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新能源。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事先声明,这辆车不是我第一辆电动车,是我把i3给了朋友之后换购的车,所以我下面说的很多内容肯定不是完全客观的。
从8月份买了车,到现在也半年了,日常开的一般多,现在不到6000公里。
作为提车以后发个作业的习惯,趁着放假了就针对这个车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聊一聊。
一辆矮子里拔出来的车
在现在这个随便一个电动车都得5米长2米宽的时代里,一个忍得住不过分放大尺寸的车实在是难得。整个市面上能不超过4.5米长的车,基本上屈指可数,然后如果再加上一些配置要求,就如同现在的两厢车市场一样,快绝后了。
可能有很多人真的需要以20多万的钱买一个尽可能大的车,但我对大型车一点兴趣都没有,而且这车买的时候还考虑我妈和我老婆要开,就更要控制尺寸。况且,这个车是用i3换的,如果使用起来比i3的体积感差太多,完全不能接受。
ps,i3其实对于城市家用非常方便,我一直用着也没问题,换掉主要因为i3是个四座车,而我家双胞胎出门有时候要带阿姨,后排放上安全座椅就没法带阿姨了。
在smart3上市之前其实先看过一些车,在设计有点特色和配置不要太烂和尺寸不要太大的基础要求下,基本上觉得值得去看的也就是xc40/c40,id3和日产的ariya。
然后沃尔沃维持着高冷,油改电的xc40也没见到什么优惠,以那个价钱我不知道得啥样的铁粉才会买;ariya是个设计上还挺有特点的车,前排那个能直接横跨的空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但是那个车也是太有品牌特点,车的配置和定价非常不合理,顶配的配置不下放,而四驱的性能又不值得多花那个钱,而且整车都4.6米了可利用的空间却一般,只是观望了一下就算了。
id3是我还正经去试驾了一下,然后我觉得那就是个23年版的山寨i3,减配了所有碳纤维,再换上了当年的配置,所以同样是125kw的电机,id3比i3还慢了好多,在空间甚至还不如i3的情况下,比i3还长了20多厘米,当然id3终于不像个小面包了,造型上可以赢得一分。
ps,说到id3,这车其实高低配置,低配就是屎,其实卖8万块钱都不值,因为这车有点价值的配置都没上,就单独车来讲完全犯不上买。真喜欢的话,努努劲买高配的,自适应大灯和辅助驾驶这些东西绝对是有价值的。
然后就是smart3和极氪x俩兄弟上市了。
smart1其实上市前我还预定了,但是那时候没下定决心换车,而且smart1的配置上基本都是后驱的,虽说premium的SiC电机很吸引人,但是就那么大点的车,我开i3不用这技术随便都是10度电上下的能耗,看测评单电机的smart1还得14度电我觉得都不可思议。
smart3的车型更新为以四驱为主,SiC的版本还是顶配但是不主推了,这事挺逗,其实我的理解就是反正SiC的电机跟不上趟,还不如趁机给极氪001清一下电机的库存。不过四驱也挺好,毕竟动力这东西能有还是很好的,不像id3那种玩意开起来就跟我家那个买了十年的a1差不多。
极氪x比smart3要便宜一点点,其实考虑到我家里有俩充电桩了,smart的充电桩我觉得也该可以变现了,但是主要没看上极氪x的地方是那上面的功能都华而不实,我觉得纯粹都是为了设计才设计出来的。扶手箱前后移动,前段扶手本来也没啥东西,直接跟后半段重合就好了,还整体往后移动,我后排带娃中间还可能有人,这个功能就没法用,如果真想要前面直通的空间,本身那个扶手也没啥意义。电动门只有前排有,前排人都有手都能自己关,反倒是后排如果人在中间,两边是娃的话没法关门需要电动一下。反正就各种创新就没对到我的使用场景上,还得额外花钱,就不值得了。造型上显得又回到了i3的小面包感觉,还是打算换换口味。
