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兴趣研修所。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桃花为媒系姻缘民族团结谱新篇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构建新型婚恋观与家庭观,促进民族团结与融合,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旅游业与特色林果业的发展,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的麦盖提县第三届“桃花韵刀郎情”桃花节于4月7日在县五一林场举行,受邀的国内知名书画家、摄影家、山东省援疆教师医生及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三千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十里桃花相映红,刀郎故里闻书声。开幕式在县第三中学大型师生诵读国学经典《桃花源记》中拉开序幕,二百多名学生身着汉服、拱手作揖,在老师指导下齐声诵读,优美的韵律响彻整个桃源。此时四对维吾尔族老夫妻走上了舞台,他们是麦盖提县评选出的“桃花源”忠贞爱情、幸福家庭获奖者,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为他们送上鲜花和证书,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祝福掌声;日照援疆指挥部发出“坚守忠贞爱情争创幸福家庭”的倡议,与会群众纷纷在巨幅横幅前签名拍照,活动还对涌现出来的民汉互助模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进行了颁奖。案桌前知名书画家现场赋诗作画、桃花源内有情人共系红丝带许愿、舞台上演员群众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
跟我一起找寻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吧!
1. 中华经典诵读名篇《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本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3.尊老敬老、忠贞爱情: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当今世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夫妇之间的忠诚与贞操是维系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夫妻忠诚协议是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所约定的夫妻双方不得违反的婚外性行为义务、约定违约责任、以变更夫妻人身权利义务或财产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协议,目的是为了维系夫妻双方婚姻关系的持续稳定,或者是为了惩罚有过错方而达成的协议。
4.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当今时代。常见的大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别致,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现代常见的旗袍织锦缎,图案为传统的中国纹饰如双鱼、富贵花、梅花等,还有以中国水墨画手法描绘的花卉图案设计的手绘旗袍。
5.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
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的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才真正成为了盛传于民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装饰室内、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中,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长结、藻井结、双联结、锦囊结等多种结式。中国结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特别是在民间,它精致的做工深受大众的喜爱。
6. 刀郎木***: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一种大型综合艺术,分布在新疆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为中心的刀郎地区,尤以麦盖提县为盛。刀朗木***据说原有12套,现仅存9套,2006年5月20日,刀郎木***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叶尔羌河流域是刀郎木***的故乡,刀郎木***则是十二木***的源头和根基,显著特点是其自由奔放的个性和纯朴有力的音乐节奏及舞蹈步伐。
刀郎木***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拉弦乐器刀郎艾捷克、拨弦乐器卡龙、刀郎热瓦甫,以多面达普击节相伴,刀朗木***的唱词全都是在刀郎地区广为流传的维吾尔民谣,充分表达了刀郎维吾尔人的喜、怒、哀、乐,同时反映出维吾尔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曲调高亢粗犷,感情纯朴真挚。
7. 刀郎麦西莱甫:流传于麦盖提县的一种以歌舞和民间娱乐、风俗相结合的一种歌舞形式。“麦西莱甫”,维吾尔语中有聚会和集会的意思。“刀郎”是古时散居在麦盖提县的回鹘(维吾尔)支系的“多兰古特”部落的居民,简称“刀郎”人。
按旧俗,麦西来甫一般都在农闲时举办,同村或同街的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在主持人的示意下,来宾首先享用丰盛的瓜果饭食,然后便开始歌舞与游戏活动。民间乐队在卡龙琴的引奏和大小手鼓的击奏下,奏起悠扬舒缓的乐曲,民间歌手引吭高歌,在座的人们便纷纷离座,慢旋轻拂跳起麦西来甫舞。舞蹈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维吾尔人民在旷野里群舞、狩猎、狂欢的场面,舞蹈由平稳转为激烈,忽而旋转,忽而滑冲,忽而微颤,舞姿富于变化。
为了使麦西来甫活动丰富多彩,晚会过程中常常穿插一些小游戏,如敬茶舞、鞭带舞、对诗、判官司等,使整个麦西来甫活动自始至终充满欢声笑语和盎然的情趣。麦盖堤县还有“节日麦西来甫”、“婚娶麦西来甫”、“邀请麦西来甫”、“道歉麦西来甫”等等,地方特色最负盛名。
8.刀郎农民画:麦盖提刀郎农民画诞生于上世纪60 年代。刀郎农民画是我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百花园中一枝瑰丽夺目的奇葩。刀郎人正是在劳动和生活中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面,并将其跃然纸上。幽默中透视矛盾,夸张中充满情绪宣泄,构成了“刀郎农民画”画家在处理反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它毕竟是民间画家们在此时此地所能接受的一种适宜、有效的形式。它会激发民间画家较大的绘画自由,能使画家们在艺术表现上挥酒自如,不拘泥于一般的透视规律,不受表现对象结构比例的制约,完全从自我表现的需要出发,形成一种极其自由的造型风格,追求一种强烈的、鲜明的色彩效果,极富于装饰情绪,这种根据个人审美情趣和画面需要而随意选色敷色的作法,与现代主义的审美有相似之处。
9.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南开大学为京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