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鸿篇巨制(百图):2014五一小雅泰山自驾游
1 41 发布于 2014-05-04 16:52:48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2014年五一儿子放假回来,说要登泰山(我1987年登过一次),于是连岳母一行四人于5月3日(5月4日更宜,人不太多了)早5点出发。

 

 

四个山门四条登山线,一般都登过天外村汽车索道便捷线和红门经典线。



 

     

 

   泰山,古称“岱宗”,形成于25亿年前,是第一次造山运动兴起的大山;它位于山东省中部,华北大平原东侧,京沪铁路中段。泰山山脉自西向东沿黄河南岸绵延二百多公里。主峰在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以南65公里的泰安市境内,海拔1545米。她东威沧海,西镇大河,山势挺拔,奇峰突兀,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雄伟、奇特、古老、秀丽,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载人《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

       在夏、商时代,就有72个君王来泰山会诸侯、定大位,刻石记号。秦始皇统一中国封禅泰山以后,汉代武帝,唐代高宗、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也相继效仿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历代著名的文人学士,也都慕名相继来此,赞颂泰山的诗句,歌赋多达一千余首。杜甫《望月》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诗。

        泰山同时又是佛、道两教之地,因而庙字、名胜遍布全山。因此泰山不仅有雄奇壮丽的山势,而且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也是一个道教名山。山顶更有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实乃一处名冠世界的文物宝库和游览胜地。1987年底,世界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委员会已将泰山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泰山雄伟壮丽,河溪纵横,植被茂密,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泰山“幽、奥、丽、妙、旷、秀”六大风景区域,现已处处可游,令人留连忘返。游在泰山令人陶醉,吃住在泰安也是其乐无穷。泰山风景文化是以泰山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自然与文化相互渗透而融为一体的。泰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现存主要古遗址42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5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石窟造像14处,近现代文物12处,文物藏品万余件。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副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每一位进入泰山的游人都会容易而明显地感觉到,正是由于这些庄重而辉煌的古建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坎之中,并名扬世界。

        泰山之胜,在于一登。登泰山,起自山脚的岱宗坊。沿着山沟,一条 石阶路直通山顶。石阶共7000多级,险途不多,就是一步一步往上登,越登越吃力,特别是快到南天门前的十八盘,路很陡,每跨一步都要付出很大气力,但是,这么艰难,在登山的人流中仍不乏白发苍苍的老头和老太。 他们把登泰山看做是一生中的一件壮举,精神上获得很大满足。

 

 

                 最佳旅游时间-------
泰山气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凉爽,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阴凉舒适,到山顶时,还需携带寒衣。夏天虽是泰山的多雨季节,不过若能赶上夏季的雨过天晴,就可在山顶上领略到山上红霞朵朵,脚下云海碧波的壮丽景色。春秋两季较温和,平均气温10℃,但春季风沙较大。秋天则风雨较少,晴天较多,秋高气爽,***无云,为登山观日出的黄金季节。冬季虽天气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机会较多。

               游泰山,4月——11月为佳,观日出则以秋季为最佳。岱顶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黄河。冬天要待下雪时,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轻易放弃登山,此刻山上常会遇到云海奇观,若遇上日出云海就更幸运。黄金周期间泰山人太多,不过泰山上的缆车和盘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确实做的很不错。

 

              

 

             开小雅与儿子在车上等,老婆去叫岳母。。。。。

 

驱车40公里来到泰山脚下。。。闲话少说,登山。。。。。

 

天下奇观。。。。起始点,一天门。。。。。。

一天门坊位于红门宫南的盘道上,明代建,参政龙光题额,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建,巡抚都察院李树德题额“一天门”。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门,一天门则是天梯的开始,人们由人间已渐渐进入天堂。


 

      

        登高仰止。。。。。孔子登临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原诗是一篇婚恋诗。字面意思是,仰望着高山,奔驰在大道。
郑玄注曰:“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háng)”,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两句后的止,均为语助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由此而来。《史记·孔子世家》云:“《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引文后加了两句,大意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可知景仰之说在司马氏时代已通行于世。
       “高山景行”是难得的好词。在很多场合,“高山”、“景行”,就是美德懿行尊崇的象征。人们用此表达对一切崇高人物和事物的仰慕之情。我想这里的登高仰止应该是高山仰止之意吧

 

 

