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年宝玉则迷人的期待——色达佛地藏区的随缘——柴菲在康巴
1 45 发布于 2015-11-13 22:20:29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羊年的 9月,首都即将举行纪念阅兵,于是友人有了闲暇,相约前往听得耳热的——年宝玉则,终点却是以随缘而行的宗旨,设在了并不那么容易抵达的神秘之地——色达。线路选择的是一个绕行四川、青海两省区的半环线,行程计划为三日,是目前已知途经年宝玉则前往色达最少悬念的线路。


       2日凌晨 6时许启动柴菲,2.0T自动四驱神勇战马再踏征程。从都江堰新丽江经都汶高速至阿坝州红原县,这条路已经走了五次,在抵近红原县城左行,开始了车游旅途的新程。


坦途通向天际,空军雷达站迎来了另类的检阅。


感慨藏民的醒悟和政府的支持,千年冻土得以保存,植被在草畜平衡中逐渐恢复。


人间秋已去,山间花仍开,意外之喜。


海拔就是一个无字的法则,该是什么必然是什么。


远端近处五彩尽显


奇事之一:出了阿坝县城就遇上封路,改道后在一分叉路口选了顺方向行驶,正在以为选择了捷径时,突遇一只秃鹫由路边冲出,不顾一切的站在路上舞动翅膀,当时还不明是何寓意,再往前行才方知是神鹰报信,行程要因此状况中断了,必须返回分叉路口,这一折返和等待耗去约两小时。


看看GPS,这是否预示着未来确实有一条新的捷径将等待我们第二次穿越?


夜宿青海省的久治县,时间还是十分充裕。


       3日凌晨 6时许,由久治县开始了本次跨越两省区环线行程中变数最大的一天,要抵达目标地年宝玉则,还要继续前往理想地色达。从青海绕回四川的线路虽然已经是反复推敲、周密计划,但能去到那里,还是全得看人品与天意。


寒冷的晨雨中翻越了两座垭口


嵯峨的山峰由海拔4200米的地平线下升起


藏民的经幡随寒冷的劲风狂飚,带走了柴菲的沙板镜。


第三座垭口的穿越,预示着第一目标将抵达。


突然闯入眼帘的年宝玉则!(她竟然藏在一条高埂下面)


这一片群石却不是这里的原住民,它是八万年前随冰川漂来这里,如今已难回故里了。


成吨重一块的巨石居然有一个轻盈的名字——漂浮石!

 

       这个季节、这个时段来到年宝玉则,没有雪山,没有鲜花,没有骄阳,全景区里也没有一个人。只有晨光中金黄的草地,斑澜微波的湖水,沉寂高耸的群峰,一改年宝玉则在万千图片中的亮丽,而是展现了来自冰川时期与如今强烈的时光反差与无声的对话,一显大自然并不是始终那么年青与美艳,她的古老与沧桑会让人敬畏和沉静,同样能透露出另一种慑服人的、暗色调的美。


山崖中的那一块白是终年不化的雪


这是一只一直跟随我们游览的、充满善意的、毛色滋润的、漂亮威武的大藏獒。


在景区门前这个地方照相须交人民币120圆,你信吗?反正我信了!


       告别目标地年宝玉则还深睡在晨梦中的万年冰川峰谷与圣湖,继续奔向理想地色达,这一路海拔很高,通行的车辆极少,笔直的公路堪比世界著名的美国51号公路,路况很好,我们在海拔4239米的高度翻越了第四座垭口。


远处被冰川磨砺的山峦越来越清晰,尖锐如锯齿般的山峰仿佛能割破想要抚摸的手指。


当地人告诉我,从阿坝县到色达,要翻越七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垭口,这已经是第五座了。


       停留在正大力兴建的白玉达唐寺前,在这人口稀少、经济并不发达的丛山深处,其建筑之恢宏与地域之广大,不禁引问:为什么?


