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上,我发现这位广东妹的头发很有意思,已经被“大自然”这个美发师“染”了一下。如果不是在这种环境下,恐怕很难见到这种发型。
船还没靠岸,我们就看到岛上有个摄制组在紧张地工作,可能在拍什么片子吧。
狗狗,也成了“演员”。
上岛后,我们没去看热闹,而是沿着这条小路,径直地向这银色世界的深入走去。可能气温太低雪被冻硬的原故,脚底下始终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种感觉以前没遇到过。
小兄弟很热心地“为人民服务”,而那三位广东妹也乐不可支。当然,这片片本来是想展示嫩枝上那洁白的、绒绒的树挂,结果一不小心,把人家给“挂”上了。
如果把先前小路上看到的雾淞比喻为“小弟弟、小妹妹”的话,后边看到的,比如眼前这雾淞,就是“老爷爷、老奶奶”了,饱经沧桑啊。饱经沧桑而不失孤傲、纯洁,是一种令人敬仰的品格。
为了更好地展现“雾淞爷爷”的雄姿伟岸,小伙子就地躺下拍了起来。躺下时,人家想都没想,非常自然,这恐怕是成人与孩子的区别之一吧。
这几位广东妹的脖子估计也仰酸了,途中她们就是这样不停地仰视着高大的雾淞树,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太美了!!”。
孩子用嘴吹雾淞,尝试着在“哈气”的作用下,雾淞会有什么变化。
岛上的雾淞树,棵棵高大、挺拔。
这三位广东妹又开始摆造型了,看她们那开心的样子,站在不远处的我心爽,情绪常常可以传染的。
看着这厚厚洁白的雪,孩子来个就地仰卧,之后是闭眼、找感觉,几个广东妹越是逗他,他越是不起来,这一躺就是好几分钟。
在江雾的作用了,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太阳变得柔和了,远处的树林若隐若现,只有近处的小草清晰晶莹,颇有娇小女子的清高之气。
银色世界就是银色世界,就连小草都换了“新装”,绒绒的、洁白的,衣服很得体。
受环境感染,小兄弟也掏出相机“咔咔”地按了起来,这雾淞实在是太漂亮了,任何人在它的面前都会动心的。
孩子和小兄弟即将往雾淞深处走去,我喊了一嗓子,这俩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同时挥起手来,动作非常一致。
江水湍急,滚滚东流,因雾的作用,太阳光在水面上产生特殊的效果,此景在别的地方可能看不到。
三位广东妹服装的色彩太艳丽了,与这白色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我主动提出要给她们合个影。她们听到这个提议非常高兴,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不高兴的,于是有了这张片片。
中间这位应该算是老“驴友”了,据她本人说,以前她是年年出去(旅游),一个人背上个包就出发了,后来因生孩子,她“休眠了三年”,这次东北行是她休眠后的第一次出行。别看她个头小小的,但人家开的车可是本田CRV,我戏谑她说:“你开车时,对面的司机会不会认为是无人驾驶呢?”
围着红白相间围巾的这位也很厉害,曾独闯珠峰,看来她们个个都是“2班”的。
服装的红、粉、蓝、黑,在这白色的世界里异常醒目。
雾太大,远处的雾淞很朦胧,本想往前走走,靠近拍的清楚些,但眼前的雪太厚了,没脚印的地方不敢走,因为雪下面是沟还是坎,完全不知,若冒险一把,还不知会弄出什么麻烦来呢,本人不愿找麻烦,所以放弃,只是在远处拍了一张。
广东妹太开心了,看着她们那开心的样,我忍不住再次提出给她们拍张片片,她们很是配合。记得在这个位置,我曾指着小伙子对她们说:“果果赛娄过候八依母个。”
孩子能折腾,不停地穿梭于雾淞林之间。一个小黑影,在白色世界里很是显眼。这让我想到当年“智取威虎山”时,为什么那些突击队员们都身披白色的斗篷。
小伙子的头发也着了色,这是大自然给着的。
在雾淞岛玩了一上午,中午在张姐家又美美地吃了顿农家饭,之后午休,这种休闲式的旅游感觉非常好。
摄影人在寒冷的环境里苦等着那夕阳的余辉,为出几张好片片,不容易啊。照片中的这哥们是重庆的广东人,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听其口音像是广东人,但他工作在重庆。印象最深的是当晚他在“本本”前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不断地放大夕阳,之后他惊喜地发现夕阳的光晕真是太漂亮了,光线柔美,按层分出多种颜色,尽管没有彩虹那样艳丽,但这柔顺的彩色,让周围观看的人们啧啧不已,这光晕是在雾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本想与人家交流下“作品”,但夺人之爱的事本人又不愿做,只得放弃。
