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油改电,能够最终量产的基本是那些在油车平台上加装一套48V轻混的车型,而想小改油车生产线用于电车,则面临以下几乎难以克服的困难与成本陷阱:①车内空间不够。为将电机和电池塞进车内,整个底盘、车架、悬挂的附件位置都要进行改动,因无任何一款油车设计之初会在车内预留如此巨大的空间,因此供应商需要重新设计、开模、生产这些非通用的零部件,受限于新车销售规模,前期成本压力较之开发新车无异。②供应链调整困难。车企量产一款车型,不是所有东西都自己生产,整个工作链条上有着数十上百家供应商,推出这款车型之前,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统筹和协调是十分艰难且耗时的操作,为了这辆车车,供应商可能需要投资购买、更新、调整自家的产线、工人、产能,车企自己在总装线上也要进行同样的技术、物料的准备工作,成本支出同样不亚于新车。③技术整合困难。类似博世、华为、英伟达这样的零部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智能系统、算力核心、传感器、线路、网络、供电方案要嵌入一款车型,几乎必须从头开始设计每一个线束走向、每一个部件位置、每一个卡座散热,这种程度的整合,倘若放在一款没有智能系统的油车上,需要重新设计投产的零件和部位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等同于要改动包括动力、机械、悬架、电气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系统,而且这种改装必然带来大量的妥协和将就,降低指标的同时,未必能够降本。
不能增效,不能降本,则“油改电”的目的为何呢?
我的认识和思考不一定全对,但我感到,与其在对一个行业一知半解的时候仅凭一张图片和几句妄语盲目跟风评价,倒不如动动发财小手,花几分钟时间【搜索】和【阅读】相关【知识点】,然后站在工程师视角审视技术方案和工程实现,亦或站在商人立场、遵循利益逻辑,辨析思考是非对错,得到的结论或许更接近真相,也许,这种思辨会给自己找到一个更加有效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