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买下这台猛士917后,身边朋友跟我说的第一句话都是“这车才是你的舒适区”,很莫名其妙的形容,但最后不得不承认她看的很准。
家里还有台保时捷718,平时就市里开开,去个工作室啥的。休息的时候会约着朋友往周边的山里走走,718这个时候就去不了了。只能是坐朋友车,但是人一多,东西一多,准备的时间就上来了,大好的时间都花在了等待上,于是决定再买台车。看了一圈所谓的“专为女性设计”的车,总感觉有点在加深刻板印象,从车的名字,到车的颜色、外观,都是走可爱风的,车内加奶茶挂钩、补光镜、高跟鞋槽,这些需求是女性真正需要的么?这也让我更加确信,新的这台车对我的意义,就是打破身边附属品给人带来的标签,而917就是我的选择——力量和优雅兼备。
车子真的很大也很高,地库里两个车放一起,718只能到917的三分之二轮胎处。相中这台车,原因之一就是外观,很特别。他跟悍马、牧马人这些方方正正的越野车不太一样,917车上的线条棱角分明,有种宝石切面的感觉,很有力量感和美感。前脸的设计,正面看过去,确实有点官方说的醒狮的模样,双目有神,威风凛凛的。个人很喜欢后尾灯的设计,晚上亮起来,辨识度很高,一道寒芒,直指苍穹。这车停工作室楼下,就是一个词儿“鹤立鸡群”,太显眼了,尤其是我这个还是个黑色的,工作室的小伙伴说现在不用上楼就知道今儿我来了,因为这么大个车,很远就能看到。
在硬朗的外观下,内里也不糙。以前我看一个车的内饰设计,也会简单的两个字概括“好看”。猛士917不一样,是“内涵”。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对于细节,对于设计理念的环环相扣。手枪门把手,原木手柄,银色枪身,加上开关门时有子弹上膛的声,就很还原猛士对于军的理解。
将军座椅,真皮的,不论是摸上去的手感,还是坐上去的感觉,都很舒服,主副驾还有包腰设计,转弯转急了的时候,算是多给腰部一个承托的地方。头枕的地方还刺绣了山河图案,坐的高,看的远,遥望山河,大抵就是上车摸到方向盘,握住飞机档把的第一感觉。这个档把算是个人最喜欢的一个设计了,是功能性和设计感的完美结合,很跟手,除了换档,切换各种模式也是在这里,完全盲操,一点问题也没有。
很多越野车,,车大显人小,气质不搭。917这车不是,很提气场,墨镜一戴谁都不爱,超A。车大的好处,就是真的大。这也是我考虑这个车的原因之二。露营等于搬家,等于换个地方换种生活方式,帐篷、睡袋、防潮垫,炉具什么的七七八八的东西,加起来摞的跟小山一样高。原本后备箱放两个22的行李箱还绰绰有余,放这么多露营装备,就有点为难后备箱了。这点猛士917也想到了,一键放倒后排座椅,秒变大皮卡,主打一个啥都能拉。放倒这块儿也是很贴心,全自动的,既不是那种一按,就啪都放倒了,动静很大,也不是那种按完,还得人推一下才能倒,就是安静优雅的缓缓放倒,变身大平层。
都是越野车了,不去野简直是暴殄天物。开着这个车越野+露营,克服露营的最后一公里。以前都是车停一个地方,人力把装备吭哧吭哧搬到营地,现在,直接越过山丘,开上去。遇上那种感觉自己把握不住的地方,比如泥坑,油门踩下去轮子打滑,进退两难的局面,这个时候档把上直接选择对应的泥地模式就能解决这个泥地脱困的问题,车子会自己调节差速锁。然后就是这个Auto模式,对于不懂越野的小白来说,在实际的场景中还是蛮有用的。相当于越野版本的智能驾驶,只不过他针对的是你越野的路况,什么泥坑,雪地,你在路上开启了以后,一旦遇上这种路况,他识别到路面类型后就会自动切换。
以前露营还会带个户外移动电源,又大又重,现在不用了,户外电源直接下岗了。917的外放电,220伏的输出,6000瓦以里的电器(大功率电器,像空调,电暖气这种级别的电器都行),都能带动,正常工作,家用电器像是烧水壶,露营灯,完全不在话下。更离谱的是还能给车充电,两台电车,我就是你的移动电源,目前还没试过。也别担心一顿用电,最后车子没电趴窝回不去,双层电池,电量这块儿,一节更比六节强,不用焦虑。
自打把917当做主力车开,路上遇到小坑小坎,也不躲了,越过去和压过去成了我的常态。还有一个功能,越野的时候虽然我用的不多,但是平时天气不好或者天黑需要往返露营地的时候用的特别多,就是红外夜视功能。今年国庆的时候去了趟山里,天快黑的时候乡道上的雾变的越来越弄浓,武汉这天气的善变程度简直了,很怕撞着人或者小动物,开开红外夜视,仪表盘中间就显示着前面的路况,算是很好用的一个辅助功能。
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给的,一路走来,撕掉世俗贴上的标签,靠自己得到自己想拥有的一切,成为自己的主角。好像渐渐明白了朋友说的“这车才是你的舒适区”的意思,累的时候,开着他去撒野,去发泄,给灵魂寻得片刻安宁,不用去考虑路行不行,车行不行,导航一开,路就在脚下。从去年9月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跟917一起的路上,满满的都是安全感。特别喜欢浪姐里的一句话“三十而悦,平凡而后勇,已经踏过了千重浪,却依然挚爱着,像刀锋一样,转眼渡过了万重海,依然骑鲸追梦。”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