走天阶而上。。。。。。。明嘉靖年间建,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高应芳题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 一天门坊前路西是关帝庙,始建无考,原祀三国时蜀汉名将关羽。明清时山西盐商常在此聚会祭祀,奉福神,故又名山西会馆。1983年重修,现为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庙东院有古柏一株,墙外碣书“汉柏第一”。 宫东跨溪而南是白骡冢遗址。传唐玄宗登泰山时乘白骡,礼毕下山至此,骡累死,遂封“白骡将军”,并备棺垒石为冢。现冢无存,仅留石碑,传为白骡冢碑。民国年间赵正印根据碑额棱上有“垂拱元年”等残字,断为唐高宗《小字登封纪号文碑》。1988年复立于原处,但残字碑已成无字碑。 宫西是大藏岭,其巅有石屋能藏物,故名。 宫后有一巨石耸立,上刻“小泰山”。传为碧霞元君的化身,原有元君小庙,旧时香客多在此焚香祈福,建国后庙毁,1985年重建。

 

红门。。。。经典登山路线之起点。。。。。。

位于岱宗坊北,红门路北首,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宫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创建时间无考,明清时重修。庙分东西两院,东为弥勒院,西为红门宫,中由飞云阁相连。东院正殿原祀木雕弥勒佛,1966年毁;东有穿堂式更衣亭,旧时帝王官宦登山至此更衣,今为茶室;南有穿堂式过庭。西院为元君庙。其正殿原祀元君及送生娘娘、眼光奶奶,今置九莲菩萨铜像;西有且止亭,今为泰山风光摄影展室;南为穿堂式茶亭。正殿后是禅房院及东西配房。飞云阁原祀观音大士,今为赏景台。


 

这字碑。。。。。解释:泰山为五岳之尊,名震寰宇。泰山之神碧霞元君,其灵迹又昭著中外。以故凡有疑难,罔不求其庇佑。而神亦有求必应,灵佑无方。愚自幼皈依,信心弥笃。稍长,作事又多在斯土。迂事默祷,无不逢凶化吉,视险如夷,后先且有应兆。屡蒙呵护,未尽报酬。爰献贞珉,以了心愿。
清邑优行廪生、民国城区议长、定陶孔广芷书丹。弟子定陶张毅悦谨撰敬勒。
中华民国二十年六月上浣谷旦。监生车鸿川,铁笔李佐安。
‘]

 

         

           万仙楼。。。。。购登山票处。。。岳母60岁以上老人按半价,儿子超16岁没带学生证仍按全价127元,1。4米以下半价。。。四人共443元。

           万仙楼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中麓红门宫北,又名望仙楼。是跨道门楼式建筑,明万历年间(1620年)创建,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传为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

          万仙楼门洞东侧有隐真洞,为旧时道人修炼处。殿内塑128位神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万仙楼下层是石砌拱形门洞,高3.4米,宽2.9米,石额南刻“万仙楼”,北刻 “谢恩处”。整个下层东西宽17.4米,进深13.65米,高4.4米。门东砌为隐真洞,深1.76米,高1.95米,宽0.9米。万仙楼上层建在下层顶台偏北处,面阔3间13米,进深6.3米,通高11米,三柱 七檩五架梁,重梁起架,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前为重檐双步廊式。檐下施影作斗 拱,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枋檩额上遍饰墨线大点金彩绘。殿墙下部四周镶满明代朝山进香施财合山会题名碑63块。下层东北角有石阶与上层相通。 楼门洞高4.4米,上层有楼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

           门洞之上刻“谢恩处”三字,传说旧时帝王登山,地方官员护驾于此,帝令回府,群臣谢恩。另一种说法是香客朝山顺利而归,在此处叩谢碧霞元君保佑,故有引名,楼东侧挺立古柏三株,人称“三义柏”。万仙楼明清多次重修,1954年翻修,1973年维修门窗,1980年彩绘。万仙楼盘山道西侧的石壁上有石刻,特殊之处是劝“风”、“月”二字之字心组成,意谓此处风月无边,风景美不胜收。学者王克煜曾撰有著名散文《萧瑟秋风走万仙》

 

 

虫二。。意即“风月”去掉字边。,,登山路旁的一块摩崖刻石,位于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是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的。实际是个拆字游戏,“风月”二字拆去边框,隐喻“风月无边”的意境,形容泰山此处风景幽美。构思精小奥妙,吸引无数游人竞相驻足观赏猜度。


 

斗母宫到了。。。。

 

路边景色照片。。。。但已无水。。。。原因,你懂的。。。。。


 

