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0 | 回复:3900 双环SCEO论坛 >  风雨总在阳光后——记23天川、藏、青单车自驾游
20
只看楼主 收藏本帖
发表于 2011-2-13 21:30:17

最可行的救援是派直升机,但远在800余公里之外的昆明指挥部开了4 天的会,最终告诉他们的结果是成都军区的直升机来不了,因为没有德钦县的地质、气象资料和加油点。天上的等不来,只能争取地面救援。经过7天漫长的等待,中国登山队派出的救援小组终于赶到大本营,实力最强的西藏登山队在仁青平措的带领下,日夜兼程从拉萨赶来。滇藏公路两千多公里路程,平日至少需要6天时间,他们两天就赶到了。遗憾的是,救援队到达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搜索队。几天过去,山上的队员已经不可能存活了。救援队尽管聚集了十名顶级登山高手,但在铺天盖地的暴雪面前,冲击显得微不足道,他们选择了几条不同的上山路线,都失败了。


19,来了一架侦察机乘云层散开的瞬间,在高空飞了几个来回,拍了照片,三号营地所在位置有30 万吨以上的云团样物体堆积,判断是雪崩。京都大学的救援队也到了,可是西藏队上不去,日本队就更上不去了。121指挥部正式宣布17名队员失踪,搜救行动失败。22号,救援队宣布撤离。

 
发表于 2011-2-13 21:30:44

张俊无奈而伤感地说:如果真有神灵的话,那神灵给了我们4 天的时间,但我们没有抓住。等到飞机来了,救援队来了,天一下子就变阴了,连日暴风雪。这一切,又成了一个最符合藏民反对我们登山的理由。

[ 本帖最后由 无钩钓寒云 于 2011-02-13 21:32:02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3 21:32:20
    就在宣布搜救失败、指挥部下撤的当天,大本营附近发生了一场可怕的雪崩。一片宽300、长400的冷杉林,树的直径都在50厘米以上,在雪崩过后,杉树林齐刷刷地倒伏在地,一棵不剩。十几年过去,灾难发生时的恐怖情形依然如故。在那里放牧的老乡说:这是很奇怪的,这片树林并没有在发生雪崩线路上,仅仅是雪崩的气浪就把树林摧毁了。老百姓说,这是神山的又一次警告。
 
发表于 2011-2-13 21:32:50

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登山协会接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登山申请。对于登山者来说,雪山只是一个高度和海拔,攀登一座从未被攀登过的山峰,是很刺激的,尤其是这座山峰发生了登山史上如此著名的事件。出于对死难者的感情,云南省为京都大学登山队保留了五年的首登权。1996年首登权期限的最后一年,京都大学登山队再次进入卡瓦格博。



这次登山使得争论再次升级。在当地藏民看来,侵犯神山就是侵犯他们的生活,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村民以他们的方式捍卫神山的庄严。山上每个村庄人全部下山,有的躺在了路上,有的则躺在澜沧江桥上。他们告诉登山队,如果要攀登卡瓦格博神山要先从他们身上踩过去。



张俊仍然是这次登山的中方联络官。他无奈地说,与其说我们是登山队,不如说是工作队,整天就忙于调登山队与当地村民的关系,解决每时每刻都在出现的问题。“我们太累了,太疲倦了,阻力太大了。”他一连说了三个“太”字。

然而,最终使得1996年登山失败的,不是村民的阻挠,不是队员技术有问题,依然是冥冥之中支配一切的某种力量。
[ 本帖最后由 无钩钓寒云 于 2011-02-13 21:33:20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3 21:35:07

本来从四号营地到大本营,要6 天的时间,他们就一天跑下来了。就在队员们刚刚到达大本营的时候,他们同时接到三地的气象预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把云层吹走了,未来仍然是晴好的天气过程,队员们想重新开始,但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在飞来寺灌木丛中的十七勇士纪念碑前长跪不起,出发时在此发下的誓死登顶的誓言,经不住山峰的一阵风雪而永远地飘走了。1997 2 6 日的《迪庆日报》写到,《读卖新闻》记者告诉中方队员: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将永远放弃梅里雪山。


金飞彪是登山队的中方队员,他还记得,他们经过的每个村子,藏民们都非常反对,说触犯神灵会带来灾难,还告诉他们:91年之后,出现过一些特大的冰雹,新修小水电站变压器烧了,牲口又跌死很多,庄稼也歉收了。在山上,通过对讲机,他们得知飞来寺整天烟雾缭绕,聚集了上万人在那里烧香,祈祷神灵带来平安,也在诅咒登山的这些人,不能让他们成功。

中国人有句老话:想做成一件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对攀登卡瓦格博来说,却是什么都没对上号。对于1991 年的山难,藏民们有他们的解释:那一年卡瓦格博到印度开神山大会,不在家,回来的时候,发现怎么有几个人爬在肩膀上,于是他一抖,就把他们抖下来了。
 
发表于 2011-2-13 21:35:48

神秘的卡瓦格博的确给世人留下了不尽的巧合与玄机。1998718日下午3,也是就那17名遇难者失事后的86个月零15天,明永村村民尚木达瓦等三人,在从4000多米的夏季牧场喂牛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冰川上有一大片五颜六色的东西,于是,三个人下到冰川,想看个究竟。当他们拣到一个高度表和一架望远镜时,他们明白他们发现了什么。因为,当年的那场山难,在这一地区,是尽人皆知的。他们马上放弃了原来准备顺路采药的打算,赶回村里,向村长扎西汇报了情况。村长意识到情况的重要,马上派人连夜将这一情况通知了德钦县政府。


91年山上失踪的人找到了。”

“他们回来了!”
 
