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2月打卡计划】精彩自驾游记忆
1 5 发布于 2022-02-18 17:24:23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五一期间高速公路免费三天,这可是不可浪费的好机会。出发前我就多方打听怎么最大限度利用免费期间的通行技巧和经验。总算是弄明白了,不是12点钟后才可以免费上路,而是只要在12点钟以后下高速就可以免费。所以为了避开那些大量以为12点钟以后才可以上高速的车辆在早晨上路,必然出现的拥堵,我是晚上8点钟就不紧不慢的从宜昌走翻坝高速上了沪渝G50,一路上车辆非常少,这个时间段开起来非常轻松。但是,要说明一下的是,提前上路如果是跨省的车辆就必须在跨省的卡口停车等待到12点钟以后过卡口才可以是免费的,要不然会照常收费的啊!所以我看见武汉开往重庆的自驾游车队是下午5点钟就从武汉上路了,他们在跨省卡口停车等待到12点钟以后才出利川跨省过去重庆方向。这样是最大限度的争取时间了,他们非常有经验,已经很多次如此,谈起来头头是道。  从宜昌到恩施一路夜色茫茫,没有办法拍摄,错过了好多风景,比如榔坪至野山关之间的那个天下第一高桥。路过了很多次是在白天,还有坐火车,都可以看得清楚,这一次开车通过第一次看夜景也是非常壮观的。可惜夜色朦胧无法拍摄下来。  必须提到的是,在G50恩施段1385km+700M处被恩施高速交警拍摄认定超速20%,扣6分罚款200块钱。回来后打电话问了他们,说的是瞬时速度101km。我一直驾驶小心谨慎,即是超越我的很多车飞驰而过我也无动于衷,按90km定速巡航。根本不可能超速到达101km。到哪说理去啊?即是瞬时速度就可以认定超速?不过那个接电话的高速交警告诉我,五一期间超速的违章比平时高了5倍。可想而知,那些超越我的司机无不中枪了。这五一高速公路免费其实是倒赔的啊!关键是扣分啊!!!听说这条路只有恩施段在几个大下坡安置了超速拍摄器材,借此生财之道大肆罚款。是不是贫困山区以此办法解困啊?要过路的司机扶贫啊?  
  这一次长途奔波,还是比较疲劳的,年纪不饶人啊,体力一年不如一年了。回来以后忙于工作,出于有诱人的奖品才忙里偷闲抽空断断续续的做这个记录帖子,码字费了好大劲,花费了心血的。但愿没白费心智,好歹也给我个一等奖励吧?我在上千张的片子里面挑选了小部分上了这里,因为篇幅有限啊。其他的上传在相册里面了。我发现汽车之家的片子上传压缩的太厉害了,大大降低了原片的画质。好好的片子,画质非常好的,怎么上传到汽车之家了就成了这样的了?压缩太狠了吧?可惜了我的片子啊!

我们从恩施去奉节天坑途径索布哑石林风景区。这个景区刚刚升级改造完工,还没有正式开业。大门口的横匾还用红布包裹着,所以拍摄不出来景区的名称。我在2011年来过索布哑石林,记忆犹新。这个石林和云南的路南石林区别很大,路南石林高大,如剑般刺向天空,这里是层层叠向,颜色显得黑沉,很不同的景观。值得来看看。

我们在索布哑景区管理处停车休息,趁此机会了解情况。这几年投资方更换好几次,升级改造工程断断续续。

红布蒙着景区匾额,因为升级改造工程刚刚完工,过几天才举行揭牌仪式。我只有拍摄这样的一个场景了。

据资料介绍,这个梭布垭石林是中国第二大石林,由奥陶纪灰岩组成,总面积21平方公里,其植被居全国石林之首。目前已开发出的有7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纹景观是其最重要的景观特点。还有,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即三个垭。整个石林有青龙寺、六步关、莲花寨、宝塔岩、磨子沟、锦绣谷、梨子坪及古柏民俗乐园8大景区100多个景点。那么多景点整整一天都游玩不过来,以后再来还是要在这里住一晚最好。

这是景区侧门,专门供车辆出入。升级改造后这个景区也开始学习时下很多景区见利忘义巧取豪夺的‘先进经验’,远远的设门卡,然后搞景区车,2公里收取20块钱很正常。

恩施至奉节的道路在大修,一路开挖的乱七八糟,灰尘遮天蔽日,能见度非常低,一次大车过了我眼前白茫茫一片,完全看不到前几米的车辆了。这情况太少见了,从车身的灰尘痕迹就看得出来。特地拍摄了几张照片为证。

厚厚的灰尘,如果是深色的车身会更加明显。

从恩施开车用了3个小时到达奉节的兴隆镇。本来这几十公里正常只要个把小时的。兴隆镇是天坑附近的一个游客集散地,号称国家级旅游名镇,其实就是由天坑而兴隆起来的一个小村镇。从全新的街道规划的非常整齐划一,楼房林立,外表装饰统一富有地方特色,看得出来,当地政府是下了大气力在打造它。这个地方的确是空气清鲜,植被保持完好,网上查看了一下资料,据说是在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风情名镇。现在街道冷冷清清,还看不出来风情在哪,但是到了夏季这里肯定是人满为患各色人种汇集,有可能会生出风情的。

这里碧空如洗,蓝天白云,空气清鲜。兴隆镇好像是按川东民居风格打造,镇上的人们相当的质朴好客。街道没有红绿灯,好像可以随便停车。楼房街道的确是现代化时尚的,但是本质上还是小村镇。因为我看见街道随地摆摊卖菜的比比皆是,清洁卫生难以保持。人们的穿着打扮还不属于都市的级别,

我们在兴隆镇中心没有找到满意的餐馆,基本上都是火锅店,只有这一家小餐馆让我们简简单单充饥。特意拍摄了这个价目表,相比之下价格还不高。

在兴隆镇吃过午饭,稍作休息就开车去天坑。刚刚出镇就遇修路单边放行。在暴晒下等待了半个小时。拍摄下来他们的旅游宣传广告语--兴隆巴楚驿,天下养生地。加入了养生概念,是当下非常吸引人的宣传广告元素。

兴隆镇通往天坑的道路是新刷黑的,非常不错,开起来爽!

天坑风景区偌大的停车场,没有几辆车。看起来我们来的还不是高峰期。

天坑附近的地理环境看起来也普普通通,怎么就孕育出了这样的天下奇观呢?