斗母宫前烧香福鼎。。。。。


 

 

卧龙槐。。。。。

 

 

三官庙。。。。。

 

 

经石峪。。。。。。。

 

 

总理奉安纪念碑。。。。。l929年6月1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移葬南京安葬而建。纪念碑由碑座、碑体和碑首三部分组成。碑座共两层,下层呈五棱台状,高90厘米,边长l80厘米。上层弧形内收,高70厘米,边长l50厘米。碑体系五棱台状,高203厘米,下边长113厘米。碑体西侧刻隶书体总理遗嘱,贴金装饰。碑首呈三棱台状,高460厘米,上边宽60厘米,下边宽90厘米,碑首西侧刻 “总理奉安纪念碑”。贴金装饰。

 



 

 

四槐树。。。。。


 

 

泰山女儿茶。。。。。一茶楼。。。

 

 

 

壶天阁。。。。。壶天阁位于于泰山中路四槐树北,回马岭下,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明代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1747年)拓建改名壶天阁,1979年重建,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阁楼建于高台之上,是跨道式门楼建筑,九脊歇山黄琉璃瓦顶,前廊式。清嘉庆六年即公元1801年泰安太守崔映辰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嘉庆二十一年即公元1816年泰安府事廷璐又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这里海拔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门洞有双柏自墙中横生,东西对峙,盘旋而上,宛如守护山门的雷祖、真武二将军,堪称奇景。 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下层为石筑,由12层条石砌成,东西宽14.5米,高4.75米。跨道拱形门洞,高3.1米,宽3.5米,总进深7.95米,其中北面2.4米系后拓展而成。拱脚角上施仰覆莲墀头石,东西有石阶通上层。台上建殿阁3楹,面阔10米,进深5.4米,通高5.9米,三柱五架梁,七檩前廊式,重梁起架,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柱下施覆盆式柱础,柱子、檩梁及檐子、扒砖等均为水泥预制件。正间开门,装六抹隔扇门四扉,次间开窗装四隔扉窗,其上装支窗(上亮窗)。正间后面开一拱形门,两次间后面各开一拱形窗。 门洞的上面是1993年重修的三清殿,殿内供奉着三尊天神:元始天尊是道教的第一大神,左手虚拈,右手握棒,象征着混沌世界的无极状态;灵宝天尊手捧半黑半白的圆形阴阳镜,象征着从无极状态延伸到太极;道德天尊手持一把阴阳鱼扇子,象征着从太极生化出来的两仪。这便是一幅道教的宇宙演化图。壶天阁---元君殿 阁北有元君殿3间,内置元君铜像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坐北朝南,面阔11.5米,进深7.2米,高7.46米,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正间柱下有石鼓柱础,前面檐柱和老檐柱下覆莲式柱础,筒瓦五脊硬山顶,檐檩、阑额上饰墨线小点金彩绘。正间开门,装四扇六抹隔窗;次间装四扇四抹隔扇窗。正间内须弥座神台上供元君铜坐像。 西北是回马岭坊;西为依山亭;东有乾隆皇帝御制摩崖诗刻3首《壶天阁诗》。 中天门位于壶天阁北,又名二天门。此处高岭拦壑,土色黄赤,名黄岘岭,为中溪发源地。

 

 

元君殿,上面还有显应宫,山顶有碧霞元君祠。。。。。。。


 

 

回马岭。。。。此处到了台阶回旋陡峭处。。。。回马岭位于泰山登山中路的中段,壶天阁之上,中天门之下,海拔800米,古名石关、瑞仙岩。这里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景色十分优美。现有石坊一座,额刻“回马岭”三字,东西崖勒刻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回马岭》诗三首,是泰山风景区著名景点。



 

 

 

观音殿。。。。年轻夫妇求子挂锁等。。。。。




 

 

 

不忘环卫工人。。。。旅游要自觉爱护环境,垃圾请自主回收。。。

 

 

步行终于到了中天门,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中溪山北侧为东溪,俗称大直沟,古为登岱东路,后废弃。

此处是索道站上行起点,体力不好的老人们最好坐索道上。。。路上也遇见几位老人自己走十八盘的。。。。老婆陪岳母一起坐索道上,每人100元,不分老幼全价,我和儿子走十八盘。。。。


 

开始迎天。。。。。开始进入大山深处。。。。。。。。

 

 

