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1西行日记(四)
1 143 发布于 2010-08-11 13:45:52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第九天                 2010.7.18                             


    早上吃完酒店提供的早餐后,就前往昨晚我们确定的游览目标。第一站:天下第一墩。导航仪把我们领到一片戈壁滩,在景区入口老婆花200元买了两张套票,包括第一墩、嘉峪关、悬臂长城三个景点。
    ***长城第一墩的俗称,又名讨赖河墩,头墩,位于嘉峪关关城南7公里处,沿戈壁滩至讨赖河陡壁的北岸连上,与祁连雪峰隔河相望,以河为险,是明代长城上西端第一个台墩起点。据(肃州志)记载:“讨赖河墩,城(酒泉)西七十里,乃边墙南,近讨赖河尽头之处。”明代嘉峪关内外共有39座墩台,有大墩台和小墩台之分。明墙沿线自讨赖河墩起,设墩台十余座,讨赖河墩属大墩台,驻兵把守;担负着传递嘉峪关以南至祁连山方面军事信息的任务。若遇敌情,日间举烟,夜间燃火,以表烟火薪急告邻近的墩台驻兵和关城内的守军前来应战,以防御关外游牧民族的犯关骚扰。该墩台由明代甘肃镇肃州兵备道李涵筑于嘉靖18年(1539年)。原台长、宽、高均为14米,呈正方形棱锥体,历经风雨冲刷,部分岸壁塌毁,使现存台墩依壁而立,其险无比。可惜我们今天看到的已只是一个五米多高的土堆了,而且正在进行保护性修复施工,土墩被挡板围住。





戈壁滩上的土筑长城,应该也是近年重修的



这段长城似乎年头要长一些

 

第一墩附近建有一个影视基地,据说是用来拍大漠影视的,我们也进去看了看。









怕晒黑的老婆把自己包裹得好似车臣的人肉炸弹——黑寡妇









对岸地平线那突起的土堆就是第一墩
   

从第一墩出来,我们急匆匆往嘉峪关关城而去。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关城外的美景,在大漠戈壁,殊为不易






远处与天相连处是祁连山的雪山


关城东闸门












关城内的官衙、兵营


 









 

   今天的第三站是悬臂长城,悬臂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肃州兵备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峡南侧的山头上开始,监筑了一条长15公里的片石夹土墙。工程完成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使关城防御更加严密,古称“断壁长城”。 因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从山上陡跌而下,封锁了石关峡口,俗称“悬壁长城”。
    悬壁长城原墙现只余一截,底阔4米,上宽2米,高0.5-6米不等。片石层厚10-15厘米,土层厚10-12厘米。现存750米长城经1987年重修,其中有231米城墙悬挂于高150米,倾斜度为45’的山脊上,高达6米,片石、土层厚度如旧。在墙头增筑垛墙和宇墙,首尾各添筑一墩台,在首墩和山坡上筑台阶式馒道。游人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险峻处如攀绝壁。颇似北京八达岭长城。














长城上俯看大漠戈壁










    从悬臂长城上下来,已是下午4点多钟了,本来今天还有一站是嘉峪关魏晋墓群,但我们用导航仪搜了一下,那里距我们还有30多公里的路程,由于我们明天安排要去登距嘉峪关100多公里,海拔4000多的七一冰川,为养精蓄锐做好登山准备,我们决定提前结束游览返回酒店休息了。

 

 

第十天                   2010.7.19                    晴
    因为要去登海拔4300多米的冰川,心中惴惴,早上5点50分我们就起床,6点50分我们就上车出发了。
    据我们看到的旅游资料上介绍,“七一”冰川位于嘉峪关市西南116公里处的祁连山腹地,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苏联冰川学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发现、并以发现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该冰川斜挂于坡度小于45度的山坡上,冰层平均厚度78米,最厚处达120米,冰峰海拔5150 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七一”冰川还以“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可游览冰川”被编入了部分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教科书。
    可是七一冰川的位置仅仅就是这资料上说的“嘉峪关市西南116公里处的祁连山腹地”还真把我难住了,地图上、导航仪均无此具体位置,再三研究,我判断它应该在省道215线上嘉峪关到三岔口附近,于是我就在导航仪上设定在距嘉峪关130公里的三岔口。
    经过约20公里的柏油路后,我们进入了路况极差的路段,沿路都是坑坑洼洼,且灰尘弥漫,加上海拔逐渐升高,我们的白色小叉腰基本都是用1、2、3挡行驶,下坡也须坐挡行驶,完全没法撒欢,平均时速也就30公里左右,由于颠簸,把我们车上装载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好在路旁的景色还不错,远处已可看到雪山,时不时的还能看到我们称为的草原旱獭——胖嘟嘟的,煞是喜人。








图中央的就是胖嘟嘟的草原旱獭

一只领头羊领着大群羊悠闲的在高山草原上散步


牧羊犬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经过约80多公里的恶劣路段,在三岔口前发现了指向七一冰川的路牌,我们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上午10点半钟我们终于到了七一冰川景区,景区门票现在已经涨到101元一张,我们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不是100整,而要多那一元?