这是景区门口的导游指示图,拍了下来可以回来仔细看看。说明介绍这个天坑属喀斯特漏斗或岩溶漏斗型地貌(即石灰岩地区呈碗碟状或漏斗状的凹地),形成于可溶性岩石大片分布且降雨比较丰富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可溶性岩石表面的垂直裂隙向下渗漏,裂隙不断被溶蚀扩大,从而在距地面较浅的地方开始形成隐藏的孔洞。天坑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口部最大直径626米,最小直径537米,坑底最大直径522米,垂直高度666.2米,总容积11934.2万立方米,其深度和容积在世界上的同类地貌中都数一数二。小寨天坑更是有“天下第一坑”之称,以惊险奇绝闻名于世。我记不住这些科学数据,但是我记住了天坑的2850级台阶,我这一次亲自走过一上一下是5600级台阶啊!

在这个景区我用摄影家会员证免了门票50元。天坑景区的文字说明也拍了下来。其实网上应该更详细,但是我习惯每到景区都要拍摄实体的指示图和文字说明。

天坑景区的景区车真是坑爹,值得一提。几百米一个下坡,20块钱车费真不值得。承包人在门口忽悠游客说的很远,陡坡难走,但这是自愿的。。。。。我建议去的游客根本不需要乘坐这个景区车,非常近还有花花草草的花园风景,可以拍照。

天坑的入口处有一本大书,和三峡大坝那个差不多。上面都是几国文字的导游词。由于是金属的,在阳光下反光强烈,没法拍下来。

在天坑入口处,当地小摊小贩夹道欢迎,这是所有景区的一道风景线,这里也不例外。一般小摊小贩会把最好的路段,难得的一片片树荫占据,不厌其烦的重复声声叫卖。我的经验是只眼睛看看,千万不要问。记得1999年在湘西王村,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芙蓉镇,我看见米豆腐就忍不住问了一下怎么是黄颜色的。那个女摊主马上就盛了一碗非要我买,一个长年累月面对天南地北的游客的生意精,居然装糊涂听不出来我仅仅是问颜色,她一口咬定我是说了要买的。我当即丢给她一块钱走了。从那以后我走过风景区小摊小贩面前一定是保持沉默,别问也不回应。穷乡僻壤出刁民,偏僻的风景区一般管理难规范,小摊小贩的第一桶金都是这样的缺德昧良心积累得来的。

这样的腊货看起来非常漂亮,但是是不是绿色原生态的就很难说了。我是有过经验教训的。有一次我们来到长阳的盐池河泡温泉,去山上农家买土鸡,晚上我们一群朋友去鸡笼抓鸡,农家看起来憨厚朴实,口口声声说是自家从小养大的真正的土鸡,下蛋正欢舍不得卖。我们几乎买光了农家的十几只鸡。我们满以为是在山上跑的土鸡,不曾想我们住家的农民暗示让我们再去看看那家的鸡。我们第二天再去的时候看见依然还有更多的一群鸡在山林觅食,这一幕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山林放养环境就好比是寺庙那样的道场,农民精明到把市场低价买进的外表相似的假土鸡,放养在自家的山林--道场,让城里人误以为是纯正土鸡,卖个高价赚取差价。淳朴的农民已经被市场化商业化熏陶的精明奸商,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已经不可貌相了!!

听说这是麦子做的粑粑,经验告诉我不可以冒险买,好奇心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长霉了的腊肉,听说更鲜美。偏僻山里人喜欢那种陈年腊肉的味道,肉柔糯酥软,可以得到最“正宗”的滋味。我尝过一次,的确如此。科学知识告诉我,发霉了的东西如果是正常发酵过的有可能是可以食用,满足追求怪癖味道的人。但是一般来说还是不要吃那些发霉了的东西,没有把握究竟有没有毒素。

几种文字介绍天坑---

在天坑顶上俯瞰,难以全貌。还得无人机拍摄才可以有更好的机位,拍摄全方位。网上有这样的片子,但是普通机位的不可能的。

天坑边缘的山岩,风车陡峭,就是绝壁一般。



    穿过一带丛林,我来到坑边一峭壁上。一根小酒杯粗细的钢缆横跨于坑口之上,望不到尽头,原来这就是我国高空王子阿迪力2007年徒步高空横跨的600米钢缆挑战极限之所在。看看钢缆,再俯首下面万丈深渊,你会更加敬佩阿迪力的专业技艺、过人胆略和无畏精神。我今天实地目睹阿迪力和罗周强两位英雄走过的钢丝绳,在这里回味当年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的情形。

    这根横跨在天坑的钢丝费用高达100多万元。因为一般的钢丝表面都有油,用于高空行走的钢丝必须进行特制,才能满足要求。2003年8月,世界高空王子、新疆达瓦孜传人阿迪力在这个“天下第一坑”之称的奉节天坑挑战人类高空行走的极限,用时四十余分钟在天坑上空走了个来回,创下了一项人类新纪录。2004年10月,陕西农民罗周强驾驶一辆普通的摩托车成功跨越了直径为626米的天坑,再次创下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
    这个钢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坑的整体美感,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给游客感官带来了不适。但是对于拆除钢丝一直都有争议。因为这种无铅钢丝是为阿迪力量身定做的,除了进行高空表演活动外,没有其他用途,而将拆下的整根钢丝绕成圈存放,也得占用一处不小的空间,同时还要防止其锈蚀腐坏。我听说天坑地缝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联合国世遗专家今年将到天坑地缝实地检查,看样子钢丝今年可能会拆除。

这是那个新疆高空王子题字的碑刻。那一年他在这里走过天坑,中央电视台直播我是守在电视机前,看了整个过程的。现在在实地看看,由衷佩服他高超技能和过人的胆量。

相比来说,奉节天坑的知名度没有武隆天坑高。来奉节天坑之前,朋友的一段对话让我啼笑皆非。问:奉节天坑怎么样?答:景如其名!哈哈,当时就震惊了。也因此对这个天坑有了一定不好的心里准备。来过之后,果然如此,感慨是没有来过好奇心太大,来过了也就不过如此。我在往返5600多级台阶的艰难行程中,大呼上当的人比比皆是。下台阶的开始还不觉得,但是从天坑底部爬上来的时候,实在是非常非常考验人的体力的。不少人只得出几百块钱让人抬一段,但是那滑竿从来不去底部,最艰难的一段还是要自己一步步爬上来的。我建议60岁以上的老人最好慎重下天坑底部,不要以为老年人免门票可以占便宜,这个地方是例外的啊!