索道站与中天门汽车站(省事登山路线就是从山下天外村起点直接坐环山路中巴30元一位,直接到中天门车站,然后再索道直接就到南天门了,呵呵,也失去了登泰山挑战十八盘的意义了)之间的景------斩云剑。。。。。

 

 

天空。。。。



 

 

主席题词。。。

 

 

逍遥一游。。。。。

 

 

 

云步桥瀑布。。。。。水明显少了。。。。。在快活三里北首的云步桥,原来是木桥,叫雪花桥,民国年间改建石桥。这里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为云雾笼罩,因此杨承训题名“云步桥”。桥北有大沟而面临着断崖,石壁挺立如刀削一样。崖上的石坪平坦宽敞,传说宋真宗曾在这里小住,故名御帐坪,今仅有柱窝尚存。岱顶下众多溪流奔流而来,形成飞瀑下泻,溅珠迸翠,化雾生云,蔚为壮观,故又名飞瀑岩、天河、护驾泉。崖上有“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题刻。明代陈凤梧也曾在此赋诗一首:“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


 

 

在瀑布之上与儿子走了一段瀑布的上水沟。。。。。

 


 

 

重回登山路。。。。。

 

 

冠盖五岳。。。。。

 


 

 

         万丈碑。。。。。远处山石石刻。。。手机效果拍不清,见谅。。。

         万丈碑,泰山上著名景点。万丈碑,碑以崖名。

          万丈碑生于悬崖峭壁之上,像一块从天而降的画布,又像泰山肚皮上的一枚印章。碑文是乾隆登泰山时所作《咏朝阳洞》,是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从朝阳洞往上走约50米可见溪东的御风崖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刻“万丈碑”,它高约30米,宽12米,字径大约1米,为乾隆皇帝所题。乾隆对泰山情有独钟,一生来此11次,题泰山诗170多首,留下了众多遗迹。据说当年乾隆在朝阳洞小憩,举首北望,山上白云缭绕,隐约见仙阁琼楼;十八盘似一条天梯垂向人间,两侧青山郁郁葱葱,谷底溪水湍湍缓缓,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于是乾隆不由叹道:壮哉泰山,绝好图画,可惜缺了一方印章。于是,他便写了一首《朝阳洞诗》,并命人刻在巨岩上,当作了他的“图画”的“印章”。

         泰山朝阳洞以上,惯称为泰山的“坦区”。站在朝阳洞上,北望泰山,山上怪石嶙峋,奇峰突起,缀以苍松异草,气象万千;峰下由西北而东南,溪水淙淙,弯曲下注。名山佳水,真是大自然的奇构。相传,清代乾隆皇帝登泰山至此,见朝阳洞以上的御风崖,“石壁万丈,下临绝涧。崖上石隙,古松蟠郁,龙翔凤舞,仪态万方”,叹为观止。于是     题诗一首:

           回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

           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

           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

           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牌牖。

           万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

           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

         据说乾隆一生写诗4万多首,文学史家都不愿提他,可见他的诗写得并不好。这首诗也不例外。诗写得虽不好,乾隆却有鉴赏风景的艺术才能。当初,乾隆站在朝阳洞前,北望对松山,只见青山叠翠,郁郁葱葱,松柏流黛,万姿千态,不禁惊奇地叹道:“真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可惜缺一方印章。”于是,乾隆便别出心裁,把他这首诗刻在山崖上。不过,乾隆还有更深的寓意:因为中国的山水画所加的印章,都是作者的标志,所以,他便以在自然山水上加盖印章来显示他“天子”的身份。乾隆的这一举动,除了他欣赏风景的艺术鉴赏力而外,还多少带点皇帝的“霸”气。最为有趣的是,清朝灭亡以后,军阀张宗昌也到了泰山,他在乾隆的刻石旁边,又加上了稍小一点的石刻。一幅画,两个印章,虽也是中国画家们的惯例,但张宗昌的才能、贡献、人品均与乾隆无法比肩。他的这一举动,不过是显示他绿林好汉的草莽气而已。





 

 

         开始走十八盘。。。。。。

         泰山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此而始。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毁。西岩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刻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

         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跨涧建渡天桥,并顺龙峪上源修新盘道, 直达碧霞祠南神门,登岱顶者上下甚为方便。桥与盘道均毁于清乾隆年间。

        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

         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级台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 侧影似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

         明朝祁承濮曾有一诗描写其景:“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望儿做小鲤鱼,人生蜕变,勇跳龙门。。。。。。

 

