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晋界••JEEP车友会】━晋北农村春节风俗掠影
1 31 发布于 2017-01-30 21:14:26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行程安排

  • 行程1: 春节:晋北农村陪父母   

=====================================================


      从30年前来太原上学到现在,俺每一年的春节都是在老家度过的。没在太原过春节原因有两个,一是每年春节父母总是翘首期盼着回家团聚,因此在老家过春节就成了铁定安排;二是双方老家都在外地,在城市过节自然就少了许许多多农村春节的快乐元素。

 

      晋北农村的吃:

 

      晋北的农村,过春节对吃有许多讲究。从进入腊月开始,一直要忙到除夕这一天,其实主要的就是为了个“吃”字,小时候家家养猪养羊养鸡,到了腊月,按照农历节气,小雪要宰羊,大雪要杀猪,腊月二十三,要送灶王爷到天宫,之后的这些天,就要打扫卫生、清洗衣物、糊窗户贴窗花了,等到收拾好家,腊月二十六七,就要开始煮肉(老家称之为下锅),晋北农村的锅很大,口径大约一米深有40公分,这个大锅里,要煮红烧肉、整付猪骨、整付羊骨、猪羊头蹄之类,还有整鸡若干,这几十斤的肉放入各种佐料煮在一起,就是名副其实的一锅烩。农村人吃猪肉,喜肥不喜瘦,这锅肉做出来,对喜爱肉食的同志们来说,绝对是香气四溢的好东西。现如今,农村自家养猪养羊的少了,上面这些下锅的内容就要一一去采买,俺家这几年下锅,有几样父母是一定要采办的:几十斤猪肉、十几斤羊肉、一箱大骨头(肉很大,吃起来很过瘾)、一箱猪蹄、一只大猪头(为的是自做猪头肉)、几只鸡(为了做猪肉煨鸡)、几十斤带鱼……

 

      小时候记忆挺深的是,杀一头三百斤的猪,往往要卖掉一半,自家留一半肉、骨头和头蹄肠肚之类,杀年猪的那天就像过节,要把所有的本家人都请来大吃一顿杀猪菜,然后给邻居各家送一碗。小时候,在那个肚里少油的年代,邻居送来的那碗上面盖着四五块肥肉的杀猪菜,不知道多少次勾起了俺心里的馋虫!曾经有一次,四叔家杀猪,俺硬是吃到看到肉就直翻胃的地步,其实,这一天大伙要吃的十几斤肉,也就是猪颈部的那块最肥最差的肉。余下的肉,就要用自家盖的小土窑封存起来,一个冬天,也只能偶尔用一点点肉打打牙祭。

 

      如今太原有个挺受欢迎的菜叫代县熬鱼,其实是晋北农村的一种家常做法,那时候农村人不会做鱼也不大知道如何去收拾,就把那整条鲤鱼收拾干净,另起一锅,放一些那下锅煮好的荤油老汤慢慢炖着,结果鱼肉加入了荤肉油的味道显得肥而不腻又少了许多鱼腥气,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早些年,晋北农村的冬天新鲜蔬菜很少,到了冬天就要备足一个冬天的大白菜,春节期间的蔬菜也就是个土豆白菜和萝卜。当然,腊月里,每家每户还要做上一锅豆腐挑回来,小时候对刚出锅的热豆腐印象特别深,往往是半夜父亲挑回豆腐来,把我们几个一一唤起,什么调料也不放,就那么热热地分吃一大块,感觉那叫一个香!

 

      进入腊月之后,每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生十几斤绿豆豆芽,家家像宝贝一样伺候着,就是为了正月里人们能吃个好凉拌菜,等到正月开吃的时候,那一颗颗鲜嫩的豆芽儿乳白乳白胖乎乎的,几乎成了人们每餐必备的一道凉菜。这种豆芽,完全不同于市面上出售的那种,无论是凉拌或是炒煮,都没有那么多水份,成熟之后也决不会变形。所以,直到新鲜蔬菜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的今天,豆芽依然是人们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一道菜肴。

 

      腊月下锅煮肉之后,就要开始准备蒸馒头、蒸包子、油炸麻花这些熟面食了,晋北农村讲究正月不做新食,所以一次蒸炸好的东西,就得够吃挺长一段时间才行。另外,还要再做十几斤的豆面条以备正月里随吃随下。

 

      晋北农村的年俗:

 

      晋北农村,也许是受环境影响的缘故罢,对于过年的风俗,这些年越来越浓了。首先是,逐步恢复和发掘了以前的庙宇文化,把文革时曾经打砸的一些器物逐年恢复,建立了新的庙社文化,小时候上学的城堡子,已经逐渐恢复成了一个供奉关老爷的神庙;再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广大,逐渐发掘出了能团结凝聚农民人心的一些新东西,农村的人们并不好统一思想,唯有神仙,方能把大家统一在一起,现如今,村庙已经成了全村人精神的一个重要支柱。


      等下锅、蒸煮之后,除夕也就快到了,这时候,家家就要张贴春联了,这是农村过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春联内容丰富包涵广泛,所有的家舍都是要张贴的,正门,偏门,侧门、厕所、车房、猪房、羊圈、鸡窝、狗窝、车辆……等等,都不得有遗漏,在往年,俺家的春联,都要等到俺回去再写,现在,时间关系,俺逐渐地写的少了,春联的字体和风格也就多了些其他变化。

