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40年前捡漏,1千元买下1座农村“豪宅”。
1 2 发布于 2021-12-23 05:04:20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转载:7旬老人40年前捡漏,1千元买下1座农村“豪宅”

近期,大雨刚停摄影师一行人便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山西省晋南的稷王山区,想了解一下黄土大山里老人们的生活情况,车子停在了一个高高的山丘之上,极目远望发现了山坳里的小村落,绿树林中一座座小院特别醒目,青砖结构的窑洞人家在这一带几乎很少见到,隐约之间听到了鸡鸣犬吠之声,似乎还有人影晃动,看上去就像个世外桃源,遂后大家不约而同的沿着一条山路走了进去,效法古人想成为“高尚之仕”,探访里边生活的“隐士高人”。

大约千米的路程,顺着山道拐过2道弯,便走进了这户人家,大门敞开似乎就是为我们所留,几声呼喊始终不见主人露面,抬头仰望砖窑上方,一排花格的现代建筑造型古朴又漂亮,下边的窑洞墙体均为青砖结构,与上方的花墙融为了一体,从其颜色上观察可能至少都有五六十年的时间,相比当年也是豪华气派上档次,一行人一边欣赏一边拍照,窑洞里忽然传出了说话声:“是那外啊,快到家里来说话,外边潮气大。”听着话音像是一位大爷的腔调。

大家寻声走到了西侧第二孔窑洞,掀开门帘看到了坐在里边的老人家,他也乐呵呵地看着我们,里边的奶奶正忙着做早饭,“你们是那达的?雨刚停山路能行车?吃了饭没有,就在我家吃个早饭吧。”一连串的问话和问候冲着我们就过来了,W老师上前一一作了解释,老人家的笑脸上写满了善良与厚道,聊天便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大爷说他姓李,今年已经76岁了,这个小山村以前就是八九户人家,属于3里之外的行政村管理,从上个世纪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经济条件好了,特别是近几年很多人都往山外跑,小山村只留下了他们五六个老人在坚守,依旧过着传统的农村生活。

聊天的话题自然是离不开今年的这次的大雨,李大爷说连阴大雨持续了20多天,给生产生活都带来了麻烦,秋收不能正常进行,大雨甚至还冲毁了田间道路,不住人的土窑也坍塌了,不过自家的窑洞基本还没有发现啥问题,仔细观察大爷的土窑洞依旧非常干燥,几乎感觉不到一点潮湿,在院子里观察尽管黄土院心已被雨水浇成湿地,甚至有的地方还留下了小水滩,可是砖窑墙面还算干净,大家便把话题说到了这排窑洞上,大爷介绍说这个院子有6分大,是上个世纪70年代花了1000多元钱从别人手里买来的,当年自家还独处住更远的山沟之中,

这座院子出售,为了省钱图方便就买下这座院子,院子里有清一色的砖窑5孔,在当年就算是个“豪宅”,因为小村子人少,移民搬迁的都选择了大村子生活,这里的院子也就卖不上大价钱,自己花了千十元钱就算是捡了个漏,为了百年大计后来自己又把窑洞上边进行了加固处理,为了美观漂亮加盖了一排花砖墙体,这便有了现在的样子。

说话间奶奶做好饭,两位老人家热情地招呼大家一起坐下来吃点饭,一行人已经吃过早餐可是架不住老人的劝说,大家便一人拿了老人家一块红薯,边吃边聊继续,李大爷说现在这个院子依旧非常完整,在小山村当时数一数二的房子,前些年很多农村人走窑空,农民们都往城里涌,可是近几年又出现个反常现象,城里人却往山沟里钻,听说山里好多窑洞院子都被城里人买走了,然后进行重新装潢作为休假疗养之地,只要窑洞完整就能卖个好价钱,前年曾经有人给他家的院子出价10多万元,他没有答应,就是百万元也不卖,有4个原因。

第一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别看农民都进了城,过不了几年农村就是香饽饽,大家经济富裕了就会选择好环境生活,自然地居住环境要比城里好的多,不是现在讲究回归自然吗?到时候恐怕你拿钱排队也买不上农村的好地方。第二现在的城乡差别几乎不大,城里有的农村也有,村村通公路,水电设施全面,出入很自由,特别是网络很发达,住山沟一样能了知天下事。第三个是山沟里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种地种菜,养鸡养狗养鹅鸭,慢生活状态最适合老年人养老,能健康长寿。第四个如果你卖了百万元,可能在城里买套房子还不一定够用,下来生活也是大问题。

大爷和奶奶的早饭吃到了10点钟,这是当地农村人慢生活的习惯,饭菜看上去也极简,一盘凉豆角,一盘西红柿炒辣椒,2个大馒头,几节红薯,两碗热开水,老夫老妻对面坐,慢悠悠的吃着聊着,似乎就是在品味生活。他们有一儿一女都早已成家,孩子们都生活在城市里,融入了城市,山沟里的家现在也就是一份牵挂而已。

忽然院子里传来喊叫叔叔的声音,原来是村里干部带着人前来查看登记大雨造成的灾情,李大爷向干部汇报了自家的窑洞情况,2位干部也很负责,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并详细地进行了登记,吩咐老人家要天天留意窑洞情况,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就要及时报告村委会,村子里会帮助他们做好撤离工作,安排住处。大爷对村干部相当尊重,不停地感谢他们的关照,他说自家窑洞土层很厚,还是相当安全,如果有情况就会及时报告的。

我们回到了大爷的窑洞里仰观窑顶,几十年的烟熏火燎已经把黄土层罩上了一层黑色,不太清晰的小裂缝其实是砖头缝隙形成的,大爷说窑洞之所以坚固干燥主要是它结构特殊,当地一半的窑洞都是土窑,自家的窑洞上方土层比较厚,雨水轻易是渗不下来的,里边使用青砖又箍了一层,最后用黄泥巴上了一层涂装,时间久了黄泥层就会有小小的缝隙,可丝毫不影响其坚固性,还是相当安全。

两位老人家现在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在山里还种着10多亩承包地,种着小麦玉米和杂粮,为了增加收入还养了10多只羊,每年秋季还要加工柿饼,遇到好年景柿饼会有过万元的收入。老人说窑洞冬暖夏凉又接地气,就是养老好地方,自己的土坑睡了几十年,冬天取暖也不花钱,一把柴火炕上热一天,要远比城里人的空调好的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生土长在黄土山沟里,就离不开这黄土地。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