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0 | 回复:5569 哈弗H3论坛 >  哈弗万里行-川藏-阿里-青藏-全线路况车况作业
20
只看楼主 收藏本帖
发表于 2009-9-12 00:20:18
不好意思,是0号柴油
 
发表于 2009-9-13 02:33:59
第十天,帕羊-普兰

关键词:沙滚滚但彼此珍重过 / 世界停顿 / 佛性的光辉 /


深夜的帕羊显得黑暗而神秘,而白天的帕羊让人想起苍凉而匪悍的龙门客栈。阳光早早就穿过汽车玻璃和窗帘把我们几个人叫醒了。今天的帕羊的清晨,云彩疏懒,光线硬朗。




 
发表于 2009-9-13 02:35:05
街道上尽是沙土,流浪的野狗成群结队在街上游荡。大部分狗都体力不支,悄无声息地躺在那里,有时龟缩在路中央。事实上,我们在通麦、老定日以及其他一些小镇上都需到了不少的流浪狗。他们自生自灭,平时靠店家和老百姓的剩饭维持生命,更多的时候特别是冬天都会饿死很多。这些野狗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已经无从查考。据说都是游客带来的,我始终怀疑这种说法。他们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流浪了一代又一代,它们的存在甚至给那些在上个世纪前半叶到过西藏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6年,一位名叫斯宾塞·查普曼的英国人,访问了拉萨,后来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中译名为《圣城拉萨》),对西藏的野狗有过不少描述,其中有一段话是:“……大街上到处都是狗,一些在嗥叫,啃着一块块兽皮。……还有一些土灰色的狗,一瘸一拐的;另有一些狗身上长满了疥疮,还有一些已经饿得奄奄一息…… ”。
 至于西藏的野狗为什么如此之多,老定日的店家认为藏族人不吃狗肉是最大的原因。

动物的习性真是难以理解。澳大利亚的19世纪引入了很多骆驼作为运输工具,20世纪铁路网络发达了,政府把骆驼驱逐到荒野去,到了今天这些骆驼的后人都进化成了野骆驼,由于澳洲大陆没有狮子老虎等大型食肉类动物,因此野骆驼的数量反而越来越多,到现在有几百万头之多了。

西藏高原同样由于气候变化,如今类似雪豹之类的大型肉食性动物越来越少。同样经过了一个世纪,为什么西藏的犬只没有象澳洲骆驼那样恢复野性呢?

德吉旅馆的院子里没有狗,只有几只山羊安静的聚在一个盆子喝水。




 
发表于 2009-9-13 02:35:47
男主人一大早就杀起了羊。准备运到县上去卖钱。



 
发表于 2009-9-13 02:36:59


我们把车子检查了一下,把空气滤拍取出打干净。继续西行。从帕羊到冈仁波齐首先要经过霍尔巴,这是一片卧躺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的大草原,南边隐隐约约可看到喜马拉雅雪峰,北面是冈底斯山脉。



 
发表于 2009-9-13 02:37:33
山下是草场和正在被流沙逐渐侵吞着的平坝;草原深处有湛蓝的水以及漫游其间的牦牛和羊群。雅鲁藏布江源头――马泉河从草原上淌过。马泉河的支流分别来自霍尔巴草原南北的两大山脉。过去由于没有修桥,从南线到阿里经过马泉河支流的车辆常常陷在河中。



 
发表于 2009-9-13 02:38:34

从霍尔巴开始,哈弗就开始了不同方式的考验。首先是真正的搓板路

从外表看,西藏搓板路都差不多,拍出来的照片中都平平淡淡。只不过分土质的,和硬石子的,帕羊后面的搓板路一样如此,开始时一直是红土质地的搓板路的,后来过了霍尔巴以后就变成了石头搓板。可是与川藏路的搓板路本质的不同是,不管是哪种质地,不管你用肉眼看上去那搓板的坑槽是多么浅,当车子的第一个轮子塌上去的那一刻起,你和车子就仿佛被一个看不见的恶魔所操纵并蹂躏。对,就是蹂躏这个词。整个车子的机械设备,钢板、螺丝、玻璃、扶手、一切的一切都瞬间开始疯狂的跳跃起来,那是一种蔑视一切的破坏性的跳跃。这种跳跃没有统一的韵律,没有统一的方向,如同薛定谔的测不准原理所描述的,这就是那种类似于分子状态的毫无秩序与规则的破坏。车子不时遇到稍微高一点点的坡,那小小的跃起还容易导致车头失控。这要求司机要全神贯注,随时根据路况调整方向盘。你不要试图通过降速来延缓或者减小这种颠簸。即使你把速度减低到10码,颠簸的幅度仍然丝毫没有改变。而且车子还增加了一种类似于过山车那样长周期的波动。因此你还必须重新把速度加上去。这就是阿里的搓板路让人疯狂之处。事实上,我们不仅感觉非常疯狂,更多的是对哈弗的担忧。国产车的工艺能不能在这种长期的剧烈颠簸下保持正常工作,我不禁产生严重的担忧。



