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杂谈俱乐部。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讲述我家乡的年味儿
吃了腊八饭,快把年来办。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接玉帝;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进入腊月,年的气息就一天比一天浓厚了,像小时候一样盼着回家过年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记得小时候,一年里最开心的日子就是过年,腊月生日的我,过了生日,盼着腊八,等着小年,再盼着除夕夜。
那时候新年赚不到多少个压岁钱,最多的也就是核桃、瓜子、糖果之类的,但是这样的年味儿却是我一直难以忘却的。
送灶君、接玉帝、杀公鸡、赶大集、蒸馒头、打豆腐、帖门花、穿新衣,大年三十磕头作揖。
送灶爷,接玉帝的事情一般都是家里老一辈人在做,随着目前城市生活的节奏,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的年轻人恐怕已经闹不懂这些了。
那时候过年都要去赶集,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们都会去镇上赶集买菜买肉办年货,左手右手一个大塑料袋,装的满满的蔬菜、大肉和其它年货(那时候家里基本都没有冰箱,都是用塑料袋装起来,回家放在一处阴凉的地方冷藏),赶集到最后,我总是拉扯着老爸的手让他给我买炮放,摔炮、水雷炮、激光炮、双响炮、穿天猴,反正只要是我能放了的,全都买一些,就等着回家点根香,在大马路中间崩易拉罐、茶壶盖、萝卜头、崩水洼,真的是不亦乐乎。
每到过年,村子里都会有人杀头猪(还清晰的记得几个大汉把猪按倒后的嘶鸣声,恐怕这场面现在或以后的人基本都见不到了)你一块他一块,一整头猪就被乡亲们摊完了。
那时候过年,猪肉基本上就是每家每户都最有的吃的肉,虽然说大块的猪肉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品相,但可以被老爸变得色香味俱,我和老爸都喜欢吃肉,猪头猪蹄和大肠总会来一套,火燎、沥青去毛,玉米面揉搓着大肠,等洗的干净,上灶台,烧柴火煮肉!
从中午一直炖到下午,我中午饭都不吃,就等着热腾腾的猪蹄出锅,拿块花馍,夹根大葱,我能吃一整个猪蹄。
煮好的肉被晾好,切片、切段、放点大葱、姜丝,放些酱油味精,撒点香菜,既下饭又下酒。
奶奶每年都会在自家院子里烧起灶台,把蒸笼摞的老高了,自己的儿媳们都会过来一块蒸红豆馍、肉馅***和花糕(也就是花馍),院子里的小孩儿这时候烧火劈柴,个个都很卖力,蒸完以后各自交换自家不同口味的肉素***,然后一片议论,一片欢笑,分外热闹。
年味儿少不了火红的对联和大红灯笼,往年都是我在家贴对联挂大红灯笼,由于现在都在外工作,过年回家的日子也越来越不自由了,今年回家很晚,爸妈已经把院子大门和屋门的对联贴过了,我回家也就简单再贴点福字,出门见喜、满园春光、身体健康等一些象征幸福健康喜悦的小对联(俗称:杂张儿)。
爷爷是老一辈的先进工作者,从事的算是文职吧,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爷爷一直坚持手写对联,村子里有让写毛笔字的差事,基本都会找他老人家,爷爷也是来者不拒。(小时候爷爷会召集他的孙子孙女们练习毛笔字),只奈我对写字提不到兴趣,字丑如人啊,哈哈!
年三十这天,老妈张罗了一桌子的好菜,小孩们吃着事先准备好的零嘴儿,老爸不知道从哪翻出来了他珍藏的好酒,一家人欢聚一堂,看着备受吐槽的春晚,摇着被耍猴似的红包,愉快的年夜饭就这样伴随这二马的猴戏继续着,时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才预示着今天是除夕夜。
小时候,每到过年都会说要通宵守年夜,可总坚持不过10点,等到凌晨,就会被村子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叫醒,爸妈起得很早,把贡品和蜡烛摆好,院子里放一把大地红鞭炮,差不多陆陆续续到2-3点的样子,大家就开始去奶奶家拜年,随后再把自己家大爷、大叔、邻里自家人拜年,新的一年开心欢乐,无不让人兴奋。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有时候就感叹现在的快节奏生活,充斥着以往浓厚的年味儿。
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一般,但是年味儿却很浓,那时过年习俗虽繁杂,但却有趣,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年味儿民俗却在慢慢走远,年三十放假的我们,基本回到家就等着过年、走亲戚、喝酒吃肉这些事了,那些赶集办年货、杀猪摊肉、蒸花馍、打豆腐、包饺子、闹花灯办民俗的事基本上都只是听人说起罢了,年味儿不是没有了,是我们越来越不重视年味儿了。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说过年没什么意思,真的不知道家乡这样的年味儿还能坚持多久,如果我们还参与不进来老辈们坚持留下来的传统,或许年味儿就真的和平日一样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这段时间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样,对工作谈不起兴趣,吃饭无味,一心想着要回家。
年前年后的这几天内,洗车行业利润暴涨,原本30洗车,过年都喊道了60-80-100块。
致炫年味,高颜值的家用小车
路边来一张
满满的年货只是做儿女的一点点心意,其实我们应该花很多的时间去陪陪他们。
是啊,每一次离开家都是因为回家,回家,在无数人心里都是那么的让人悸动。
到了鹤壁下高速,基本就快要到家了,老家距离这里大概是12公里的样子了。
家里已经有一些年味了,灯笼已经挂了起来。
老家的院子里已经全部都做成了水泥地面,下雨天时再也嗅不到泥土的清香,这也是唯一留下了堂屋门口的枣树。
虎头鞋,辟邪报平安,女儿10个月大,喜欢穿,穿了还站的很稳了。
妈妈给他孙女做的花棉袄,曾几何时,穿花棉袄是多么奢侈的念头吧,看着多喜庆,多接地气儿吧!
酥肉丸子,好吃的很,刚出锅基本就吃完了!
自己种的红薯做的红薯丸子,外焦里嫩,还甜的很,想想小时候能吃到这些都很知足。
29蒸馒头,这个也不是一定的,有的地方26就蒸了,正月里不蒸馍,蒸花馍要蒸好多,基本是要备齐正月的口粮。
饺子我情有独钟大肉韭菜的,只有他才能代表记忆中的年夜饭饺子,多少年我都一直坚持这个味儿,想想现在大家吃的速冻饺子,不知道会不会勾起过年的念想。
妈妈包的饺子总是这么精致,下锅煮熟也很少有烂的,我还记得以前饺子里包的硬币,每年都让我给吃到(代表着各种好运会降临)。
饺子皮其实我会,但是多少年都没擀就忘了。
爷爷是老一辈的先进工作者,从事的算是文职吧,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爷爷一直坚持手写对联,村子里有让写毛笔字的差事,基本都会找他老人家,爷爷也是来者不拒。(小时候爷爷会召集他的孙子孙女们练习毛笔字),只奈我对写字提不到兴趣,字丑如人啊,哈哈!
挂了灯笼贴了对联年味儿才更浓了。
到了晚上,整个胡同里都能感觉到过年的气氛。
这些歌民俗表演,都是老百姓自发组织的,不知道还会不会坚持到我们这一代人。
23小年,大年初一,正月15都会沿着村子和村里的庙上走一下。
小姑娘们个个都很卖力
这就是年味儿!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