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相约阿熙香港海防遊。
1 55 发布于 2013-08-28 17:22:25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跟阿熙老师认识都好几年。我们都保持联系。这个暑假阿熙老师去香港探亲。我们相约在香港会面。过年在香港见面是老师注册结婚的时候。差不多又过了一年。这一年老师也成了香港常客。有假期老师一定来香港看老婆。分开俩地对于他们也很辛苦的。希望老师早点申请到香港定居和老婆團圓。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上图


早上十点钟在地铁站接老师。


星期天老师的LD还要上班。老师就一个人来,






接到老师我们先到酒搂喝茶。


香港人习惯了星期天一家人去喝茶。吃的点心跟老师的老家差不多.


老朋友见面就是开心。


喝完茶后。我带老师去香港海防博物馆。


巴士上




香港最古老的交通工具。有一百多年歷史.




到了买票后我们就进去参观.


香港海防博物馆。博物館的前身是舊鯉魚門砲台,是百多年前香港最具規模的防禦工事,亦是1941年香港保衛戰的一個重要戰場。今天,砲台已改建為博物館,保存和展示香港六百.


軍車及大炮展覽場。














我们坐电梯上去参观炮台。










山上往下看。东区走廊。










发炮工具。






鯉魚門海峡。对面是魔鬼山炮台。


香港童军。





进馆参观。


一號展廳:導言

此展廳扼要地說明了香港的歷史及地理背景、它在南中國海疆的防衛角色,以及各個展廳的主題和參觀路線,可說是整個展覽的前言。










二號展廳:明代海防(1368-1644)

此展廳原為士兵營房,現展示明代廣東地區的海岸防衛歷史。香港位處中國東南邊陲,扼守珠江口入粵要衝,自明代起已是海防重鎮。明代初年,由於倭寇經常出沒華南沿岸,劫掠沿海居民,明朝政府在廣東設立衛所制度,派兵駐守險要地方,藉以加強沿海防衛。1394年,東莞守禦千戶所城建成,香港成為珠江口地區防禦倭虜的前哨。展廳中陳列三套清代鎧甲、一門南明火炮及一艘明代廣東戰船模型。配合文字及圖片說明,使參觀者對明代海防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最早香港地图。






三號展廳:清代海防(1644-1911)

此展廳原為士兵營房,現展示清代廣東地區的海防歷史,展覽透過文字、圖片說明及相關展品,介紹清代廣東海防制度的由來及建制、清代於香港修建的關城及炮台,以及當時海盜為患的情況。展廳內放置了一門清朝古炮,並陳列有關的文物,包括清代練軍勇兵行褂、清大臣耆英致港督德庇時有關鴉片及香港海盜問題的函件,以及東龍炮台出土文物等,配合圖文說明,闡述清代香港關城及炮台的歷史。


















四號展廳:第一次鴉片戰爭(1839-1842)

此展廳原為警衛室,現展示有關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歷史,內容主要介紹洋商來華、廣州十三行貿易、鴉片貿易、林則徐的禁煙活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之爆發,以及《南京條約》的簽訂。展廳內陳列有關的歷史文物包括鴉片煙燈、鴉片煙槍、中英戰船模型、武器、林則徐銷煙奏摺,以及《南京條約》的複製本。此外,展廳內還播放影片,詳述鴉片戰爭的背景、原因及經過,務使參觀者清楚了解這個香港歷史上的轉捩點。
























鬼仔进城。














五號展廳:英治時期(1841-1860)

此展廳原為警衛室,現展示英治時期香港的海防歷史。展廳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的主題為1841至1860年英治時期香港海防的歷史。

英國佔領香港後不久,鑑於軍事防衛的需要,立即在港興建多處軍事設施。展覽對早期英國在港興建的海防工事,以及英國皇家工程兵團對香港地形的勘察等,有詳細介紹。

展品包括皇家工程兵團哥連臣中尉繪製的香港地圖、其家書及美利樓模型。展廳的第二部份是有關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北京條約》的簽訂。除了文字及圖片說明之外,還有《北京條約》的複製本配合展出。

美利樓前身為軍官宿舍

六號展廳:英治時期(1861-1941)

此展廳原為機電房,現展示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香港海防的歷史。主要介紹1860年英國取得九龍半島及昂船洲後在港興建的防禦工事、火炮技術的改進,以及英軍的生活。展廳內重建了英軍營房的局部面貌,介紹早期駐港英軍的生活概況。展廳中還陳列了多枚在香港出土的炮彈,以及七號展廳:英治時期(1861-1941)

