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G10手动调节主驾座椅担腿问题的优化方案
1 16 发布于 2021-03-27 22:10:00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自从14年大通G10上市以来,就经常有车友反映主驾座椅很难调节到一个很舒适的位置,个高腿长(特别是小腿长)的驾驶者可能会相对好些,但是大多数车友在初期驾驶G10时都或多或少会有座椅前缘吊腿的不适感觉,特别是连续长途驾驶后容易右腿不舒服。我自己刚开始驾驶G10的头些天也有这种感觉,不过慢慢就适应了,只有在连续长时间跑长途的时候才会多少有些不舒服的感觉。今年春节前趁着有时间就把驾驶位座椅拆下来研究了一下,经过合理改进并实际驾驶体验,已经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特意发帖把详细的改造方案与大家分享。

先来看看驾驶位座椅原厂状态,前高后低的比较明显,而且是后部软,前缘硬,这种设计在坐姿较低的小轿车上是合理的,但是作为较高坐姿的G10的确是有问题,座椅前缘容易担住大腿前端,造成腿部血液循环不畅。

驾驶位座椅放倒最低状态时前缘至地板高度约37CM。

驾驶位座椅放倒最高状态时前缘至地板高度约40CM。

座椅底部的机械升降结构对于后部的调节抬升很有限,只在从最低处向上调节初期对于后部单独抬升有少许作用,继续向上调节就完全是前后整体抬升了,要改机械结构难度太大,而且一旦改变可能还会影响到座椅的安全强度问题。

需要把驾驶座椅整体拆下来研究,14款G10我记得是用15mm的套筒扳手,我这台16款是用13mm的套筒扳手。

拆座椅之前别忘了先要拆开座椅底部连接的线束插头!!!其中包括有安全带卡扣位置开关线束,侧面安全气囊线束及座椅加热功能线束等,不同车型会有所不同。

座椅前后四个角各有一支螺栓固定。

座椅抬下来之后的地板状况。

这是驾驶座椅整体拆下未改之前的样子,从外侧看明显后部很低,加上人体的重量实际承托高度会更低。

取下外侧胶护板前别忘了先要拆除两个调节扳手,靠背角度调节把手内为四颗十字螺丝。


高度调节把手内为两颗4mm内六角螺丝。

拆下扳手后如有调节垫片别忘了先记录并收好。

外侧上护板的固定螺丝在内侧,拆除内侧前端的十字螺丝。

外侧上护板的固定螺丝在内侧,拆除内侧后端的十字螺丝。

外侧上护板的固定螺丝都拆除后下边稍向外拉,整体向上可提出。

外侧下护板后端的固定螺丝。

外侧下护板前端的固定螺丝。

这是座椅外侧上下护板都已拆除之后的样子。

这是驾驶座椅整体拆下内侧的样子,不抬下来要拆内侧下部的胶护板都很难下手。

先把内侧下部的胶护板拆除。

上部胶护板如法炮制,这是前端的十字螺丝。

上部胶护板如法炮制,这是后端的十字螺丝。

上部胶护板的固定螺丝都拆除后同样下边稍向外拉,整体向上便可提出。

这是座椅内侧上下护板都已拆除之后的样子。

现在可以把升降调节扳手装回去,看看原厂机械调节结构的工作原理状态,没有可简单改造的可能性。

拆开座椅座面包皮侧面的挂钩,左右两侧都有。

像这样座椅座面包皮侧面挂钩已拆开的状态。

座椅座面包皮前侧面底部也有挂钩

如法拆开。

之后就可以很轻松的抬起座椅座面的海绵座包整体了。

原厂座椅座包采用全新环保海绵质量很不错,这是用了五年半的情况,比起一些合资车上使用的再生海绵要好得多。

但是问题出在座面后半部承托面为弹簧钢丝结构,加上后部座包海绵有一定的掏空结构(可增加座面的柔软度),这两点加在一起就使得座面后部在有乘员的情况下会有较多的下沉空间;而座包前面部分海绵体相对较薄,并且下面的支撑面为整体钣金冲压成型件,支撑力会强得多,但是受压可下沉空间非常非常小,这就会造成前面所说的:一些车友在初期驾驶G10时都或多或少会有座椅前缘吊腿,腿部血液循环不畅的不适感觉。