 
发表于 2009-9-13 02:39:35

我们一直在车上讨论,也一直没有搞明白搓板路形成的原理,是最初故意这么修的吗? 还是什么重型车辆通过以后导致的?比如坦克还是挖挖机?或者是西藏特殊的地面沉降造成的,是不是这种沉降把路面拉开形成了坑槽?我想也许都不是吧。最后我们还热烈的讨论了究竟什么样的物理原理导致这毫不起眼的坑槽能让汽车产生如此大的颠簸?如果是力学专家,是不是可以建立数学模型,专题研究汽车行驶在坑槽路段时路面的受力?也给广大的越野爱好者提供更有利的驾驶方法的建议。我个人直到回程的路上才通过实践总结出来一点经验,过搓板路的两个经验:
1,速度一定要大胆的加到60~80码,甚至更高,高速通过可以一定程度抵消汽车等速通过系列坑槽时产生的共振。
2,尽量选择反向边缘行驶,反向边缘地带的路面相对中心来讲,其坑槽对汽车的影响小一些。(当然程度有限)



 
发表于 2009-9-13 02:42:40
霍尔巴过后的土质搓板路,变成了尖碎石搓板路。这样车子颠簸的幅度更大了,而且非常多的尖碎石极大增加了扎胎的危险性。我们彻底放弃了与这条路进行纠斗的想法。一看到有便道出现,我们就果断进入便道。





 
发表于 2009-9-13 02:44:49

开始的几十公里我们如同驾驶在旷野上。这里是一片逐渐被沙化的广阔草原,远方有隐隐约约的河流与茂密的水草。



 
发表于 2009-9-13 02:45:34
比西夏邦马草原还要辽阔。这是一片辽阔得超乎人的想象的区域。站在那里向四周望去,大地向每一个方向无限地伸展,想象哪里是它的尽头无疑会是一种痛苦而徒劳的努力。此时,人已变得完全没有了方向感。它是如此浩瀚,如此寂寥。



 
发表于 2009-9-13 02:46:52

我们兴致勃勃,对将要面临未知的艰难旅程充满着好奇和企盼。



 
发表于 2009-9-13 02:47:12

但是,这片草原的沙化非常严重,很多路段就是戈壁滩,便道上沙子很深,车子陷了好几次,遇上软沙陷车就用人推,车屁股后飞扬的尘土,仿佛长上了翅膀拼命往车里钻,昨天晚上在帕羊没有洗去的灰尘,今天又加倍了,车厢里,衣服上,相机包上,头发里,肺里...。这一段我想尽办法为相机挡灰,当然不敢更换一次镜头。纵然如此,我们没有故意去压任何一片草地,尽管我们知道草地地质坚硬,不会荡起灰尘,而且肯定不会陷车。



 
发表于 2009-9-13 02:48:18


忘了是谁第一个发出惊呼的声音,看到远方的山脚下成群的野驴。事实上我们在到达拉萨以前一直计划是从阿里南线进从阿里北线回来,去北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看野生动物。

但是在杨杨的旅馆里遇到一位成都的资深老驴大哥,他给我们推荐了佩枯错这条线路,同时劝我们不要去阿里北线,首先这个季节河流解冻,土质松软,别说2驱,就是4驱车也出不来。我们到拉萨的前两天,一队4500因为抱缸故障半途而废,还有一辆单车一直没有走出来,目前仍然联系不到人。这位大哥还告诉我们阿里南线一样有很多野生动物。也就是说北线有的,南线一样有。同时他还推荐了普兰的线路。这些都成为我们最终选择线路的参考因素了。

现在果然看到了野驴,看来大哥说的一点没错。



 
发表于 2009-9-13 02:50:32

即使是我们喜欢以驴友自居,对于那些前辈,我们还尊称一声资深老驴,但是我估计谁都不会真正的认为驴是一种美丽的动物吧?

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看见远方的这群野驴的时候也许会修正原有的概念:事实上藏野驴是高原上最优雅的动物,它们毛色鲜亮、体态轻盈,它们有着优雅的仪态,他们体形紧凑,偶尔心不在焉地甩动几下尾巴;那份悠闲着实无比的绅士。后面我在拉昂错的照片还会进一步揭示野驴那种从容不迫的奔跑与贵族般的优雅凝视。



 
发表于 2009-9-13 02:52:35
藏野驴脸上总是略带着好奇的神态。



 
发表于 2009-9-13 02:53:35
高原的空旷给这些野生动物带来自由的空间




 
发表于 2009-9-13 02:53:59
人类把野猪的大脑驯化笨了,变成了肉质疏松的懒惰的家猪。把狼的大脑驯化笨了,就变成宠物狗。把悠闲的野驴驯化笨了,就变成整天拉磨的苦力。却不知道原来的他们本来具有如此高贵与自由的基因。抄一段网上科考队的描述:“见到人类或者车辆,藏野驴既不像藏羚羊那样惊慌失措,也不像野牦牛那样充满敌意,而是以一种怡然自得、浑然忘我的态度对待;同时继续做它们自己的事情:或低头觅食、或悠然信步……藏野驴迈开步伐就像是在舞动一曲高原芭蕾,并且会以一种顽皮挑衅的行为与科考队对抗—每当见到车队靠近,藏野驴会瞬间提速,向着车头方向奔跑,然后以飞快的速度从车前超越过去,这是藏野驴的本性,一定要与移动的物体一比高下,高原环境造就了藏野驴高傲的性格和优雅的风度”




 
发表于 2009-9-13 02:56:21

经过了这几十公里的浮沙便道以后,路面变得更加复杂,逐渐进入马攸木拉山的腹地,同时这里是马攸臧布和当却臧布河的交界处,河流也逐渐丰富了起来,远方有零星的帐篷,不知道是牧民还是野生动物保护站。帐篷周边有成群的野生动物。



 
到第
 

高级模式

0/5000字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提示

您是否确认将回复优先展示,扣除300积分?

您已被楼主屏蔽,不能回复该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