天坑底部是顶光,拍摄起来不太方便。在天坑底部很难拍摄从来满意的片子,我试过了。

一路很多滑竿跟着揽生意,有个滑竿还可以边抬边给你唱山歌。滑竿价格是以体重议价的,大胖子往往让一群轿夫相互推让,没有人抢单。

他们抬一趟300块钱,一天可能抬三趟。纯体力活,一般人吃不消的。这里因为坡度太大,腿已发软,怕一不小心直接跳到坑底去了,不过这里已经几乎可以看到坑底了,从下往上看,就是一个大漏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还没有到坑底就能听见坑底哗啦哗啦的水声。

在是在天坑中层部位拍摄的,下面还有1000多级台阶。我从坑口下到坑底,下去2小时,上来3个半小时。我的体力属于中等水平,那些平时缺少锻炼的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了。

天坑口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幽深莫测的洞穴和汹涌澎湃的暗河为天坑拍摄之旅添上了探险的色彩。

 天坑岩石千姿百态,岩壁上丛林蔽日。天坑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丹青长卷,这里是溶洞、洼地、竖井……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坑底有很多奇草异木,可惜我在这方面常识不多,不能区别,可能是上面起风了,山顶的枯叶从上面飘下,纷纷扬扬要好一会才能落到谷底。

天坑非常巨大壮观,色彩也极其丰富。绝壁上的岩纹颜色奇特,红、黄、黑相间,飞禽在岩缝中飞翔、鸣叫、觅食,给这里幽深的山谷平添了生机。

在开始下天坑的时候,游客还比较多,我们遇见了很多刚从天坑地下上来的游客,不用问,看他们那个凄惨的模样,就知道这路程肯定不轻松,接连问了几个从下面上来的小伙伴,心里面那种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了。后来果然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人半途而废。在这里我建议应该根据个人情况,不要盲目自信,莽撞行事,平时没有户外徒步登山的人,最好可以考虑买个拐杖,对几千台阶攀登非常有用。

天坑里面景色一般,就是个大坑,不过满眼绿色,春意盎然倒是真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很是喜欢。

这里千丈的绝壁直插地下,深不见底,令人目眩。坑底下边有地下河 

走不多久,就到了一个叫做莲花观音洞的地方,这里面有一尊菩萨。印象最深刻的是守着这里的人,看模样不像是僧侣,看我拿着相机,就很热情的让我到洞里面看看,进洞也不要钱,也没让我买几柱香烧烧啥的,所以就进去了。洞里面有一样东西让我很感兴趣,就是一种鱼,生活在洞里面的地下水中。这种鱼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像大号的蝌蚪,数量很多。

在这里最可怕的是落石,进入天坑的每一个人都是听天由命了,就看哪个人品好不好了。砸在头上的几率就像是彩票中奖一样的,但是一旦中奖那就是九死不生了。这个几率据说比飞机失事要高一些。

天坑底部还有一个大洞,远远的就能够看见,云雾缭绕显得挺神秘的,勾引着我义无反顾的踏上一条不归路。过了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很神奇一幕,让我很是惊喜。有一大片雾气漂浮在眼前,很是神秘,没有现场感受的人是无法体会到那种美的,这算是天坑底部的一个惊喜,很喜欢。

坑周围的悬崖峭壁十分陡直,好像斧砍刀削一般,绝壁中间围成的坑洞则犹如像一张大嘴一样对着苍天,横亘在山间。这种奇异的自然景观,让你不得不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仰天惊叹!

要走差不多1/3的路程,会到达一个中转站,这里有小卖部,厕所,可以略作休息。不过下去的时候,走到这里还不会怎么累,一般都是直接走过。在这里休息的,一般都是从下面往上走的人。不体验过你永远不会知道,从天坑底走到这个中转站要多惨。这个中转站的东西不算贵,一大碗面10块,方便面10块,茶叶蛋10元五个,在这里是良心价啊!
过了中转站,道路开始变得奇,险起来,个别路段已经需要趴着崖壁走。这时候还不感觉累有心情拍照片。只是开始犯嘀咕怎么还看不到底,想着最后要原路返回,我已经想往回走了。就是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个哥们,看他满头大汗,呼哧呼哧喘大气的样子就知道上来是多么的不容易。我问他下面风景如何,他说下面有一条小河很好看。


现已进入天坑底部,抬头仰望四周,四周的岩石如刀削斧劈,高耸入云,已有井底之蛙的感觉了。在坑底看天上,坑顶就像一个眼眶。山顶有瀑布,想必上午阳光照在瀑布上,会有几色光,有彩虹之美

这就是天坑底部的那条河,水流非常小了,水也不那么清澈了,有些地方还露出了河床。

    站在坑底的观景台,首先感受到的是坑底河流的雷鸣般轰鸣声,由于是一个大漏斗的底部,这轰鸣声形成回音,声音更响了。这是一条暗河,从山洞里流出,拐个湾,约莫30米后又流入另一个山洞。于惊叹遐想之时,我们身上的衣服已被细雨淋湿,仰头向上,才发现我们头顶斜上方挂着一飞瀑,瀑水来至于坑口,水流很细,到坑底已化着细滴,如三月下雨细细密密的飘在地上。坑底植被与山上大不相同,是一些大都不知名的常绿一年生植物,感觉就像到了热带雨林气候带。

天坑很深,这么大的一个坑,下到底部之后,就能够拍到整个洞口。多想长出翅膀飞上去。本来奉节天坑是有热气球可以上下的,我们去的时候已经停运了。

这就是天坑的最底部,那座房子是厕所。天坑底部就只有这样的一条河,小河往这个方向流去,也不知道流向了哪里去了。想起了一开始问那个哥们说的:底下有一条河,很美。我就不同意了,底下有一条河是不错,可跟美有什么关系?那哥们儿太坏了。说到这里,就开始想象这条河截流以前水流湍急的景象,应该是很不错的吧。在底部休息够了,拍够了,就开始往回走,可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抬头看不见头啊。

在这儿真有坐井观天,别有洞天的感觉,由于才下过雨,坑底的河流,涨水,峡谷中有一些巨石,河水绕过巨石奔流而下。


这是一个观景平台,在坑底上坡处。在那里抬头遥望天坑口,那真是有坐井观天小的感觉了!

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站在坑底抬头仰视,只见蓝天好像一轮圆月,颇有“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之感。

     我们在奉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以诗城命名的招牌,诗城宾馆,诗城商场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是以美景美境作诗对词的,可这一次我们在奉节却毫无诗情画意。我们5.30日由天坑开车三个小时到达奉节新县城已经是晚上8点钟,原以为奉节是个旅游城市,住宿不成问题,掉以轻心没有提前考虑订房,结果开车在闹市转悠了个把小时才总算是找到不太满意的住宿。这城市根本不像一个小县城,城市中夜晚很热闹,歌城,餐饮,一应俱全,宾馆也很多,但是游客更多,五一期间宾馆酒店爆满,几乎全部涨价20%,还是很难找到满意的住宿。看样子以后高峰期来奉节,必须预订,起码应该先联系一下,有车在市郊住宿也可以啊。
  奉节到处没有停车的地方,坡地建设的城市,平地很少,停车大多数在路边人行道。第二天离开的时候,一个老头突然冒出来要收费10块钱,无凭无据。晚上停车到时候没有看见管理员,早上你开车只要是外地车牌那就得交钱的。真是个奇怪的地方。