这里的海拔高度已经是3800米了。

 

    上午10点45我们开始登山,自我感觉高山反应还不严重,但山路崎岖难行,我背着装有饮水、巧克力饼干和冲锋衣等物品的背包,和老婆相互鼓励一步步向山顶而去。



今天来冰川的游客不多,除我们之外,还有浙江的一家三口从嘉峪关租了一辆车来登山









   

    冰峰在蓝天丽日下分外晶莹耀眼,与潺潺的溪流以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高山牧场,共同构成一幅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迷人画卷。






 

    艰难上行两个多小时,其间也曾有心慌、气促,毕竟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登山,但身体还能承受。中午1点我们登至冰舌处(海拔4380米)。






 

    照相、休息约半小时后我们才下山。下行速度比登山就要快多了,约1小时就到了停车处,在游客中心提供的休息处我们吃着从车上取来的水果罐头及蛋糕、小面包等其他食品,经过艰难的登山后,这无疑是非常闲适的小憩。


 

    在休息过程中我们定下之后的行程——不再返回嘉峪关,直接驱车前往玉门市。
    再次经过那约80多公里的恶劣路段,我们终于驶入连霍高速,去玉门的130多公里路程自然十分轻松,晚7点30分我们进入了铁人王进喜的故乡。





    我们先找了一家川菜馆饱餐一顿(梅菜扣肉、鸡蛋炒木耳、清炒苦瓜、豆腐小菜汤)补充了能量,在一家名为环宇宾馆入住(房费100元,5元停车费)。今天,还真是累了。

 

 

    第十一天                  2010.7.20                       晴
    早上8点30分我们的车驶出了玉门市区,奔向我们今天的第一个参观目标——雅丹观景台,从导航仪标示的路径看,我们离观景台只有30多公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之前曾看到有网友发帖提及参观雅丹地貌,这也引起我们的兴趣。在导航仪的带领下约40分钟后我们来到一片荒凉的戈壁滩。所见到的雅丹地貌在我们眼里就是戈壁滩上冒起的一个个土堆状的黄色突起。













    我们不禁怀疑这是不是我们今天要到的雅丹观景台的位置,结果询问修路的工人大哥,他们说就是这里,要看更多、更壮观的雅丹地貌得去敦煌。我们不免有些失望匆匆拍照后即转赴敦煌。
    到敦煌的高速公路只修到瓜州,从瓜州到敦煌为省道安敦公路,不过路况非常好,过了锁阳收费站后就是大漠上的一条笔直的天路,过往的车很少。

 

 

戈壁滩上的古烽火台
 

原本碧蓝的天空开始变脸,远处的风沙靠近了。

 

    时至中午,戈壁滩上开始刮风了,且风力还不小,我们的小叉腰顶着右前方刮来的斜风前进,油耗增加了两、三个字,人困车乏,我干脆把车停在路旁,开启警示灯,在车上打个盹。迷糊之间有一辆车从我们车旁高速驶过,挂起的气浪震得我们的车猛然一抖把我们惊醒,这下我们的睡意全无,开启电门将我们的小叉腰唤醒又继续前行。此时戈壁滩上的风更大了风吹动着公路旁的黄沙象水流一般从我们车前的公路上横淌而过,沙粒还打在车身上沙沙作响,我曾经看到有资料说在戈壁滩上行车被沙尘暴吹袭后车身象是被砂纸打磨了一遍,我不禁为我们的白色小叉腰担心起来。风沙刮得最大时,犹如我们重庆冬天的大雾,能见度不足五米,车开起来胆颤心惊,这时候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开,停下来等风沙过去显然不明智,幸亏这条路上的车不多,从敦煌出来的车就更少,一路有惊无险,下午两点钟终于到了敦煌,风也小了,我检查了一下,我们的小叉腰还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车进市区前先过敦煌火车站,看到敦煌火车站宾馆外观颇新,应该是新修的,老婆前去交涉,议定标间130元,那服务员可能是忽悠我们,说敦煌城里的住宿很紧张云云,算了,先落了脚稳当些,住吧。我们在宾馆的餐厅胡乱填饱的肚子后就赶去莫高窟。
    莫高窟是敦煌城东南约二十公里地方的鸣沙山岩壁上的四百九十二个洞的总称。莫高窟的修建,据唐代的文字记载(莫高窟三三二窟的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及一五六窟前壁上墨书《莫高窟记》),是在符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西游到了敦煌,其后又有来自东方的法良禅师,先后各造了相邻近的佛龛。莫高窟的众多洞窟,南北蔓延约二公里,都是古代敬佛的庙堂(其中也有僧徒讲习诵经的道场)。保存的从公元五世纪的北魏时代一直到十四世纪的元代,前后约一千年间的壁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遗迹。一九○○年左右又曾在十七号窟内发现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藏经洞,其中堆积着数以万计的从公元五世纪到十一世纪的文献、书籍、画卷、丝制品等。敦煌莫高窟在经过千余年的废弃与二十余年的劫夺之后,在解放以后得到真正的重视与应有的保护。
    我们每人买了160元的门票后进入景区,并按20人左右临时编成小组,有解说员带领参观,在敦煌现存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中,解说员小姐只带我们参观10个,参观完10个洞窟后临时小组就解散了,我和老婆又跟着其他小组多参观了几个洞窟,参观共耗时两个半小时,共参观了大佛、睡佛、藏经洞、飞天、反弹琵琶、张骞出塞等,感觉收获很大。可惜窟内不准拍照,我们拍的只有窟外的。












最后编辑于2012-02-18 20:46:15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56 ... 8
前往
/8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