的长马也亦步亦趋稳住自己老底的同时快马加鞭的赶赴着新能源的时代。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缤纷色彩现出的美丽,是因为它没有分开每一种色彩。







图片已删除







  • 用车经验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