从奉节新县城到白帝城在修路,3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一个小时。先到了宝塔坪,看看这个整体搬迁仿造的城门楼子。小时候就知道江姐的爱人彭咏梧被敌人杀害后割头挂在这个依斗门城楼口的故事,那是已经在水下的那个旧城门。现在看着这个仿造的怎么也不像了,形似而缺少神气了。

这是仿造的城门,老的已经淹没在水下了。那个我是多次走过的,古老的大青石板磨的锃亮。我拍摄过那个老城门的黑白片子,84年彩色的胶卷冲印麻烦也贵一些,我的黑白胶卷后期在暗房可以放大裁剪,轻车熟路。

宝塔坪广场

逆光拍摄不太理想,这个角度应该在下午光线方向拍摄更好一些。

几个小贩纠缠老外买东西,喋喋不休,老外好象非常厌烦的神情。

一个老外在欣赏风景,一个人卡口江景,拍摄风景。突然小贩靠过来不停地叫卖,追逐要求买东西。

那个老外非常厌烦的径直走开了,没有心思再看风景了。这样的情形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我感觉这个地方没有人管理,十几个小贩非常放肆,追逐强卖似的。 我听见一位50多岁的小贩还会英语,对老外叫卖。



这是旅游码头。那一年我乘坐黄金邮轮5号就是停留在这里。那是下午时分,大部分游客被忽悠上岸去自费280块钱游白帝城了,我在游泳池游泳,拍照的背景就是这个依斗门和宝塔。后来晚餐开始就起锚了,吃饭期间路过奉节新县城的。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旅游船码头停靠的都是大型邮轮,每一次白帝城是必游之处。

这是宝塔坪的广场,有一群雕塑仔细看看是一群古代文人墨客。没有认真去一一辨认。现在网上海量资料信息,回来可以从容查阅。

 仿古的城墙看起来非常壮观。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大成、陆游,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名贯古今。他们才气横溢而经历变迁,各有建树而志不相同,却都曾在不同的时空中,登临白帝,以诗叹夔门之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古奉节城的诗画气质和“诗城”之名,也在这些千古佳句中,绵绵长长地铺进了三峡的山水之间。


从这个角度依稀还可以还原当年就奉节码头的模样,但是三峡工程蓄水后,抬高了水位,下船爬坡几乎没有了,而且看不见一段沙滩了。







这城墙修的怎么看就像舞台道具模板一样的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复制的奉节依斗门城门。空空如也,在此我依稀看见老城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情形,那是上下码头的交通要道。小贩很多,沿途叫卖声不绝于耳。现在只能在电影里面去寻找了。不过我还有几张这里的黑白照片,可以看看还有回忆。

这个白帝城了,说是“城”,实际上就是一座被长江三峡筑坝后的水包围的孤岛,岛上零零星星地散布着几座老房子和新建筑,一座长长的风雨廊桥把白帝城和江岸连在一起。过了风雨廊桥,开始登山。在三峡大坝蓄水前,人登上到山顶我记得有一千多级台阶,的确要花一阵功夫,现如今,长江水至半山腰,游人边走边看,10分钟便到白帝庙前。登山山顶,瞿塘峡的夔门近在咫尺,是一个照相的好地方。这个景区门票120元,由于我有摄影家会员证而免门票了。

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抬高,白帝城四面环水,超然世外。举目四望,长江之水带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从身边奔涌而过,消失于东方群山之中。

在风雨廊桥拍摄到摩托艇在水中飞速划过的镜头,光影非常漂亮。

这是在白帝城拍摄的摩托艇在清澈的水面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与激情场景。这里空气清鲜,蓝天白云,特别通透,煞是好看!山体与长江相映,湖光山色,仿佛一幅油画。蓝天白云,非常漂亮。

在白帝城遥望夔门,巨轮好像是从峡谷缝隙突然跃出。

远远看见一艘巨轮满载各色汽车有夔门峡口开出了,它前面还有一艘游轮。一前一后,相互辉映。

修旧如新的城墙,和远处的夔门遥遥相望。

这个角度是在白帝城半山腰的亭子拍摄的。

奉节古称夔州,所以叫瞿塘峡有叫夔峡的,夔门,长江劈此一门,浩荡东泻,正如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在《长江》一诗中所描写的:“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在三峡工程以前,江水湍急,咆哮的江流穿过迂回曲折的峡谷,闯过夔门,呼啸而去。我小时候乘船游三峡的时候亲眼看见过那样的壮观场景。


雄伟奇特的夔门,其实就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10圆人民币上面,我们很少仔细看。今天在这个角度,认真看看纸币上的图案,以后会印象深刻了。


从白帝城半山腰亭子角度可以拍摄夔门的雄伟。虽然和三峡工程以前那个夔门的气势相比已经相差很远,但也还是举世无双的壮美。


我们到达白帝城的那天下午游客成群结队,熙熙攘攘。停车场满满当当,我们做能够停在路边。有农民借机收费,无法无天的地方。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这里的水势平缓了许多,江面也比从前开阔了,但气势依然,不减当年。


    这个白帝庙景点我已经不记得来过几次了。最早的一次是1982年,乘船游奉节和巫山,来到这里。记得那个时候门票是5角钱,现在是120块钱。
   我从小读李白的诗词就知道《早发白帝城》,五岁就会诵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后来看过《三国演义》更晓得“白帝城托孤”。这个屹立在长江三峡入口处夔门旁边的小山城,由于李白先生和罗贯中同志的文学作品,享誉天下。

这些碑刻已经移动了地方,集中排放了。只有一块是1984年我第一次来这里就有的。增加的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的书法碑刻,字如其人。

三国时,刘备兴兵为关云长报仇雪恨,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兵败退至白帝城。因无颜会见群臣,于是在白帝城修建了永安宫安居,不久郁闷而死,临死前刘备把政权和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白帝庙的“刘备托孤”由此而来。

白帝庙大门口还是那个样子。今天下午没有什么游客,一点也不像五一黄金周游客云集的场面。记得以前每一次在这里照相留影都是排队的啊!


夔门所在的瞿塘峡在三峡中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

我2013年乘坐黄金游轮5号路过夔门,正好是清晨时分,我用三部相机不同的镜头拍摄了好多夔门的近景。夔门岩壁上孙元良的“夔門天下雄 艦機軽輕過”和李端浩的“巍哉夔陜”等崖刻依然历历在目。不禁有点纳闷,好像曾听说过大坝建成以后这些古迹亦已没入水下,难道也是后来照原样上移重建了的么?后来导游告诉我,山岩上刻的“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的字迹是复制的,真迹已经搬运到重庆市的三峡博物馆里面,我到达重庆了也特意去看过的。

白帝城山路下坡处的一片三角梅开的正艳,忍不住拍摄了好几张。

这个诸葛亮塑像是近几年做的,典型的人文景观,画蛇添足啊!