 

升仙坊位于山东省泰山中路紧十八盘的起始处,为两柱单门式石坊,额题楷书“升仙坊”。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上临岱顶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游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联翩。回视山下,常有腾身云霄之感,举首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奋力攀登,岱顶在望。


 

 

仰视南天门。。。。。。



 

 

走十八盘好累,走一段歇一会,儿子大腿肌肉都抽筋了,我小腿肌肉有点抽,,,,人说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三个十八盘。。。。。1633个台阶。。。。开山到龙门为慢十八,龙门到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再往上到南天门为紧十八。。。。

 

 

我终于站上南天门。。。。。西游记里的天上云雾里的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海拔1460米,古称“天门关”。它 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 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圣杜甫《望岳》千古绝唱

 

 

到了南天门就算到了山顶了,然后进入天上的街市。。。。。天街。。。。。天街是指南天门向东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长约一华里。另有南天门向北的一段路,约有100米,称为北天街。岱顶天街,商铺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风俗.

 

 

西望等索道下山排队的游人。。。。。。




 

 

 

升中。。。。蓬元”系道教对泰山的别称,“升中”是帝王祭天上告成功的意思。

 

 

碧霞祠既泰山老奶奶庙右边的焚香炉。。。。并有万代瞻仰字。。。。

 

 

碧霞祠台阶正门。。。。

 

 

出来后我和儿子向东去瞻鲁台,老婆陪岳母直接向北上玉皇顶泰山最高蜂。。。。

先以气象台为背景。。。。

 

 

 

舍身崖。。。。。舍身崖位于南,又名爱身崖。三面都十分陡峭,下边就是深渊。古时常常有人祈求神灵,显其诚心,跳崖献身,以求神灵祛父母病灾。明万历初年巡抚何起鸣为防这种无谓之死在崖侧筑墙阻拦,又把这里更名为爱身崖。清康熙年间又有知泰安州事张奇逢重修围墙,而且派更夫守护。1965年在围墙南端开了一个圆门并顺崖畔建了凭眺石栏。 崖上有一块巨石,高约3.3米,石旁大书“ 瞻鲁台”,又称幡杆石。传说孔子曾登上这里遥望鲁都曲阜。石上有1983年赵朴初题的“造化钟神秀”、周而复题“烟横云倚”等题刻。石东北有平坦巨石在悬崖边上,称为可止台,上边有宋代政和年间题名。 崖南壁半腰有石龛造像,内雕文殊骑狮,粗犷凝重,疑为北宋造像。左侧3米处有“元二年(1087年)禹城县、应王府、雍丘县、郓城衡政”等题刻;右侧5米处有题刻“入内内侍省内侍高品皇甫继明、入内内侍省内两头供奉官周德政、右司谏直史李迪”等。

 

 

 

瞻鲁台。。。。站此向南,瞻泰安视鲁国看天下。。。。

 

 

地下石刻的瞻鲁台字样,已被日月风霜磨蚀。。。。

 

 

观海日奇观。。。。。。在瞻鲁台东侧,刻字竖排四行,正文是:海日奇观;上款:万历癸未,下款:吴同春。石刻西向,高113厘米,宽113厘米,楷书,正文字径58厘米。

 

 

 

在玉皇顶东侧的日观峰上,有一巨石向北斜上横出,名为“拱北石”,因其形犹如起身探海,故又名“探海石”。石长6.5米 ,是泰山标志之一,也是登岱观日出的好地方。古人有“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的诗句。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随着视野的转换,人们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站在某个时空的高度来看,整个人类也不过地球演变过程中的匆匆过程,更何况每一具体的人和事乎。站在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上,世间的一切权势纷争,金粉豪华都化为过眼烟云,万古长存的唯有这残垣断壁与飘扬在空中的历史回音。置身寂静的撒哈拉沙漠之夜,心静如春雨秋水,世间一切都可放弃,唯有天地才是永恒的。


 

 

 

此碑在岱顶平顶峰北侧,立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碑高244厘米,宽70厘米。碑阳题“雄峙天东”竖列4字,字径57厘米,行书。康熙已卯仲夏谷旦,山东巡抚王国昌。


 

 

 

一游客带可爱小狗也上了玉皇顶袄。。。索道票上可写着不许带宠物的袄。。。。难道是一路爬上来再自己一路走下去。。。。

 

 

 