受刚才那位兄弟的影响,本人在江边也“咔嚓”了几张夕阳照,可惜的是没用架子,夕阳的光晕显示不出那种特殊的效果。经验是总结出来的,以后还有机会。
夜晚,大雾降临了,浓浓的、厚厚的,十多米外完全看不到人。我拉上孩子,带着手电,让孩子表演一番“光雾效果”。
(续)
第4天(
行程:无,大马继续在张姐家门口休息。
活动内容:再次登雾淞岛,观赏雾淞。
住:韩屯村张丽娟大姐家
从雾淞岛渡口登岛,看到的雾淞群,多属乖巧、玲珑型的,也就是昨天我们看到的那种景致。今天我们打算从韩屯村渡口登岛,去看那些“孤标傲世”、高大挺拔型的雾淞。
出发前,我测试了当地气温:零下26度。
三位广东妹与我们结伴而行。
渡口边的雾松,雾气依旧比较大,拍出的照片效果不是很好。
既然顺光拍不出什么好效果,那就来张逆光的吧。太阳透过这厚厚的雾层,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光晕。
孩子的动作快,先行一步登上了船在等着我们。
刚上岛,就见到这三个一组的雾淞阵。
一对60岁左右的老夫妻在全神贯注地捕捉镜头。这已是他们第二次来雾淞岛了,上次是一个月前的12月份,当时因天气不好,没能看到完美的雾淞,这次,他们是“补课”来了。
据这位大姐说,她用的相机防寒罩是自己做的,为此她很是自豪。
这对老夫妻带了个小外甥,孩子调皮,弄得老人很是放心不下,路上总是左叮咛右嘱咐,生怕孩子掉到雪坑里爬不出来。
叮嘱完孩子后,他们又投入到拍摄工作中去了。大姐的老伴看样子也是个专业级的“摄手”,用的是1D相机,就如何拍好雾淞,他老人家给了我不少指导,在此向他表示感谢。
孩子总喜欢找孩子玩,他们有共同语言,这不,二个小伙子很快成为好朋友,他们在一起打起的“雪仗”。大姐的小外甥不小心,一只脚陷进了雪坑,吃力地脱困。
每次拍完片子,我都喜欢在电脑上回放,反复地揣摩玩味。在看着这张片片时,我在想,如果用闪光灯补点光,近处的雾淞效果会不会好些?可惜当时没试。
大姐的小外甥总结了经验,找了根玉米杆当拐杖,以探试雪的深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吃点亏、栽点跟头不是坏事,非常有助他们的成长。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太顺了,对其什么事都照顾得面面具到,那就是害了孩子,将来培养出来的十有八九是“*”。有个真实的笑话,说的是孩子军训回家后,妈妈问孩子为什么带去的鸡蛋没吃,孩子答:“我找不到缝,怎么吃啊?”孩子因为找不到鸡蛋的缝隙,就不知道如何剥开吃了,这也不能怪他,因为鸡蛋毕竟不能连皮吃。这又使我想到那个叫司马衷(晋惠帝)的皇帝来了,当年天下大荒百姓饥馑,被饿死不少人,太监就把这情况禀奏惠帝,惠帝听罢曰:“何不食肉糜?”,就是说,既然没了粮食,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因为惠帝常食肉粥)
有时候我觉得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常常与自然法则逆向而行。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是很自然的事,但如果把这一自然法则运用到人类社会则不灵,人类社会的“法则”是:龙种,孵化出来的是跳蚤;而小小的跳蚤种,孵化出来的却是条龙!
不过细想想这也对,因为老天是公平的,如果帝王将相们的后代不退化,那平民百姓的孩子岂不永无出头之日?所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符合人类社会规律的。有时候自然与人类似乎又是隔绝开的,有意思。
银色世界尽收眼底。
随着太阳的升高,雾气在缓慢地退却,雾淞的效果逐渐变好起来。
二个小伙子开始玩起的冰霜。看到孩子这么开心,家长欣喜。
冰霜。由于江面仍有雾气,这冰霜的效果通过镜头实在难以再现,只能勉强看了。
孤傲雾淞。
从韩屯渡口登岛看雾淞,其特点是棵棵高大、壮美。
站在岛上看对岸,仍是朦胧一片,那若隐若现的影形,如梦如幻。
雾淞丛中的孩子。大姐的小外甥玩了半天,仍舍不得扔掉手中的玉米秸。
沿江雾淞群。
挺拔孤傲。
本想拍远处那棵独立的雾淞,但太远不方便,于就眼前的这几棵成了“主角”。
这景真是太漂亮了,于是我给小兄弟、孩子一一留了影,自己当然也不会错过,孩子用相机记录下美的瞬间。
雾淞群,棵棵高大、健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