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古镇的街道、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主街道顺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更有趣的是,古镇后街只有200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头铺砌,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形成了梯型的建筑格局。据记载,碛口店铺大规模修建是从清乾隆年间开始的,道光年间,全镇已有店铺60余个,到民国五年,店铺林立,除本县外还有包头、河曲、绥德、府谷、孟门、汾阳、孝义、介休、平遥等地人开的店铺。
如今,碛口人时常回忆起的不仅有昔日的繁华和兴盛,还有这个晋商重镇的衰落。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八犯碛口,烧杀抢掠,古镇的经济和建设都遭到重创,许多富商远走他乡逃避战乱,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天灾总是与人祸接踵而至,上个世纪三、五十年代,黄河连年发大水,碛口镇上的二道街、三道街和主街的一大半都被冲毁。碛口的商业日益萧条。随着铁路、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黄河水运失去价值,碛口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繁华过后,完成了商品集散中心的历史使命,最终归于沉寂。office" />
戏台,,
黑龙庙始建于明,1841年,在繁盛的商业活动中胀鼓腰包的商贾们筹巨资重建、扩建,1900年大功告竣。此庙气势巍峨,临水背山,上其钟楼、鼓楼可见大同碛、古镇全貌,亦可见到湫水撞入黄河之景,听黄河涛声,看远山的雄浑,真可谓“河声岳色大文章”。古庙的戏台建筑极富声学原理,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一说,大概与地理构造有关。因此,黑龙庙唱戏是几百年来的一大景观,沿袭至今,逢初一、十五,晋陕两地的剧团来此唱戏络绎不绝,而方圆数十里的乡亲们扶老携幼前来,那盛况如过节一般。
这是一座清朝雍正年间修建的琉璃瓦剪边的精巧建筑,据说是临县古建筑之首。资料上说乐楼戏台不用扩音设备,戏腔一吐,声音清脆,乃至响彻数里,故有“黄涛共鸣,湫水助唱”之说。夜深人静时,连对面山上的村庄,碛口街上的居民,甚至黄河对岸的陕西都能听见。所谓“黑龙庙上一奇闻,山西唱戏陕西听”的民谣,就源于此。山西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陈玉英说:他一生在一千多个舞台上唱过戏,效果最好,最省力的当数黑龙庙戏台。戏台后曾是戏班班主和名角儿休息的阁楼,两侧厢房则是供达官显贵看戏和品茶抽烟之地。
夕阳落山了,大同碛的黄河水还在咆哮着,奔腾不息
碛口,坐落在晋陕大峡谷的中段,黄河的支流——湫水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碛,水渚有石者”。在黄河入晋的河段中,以碛命名的河道比比皆是,现在许多上了年纪的老船工都能将这些凶险地段从上到下地一一道来:老牛湾碛、梁家碛、死河碛、碛楞口、黑屿碛……一直到大同碛。所以称碛,是因为这些地方湾多、浪大、石多、水浅。而大同碛因河床从上游的800多米骤然收束至80多米,上下落差有15至18米之多,汹涌澎湃的河水到了这儿,拥挤着夺路而去时,就在左岸冲出一块铺满乱石的滩头,这就是黄河船夫闻之色变的大同碛。船家行至这里因河道窄又险,只能收锚落帆,望河兴叹。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个碛口镇,而古渡碛口则成为黄河航运中最大、最重要的一个航运码头,远近闻名的商品集散地。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