在远离白帝庙的公路边,有一处可以拍摄夔门的角度,非常不错。但是这里停留的车队十分影响交通。我们停下来拍摄了十几分钟,车队占道也没有人管。应该修一处停车场,并且路边应该有人值守维持秩序。这一张片子焦点在石碑,远景景深不够。


这个角度非常不错,忍不住一气拍摄了很多片子。挑选了其中几张,不同的光圈速度和曝光度的配置,大家可以看看养养眼。



白帝城远眺


就此告别了白帝城,去往巫溪的高速公路--奉溪高速。

我们在奉溪高速的上黄联通下了高速,走了S76县道,奔80公里外的红池坝而去。

沿途上坡爬山,地势越来越高,山下风光一片奇特的峰林地质景观,让我印象深刻。

县道路窄,还有长长宽大的大卡车,油罐车,错车费时。

这是一处改变我行程的地方。当我们走到离目的地红石坝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这个地方,是一处山顶观景台,有一队从万州到奉节天坑去的自驾游车队在这里停留。他们刚刚从红池坝出来,得知我们要去红池坝,异口同声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去,因为现在红池坝正在升级改造施工,花卉还没有开放。他们去了非常非常后悔,不仅仅是门票60块钱非常不值得,而且路况非常不好,全是山路弯弯曲曲。。。。。。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打消了去红池坝的原计划了。

这个观景台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山峦起伏,层峦叠嶂。要不是正在下小雨,可以看得更远。

在观景台极目远眺,山下好象是地质奇观峰林地貌。 在湖北利川就有这样的地貌,非常奇特非常好看。


观景台还有一块巫溪的旅游景点地图,附近的风景区一目了然。我特意拍了下来,回来仔细看看。

这一块旅游景点的介绍宣传牌做的很有特色,别具一格,我也拍了下来。

附近一位非常精明的农民开车带来了他饲养驯化的二只野鸡,在这里表演斗鸡。我非常惊讶的是,这野鸡根本不逃跑,驯化的非常了得啊!

他带野鸡到这里是为了卖野鸡的。他只卖其中一只,另外一只绝对不卖的。原来他是用驯化了的野鸡放在山林去引诱另外的野鸡,用机关捕获后训养。如此很多次了。他说有一只8000块钱卖给了香港游客,今天这一只优惠你们,最低3000块钱。我非常怀疑的是,香港游客买了野鸡怎么过海关,检疫那么随便过得去?但也应该说他在这穷乡僻壤算得上是少有的精明人了。

不过这样的斗鸡实在难得,野性难驯,非常凶猛,再凶家养的公鸡也不是对手。

两只斗鸡都是往死里打,拼命咬,鸡毛翻飞,要不是主人强制分开它们,必将见血的。



我们返回上磺镇重上奉溪高速直达巫溪已经下午5点钟,接受在奉节住宿问题的教训,及早在老就在新县城住下来了。结果这是个错误,后来才知道,新县城是新区,是新规划建设的行政区,没有人气,应该住宿在老县城,有大宁河穿城而过,商业区生活区都在老县城。

巫溪老县城的绿化非常好,干道两边绿树成荫,绿化带花卉连片。

这是第二天我们路过老县城的情形,绿化非常漂亮,因为有大宁河,县城显得有些灵气了。我们穿越县城的十几分钟里面,看见了二个结婚游街的车队,那排场与大城市想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全是清一色奔驰,路虎之类的高档车。

在穿城而过的大宁河两边是道路和楼房,绿树成荫。早上锻炼的人很多,非常安逸的县城。很多人在音乐的韵律下,面对青山、靠近清水翩翩起舞。当我们大都市人每天早上忙碌出门挤公交车的时候,巫溪人却在清山绿水间闲庭信步。踩着秀气小城的印迹,漫步走过花香扑鼻的大宁河边,穿行在青山如黛的街道之间,这种美妙的感觉只有巫溪人才能体会。

看样子巫溪人懂得享受生活,也最能享受生活。青翠的群山环抱、清澈的大宁河水缠绕,生活的节奏慢下来,心灵才会找到栖息的空间。

巫溪看起来很整洁,当然这只限于中心区,因为这毕竟是个山区小县,各方面还处子欠发达水平。



出得来县城就是山路了,陡峭的山崖边修筑的盘山公路。山崖都用锚索固定了,红颜色的一颗颗桩子看起来非常奇怪的。

县城这一带山区摩托车特别多,在路上摇摇摆摆,抢道占道,非常危险。

这是县城外围的街道,非常狭窄,电线就像蜘蛛网一样的。这是山区县城的特征,好久没有看见这样的情形了。宜昌市的电线杆子消失好多年了,蜘蛛网那样的电线已经看不到了,都转入地下了。所以街道看起来舒服了,清清爽爽的。



我在这里开的非常缓慢,小心翼翼,生怕挂彩。

出了县城就是沿着大宁河走,那公路弯弯曲曲,狭窄的让错车必须小心翼翼的。


路边的金属结构材料堆积很多,好象是要修桥还是修路。




在这里摩托车占逆行的很多,但也只能让着他们。


这条县道弯道特别多,急转弯必须要小心翼翼了。



大宁河水清的发绿,可见水质不错。水流平静地在两山之间流淌。

这已经进入古镇了,远远看见河边一排旧民居。

我们在车上拍摄大宁河对面的古镇民居,车速不快但是路有一些颠簸,晃晃悠悠拍出来不太稳定。宁厂古镇坐落深山峡谷之中,据说有3公里,依山傍水,人称做“半边街”,镇上建筑古色古香,多数楼房系竹木结构,不少临河而建,下面斜立木桩,柱上支撑木楼,称之为“吊脚楼“,貌似东倒西歪,有倒塌之险,实则牢固耐用,百年至今尚且可以住人的。宁厂古镇主要在河的南岸婉蜒,河从中穿过,形成一河二街的特殊的景致。

三峡大坝建成后,巫山大昌镇的清式民居将被淹没,宁厂古镇便是唯一的当地保留下来的古民居群了。当地政府已严格保护了这里的重点文物建筑。

古镇两边是高高的山峦,绿水犹如飘在峡谷中平静地流过。





这是定焦头子拍摄的效果,盐泉奔流不息,热气腾腾,让我忍不住拍摄了好几张。

我用手沾泉水舔了一下,非常非常咸的。看样子盐水浓度很高。这里为什么会出现盐泉?回来查阅了资料得知,大约两亿年之前,三峡地区还是一片海洋,此后经过一系列的地质活动,四川盆地的西南地区成为陆地。而原来的海水经过不断浓缩、沉积,就成了后来三峡地区的盐泉及四川井盐的盐卤来源。大宁盐场因含盐卤水从山腰向下倾泻而极易被人们发现和利用,故该盐泉应当是三峡地区很早就被开发的盐业资源之一。鼎盛时期,大宁盐场所产之盐,行销川、陕、湘、鄂、黔诸省,成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盐业供应地。有资源便有人口有金钱,无论地处多么偏僻。当时宁厂镇上,四方商贾往来,到现在为止,还有湖北、江西、四川、广东等地商人留下的会馆有迹可考。


 对岸就是宁厂古镇的村落,这里没有门票,四处开放,出入自由。可能开发旅游成为景区以后会有门票了的。

这就是盐泉,现在泉水直接流进大宁河去了。非常可惜,实在是浪费了天然资源啊!在远古时代,食盐的价值就跟现在黄金差不多。这样流淌的盐泉卤水每天失去了多少黄金啊!







