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0 | 回复:162 瑞虎7论坛 >  海风、沙滩、椰林——【瑞虎7-虎眼看中国】海南站自驾体验实录
20
只看楼主 收藏本帖
发表于 2017-1-11 14:44:21

中午一点十三分,飞机飞临武汉地区上空,透过飞机舷窗,可以看到飞机的襟翼已经打开,飞机的速度已经降了下来。这是雾霾下的立交桥

几分钟后,飞机平安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

透过飞机舷窗拍摄的武汉机场,灰蒙蒙的

 
发表于 2017-1-11 15:56:03

走出机场大厅,坐上机场巴士,来到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西脚下的古琴台。在这里,我又上了一辆公共汽车,然后在武汉长江大桥旁下了车。

这是下车后拍摄的

下车后,转过身,一眼就看到了熟悉的黄鹤楼。

三十年前,我在武汉上学,经常到这里来

走过去,再来一张

 
发表于 2017-1-11 16:49:10

武汉长江大桥交通非常繁忙。除了汽车,旁边还有一列正在通过大桥的火车。其实,就在我刚刚走上大桥的时候,就远远的看到一列动车从对面过来,但我没来得及拍下来

没走几步,一回头,发现了醒目的“禁止行人横穿马路”警示牌。

我不禁笑了,长江大桥上的车速非常快,非常密集,川流不息的。在这样的地段横穿马路,只能呵呵了

再走几步,来到桥头堡前,除了密集的车流,还有一些正在参观大桥的游人

远远的,就看见了电视塔。三十年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变化并不大

宽阔的江面。上游有一座新建的斜拉桥。由于阳光强烈,手机逆光拍摄,效果不太好

大桥两边参观的游人

 
发表于 2017-1-11 20:21:40

继续往桥下走,这种场面,三十年前就不少。三十年了,涛声依旧

大桥下休闲的人们

在武汉上学时,当时曾多次在江边码头乘坐渡轮

 
发表于 2017-1-11 21:12:54

从大桥上下来后,看看时间还早,于是往武汉革命博物馆赶去。这是途中遇到的街头艺术家

小吃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流

小吃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流

 
发表于 2017-1-12 12:09:14

因为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不知道什么时间关门,所以只是匆匆看了一下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间关门,所以只是匆匆看了一下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间关门,所以只是匆匆看了一下

才不过是下午四点四十啊,怎么这么早就关上铁门了?

 
发表于 2017-1-12 17:13:12

中国建国时的钢产量、发电量等等主要的工业产品,都只有美国的几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一。然而,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中国在主要的工业产品方面,已经远远地把美国抛在了后面,同时中国还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则成为最大的债务国。

再例如印度。中印人口差不太多,印度的耕地面积比中国多40%,光、热、水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远优于中国,1949年建国时,印度各方面的情况,例如人均预期寿命、钢铁产量、发电量、铁路通车里程等等均要好于中国,印度的国际环境也远远优于中国。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结果印度的粮食产量却长期不足中国的一半。由于印度工业落后,不得不每年大量出口粮食,其中就包括向中国出口,导致人均粮食消费量更是仅有中国的三分之一。

 
发表于 2017-1-12 19:01:17

离开红巷之后,赶紧乘坐公交到武昌火车站购买车票


武汉的交通秩序不是很好


马路两边停满了车辆


公共汽车非常拥挤


和地下通道连在一起的地铁通道


武昌火车站购票大厅,我购买的是晚上10点33分由厦门开往太原的K904次列车(乘坐区间:武昌-南阳)

 
发表于 2017-1-12 20:50:14

买好票之后,看看时间还早,便又返回黄鹤楼,想试一下,看能不能拍几张夜景

夜色中的黄鹤楼,金碧辉煌,非常美丽。试着用手机拍了一下,效果不好

试着用相机拍一下,还是不怎么样

再试着拍一下街景,效果还是不怎么样。这时,相机正好没电了。算了,也就这样了吧

[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20161 于 2017-01-12 20:51:26 编辑 ]
 
发表于 2017-1-12 22:05:22

拍完夜景,再没有其它什么事了。随即赶到武昌火车站候车。


这是夜色中的武昌火车站广场


候车室内等待乘车的旅客

 
发表于 2017-1-12 22:51:49

还算不错,火车只是稍有点晚点。

随着人流进到卧铺车厢,立即闻到有一股呛人的,说不出来的味道。被子被卷成一团堆在一边。感觉被子有点旧,也有点脏,不知道经过了几个人。我本来想拍一张留作纪念的。但车厢内光线昏暗,我怕影响别人,所以没有拍。