 

      除夕这一天,是很忙碌的一天。从一大早开始,就要挂灯笼、要张贴对联,要搭旺火(往年是用木柴,小时候记得还需要父亲用炸药来取树根),现在好了,有了炭火,今年家里的旺火更做了改良,用了40块蜂窝煤,烧的效果也很不错哦。搭好旺火之后,小一辈人就要忙着去给祖宗上坟了(须在中午饭之前),这是节前的祭奠。等这一切忙完之后,天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以往的除夕,春晚似乎是必看的东西,这些年,俺已经好久不知道春晚是个啥玩意儿了,光顾着搓麻将啦……全因为老家大家庭人多的缘故。

 

      农村的除夕点旺火放炮,不是24:00,也不是春晚结束的时候,放炮的时间就是迎接财神的时间,具体什么时辰,是由村里的一些老先生事先算好的,比方说某年,应该是凌晨三点财神要到,那就要三点来接,这时辰,就要全家起床,亮灯、放炮、焚香、烧纸、点旺火、开门……都要来迎接财神,此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大人们忙着供奉天地灶君大仙各路神仙,等到诸神一一供奉到位,这时候各家各户就要去村里的老爷庙里祭拜关老爷了。

 

      此时正是凌辰,刺骨冷风吹面,端着供品到得庙里,迎面一个硕大的炭旺火熏熏燃烧,给人特别温暖的感觉,各家各户的代表(一般是男人)鱼贯而入,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把供品摆放好后,就要给各个神位一一烧纸焚香叩拜许愿,等到忙完这一切,天已经麻麻亮了,回家,关门,继续守岁……这个时候,父母在家,已经祭拜了天地和各路神灵,已经准备好了红糖水,每人须得喝一碗,意在喝糖水甜一年……

 

      要是在往年,上庙回来之后,俺往往要守岁。既然是守岁,就一定要守着不能睡觉,所以就端个酒杯拿本书,一边打着瞌睡一边坐着守着,要的就是这个境界。呵呵,这几年,已经没有了守到底的勇气。

 

      正月初一早晨,须得早早起床,抓紧时间吃饭,饭后,就要准备拜年了,俺这一大家子人,一般是浩浩荡荡,欢笑声一片,走哪屋哪屋嫌小,其实过节,热闹的也主要是个孩子们。等到全有的仪式程序结束后,大人们就开始正式的搓麻工作了……

 

      正月初一中午,丰盛菜肴之外,家家一定要吃炸油糕,取意年年高升旺壮、步步高升的意思罢……

 

      晋北农村正月,还讲究迎接喜神。什么时候迎接,那也是老先生事先黄历看好的,有时候是初一,有时候又不能确定,喜神来的方位也可能年年不同,有时候是正南,有时候是东南......今年的喜神,是在初四迎的,这时候,各家各户所有成员都会打扮一新,把所有的车辆都开了出去,把全有的大牲畜都牵了出来,在一个空旷的地方面向东南方位烧纸、焚香、放炮、祭拜,其实这一天,也算是全村人第一次集体见面的日子。这之后,就要立马再上坟,这一次,是节后再给祖先送点吃喝和金钱……

 

      农村春节。还有许多讲究,比如说,不过破五(正月初五)不出门;比如说,家里旺火不拆姑娘不能登门;比如说,除夕守岁之夜财神来了之后不能再有大的响动;比如说,火炉灭了不能叫灭要叫不着了……等等

 

      晋北农村的环境:

 

      住惯了楼房的城市人,很难适应乡村的环境,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气候不大会适应。因为是火炉,早晚温差会很大,你得小心调节你的呼吸系统和肠胃;二是饮食习惯不同,在城市过春节,尽管吃的也很丰富,但还不及晋北农村的油腻大,面对农村五花八门的诱人食物,你得时时节制你的胃口;三是农村土多,不管你穿多漂亮的衣服,随时都有弄脏的可能,所以就别指望有光亮如镜的皮鞋;四是住宿环境,在农村绝大多数人习惯睡土炕,与城市人睡的席梦思不可同日而语,不管农村再怎么讲究,也仍然还是农村。

 

      由于观念和环境的的差异,农村的春节,与城市相比可能会完全不同,要说物质条件,目前农村条件是稍差一点儿,可俺感觉,农村过年的气氛却挺浓厚也很温馨,随着这些年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农村人的过年氛围也是很值得城市人羡慕的呢。



晋北农村,俺家的大门

上四图:俺家的院子

狗狗在专心啃骨头

除夕下午,父亲在搭旺火

北方农村,俺家的土暖气

老皇历





上三图:农村气象



上二图:村边烽火台

















上九图: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杨家将之杨七郎庙









上二图:代县,著名品牌,贵喜黄洒



老家院子里的旺火









上五图:村里,神灵庙,除夕要去上香









上五图:正月初一大拜年



上二图:全家团圆饭
最后编辑于2017-01-30 21:15:59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前往
/2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