 宁厂古镇在两旁高耸大山的挟持下,由青石板路串起的座座依山而建的木楼、沿河谷伸展向到上游。

 大宁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流不息,然而古道如今渐渐安静下来。





 我去过很多古镇,比如乌镇,周庄。宁厂古镇与众多古镇旅游人来人往不同,这里的长街几乎没有人来,古镇上现在也只有几户人家了。因为地处偏僻,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到此一游的游客也寥寥无几。

如果没有山洪,河水变得如此温顺平缓。可以肯定夏季的山洪暴发会产生冲刷,听说上游很多挖沙赚钱的工程队,如果不控制任其发展,必将破坏生态,后果严重。








宁厂古镇的盐泉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我们还能够看看如此原始的盐泉,真不容易。

据巫溪县志记载,秦、汉两朝,都在当时的巫县设盐官。此后各朝代的地方建制虽然多有变化,但对宁厂盐业的控制一直没有放松。宋代时,地方官亲自主持在卤水下泻的地方建一“龙池”,用以蓄集和分配卤水。

这种由官方主持卤水分配的方式一直延续到清代,并于雍正年间将木板改为铁板。直到现在,山上的卤水还在不断流入“龙池”,并由铁板上的圆孔中潺潺流出,可惜盐厂已经停产,卤水只能被铁板阻隔一下之后,再流入大宁河而已。

1996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传统的“平锅制盐”继续生产,在亏损的深渊里挣扎多年的大宁盐厂,终于顺理成章地停产、解散。几千年来都围绕着“大宁盐场”而存在和繁荣的宁厂古镇,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衰败。到现在,真正在镇上居住的,则不过200人,而且多是已经失去工作能力的老人和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而交给老人照顾的孩子。

走进路边破败的龙君庙,来到这口鼎鼎大名的盐泉边上。这口曾经塑造一方繁荣的古盐泉,已经被无情地废弃。下方有一个残损的龙头正在向我们述说着过去的辉煌。据当地的人说:在龙头没有破坏的口口以前,这个龙头的龙嘴的两边,一边流的是咸水、一边流的是淡水…






古镇在两旁高耸大山的挟持下,由青石板路串起的座座依山而建的木楼、沿河谷伸展向到上游。



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多为石木结构,路铺青条石,古老而淳朴,是国内少见的原汁原味的古村落。电线还是旧时那样的电线杆子拉着的。



    因为峡谷地势比较陡,房屋临河一边地基全是靠磊石而起的。房屋看上去有点危险,实际上牢固耐用。大宁河从镇前穿过,很有水乡的味道,后山巨大的山体,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由于河道相隔,这里修了二个铁索桥。方便了人行,但是大型重载车辆肯定过不去,所有生活物资还是人力搬运过去的。



漫步在宁厂古镇,面对坎坷的古道,冷寂的街区,衰败的厂房,破损的房屋,顿生荒凉,沧桑,悲壮之感。在冥冥之中,又似乎感到古镇透出的一种野性。如大宁河奔腾的河水,古镇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寻觅着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开放旅游产业、不让古镇变成死镇。

宁厂古镇不应该甘于平寂,必须思考如何挖掘并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可能资金缺乏,交通不发达是最大障碍。如果在保护规划没有做到尽可能完美、开发条件没有充分具备的情况下,那么还是宁愿暂时搁置,也不能草率行动,以免就像时下有些急功近利的开发的项目,弄得不伦不类甚或面目全非。面对有着千百年历史传统的人民及其创造的遗产,我们必须心存敬畏。修旧如旧,还原昔日的风貌,应该是宁厂未来发展的走向。现在这里有私人开发的盐泉洗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发项目,应该扩大规模上档次,才能有市场前景。

宁厂古镇是一个非常原始淳朴的古镇,自然风光非常宜人,古镇房屋虽然破旧,但保存还是可以,完全没有商业的氛围。我对古镇悠久的历史、纯朴的民风、自然优美的山水、苍凉古朴的建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铁索桥,让我也在桥上感受了现代与古代时空的交织气息。 桥上的木板随着时间的岁月磋砣,换了一回又一回。



一两米宽的片石铺就的街道,用片石作基,木板作墙的房子高低错落,密密捱捱,多数房子已人去屋空,墙倒屋斜,屋基里,墙壁上都成了植物的乐土。有一些房子有人居住,老人、老宅还有慵懒的猫,是不是构成了一幅很宁静而又凝重的画面呢。

我在这里逗留了三个小时吧,来回走了二趟。把古镇各个地方的不同角度不同机位拍摄了够。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来这里。一座依山傍河毫无生气的小镇,一个被废弃十多年的荒芜盐厂。摄影师为拍片而来,探访客则大多是听人说过这里的奇特来满足一下好奇心吧?它的荒凉沧桑,让摄影师找到了超好的题材。对于普通的参观者,可能是凭吊往昔繁荣最好的吊唁场。

观如今,盐泉依旧在喷涌,但繁荣已歇息。除了风雨飘摇的残败建筑,古镇已经找不到往昔丝毫的风光。我们在窥视还是怀旧。说不清楚。在古镇尽头,荒草淹着一簇颓败的房屋,好似一座鬼城。

宁厂古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的古老、稀有。宁厂古镇悠久深厚的盐文化底蕴,古镇生态系统保存完整,就应深入研究,大力开发盐泉产业,给旅游注入文化元素。

宁厂古镇没有门票,非常原生态。早晨或者黄昏去拍片,应该会很美。我去的这一天天公不作美,下着小雨,光线不好,如果有一点阳光,片子看起来会漂亮一些。


宁厂古镇,我来了,又走了。我除了照片没有带走什么,但我已经有了一次深刻的有别于任何以往出行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恒久的,它让人渗透历史和生活,也渗透自身了。