       当达到这第六座垭口时,色达之行已经没有悬念了。在班玛县幸逢路人指点,我们走的是一条沿山沟而行的新路,GPS上标记的那一条是让进入色达的自驾者恶梦的烂路,没有标记这条路,让我们从天上飞到了这里。


盘山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随着海拔节节高升,水泥路面在垭口前后都换铺一段石子路,可能是因为减轻冰冻的损毁。


山道弯曲,但路面很好,通行的车辆也很少。


意想不到还有这样高品质的柏油路


海拔4500米的垭口湖


这就是第七座垭口,此行的海拔最高点。

色达县的中心广场


往色达一线,关键部位都设有这样的警务室。


这天正是首都纪念阅兵


       说起色达,毋庸置疑的目标是——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我不认为这是去一个旅游景点,因而定义为一生不能不去的地方。至于为什么,还没有太多想,只是期待不带任何先决因素,身历其境后去观察、感悟与判断。佛学院创始于1980年,1987年正式成立。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东南方向约20公里处。当进入这个地域时,首先闯入眼帘的是这样一片景致,有说震撼,我说壮观。


公路的另一边却是静静的祈祷 


       令人想不到的是佛学院也在进行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基本建设,钢架塔吊与混凝土构件预制尤为惹眼,佛学院大门铲来了泥土封堵,当运送建筑材料的重卡到来时再挖开,但却为我们创造了从村间驾车进入佛学院腹地的机遇。


       在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重重青山环绕之中,蔚蓝通透的苍穹之下,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不计其数望不到头的赭红色小木屋,这便是在此修行和学习的喇嘛(男)和觉姆(女)的居所。


       如此以万计的建筑密度,可能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并且还在周边山间继续建造中,很难想象未来这种建筑群的规模。


       谷底腹地和高高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佛堂、医院等教学与生活设施,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来来往往,空气中弥漫着神秘与祥和的气氛。


如果没记错,这里应该是色达佛学院的喇荣藏医院。


       佛学院以藏族学生为主,也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和平民,常住僧人达两万余,遇佛事时最多可超过四万,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吧。 


       我们是少数能驾车进入此地的外来人,幸运与缘分当时还没有领悟,倒是柴菲偶尔冒出的稍许黑烟,着实有些让人尴尬。
是大气含氧量不足真不是有意的!


       在这样的静谧佛境里,似乎也有一种难掩的喧嚣,可能是氛围?可能是自我?可能是喇嘛、觉姆们手中的苹果、三星?也可能是一直行走在3800米以上的高原反应吧!

       短短几个小时,作出一个判断还是缺乏依据的,但是无论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这里真的不是去玩的地方。然而令我不解之处是:在如今繁荣的自由经济社会背景下,如此复杂的人群结构,如此多样的精神诉求,如此大量的生活必需,几万人仅仅依靠自律,这是何种超乎寻常的境界?我只能以身处局外的角度表述——不解!


       色达也是一个难去的地方,过去是因为行程遥远,道路崎岖与险障频发。现在是不停的修路、排障与高原反应。在红原机场分道后,自驾行程中的基本海拔升至3600米,翻越七座海拔4000以上的垭口,住宿在接近海拔3900米的县城。这就是当晚住宿的记录,高原反应严重,曾想连夜启程去降海拔的。要去的人?自己的斤两必须仔细掂量。 


返程晨曦中的金色远山


迎接第一抹阳光的柏油新路 


半披着白纱的幽静山林


奇事之二:晨出年龙乡,沿途美景不断……突然,远见一只原本悠闲躺着的大藏獒起身向我们冲来,对着我们狂吠,甚至超过我们车头仿佛要将我们拦下,虽仍然是不明何寓意,但有了神鹰报信的经历,也使得我们有了几分警觉。当看到这一山土石塌下时,只庆幸我们没在下面。神犬啊!我们的缘分。命运始终在寻找一种平衡,好运不会一直跟随我们,50多分钟的行程顿时转为负数,由壤塘一线返回的计划已为泡影,当即启动了计划二。


雪峰 


河流 


山野


远山终年不化的积雪依然那么迷人 


藏区一尘不染的云天依然那么宽广

如此的堡垒般建筑,难道真是英武党项的后裔?(天空中喷气机的拉烟又把我拉回了今天)

坚固森严,旌旗飘扬。


收获的季节


热闹的原野


       这里正在上演美女与野兽的对话,这架价值12万元的钢铁怪兽,藏民只需要掏出1.5万元就能开回家,其他另有人买单。


俯视绿色的群山


放眼金色的草原 


重回到了出发的地方


也到了说感谢的时候,谢谢神勇柴菲的一路承载,谢谢友人的一路陪同,再见在明天! 


       看看GPS全程记录,色达——都江堰新丽江返回全程用了16小时20分,包括途中停留约1小时50分和塌方折返约耗去的1小时40分。

  

       再看查询的百度地图,全程806公里,这原本是在色达发展的乡友向我们郑重推荐的全程好路,这也是他几年来“无一例外”的回家线路。

最后编辑于2016-02-18 21:38:55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3
前往
/3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