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5真实车主用车感受
2420 16 发布于 2024-12-29 09:05:04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我选这个车的配置是云辇旗舰版(自带电动踏板),边界蓝颜色,20寸轮毂(轮胎,前六活塞刹车卡钳,备胎罩)没有选择拖车钩,对我来说没有选择拖车钩的原因一个是选装费用已经被轮毂占用了,二是自己没有刚需,我未来也不太想折腾拖挂房车,也不想去考C6的票,三是个人感觉豹5的拖车钩有点丑,所以就没有选,而为什么选择云辇版和20寸轮毂,因为我个人开车习惯是很喜欢开快车,对驾驶感有一些需求,而众所周知越野车因为高重心和大梁基本和驾驶操控就已经是很背道而驰的了,但云辇版的阻尼可调,在提车之前试驾了领航和云辇对比,驾驶操控感和舒适度云辇要明显好于领航版很多(云辇不同驾驶模式侧重点不一样,下面介绍云辇部分有详细解释),云辇版的运动档舒适控制较强下,虽然可能赶不上运动见长的一些轿车和运动SUV,但个人感觉对比一些普通城市SUV还是不差的,甚至更好一些,再加上云辇更重要的升高降低底盘的功能我觉得也很有用,以后出去自驾跑烂路或者是上一些不太好上的马路都可以升高底盘然后轻松上去,降低底盘也能通过一些限高1米9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些升高降低和阻尼调节都不需要很麻烦的专业改装,都是车内一键完成,随时想调就调,而且不像改装车增高以后也就没有办法降低了,而20寸轮毂这套选装主要是把轮胎从佳通升级成倍耐力的蝎子胎或者米其林,轮胎的性能更好,胎宽也增大了10mm,宽胎的操控性也会增加一些,再加上升级的前6活塞卡钳,也能提升制动性,网上评测说是20寸的六活塞加上倍耐力蝎子胎能有效降低2-3米的制动距离到36米左右,算是很大的提升了,对于我这种开车脚重的人来还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20寸轮毂看着也确实更帅一些,所以选择了这个组合。外观颜色上我因为不想改色和大规模外观改装,所以就选了个边界蓝的云辇限定色,又好看又不用额外花钱选定颜色,边界蓝实车还是很好看的,肉眼看实车很有质感,颜色会随着光线变化观感也会有些变化,有时候白天天蓝的时候会显得比较蓝,光暗的地方偏深蓝,天黑一些的城市路面又像灰色,而有阳光一晃的时候观感又不太一样,但无论什么时候质感都是不错的。

然后就是大家最多关心的豹5馈电油耗问题,我看了一大圈网上的视频,很少有把这个车油耗彻底讲清楚的,很多都是什么实车加油跑一圈,然后再加油测油耗,再发表一个观点,这种无论数据是高是低其实都有些片面,只能表现在他的那个温度和路程工况环境下的油耗,而很多时候视频作者和车主并不会讲清楚,所以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无论电车还是油车,真正能影响汽车能耗的最重要的几个方面,第一是温度;第二是使用地形,城区,快速路,高速,海拔高低;第三是司机驾驶习惯;第四是不同人实际使用情况和改装情况。而要是想看真正真实准确综合的油耗可以参考我总结的不同情况下的数据和结论。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看这个数据参考才会比较准确。这个车表显油耗也不太准确,实测油耗要比表显油耗高20%-25%,以下都是用实测加油量的馈电油耗来说,也就是说车辆行驶前后电量无明显变化的数据,属于抛开电能影响的纯馈电油耗。大众常规脚法在非冬季的常温下也就是15度以上,市区内通勤,不开空调和其他加热设备是百公里7-8升,开空调加0.5-1左右,极限脚法控制不深踩油门,最高60时速稳定保持,能低于7升。而高速上(90时速以上)无论夏季还是冬季的油耗都是差不多的,(因为里程长,电池温度影响油耗的区间很小)区别也就是0.5以内可以忽略,但根据速度影响会比较大,大概油耗就是车速除10再减0.5左右,也就是说110巡航是10.5左右,120巡航是11.5左右,这个数据无论开不开空调影响也不会很大,波动都是0.5以内。而东北冬季城区(零度以下)是这个车最费油的情况,而且不好具体统计,温度越低油耗越高,还有每个人使用情况也不同,平时停车是否有温暖的车库,路程长短也不同也有很大区别。在长春零下15度-零下25度,且在没有车库的情况下,在外面车辆冻透了,然后单程路程长(30KM以上)的或者多次短途不长时间熄火的,电池温度逐渐上来以后油耗也会逐渐降低,这种平均就是10-11个油左右。而如果是无车库,且单次短途15KM以内,再加上提前15分钟打开空调和加热设备这种情况,那这个油耗就会达到15-16。如果温度没有冬天的长春这么冷的地方或者是有温暖的车库,油耗就根据温度比例介于城市夏季与东北冬季城市油耗之间。而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在车内等待不开车一直开空调也是会增加能耗的,而时间越长油耗肯定是越高的,而这种特殊情况就不能作为油耗参考了,但有些不太懂的车主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这么操作完就会说这个油耗也太高了和官方宣传不符,这种就很大可不必了。而一些非常规使用的驾驶,比如姚18那种180车速,或者是越野路况,这种油耗就属于完全不可控了,跑出多少就是多少了,比如我之前去雪地玩漂移那次,表显油耗都直接22了,这种特殊工况油耗就没法作参考了,或者是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也会增加油耗,之前看有个群友在爬山时油耗排名倒数,下山时直接排名第一,油一点没用,电反充了几度。如果是想看纯电的能耗,根据这个油耗数据乘3差不多就是电耗数据。如果是非云辇版,因为重量比云辇低了100KG,可能油耗电耗还要在这个数据上更低一点点。