此展廳原為煤庫,現改作英治時期展廳,以圖片及文字介紹1880年代修建的鯉魚門軍事設施。此外,展覽又簡介駐港英國皇家海軍的歷史,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重整香港海岸防衛的情況。展品包括皇家海軍制服、添馬艦橢圓形徽章,以及1902年駐港皇家海軍時間囊內之紀念文物等。

介紹火炮技術的改良和舊式炮台之淘汰。另外,場中也展出多套英軍制服及裝備。

七號展廳:英治時期(1861-1941)

此展廳原為煤庫,現改作英治時期展廳,以圖片及文字介紹1880年代修建的鯉魚門軍事設施。此外,展覽又簡介駐港英國皇家海軍的歷史,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重整香港海岸防衛的情況。展品包括皇家海軍制服、添馬艦橢圓形徽章,以及1902年駐港皇家海軍時間囊內之紀念文物等。












八號展廳:日軍侵港(1941)

此展廳原為士兵營房,修復後陳列有關1941年12月日本侵略香港的歷史。展覽介紹日本軍國主義之興起、1937年日本侵華史實、香港的備戰情況、日軍進攻新界九龍及香港島、香港守軍英勇抗戰,以及香港淪陷等歷史事件。為了讓參觀者對此段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展場內還播映一套有關香港保衛戰的影片,介紹日軍侵港的經過。展廳中陣列了一座手工精緻的盧溝橋模型,展示日軍於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情景。其他展品包括英軍和日軍的制服、武器和其他軍事文物。


鬼仔进城。

图片已删除






把街道改日本名.


九號展廳:日佔時期(1941-1945)

此展廳原為士兵營房,現用作展示三年零八個月香港淪陷時期的歷史。展覽主題包括日軍政府的鐵腕統治、人口及糧食問題、社會及經濟狀況、戰俘生活、抗日活動及香港重光。展品包括日佔時期的各種單據、證件、軍票,戰俘在拘留營內手繪的畫冊,以及東江縱隊的文物等。除此之外,觀眾可透過聽筒聆聽一些戰俘、***軍人及平民的回憶訪問片段,進一步了解日佔時期的生活情況。










军票。












十號展廳:義勇軍團(1854-1995)

此展廳原為彈藥測試室,現展示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由組成至解散的歷史,介紹軍團於1854年成立的原因及演變經過、1941年香港保衛戰中如何英勇抗敵、戰後的重整以至1995年宣佈解散的整個過程。展廳內還展出了許多義勇軍的歷史文物,包括相片、文獻、軍服、獎章、軍士用品及武器等。此外,展場內有一個機關槍陣地場景,展示了1941年12月24日晚上,香港


















十一號展廳:香港駐軍(1997)此室原為彈藥儲藏室,修復後成為「香港駐軍」展廳,介紹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解放軍駐港義勇防衛軍第二隊將士在赤柱村附近奮勇抵抗日軍的情景。部隊的組建、部隊在回歸前後進駐香港的情況,以及部隊在港的防衛任務和生活點滴。展廳內展出了不少駐港部隊的文物,包括各式軍服、徽章、軍旗、照片及軍事模型,再配合文字及圖片說明.













图片已删除


















堡壘是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物,修復後以特製的帳篷覆蓋。鯉魚門鯉魚門炮台.












南溝堡及北溝堡

溝堡是一種獨立的隱蔽式防禦建築物,自圍繞堡壘而建造的壕溝的內牆伸展。溝堡牆壁開有槍洞,當敵軍進侵時,守軍可從槍洞伸出機槍和步槍攻擊。鯉魚門堡壘建有三個溝堡,分別位於其北面、南面及西北面。士兵可從溝堡經由地下通道到達堡壘內部。








壕溝

敵軍欲進侵堡壘時,必須先攀越圍繞堡壘三面的壕溝。建造壕溝首先須在岬角上挖掘深坑,開鑿得來的石塊則用於堆砌壕溝兩側的高牆。鯉魚門堡壘設有三座沿內崖而建的溝堡,在敵軍進侵時,可利用溝堡的側翼火力將敵軍擊退。









軍營殘蹟

此建築物建於1910年,是駐守中央炮台及西炮台的皇家炮兵的營房。1941年12月18日晚,日軍成功從魔鬼山橫渡鯉魚門海峽,並在此處與守軍發生激烈戰鬥。守軍雖奮力抵抗,但由於人數和火力遠遠比不上日軍,最後被迫撤退。
















参观完香港海防博物馆后。我们去喝下午荼。然后到旺完角逛一逛。因为相机没电就没有拍照。等阿熙老师申请到香港后。我们会常见面的。相信比在大陆还要多机会。也祝阿熙老师早点團圓。万事勝意。谢谢收看-完-


最后编辑于2013-08-28 17:26:33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3
前往
/3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