排队拍照人太多 。。。只好见机拍一张了。。。五岳独尊,昂首天外。。。。。。

        “五岳独尊”景观石群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东南),海拔1545米。历经百 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系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

      “五岳独尊”历来被视为显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性赞语。其替代表述, 还有“ 五岳之宗”、“首出万山”、“第一山”等。但其内在意蕴, 尤其是赞语提出时的社会心理动因, 尚待深入考索, 仔细揣摸。

        尽管唐玄宗《纪泰山铭》已有“五岳之伯”赞词, 但明确以“五岳独尊”称扬者, 却首见于石介《泰山》一诗。其文曰:“七百里鲁望, 北瞻何岩岩。诸山知峻极, 五岳独尊严。寰宇登来小, 龟蒙视觉丸。此为群物祖, 草木莫锄殳。”诗中透露出泰山“独尊”的两个主要依据。一是泰山体量之大。“岩岩”乃空间形象,高峻貌。二是泰山存在的时间之久。“祖”有“初”、“始”等义, 为时间概念, 也可引申为事物根本、母体。《庄子·山木》即有“浮游乎万物之祖”的说法。正是这种时空特性, 赋予了泰山特殊的威严和神圣感。

        现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北。整个泰安以泰山为名,意为国泰民安的意思。

     “五岳独尊”是泰山的称号。王克煜认为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尤其是五岳中,泰山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美的,当然更谈不上最险峻,为什么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名山之首,就是因为泰山的石刻,他记载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这奠定了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虽然它并不很高——海拔1500多米,却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众人皆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地理的最高峰;那么,泰山则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峰。


 

 

 

“万法唯识”是佛教用语,也称“一切唯识”。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识”变现出来的。在心识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成唯识论》卷一说:“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由“识”变出“见分”和“相分”,也就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才有了宇宙间的万物。所以他们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万法唯识   登峰造极

 

 

我要飞。。。。。。

 

 

 

庙前之无字碑。。。。。。。无字碑,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山门前八米处,因通体无字,故俗称无字碑。通石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石柱高499.5厘米;左右二侧面上宽约69.3厘米,下宽约83.2厘米;前后二面上宽约110厘米,下宽约124.7厘米,四隅棱面宽皆约6.93厘米。石柱之下无榫,直接下寝于自然石穴内。顶覆顶盖石,呈覆斗形,类似四阿顶式屋顶,高40厘米;斗沿厚13.8厘米,东西长166.4厘米,出檐28.2厘米,南北宽约97厘米,出檐13.8厘米。顶盖石无任何纹饰,其石质与石柱同,皆为花岗岩质。顶盖之上为顶柱石,高60厘米,东西宽约30厘米,南北厚约20厘米,最顶部略呈圆形,亦无纹饰,其石质为石灰岩,疑为后人更换。因此石无一字痕可考,故对立石人及立石时间等众说不一。世人多传为秦始皇立,说秦始皇功德难铭,又焚书黜字,故所立石也“一字不錾”。据推断,无字碑既不属于碑,也不属于碣,而是石阙。所谓无字碑,俗称而已,实为石阙。经人拷辩它是秦始皇封禅坛上北边的石阙,非汉武帝所立。


 

 

 

玉皇顶庙的山门。。。。。

玉皇顶是“东岳”——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 玉皇庙位宫、玉皇。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供奉的就是乃天地万物的主帝。玉皇大帝,掌管三界之主神。



 

 

 

泰山极顶。。。。。海拔1545米。。。。

 

 

 

 

大家都累了,全坐索道下到中天门,索道4人400元,再乘中巴(车票4人120元)直接到山脚下。。。。

 

 

 

中巴上。。。。看儿子精神没了吧。。。一个字,累。。。。

 

 儿子下午正好五一放假开学,把儿子送到学校后我们驱车班师。

 

 

 

附:本次登山,考虑山上太冷,又有老人,所以没选择夜登泰山看日出之路线,当然看日出夜登,景就看不好。

仅以此贴为车友提供登泰山全攻略之借鉴。

      下一 次,登泰山先自驾到桃花峪,坐索道上到南天门,再北向走后石坞等到泰山东的天炷胜景坊下。这条线比较原始幽静。

      另:若坐索道下山最好早点去排队,我们就排了近1个小时,特别节日期间,当天因风大,下午我们下来后就停了索道了,所以尽量在下午3点前(无风除外)去排队坐索道。

    

                                                                                   2014年5月4 日下午

最后编辑于2014-05-11 10:48:25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3
前往
/3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