之前经常能在群里看到大家讨论豹5的保电值和保电模式,大家对这个怎么设置都有不同看法和理解,但有一些言论其实是不太准确的,作为一个豹5车主和DMI两年半的老车主,对迪子这套动力系统还是比较了解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验。HEV智能保电模式就是在电量高于保电值时,会尽量用电,只有在大油门急加速下才启动发动机,来增加动力表现,而低于保电值时,也不会过多的强制启动发动机,在效率最高时启动补电(比如在高速或者冬天开空调),但不保证一定能到达保电值,一切都以经济性为主(优先电),而智能保电用到最后低于25%,就会开始强制补电到25%左右,就相等于25%强制保电。而强制保电顾名思义就是只要电量低于保电值一些,或者油门给的略大,就会随时启动发动机来发电保证达到保电值。说的通俗点就是智能保就是不保电,强制保电就是保电,而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模式就要看自己的使用情况。如果想把豹5当一辆纯燃油车开,从来不充电,那推荐强制保电50-70%,优点是动力响应更好,且不会因为电量太低导致发动机启动最大功率发电,基本都是小功率稳定发电,车内震动和噪音会比较小,同时50%电量也是锂电池的最佳长期存放值,而如果用智能保电或者强制25%的话,电量长期处于20-30左右不利于电池健康,而且动力响应对比50%以上也会慢一些。而如果没有自己的充电桩,但生活圈附近有方便的充电站,可以没事就过去充电的,根据自己充电频率可以用智能保电25%或者强制保电30%,在明确自己要去充电之前就可以长按EV按钮开启强制EV模式把剩下这几公里的电正好用完,保电值可以根据自己距离充电站多远来选择,近的话保电值低点,远就高点这样可以保证一个当前使用条件下最佳的经济性。而如果有家充桩每天都能回家充电的,那就直接EV模式也不需要考虑什么了,保电也是智能保电25%就可以,把电跑空以后再用油。网上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就是保电模式和保电值会影响油耗,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只要是车辆启动前后电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就都算是馈电油耗,而这个馈电油耗是不受到保电模式和保电电量影响的,也就是说只要是路况温度驾驶方式相同,25%启动25%结束,和70%启动强制保电70%结束最后的实测油耗是完全一样的。(不要拿最终表显综合油耗不同来抬杠,最下方的表显综合油耗值只是油电互转的估算,车辆计算综合油耗时是把3.5度电换算成1L油来计算的,实测下来1L油发电差不多是3度电左右,所以只要用电更多,表显综合油耗就会更低)

云辇P智能液压悬架相信大家在网上也有看过一些视频去了解,我作为行驶6000公里的车主来跟大家讲讲一些更详细的使用体验与感受,和对比试驾三次领航的感受区别。一共有两大优点。

