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似曾相识_ 于 2010-12-07 00:29 发表在 809 楼
提出的要求是很高也是很好的,不过奇瑞还在成长期,必然有很多不足,如果目前没有足够的能力或实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还不如集中精力或实力做好一件或几件事情,比如踏踏实实做好技术,也是有后劲的企业。当然竞争是残酷而现实的,你我有没有给奇瑞成长的机会?与其袖手旁观发怨…
其实我也不算苛求啥,只是个人觉得有些事情比开发一个新的发动机容易多了,但是奇瑞确迟迟不去做。想到当年大众说大众的车是以技术教育消费者,我不免感觉到学大众的奇瑞也在走一条不靠普的路,而且远没有德国佬那种固执,更多的不过是托辞而已。
如果我打算买10w的车,说不定还真买了A3。下次买车如果有自主品牌的车进入候选范围我也会优先考虑。这一点买所有的东西都一样。但是我也是一个消费者,不是慈善家,钱都是辛苦赚来的,没有理由买一个不合适的东西。
有人骂比没人管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国营带来的钱是让奇瑞可以衣食无忧的开发,却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问题和惰性。不改变这些东西,技术含量再高也卖不出应有的价格。当然,如果奇瑞真打算做慈善家,我也不反对
原帖由 骑摩托的人 于 2010-12-06 10:49 发表在 802 楼
在汽车人中,本人最敬佩2个人,一个是德国的波尔舍(甲克虫的设计者),后来成立了“保时捷”公司,另外一个就是本田宗一郎,本田的创始人。一个伟大的汽车制造者。本田公司很多的发明都是现代引擎的制造标志性的技术,比如,“顶置凸轮轴”,还有就是“可变气门”。可以说在气…
和懂行的人交谈非常愉快.....请原谅我之前表现出的不礼貌,如果有的话.......
1. 关于压缩比.....保时捷可以用12.5,不代表A3可以用11,保时捷可以98+添加剂,A3可以用93么?当然,A3可以用93,不过损失马力而已...这个你可以上马力机跑,有人跑过的......你可以说所有10.5以上的车都这样.......但是我依然是不希望奇瑞也来玩这种游戏....而且这种游戏是危险的......爆震控制器不是万能的,尤其在这个喜欢低转速跑的国家,klz的1.6就是一个例子,当然我不是说A3一定也会这样,大家拭目以待吧。明年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看到有人上来说,那就算我错了吧。我相信天朝的油是无敌的。
2. vis当然是缓解这些问题的手段,但是vis再强大,强不过DI,DI是实时的,随时补油,不需要计算,需要的只是足够快的芯片。只是DI出来的时间短,目前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控制水平,但是趋势而言,vis终究是被淘汰的,因为vis再强大也是预测,和实际终究还是有一点差距,长期使用后的歧管效率也不会和新的一样。
3. 你说的没错,能进多少空气决定了能出多少功,从这个角度来说直喷是没啥优势。但是你可能忽视了两点。第一,空燃比。所谓的配气都是围绕空燃比而来,电喷做的是对气缸内情况的一个估计,把混合气放在那里等着被抽走,事实上被抽走的不一定是全部,气缸里面可能还有残余的燃料,这样是不能很好的做到预想的空燃比,混合气浓度的分布不均燃烧也会不均匀产生振动。而DI在这方面有绝对的优势,甚至可以在燃烧过程中对不同部位补油,就是所谓的分层燃烧技术。第二,压缩比,DI注入的油气化会吸收一部分的热,在高负荷情况下可以降低爆震从而可以使用更高的静态压缩比。你可以看一下宝马最新的NA直喷机头,输出大了不是一点。至于涡轮,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种可变压缩比而已,通过涡轮反馈来改变进气的动态压缩比,是一种经济的榨马力的方式,但是如果不基于DI,爆震问题依然存在。即使现在,大众也推荐使用97。事实上静态压缩比只有9.3压力最高也就0.5bar而已。当然大众在配气方面的落后不是一点两点.....交给本田或者宝马这类厂可以轻松解决。你说的正负压的问题,是不是TCS,涡流控制系统?