然后就从这本来就不太多的车型里关注了smart3。
至于为啥说是矮子里拔的车,23年其实很多车的配置都是很有前瞻性了,不管是蔚来还是小鹏,基本上可以确保车在买回来之后还可以维持好几年的升级,关键是配置可以支撑得住下一代的辅助驾驶的升级。smart完全不是这样,整套adas基本上就是我20年买的es6的翻版,也就是可以预见的是,在这辆smart3的有生之年,辅助驾驶的极限,也就是到达我的es6现在的水平。根据smart1的新版辅助驾驶配置可以看到,很快现在的配置就抛弃了,会换成补充了侧向摄像头的硬件配置,然后大约能实现到目前的极氪001的水平,至于什么激光雷达?那都不知道得等几年后。这种硬件更换方式,我就不相信这车能维持多久的OTA,可能很快就跟某些车型一样很快就从企业更新的视野里消失了。
不过估计买这车的人,估计都是acc也不怎么需要用的,反正这车我也只是偶尔开,也不太出城,所以矮子里的将军也凑合了。
一辆设计还挺好的车
这个车的设计,各种短视频和测评都聊的非常多了,我只是觉得从整体看起来还是挺好的。
说这个车是coupe suv也可以,其实我觉得看起来和开起来也挺像是一般的两厢车,在这个两厢车都快绝迹了的年代,也还挺好。
整体来讲,奔驰加持下的smart的精致感还是可以的,我妈就觉得这车内饰比我的es6看起来高级的多。我猜很多人就是为了这个设计下的手,尤其对于我妈这种开过不少车,但是高级功能一个也不懂的司机群体,在不考虑太多什么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这些高新词汇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的。
所以先说结论吧,对于喜欢这个车的人,如果你不纠结那些智能玩意,就图个好看、好开、够用,这个车完全可以符合要求。
一辆配置够用的车
够用分几方面,一方面功能够用,一方面空间够用,一方面动力啥的都够用。
功能上由于pulse版本捆绑赠送的密友包,所以配置上还是可以的;
空间上,电动车其实本身空间就有优势,在日常使用完全够用,我不太觉得有人会比我日常带东西的需求更大了;
动力就不说了,团购的动力总成,评测都很多了,反正非常够用。
然后这个灯光的事情我发现整个这个车可能就没太设计明白。在车机里面灯光设置有一个AFS自适应近光的开关,如果打开的话,近光灯就默认开启AFS,如果关闭了之后近光灯就不会动了。但是很奇怪是不是因为有了这个物理开关,所以远光灯就没有一个默认开启自适应远光的按钮。我觉得这个OTA一下还不是个简单事,但是官方在app上回复我的吐槽时候表示这个做不到。
可能这车在科技功能方面的需求真就这么低,官方都是只关心用个什么酷狗唱个什么k的事情。
这个灯的近光,意图可以,但是效果分情况。我发现这个车的AFS的车辆识别还是可以的,所以在路上能一直保持左侧车辆不被晃。但是这时候有个问题,这套AFS在识别右侧是非道路状态且光线不强时,会自动把照射角度调高。本身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是在刚才那种树林小路里面,由于弯道多,很多时候右侧灯光会在一个向右的弯道之后直射到对面车,然后在这种小路开的时候就一路被对方晃大灯。我开这么久还没有研究出来这个光线调整的触发逻辑,所以对面有车我基本就得被晃,很不舒服。
另一个问题,这个灯光带一点随动转向,但是我试验很多次,这个灯光是只能往中间转,不向外侧的。也就是只对行驶正前方管用,转弯时候并不能照亮侧方。关键是,这车现在也没有雾灯了,也没有设置补光灯,所以在漆黑的地方掉头,侧面有啥就纯粹碰运气。
啥,你们都不去漆黑的地方?