第一是驾驶舒适度和操控性,云辇的舒适控制有偏弱,适中,较强三挡可调(也就是最弱,中间,最强),每次车辆启动默认就是较强档位,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点弄不太懂这个云辇阻尼控制逻辑,以为这三挡就是简单的对应阻尼软中硬,实际上这个是不准确的,准确的来说是云辇介入强度。在不同驾驶模式下云辇调节悬架达成符合驾驶模式的悬架表现,比如在舒适驾驶模式下,云辇会帮助车辆在过一些沟坎、井盖、减速带之类时更加舒适平稳,减弱震感路感,也就是悬架阻尼会变软一些,但相对应的晃动感也会大一点点;而运动模式时,云辇会增强车辆的侧倾俯仰控制能力,悬架阻尼会变硬,相对应的路感震感都会清晰一些。而在经济模式下,悬架感受和运动模式比较接近。根据这辆车的不同模式之间对比,来进行我个人主观评价打分,5分制,操控分越高代表侧倾俯仰控制更好(反之就是侧倾偏大,像坐在果冻上),舒适分越高代表滤震效果更好(反之就是震感路感清晰),统一舒适控制较强,经济模式:舒适2.5分,操控3.5分;舒适模式:舒适4.5分,操控3分;运动模式:舒适2.5分,操控4分。不过这种偏个人体感的东西还是以自己的感受为准,建议试驾的时候可以多试试。而看到这里大家再去理解舒适控制所谓的介入强度(偏弱,适中,较强)就会容易一些了,举个例子就是不同驾驶模式就相当于红黄蓝三种颜色,而介入强度就相当于颜色的深浅,理论上舒适控制默认的较强模式就是当前驾驶模式工作逻辑下的最优效果,也就是说喜欢舒适不想要震感路感太强就用舒适模式,而想要车辆操控性更好,侧倾俯仰更小就用运动模式,舒适控制就默认较强就可以,当然如果在这个架势模式下也可以自己尝试偏弱和适中来看看是否更符合自己喜欢的感受,其他排列组合我也测试了一下,大家可以参考,再次重申这是我的主观感受,一切以自己实测感受为准。

领航版:舒适2.5分,操控2.5分

经济模式,舒适控制偏弱:舒适2.5分,操控2分(最差模式,晃动又大震感又明显,而且个人感觉会有些晕车)

经济模式,舒适控制适中:舒适2.5分,操控3分

经济模式,舒适控制较强:舒适2.5分,操控3.5分

舒适模式,舒适控制偏弱:舒适3分,操控3分

舒适模式,舒适控制适中:舒适4分,操控3分

舒适模式,舒适控制偏强:舒适5分,操控3分(滤震效果最好,开车不激烈时最舒服的模式)

运动模式,舒适控制偏弱:舒适2.5分,操控3分

运动模式,舒适控制适中:舒适2.5分,操控3.5分

运动模式,舒适控制较强:舒适2.5分,操控4分(最适合开快车的模式)

而其他越野模式我就没有太多测试了,理论上云辇在各种越野模式也会对减震或者侧倾支撑性提供更好的效果,不过云辇现在的控制逻辑有点复杂,普通用户可能不太好理解,希望官方未来能优化一下,或者改成云辇C那种,舒适控制三挡,加上舒适/运动可选就好了。还有就是个人觉得现在的运动档的阻尼还是不够硬,要是能再硬一些,侧倾控制更好就好了,希望未来官方能再OTA优化一下。

我在试驾时对比领航和云辇做了一下类似麋鹿的测试,但毕竟不是专业车评有场地,我就是在车辆稀少的宽马路上做的测试,难度和客观程度要麋鹿低一些,在同样80时速下快速并线进入旁边车道然后保持车道,领航版车身大概会有左右四下晃动,前两下比较大,操控车身稳定比较困难;而云辇版运动模式最硬阻尼状态只有两下较小的晃动,稳定性更强,更有操控信心。

而云辇的第二大优点就比较直观了,就是高低可调,目前现在版本是分四档,离地间隙分别是低档190mm,标准档220mm,高档270mm,超高档310mm,未来还会有一个超低档(170mm),低档在过一些1.9米的限高的时候就很实用,豹5领航和云辇标准模式都是1.92米,略微高于1.9米,对一些标定严格的限高来说就有些危险,我已经遇到过一次地下停车场限高1.9米的情况了,但云辇版调成低档以后正好车的高度是1.89米,过去的时候特意下车看了一下,通过的缝隙也就不到2cm,不降低的话正好过不去,这个时候就非常有用了,还有就是在取后备箱物品的时候可以按后备箱里的悬架控制按钮,让车辆降低,取放重物更方便了。
























  • 用车经验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20

发表回复

汽车之家温馨提示您:回复中请不要恶意攻击论坛用户与工作人员,不要发布任何广告性质的回复,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违规用户与内容


Ctrl + Enter 发表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汽车之家论坛规范公示>

回复主楼

汽车之家温馨提示您:回复中请不要恶意攻击论坛用户与工作人员,不要发布任何广告性质的回复,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违规用户与内容


Ctrl + Enter 发表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

推荐视频

按住此处拖动
不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