至于研发......我从来不反对的.....关键是,研发什么,为什么研发,市场需要什么,什么时候要完成,完不成又怎么样。我相信现在的奇瑞还没有游刃有余说我开可以多搞一些东西来做储备.....这点和当年的本田开始做汽车时候差不多,但是本田非常有目的性的研发参加F1,最后造的是最普通的家用小面包.......奇瑞现在用的是国家的力量,相应的责任也大一些,如果过几年出来的产品还卖不过吉利,那真的就是悲剧了。或许你可以说布加迪也卖不了几台,但是布加迪不是被大众收购了么。能造受更多人认可的车,我觉得那样才是好的车厂,至少不能什么车都是小众吧。另外就是,除了发动机技术.....管理技术一样可以研发...工业设计也可以研发...很多时候让人退却的,不是奇瑞的车马力不行或者操控不好...质量控制,服务.....细节决定一切....高尔夫之所以成为经典,更多的不是因为技术,而是那种细致到极点的设计。而这一切说到底还是以人为本的态度。至少现在,我没有看到奇瑞有这种态度,甚至开始有了耍滑头的倾向。可能我的要求是高了一些,或许市场的压力是很大,但是有些事情是要有底线的...
原帖由 diamondust 于 2010-12-07 11:42 发表在 812 楼
其实我也不算苛求啥,只是个人觉得有些事情比开发一个新的发动机容易多了,但是奇瑞确迟迟不去做。想到当年大众说大众的车是以技术教育消费者,我不免感觉到学大众的奇瑞也在走一条不靠普的路,而且远没有德国佬那种固执,更多的不过是托辞而已。如果我打算买10w的车,说不定还…
或许你认为例如管理(例如:品质管理、人员管理等)等方面比较简单,其实管理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更何况很多看似是管理上的简单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的问题,特别是某个国有企业的问题,其中牵涉到体制问题(例如国有体制的弊病,当然国有体制也可能有它的优势)、文化因素(目前社会上充满着太多的浮躁)等错综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是某个企业在现阶段能够很好的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时机。套用一句“波尔舍,曾经说过“汽车设计制造就是一种妥协””,其实现实中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妥协”或“平衡”,难以达到完美。或许这些都是成长的痛苦与烦恼,如果奇瑞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那奇瑞就不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而是处于成熟期已经不仅是大企业而是强大的企业了。让我们拭目以待,祝福国内所有具有潜质的优秀企业更加茁壮成长。
因为我一直认为:科技是无国界的,但掌握科技的人是有国界的(要不为什么美国不卖给中国高科技产品呢?虽然高科技产品很赚钱,利润很高,人家也不卖给你),只有自己国家真正强大了,别人才会不敢小瞧你,否则落后就要挨打,只能受别人欺负。
自己国家如何才能强大?只有靠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自己优秀的民族企业,而不是靠别人的嗟来之食,也不是靠那些洋人的买办、汉奸。
原帖由 diamondust 于 2010-12-06 21:08 发表在 803 楼
和懂行的人交谈非常愉快.....请原谅我之前表现出的不礼貌,如果有的话.......1. 关于压缩比.....保时捷可以用12.5,不代表A3可以用11,保时捷可以98+添加剂,A3可以用93么?当然,A3可以用93,不过损失马力而已...这个你可以上马力机跑,有人跑过的......你可以说所有10.5以上…
发动机技术方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它不光光需要设计还需要制造。
有一个好东西,或者有一个好想法,变成实际应用,不光光需要主机厂的设计制造技术,很大一部分还取决于配套厂能力。
在奇瑞的发展初期,特别是和上汽搞翻掉的那些时候,大众,通用是全面封杀奇瑞,所有与他们配套的企业不准给奇瑞配套。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只能找一些乡镇企业,扶持一部分海龟,挖一些人才。这样的条件下,逼得奇瑞非得自己做理论研究,从最基本的配件开始培养。逐步形成自己的配套体系。在Acteco发动机生产的头一年,国内居然找不出一家生产铝合金缸体的厂。缸线居然还要到德国毛瑟工厂进口。就拿A3来说吧,它的很多配件,只能在现有的体系中寻找。这对于原来的配件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企业跟不上奇瑞发展的脚步。所以说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这和我们国家总体的工业发展的水平有关。不可能指望奇瑞自己解决说有的问题。
就拿自动变速箱这一块来说,我们国家所有的自动变速箱都是国外进口来的,在国内生产的都是大众,通用等跨国集团控股的独资企业。奇瑞有一款AMT技术来源于意大利的马瑞利,当时在谈的时候,奇瑞本来想买断专利,人家压根不睬你,只卖产品。更高级一些的比如,6AT,5AT成品的变速箱压根就不卖给你,即使卖你也标一个高价,爱买不买,就算高价你也接受了,像德国的ZF给奇瑞奇云配套的那款CVT一年也只能卖给你一千多台。这不是简单的车厂和车厂的博弈,这是国家和国家的博弈。而且像专利这一块,很多跨国公司,对于一项技术都申请了一批专利,这些专利形成了一个专利群,有些是不可能被实用的,但是它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防线,不给后来者一点机会。所以像奇瑞这些后来者,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别的方法绕开这些专利。如果奇瑞的CVT装车的话,我认为这将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里程牌。