对这样的被子,我实在是不想盖到身上。好在穿的是薄棉袄,不算太冷,于是躺到上面。

夜里四点半,火车到达南阳。

本来写到这里,此次行程基本上算是结束了。

然而在出站口,我看见了不少在夜色中等待着拉客的人们。这是冬天的寒夜啊,应该是人们最为困倦,最需要休息的时候。可是为了生计,这些人却不得不整夜整夜的守在这里。不仅如此,有两个人甚至为了争抢一个客人吵了起来,好在没有动手。

 
发表于 2017-1-12 23:32:44

冬天的寒夜里,南阳火车站外广场等待拉客的人们

前往宾馆的途中,看见有一条狗静静地趴在地上。不知道是不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由得想起了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发表于 2017-1-13 12:11:53

致虚清玄真君 2017/01/12 23:50:46 发表在 159楼

老哥,快到家了吧,这层第一张图左边半个车身和我的车型一样。

谢谢支持!元旦回的家,随后就开始发帖。第一次写游记,手慢。
其实在南阳火车站这一幕,感觉不吐不快。当时我在出站口,看见不少在夜色中等待拉客的人们。这是冬天的寒夜啊,应该是人们最为困倦,最需要休息的时候。有两个人甚至为了争抢一个客人吵了起来,好在没有动手。
底层的群众,生活还是很不容易的。不由得就想起了屈原的《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发表于 2017-1-13 14:01:12

还是在报名参加“悦野越世界”第二季“虎眼看中国”时,我曾写到:“作为一名奇瑞的忠实用户,之所以钟情奇瑞,是因为奇瑞率先扛起民族自主品牌的大旗,粉碎了一些人长期崇洋媚外、不思进取的迷梦,冲击了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和不合理的超级利润,帮助许多中国人实现了汽车梦……支持奇瑞,就是支持民族自主品牌,就是支持自主创新,就是支持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未来!”

这段话,的确是我发自肺腑的真心话。之所以这样,也是也是事出有因,有感而发。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一款红遍全国的“国民神车”桑塔纳,巅峰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并且取得了累计将近400万的产销量。就是这个结构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桑塔纳,刚刚上市的时候,在中国市场居然卖到了20多万这样一个令人咋舌的天价。而当时中国的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全部收入也才仅仅四五十元。当时的20多万,完全可以在北京的黄金地段购置一套住房,现在的价值起码在千万以上。
桑塔纳,在中国一销就是几十年,直到2013年才在中国全面停产。那个时候的中国汽车市场,利润极其丰厚,但滚滚利润基本上属于外资所有,中国的汽车市场,基本上是外来品牌的一统天下。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面对这样的尴尬,当时汽车界的权威人士,不但不思进取,反而公开宣扬:中国20年以后才能自主研发轿车,中国只有在轿车产销量达到五六百万以后,才谈得上自主研发轿车。

奇瑞人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这些“神话”!

 
发表于 2017-1-13 14:50:26

当初,当奇瑞宣布要自主开发轿车时,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不可思议,原因在于中国汽车业所谓的门槛“神话”:一个轿车项目,如果规模达不到15万辆甚至30万辆,就没有经济可行性;自主开发至少需要达到200万辆的规模才有可能,还要1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的运营费用,8000到1万人的开发队伍,大约30个实验室等等。


奇瑞的造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

众所周知,汽车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奇瑞作为安徽芜湖市新兴的地方国有企业,不论是在资本、技术方面,都没有任何的优势

奇瑞在刚开始涉足汽车制造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条路竟然如此的艰难曲折,只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坚持了下来。

1996年,奇瑞购买了一条发动机生产线。1999年12月奇瑞开始生产轿车。奇瑞汽车在刚开始生产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在国家汽车产品目录上,无法销售汽车,被迫借用上汽奇瑞的名义进行销售……
好在奇瑞最终坚持了下来,幸好有奇瑞以及其他一些中国本土企业的努力,才帮助更多的中国人圆了汽车梦。否则的话,今天的大街上,还有可能仍然是十几万以至于二十几万的桑塔纳的天下。
所以,我感谢奇瑞,感谢奇瑞人,感谢所有为中国的汽车发展做出过贡献的汽车人!

 
上一页1...456 / 6 页
到第
 

高级模式

0/5000字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提示

您是否确认将回复优先展示,扣除300积分?

您已被楼主屏蔽,不能回复该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