宁厂古镇里留存至今的残旧老屋。宁厂古镇,是我一直神往着的地方。曾经在别人的油画里看见了她的端庄秀丽,也从影视里看见了她的沧桑,更多的从摄影里看见了她的残败……当我步入宁厂古镇,徜徉在河边,我多次举起相机,但不知想留下些什么,在叹息感概中仅拍摄下了一些这样的片子……宁厂古镇的岁月需要慢慢品味,走马观花很难捕捉到历史的韵律。没有往日的喧嚣,宁厂反而显出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绝大部分的居民都搬走,在这里留下的更多是苍凉。



   我听说,重庆交旅集团将向宁厂古镇等景区投资3.5亿元,将其打造成一个比丽江还丽江的旅游古镇,试图重现宁厂古镇的盛景。我担心宁厂镇又将被开发成一个假古董。流淌千年的清幽大宁河,会变成一条漂着零星油污的铜黄色“钱江”。我有些难以想象,一位眸子里闪现着清风皓月般清澈、有着红扑扑脸蛋的农家少女,在套上阿玛尼抹上雅诗兰黛后,将以什么样的面目迎来众人的目光。
无论修旧如新,还是修旧如旧,宁厂真的是最后的古镇了。这一次我以相机为伴,默默踏访镇上每一个角落,与宁厂古镇作个诀别。





远眺废弃了的盐场。 据说看门人说,这个盐厂直到1997年才关闭,不再生产盐了,原来共有多个制盐车间,职工达数百多人。

    在古镇里唯一的消遣,就是看山看水,还有就是看电视剧,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生产活动。只有一些小块农田还有留守的居民在打理。



随着古法盐业的没落,宁厂古镇渐渐褪去了旧日光彩。墙壁颓废、柱头孤立、房梁歪斜。破败街道,还有高龄老人坚守在黑漆漆的老屋中,偶见一个小儿欢笑奔过眼前,为沉寂的古镇带来些许生气。

清澈发绿的大宁河水,静静地流淌,宛如的青绿色的丝带,日夜相伴着这人去楼空的古镇。

走进古镇,最大的感受就是静,静得出奇。耳边除了自己的脚步声,就是大宁河哗哗的流淌声。大多数房屋都人去楼空,不少老屋墙倒屋塌了,仅剩下横梁立柱孤独伫立在那里。那些用石头垒砌的老屋依然坚强地伫立着,门窗敞开着,破败着,有一种阳光照不进的幽暗,神秘莫测。

 宁静的古镇,没有喧嚣。大宁河水的流动都是静静的。河床中大片裸露的卵石滩与大宁河水亿万年冲刷出的水潭、映相成趣,遥想当年宁厂兴盛时,那满河滩浣衣女、吟唱着勾人魂魄的情歌小曲,用洗净的五彩衣服把河滩铺尽的浮华。

这位60多岁的古镇居民告诉我,民国时期的宁厂镇曾有七八千人,伐木、烧柴、煮盐、运盐、贩盐,比县城人口还多。而如今,贪官多,在上游挖沙赚钱破坏了古镇的环境,只有200人还在这里居住。镇上的老人们都很健谈,也许因为太寂寞,也许是有太多的历史记忆需要留存。他们面对每一个游客,总是微笑着讲述在他记忆深处的制盐史。这里是几乎完全封闭的生活,即使游客也很少见,于是见到外人都很热情。而且,由于大工业化并未波及到这个偏远的古镇,所以民风现在看来还是相当淳朴。

循着青石板路走去,似乎还能见到古朴的历史遗迹。偶尔在断垣残壁上还能看到一两个破旧的脸盆,里面种着几株细葱。那细葱的青涩似乎在告诉前来寻访的人,这儿也还有人在!我穿过了这条“七里半边街”,只是偶尔见到了一两位住民。

如今人去楼空盐都不再,但青山仍在绿水长流。今日宁厂古镇应该是目前国内很少能见到的原汁原味的古村落了。 现在的宁厂古镇已经在现代文明和社会制度的狂猛冲击下,这座藏身深山的古镇繁荣辉煌已经远去,只剩下了宁静。

这里好象是古镇的村委会,有公示牌,党政领导人按职位排位在这。

小村镇的党政机构一应俱全。再小也是政府部门,都是要纳税人供养着呢。

一长串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古镇民居,一种寂静落寞之美让我印象深刻。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没有沿街叫卖的商贩,没有寻找艳遇的酒吧,我见惯了很多过度商业化、喧嚣嘈杂的各种古镇,还是喜欢宁厂的自然与宁静,如同大宁河水一般,清澈纯粹。现今古镇、伪古镇泛滥成灾,还有活着的、有灵魂的古镇吗?很多古镇本来好好的,但是一旦被开发,就变成了“艳遇之都”。比如那些江南小镇,小桥流水、梦里水乡,现在看了更让人心伤啊,污水如墨,鱼虾无踪,何处是水乡?

古镇房屋极具特色。临河的大多是木质吊脚楼,具有典型的全木结构民居特色。这些房子大多因地制宜,随势而筑,以石为基,以木制梁、柱,以砖、土或石砌墙,以竹隔断,以青瓦盖顶,错落有致,清明素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宛似天成。靠山的民居则多为石头垒砌,就地取材,山石、条石、鹅卵石并用,如同城堡一般坚固。

看得出来,无人打理的花卉植物已经失去看相,土地荒芜。

破旧的房屋无人居住,年久失修,风雨飘摇。

宁厂古镇地理位置真可谓得天独厚。身处山水峡谷间,自得其山水之灵气。峡谷贯穿,溪水清澈长流。镇上建筑多为石木结构,依山临水而建。有的下面斜立木桩,柱上支撑木楼,这些悬空的房屋,也就被人称之为“吊脚楼”了。它的街道路铺青条石,想必见证了宁厂镇曾经的热闹与辉煌。但这条曾经辉煌的“七里半边街”如今则是人去楼空,惟余一声轻微的叹息也随着昼夜不息的河水远去了。

听说对于宁厂的未来,历来有二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投资全面修复宁厂,发展旅游业。另一种观点是,维持现状,任其自生自灭,对一些重点建筑进行基本维护。作为大巴山里的国家贫困县,而且交通不便,注定无法克隆云南丽江的辉煌,可能后一种选择就成了必然。而这对于这个宁厂古镇来说,这未必不是好事。可以坦然而安详地自然离去,或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我顺着古镇的青石板路向前走去,小道两旁或木或砖的古旧房,是见证了岁月的木房,早巳被无数个岁月风霜雪雨染成黝黑,木门、木墙、木柱上斑斑驳驳的痕迹印证着流逝的时光,砖房墙上砌就的砖块,早巳没有当年的方正轮廓、用手摸去即化为尘土,回归大地进入新的一轮轮回。