如果奇瑞不做这些研究,会死的很惨。会被这些跨国公司轻易弄死。如果奇瑞,嗝屁了,整个汽车工业的命脉都将掌握在这些跨国公司手里。只有有了这些专利有了这些机会才可能有一点机会。而且从实际效果来讲还是很不错的。
就拿您说的直喷机来讲,直喷机最核心的部件就是那个喷油嘴,它是在缸体内部,需要承受高温和高压。据我所知现阶段在全世界能生产这个玩意的没有几家。奇瑞也想用呀,可是得考虑人家会不会卖给你,卖给你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价格呢。就算人家给奇瑞的和给大众的产品一样,你奇瑞一年就出个10万套,人家大众几百万套,分摊到每套的开发成本也不得了。据我了解,奇瑞正在和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联合做这方面的攻关。喷油嘴只是一个缩影而已,很多研发也陆陆续续在进行。
奇瑞现在的做法也是用自己现有的,成熟的东西。成本可以接受的东西。来武装。这本身就是一种妥协。对市场的妥协。奇瑞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新的第二代发动机,用上了,塑料进气歧管,正时链条,电子独立点火。等等,这些虽然不是什么可以拿来炫耀的东西,但是一个一个新的技术的运用,工程的东西是严肃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去积累,自己去琢磨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量变才会导致质变,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部件一个部件攻关。培养一批一批有绝活的配套企业。
与奇瑞配套的企业,曾经和奇瑞度过最困难时期的小公司,不能将他们一脚踹一边去。奇瑞现在还在扶持他们,可能他们的和技术升级的脚步没有刚上奇瑞的步伐,但是奇瑞一直没有放弃他们,当然也包括管理上。他们这些企业的壮大,才是真正汽车工业壮大。正因为这个原因。
原帖由 似曾相识_ 于 2010-12-07 22:34 发表在 813 楼
或许你认为例如管理(例如:品质管理、人员管理等)等方面比较简单,其实管理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更何况很多看似是管理上的简单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的问题,特别是某个国有企业的问题,其中牵涉到体制问题(例如国有体制的弊病,当然国有体制也可能有它的优势)、文化因…
原帖由 diamondust 于 2010-12-06 21:08 发表在 803 楼
和懂行的人交谈非常愉快.....请原谅我之前表现出的不礼貌,如果有的话.......1. 关于压缩比.....保时捷可以用12.5,不代表A3可以用11,保时捷可以98+添加剂,A3可以用93么?当然,A3可以用93,不过损失马力而已...这个你可以上马力机跑,有人跑过的......你可以说所有10.5以上…
提出的要求是很高也是很好的,不过奇瑞还在成长期,必然有很多不足,如果目前没有足够的能力或实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还不如集中精力或实力做好一件或几件事情,比如踏踏实实做好技术,也是有后劲的企业。
当然竞争是残酷而现实的,你我有没有给奇瑞成长的机会?与其袖手旁观发怨言,不如以实际行动支持一把。
原帖由 diamondust 于 2010-12-07 23:05 发表在 815 楼
个人感觉.......一个企业是否能强大,是否能走出来,就像奇瑞这样的企业,技术真的不是一个瓶颈。关键还是一个文化问题,就是我说的为谁造车。我说的也不是要一夜之间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去做。因为技术已经不是什么瓶颈了,现在的奇瑞相比合资厂家,虽然不能说领先,但至少…
技术不是瓶颈,不敢苟同。
正如你举例所说的一流的发动机二流的底盘三流的变速箱,这其中的底盘、变速箱你认为不是很好(这里不讨论它的底盘、变速箱真正到底如何),这其中就有技术的局限,难道底盘的调教不是技术吗?!
国内经常听到有人说技术不是问题,重要是领导。这样导致国内很多做技术的好手觉得做技术没有前景,都去当官去了,也导致了社会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其实技术是需要潜心钻研的,并不是拍拍脑袋就可出来的。当然我这并不是贬低管理的重要性,恰恰相反管理是一门艺术,但国内很多管理者是为管理而管理,而没有真正想办法让每一个人能够各尽所能,更难以乐于各尽所能了。
这个必须顶!
原帖由 diamondust 于 2010-12-02 12:36 发表在 794 楼
帖子很不错....蛮长见识的...不过估计99%的人看不懂.......说句实话,我一直对这台所谓二代机有一些疑问。不知道lz能否解惑1. 如果说这些所谓无级可调的配气方案能够超越本田或者丰田这些简单的方案,为什么还要进一步使用11的压缩比呢?难道TB对天朝的油这么有信心?还是只是…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