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穿过一片小树林后,前方出现一个比较完整的红石头平台,站在平台上看到前方就是几处断崖。前方从手台里传来信息,他们经过的三处断崖,垂直高度有五六米,没有绳子是下不来的,建议后队都从平台处左转沿山路向下迂回,绕过断崖再上墙。
在这个位置下墙后,我和我的外挂此时看不到前后的队友。此时我们忽然想起来,一路上有个孤身的大姐一直在我们后面几百米处,她是没有手台的,也就是说,前方的路况她一无所知。如果她一个人继续向前走,遇到几处断崖太危险了。虽然我们没有打过招呼,但是我们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因为树林阻挡视线,于是外挂冲着墙上喊了半天,没有听到一点回音。于是又跑上墙去喊,仍然没有回应。等了一会,终于看到她上来了——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
由于语言障碍,我和外挂掏出纸笔,告诉她前边的情况,给她两个选择:一是迂回后继续上墙跟前队走;二是跟我们一起下撤。她写道,来一次不容易,想继续走。我们只好通过手台跟后队联系,让他们过来捡上大姐。我们又不放心,就让大姐不要自己走,一起等到后队赶到,把她交给他们,我们才下山。
迂回时经过果园,再从右边有一个红色矿泉水瓶处再切上墙。
从山间小路看几处断崖。难度太大,我们放弃继续穿越,选择下撤是正确的。
我们沿公路,来到将军关。
将军关位于北京平谷区东北约40公里的明长城线上,东靠茅山,东南临黄崖关,西北近墙子路关,是平谷东北的重要隘口。此关建于明永乐年间。关口东部城墙至今犹存,有一敌楼,当地称之为“正北楼”,只残留高约6米的基座。靠楼城墙内侧有一券门,门南有一天然柱状竖石,高约6米,石上刻有“将军石”三字,并署有年号,今字迹已漫漶。将军关东侧山上长城,今多已倒塌,靠近关口处两侧的长城修筑坚固,石砌墙体至今仍保存较好。将军关向西为金山,因山势陡峭,没有修筑墙体,仅在金山山梁的二凹地有不足50米长的石墙,当地称为大坝墙。
将军关的名字与一位明朝将军有关。“据传明朝初年,有位善战的将军,曾登石布阵,打退过2000来犯之敌的3次进攻,大获全胜,城关也就被取名为‘将军石关’。”将军关村的朱书记介绍。当地人说不出将军的名字,但将军的传说家喻户晓。相传,永乐八年(1410年),鞑靼首领阿鲁台进犯中原,在居庸关遇到明军的正面阻击,便命令部队绕道到将军石关,展开正面强攻。守关副都司急忙选派士兵去点燃各个烽火台的烟火,后方部队得到消息,及时赶来增援,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鞑靼人的这次进犯,激怒了朱棣,使他下决心征讨鞑靼。朱棣亲自出马,率领明军出征。在朱棣身先士卒的鼓舞下,明军将士如猛虎下山,个个奋勇杀敌,阿鲁台军彻底崩溃,全军覆灭。朱棣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在石关守关的副都司,因指挥、督战有功,被授予将军的称号,石关被御赐授名为“将军关”,一直延续至今。
将军关的长城。
将军关照片发完。
待续。
彰作关—将军关(20140315)
周六天气很好,气温升高,我和我的外挂跟随长城队去平谷爬长城。我们走的是彰作关—将军关穿越,全程7公里。但后半段由于有4处断崖,难度太大,于是中途下撤至北中心村,沿公路到将军关。极少几个强驴穿完全程。
因我的相机没电,以下照片都是我的外挂阿罗提供,在此感谢。
从彰作关上山,方向是将军关。
有很长一段,是复线长城。低一些的外线破损严重。
这一段的长城全部是石墙。敌楼全部夷平,只留下一个个破损的平台。
长城上的各种石头。我一直喜欢到处捡石头,但这些石头实在太大,搬不动。
前路漫漫。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