 在这里唯有风,那穿过河边的微风,挟着山野中树的味道、草的味道、野花味道、山泉味道,泥土味道,融合了大自然的味道清新的风,轻轻的吹过我的身体、沁润了我的心脾。   

这些建筑物是古老厚重的东西,辉煌的历史遗迹,使我对民族老祖先们肃然起敬。这里古朴清幽,悠久的历史底蕴,让我感觉很有怀旧感与沧桑感。



    听说现在当地政府计划将宁厂古镇建设成旅游区,开发旅游脱贫致富。说白了要用祖宗留下了的遗产赚钱。我怎么感觉就像是父母养大了孩子,孩子把老态龙钟的父母拉出去继续卖钱。尽管从纯经济角度考量,这样做是对的。

这里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挂了一面镜子。门楣挂镜是民俗中常用来辟邪的做法。可能也是这里的民俗,就像我们城市医院附近的居民也是挂个镜子,好像是信迷信的习俗。这个镜子能够照妖?太搞笑了吧?镜子在古代是用来避邪和化解煞气的,信迷信这种事情其实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事。我去过一个地方有个习俗,说打碎的镜子必须捡起来全部丢到河里,他们认为自己照多了的镜子里有了自己的魂,镜子碎了会带来很多厄运,化解法就是收集碎片一起丢到河里,这样,厄运就会被河水冲走了。


漫步宁厂古镇老街,河畔一溜半边街的建筑,无不印刻着宁厂古镇作为曾经的制盐基地和贩盐中心的昔日繁华,盐运码头和街上人流如织熙熙攘攘的景象,在穿行于古镇街巷间跃然浮于我眼前。

我认为对宁厂古镇的保护改造,应该是接受其他古镇的经验教训。宁可使其“带病延年”,也不能“返老还童”,更不能搞新一轮造假。我认为这些看上去破旧的房屋最有历史感,只要加以翻修加固,只要在保持原状外观的情况下,对内部加以改造,这样的老宅会吸引更多的游人。但如果将它们彻底毁掉重建,那就没有了历史,游人绝不会喜欢这些假古董的。应该恢复盐厂技艺,搞制盐演示,不要让盐史失传,来访的游客无不对古代流传至今的制盐技术怀有浓厚的好奇。同时,看着熬盐过程,游客还会带回几袋原始工艺制作的盐。还有盐浴,盐产品保健养生项目也会带来可观的产业发展经济。

 也许是因为城市的高楼和人的情感产生对立,压抑我们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因为城市噪音的喧嚣,交通的拥挤,人与人之间那种虚浮,可能让生活快节奏,令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人产生厌倦的情绪、浮躁的心态。在都市里呆久了,人们向往着郊外的古朴与宁静、和谐与从容。于是宁厂古镇这样的无奇之地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探访客。

散居在古镇十里长街的几十户人家,仅在临河吊脚楼窗口抻出的寥寥竹子竿晾衣杆上的红衣绿衫,在静寂中偶尔几声犬吠鸡鸣,宣示着存在,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你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时光倒流,你眼睛看到的、伸手摸到的、鼻子嗅到的都堪堪称为历史。

时下很多地方为了所谓的吸引游客,去拆真古董、造假古董,以这样的方式施行“保护”,中国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是保不住的,说到底,这依然是对自己的文化不尊重、不自信。宁厂古镇古建筑群的外立面不可任意改变,应该保留必要的原住民及生活方式。在盐文化保护与利用上,应该考虑在盐加工厂建立“盐文化博物馆”,不仅展示盐业发展史,还要传承盐制作工艺,现场演示给游客看。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古镇,传承盐文化,吸引游客,开发旅游产业。进而可申报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万不要让延续千年的宝贵遗产失传。

离开了古镇,本来可以直接会巫溪县城的,但是对宁厂搬迁后的新镇的好奇心让我忍不住朝反方向绕路去那里看看。原以为会像古镇一样的富有特色,结果大失所望,我们连车都没有下。

我们慢速度开车,拍摄了一些新镇街道的片子。

新镇看起来平淡无奇,除了房子新,街道新,其他毫无特色。

回头拍摄的片子。

街道是二车道的,没有发展眼光没有留余地。

街面上冷冷清清,还不如古镇虽然很少居民,但是来探访的游客络绎不绝,更有人气。

小镇居民在道路大摇大摆的,根本不在乎车来车往。

成堆的废轮胎占道堆积在路边,形成奇观。山路弯弯的山区实在是费胎的啊!

必须提一下的是,从宁厂回巫溪县城的路上,狭窄弯道急,车多且开得快,在一个连续转弯的地方,在对面来车占道情况下,我太靠路边护栏,被擦伤右侧,还好,只蹭点漆,回来后抛光就消除了。经验教训值得备忘。这样的路不可大意,必须小心翼翼。


我们告别了巫溪,我一定会再来的。


巫山一个小时就到了,这里一看就知道是巫山,因为除了标识地名巫山,还同时标志了小三峡,生怕外地人不知道。现在每个地方都是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提高知名度,推销地方旅游资源。







这里的二省交界的卡口,在这里我们没有受到发卡,没有收费员值守,一路畅通。




艳阳高照,视线非常好。


G42宜巴高速比G50沪渝高速坡道少一些,平缓多了,但是隧道更多一些。感觉如此,没有字数统计。









进入湖北境内了,这是巴东服务区。

这个服务区我还是第一次停留。这里的自助餐非常不错,30块钱一位,菜品丰富,但是啤酒免费有一些搞笑,因为难有司机胆敢在这里喝酒啊!


和车来一张合影,到此一游立照为证。





这个油耗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啊。

特意拍摄了油耗,高速90码的速度,开空调的状态。

到了宜昌的兴山服务区了,进入宜昌市遥遥在望。回家已经不远了。

这个服务区我已经经过很多次了,每一次途经这里都会在这里停留一下。

和车合影留念。

所谓的大鹏展翅是不是这个样子?我只是为了散散热,透透风,一路高速,密闭空调,只有几次机会敞开换气,散热降温了。

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按说明书要求在跑高速后停车需要怠速运转三分钟,因为涡轮增压系统需要怠速以润滑。可网上我看见很多不同声音,说的是现在的涡轮增压系统不需要这样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透透气把一路开空调内循环密闭室内空气排出来。

发动机的水箱已近过热,蜗轮增压系统产热也都要降温。我没有按说明书要求停车要怠速运转几分钟,以免熄火后润滑系统停止后蜗轮磨损。因为我在高速上控制转速在2000以下,蜗轮可能没有介入。

大鹏展翅,透透气散散热。人休息车也应该喘口气了。

又上路了,一鼓作气开回家了。晚上9点钟回到市区。

'

  • 自驾游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