不过我觉得这些也都不是事,应该都能OTA解决。就是个时间问题。毕竟有这个配置,就有升级的可能性。不像有的车没有激光雷达,买个壳子贴上去也还是没有。
刚才截图是从行车记录仪拍的,这车说实话我觉得完全不像是8155的车机,这导出这点视频卡的要死,关键还是单角度的记录仪。不过相比smart1还得单独买个记录仪,我觉得也凑合了。
所以配置上,够用,但是不完美。
一个开起来很可以的车
驾驶感受,一个人一个样,所以我觉得并没有太多值得说的。但是这车好的地方是提供了一个单踏板模式,e-pedal。尽管这个模式没有i3的好用,但是至少提供了个选择。
按照小特叔叔对单踏板调的好不好的测试方法,这车也是不合格的,驻车那一下子还是会晃一下。但其实现在真像是i3或者特斯拉那种纯粹靠动能回收进行制动的车型太少了,都是设计成直接衔接autohold,所以驻车时候其实是一脚刹车进行的制动,车是被一下子拉停的,而不是耗尽动能停下来。
另外这个车的电门在单踏板模式下,前半段加速有一定得空量,但即便在有空量的情况下,松电门到完全放开电门的调节行程非常短,会很容易直接进入动能回收的最大制动,所以控速非常不方便,只能作为匀速前进时候的微调,无法实现i3那些强动能回收的大幅度调速。
还一个是随着电动车马力的暴增,好像车企觉得运动模式就该是轻点电门一下就崩500匹马力,电门越轻越好。我就特别受不了非常轻的电门,我觉得都无法稳定的踩,加速都是一窜一窜的。
我一直希望哪家能出来一种“严肃型运动模式”,电门可以非常重,从行程中段开始不使劲踩就不能加速,平时就像是节能模式,就算把脚直接放电门上也就只能维持个匀速前进,但是如果我想崩个啥的时候,只要我用力踩下去,就能直接把双电机动力全部爆发出来。
一个还算可以用的辅助驾驶
一辆空间够用的车
这个问题我估计是设计座椅时候都想着怎么坐人,不考虑太多怎么带娃,而且对于二胎或者双胞胎,这种小众群体更没考虑了。
我的这个安全座椅宽度48厘米,底座因为比上层窄一点,所以实际上差不多45厘米。我买车前量过一次smart3的后座宽度,大约140厘米,但是后来注意到实际上在外侧的isofix接口和车门之间的空间大小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而所有的isofix都是按照座位正中设计的,所以两个座椅之间大约只剩了35厘米,只有非常瘦的人才能坐在中间。
有人肯定说我安全座椅买大了,但实际上我还有一套固定式的小座椅。这个能转的因为有个窄一点的底座,人坐中间座,屁股能坐进去,只是上半身特别紧,需要把一个座椅转到反向才能舒服点。小座椅因为直接贴着座位,座椅多宽就占多大地方,人反而不容易坐进去了。
ps,这两个安全座椅放在我的es6上也一样中间只剩不到40厘米,人挤在中间的感觉和这个车没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这个事情其实根本不是4.4米车的问题,随便找个5米的车,这个中间座位也会是这样,所以我一直觉得整天瞎吵吵后排舒适的人根本不带娃,我需要后排有一种选配,是边上两个裸奔的板凳,中间是个能坐人的座椅。
回归正题,所以这个尺寸的车能不能带娃,完全可以,能不能带娃满载出行?如果照顾娃的人比较瘦,其实也没问题。如果说双胞胎是个小众群体,一般来讲单个娃就更够用了。当然,如果日后安全座椅或者车辆后排能有更适合带娃的设计,那肯定是更好的。
剩下还能叨叨一些啥?
这车其实我刚提车时候,觉得完成度挺低的,好多设计都是逻辑上的愚蠢。
例如门把手,门把手本身自动弹出,但是如果时间稍微长一点就缩回去了,那么这时候你摸门把手的时候,是不是正常人都该觉得门把手该弹出来?这车设计的是直接锁车了。。这是出于了什么非人类考虑?然后1.2版本OTA时候,可能自己觉得这也不太对,改过来了。。
还有例如车机里面的里程信息,做了两个标签,一个是自充电后,一个是自启动后,其实信息任何车都是可以同时显示两套统计数据吧,嘿,偏偏就只能显示选的那个,那个标签居然是个选项。。然后也是在1.2版本OTA时候,可能程序员酒醒了。。
所以这个车,尽管我有段时间整天跟朋友吐槽,但我觉得也还是在进步,可能也得跟我的es6一样多观察一段时间才行。
但是以下有些问题我觉得不说不行。。太傻了。。
好了,闲的没事瞎掰掰半天,我觉得基本把这车的各种大家不怎么讨论的内容都说了一下,总的来说,车还是可以的,尤其对于乱七八糟高级配置没有什么大要求,就想要一个尺寸合适,造型流畅,开起来很不错的车的这类需求来讲,这个车属于买了并不亏的那种。
当然在现在这种超级卷的电动车市场,你说这个价钱买极氪007行不行?买极越行不行?买小鹏g6行不行?甚至加点钱买et5行不行?我觉得都可以,然后在这车的使用上遇到的难题,其实其他车也基本都存在。现在的电车跟之前的油车差不多,大家都有点能拿出手的特色,就看你觉得你对这些特色的喜欢是不是值得买单。
我一直的宗旨,钱可以多花点,车得买自己最喜欢那个,毕竟不是一个两年就用掉的东西,每天都得开,还不开一个让自己天天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