问题原因找到了下面就来想法解决,曾经有车友将座包前端的海绵用刀片削薄一些,以此来减轻座面前部向上的承托力,我认为不可取;一是此方案可下降空间范围有限,二是这样做之后座面前半部份的包皮会变得底下架空松弛,既不舒服,也不美观。
首先考虑在座包后部海绵上面加垫高材料,但是这样原本座面的柔软度可能会被破坏,加垫材料的边缘过渡部位也容易引起台阶造成不适,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高配车型驾驶位座面是有电加热功能的,因此更加不可以考虑在座面海绵体上直接加装垫高材料。

原厂驾驶位座椅调节到最低状态。

原厂驾驶位座椅调节到最高状态。

我用手头现有的材料做实验,先用一块约10mm厚的珍珠棉板尝试垫在座包海绵体后部的弹簧钢丝网之上,体验改善并不太明显。

再加一块更厚的珍珠棉板在上面,这次体验改善非常明显了,座面后部承托高度明显变高,并且不会影响到座面的软硬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是未加垫珍珠棉板之前,座面后部较平,座面包皮有些许松弛。

这是加垫珍珠棉板之后,座面后部整体被抬高,座面包皮紧绷平展,外观比之前更加饱满。

确认测量一下我采用的珍珠棉板材料厚度,总厚度约45mm,珍珠棉板材料承压抗变形能力比海绵更好,复原性能也较好,而且份量很轻,防潮不怕水,很适合用在这里作为高度填充材料。

这是其中放在下层的10mm珍珠棉板材,长度约33cm。

这是其中放在下层的10mm珍珠棉板材,宽度约27.5cm。

这是其中放在上层的35mm珍珠棉板材,长度约30cm。

这是其中放在上层的35mm珍珠棉板材,宽度约23cm。

为啥上下两块珍珠棉板尺寸大小还不一样?这是我特意这样做的,为的是增加的承托力中间与周边有更好的受力过渡,不会有太明显的突兀感。

为了确保有更大的合理调节范围,我还在座椅滑轨连接处做了渐变垫高处理,先用13mm的梅花扳手拆除座椅底部两侧滑轨的左右各三颗锁紧螺母,前。

先用13mm的梅花扳手拆除座椅底部两侧滑轨的左右各三颗锁紧螺母,中。

先用13mm的梅花扳手拆除座椅底部两侧滑轨的左右各三颗锁紧螺母,后。

拆除座椅与滑轨的固定螺母后可以清楚的看清结构是这样的,从左后视角。

拆除座椅与滑轨的固定螺母后可以清楚的看清结构是这样的,从右侧视角。

使用较厚的8mm金属平垫将座椅与滑轨之间前后高度进行调整。

在能保证座椅与滑轨锁紧螺母能够受力吃满牙的情况下,这样将中间及后端逐渐垫高锁紧即可(此为左侧视图)。

在能保证座椅与滑轨锁紧螺母能够受力吃满牙的情况下,这样将中间及后端逐渐垫高锁紧即可(此为右侧视图)。

重新扣好座包包皮两侧的锁扣。

重新扣好座包包皮两侧的锁扣。

重新扣好座包包皮前端的锁扣。

加装垫高珍珠棉板后座椅底部是这样的,对于原本结构及空间没有任何影响。

将拆下的座椅两侧胶护板按照原位装回去就可以啦。

最后再来看一下改好后装上车的样子,明显后部座面比未改前升高了一些,关键是后部座面承托力还加强了,这样改装后座面前部就不会再有担腿的情况发生了,希望车友们都能用车开心,顺心。

  • 用车感受
最后编辑于2021-03-28 18:23:17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