发表于 2011-2-13 21:37:23

    他们回来了,他们是随着冰川的蠕动,被卡瓦勃格峰送回了人间。根据GPS准确的测定,遗骸和遗物随着冰崩散落在明永冰川37003800高度的50000平方米范围内,距离出事地点4公里

 
发表于 2011-2-13 21:38:25

接到消息,中国登山协会立即派出调查小组,先期于724赶到冰川现场,进行调查。当搜索队历尽艰辛,赶到现场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经过冰川挤压、蹂躏后,又随着冰川的崩裂,被随意抛撒下来的遗物和遗骸。这情景令所有到场的登山队员心里发怵。眼前的这一切,他们曾经是那么的熟悉。那个精美的笔记本,一定是工藤俊二的,他总把这个本子带在身边,在本子上,认真地记下一个20岁青年所感兴趣的一切。那架照相机是孙维琦的,机器中的胶卷,仍然记录着事发前卡瓦勃格的壮美。那些被撕成碎片的五颜六色的帐蓬,那把小巧的瑞士军刀,那个小勺还留在杯中的保温杯……,每一幕都使人们心头的伤口重淌鲜血。蓝色的睡袋里,依然躺着宋志义、孙维琦。这睡袋还是1988年中、日、尼三国双跨珠穆朗玛峰时发的。孙维琦的睡袋旁,还放着妻子赵小欣送给他的那件灰白格衬衫。


这对同死的难友相距30,带着满腔的遗憾静静地躺在那里。因为,卡瓦勃格是他们所攀登过的最矮的雪山。暗绿色的冰缝里,米谷佳晃(日本队员)鲜红的羽绒服分外醒目,他被挂在一根冰柱上,双手搭在冰柱的两旁,头低垂着,似乎用这个形体语言告诉所有的人:我不想掉下去!

 
发表于 2011-2-13 21:39:32

这一幕,说好听点的叫归还,说不好听的,则是山神在惩罚完这些入侵者后把尸体扔了出来,以免再次玷污洁白的神灵。


望着蒙蒙细雨中的一切,一向坚决反对攀登他们心中神山的当地藏人也感到悲凉。陪同搜索队上山的雨崩村少年尼玛登珠在雨中向卡瓦勃格雪峰祈祷:“别下雨了,别下了,神啊,爱他们吧!”


公元2000年的时候,在德钦县由当地政府出面,邀请了中国相当多的专家一起开了一个会,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就一座山、就如何保护一座山的文化传统开的一次大会。在这次会上所有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争论很激烈,但是在结尾的时候所有人一致通过了,而且签署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就是说“我们要保护这座山”。其中提到永远不让人再来攀登卡瓦格博。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由政府出面并且参与,而且公开地向社会宣布,不允许再攀登一座因为文化而被尊敬的山。


每每看到这些文字,我都会泪流不止,不停地用纸巾搌着眼泪。这些泪,倾注的感情是复杂的,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但不论是什么情况,心怀感恩之心敬畏自然、守护自然,就是对我们自己,也是对社会最好的报答,这是绝对不会有错的,人们连这个最基本、最起码的道理都做不到,这不能不让人悲哀。可能正因如此,悲剧才一幕幕地发生、一幕幕地重演。记得在本帖中,我曾写过这段文字:“西藏之旅对我来说,不为朝圣,只为贴近大地母亲的怀抱;不为祈求,只为母亲揭开面纱看看她的真容;不为探秘,只为找到原来的那个故乡。”


那些影视制片人若以此题材拍部大片,一定会让全球震惊,它足以唤醒人们那久违的环保意识,而由此带来社会效应是难以估量的。

 
发表于 2011-2-13 21:46:55



    守护在天湖边上的藏民和他们的牦牛。




    给小伙子来张留影。镜头永远替代不了眼球,纳木错的辽阔与净洁,永远无法用镜头来再现。当时的情景是:雪山环绕天湖,如同洁白的花瓣护佑着花蕊,白云在天湖的上空飘荡着,它们如幕布一般,使得雪山时而显露,时而隐退,变幻莫测。




    游客们兴奋地在天湖边上玩耍着。这时云层露出点缝隙,可以看到远处那连绵的雪山了。

 
发表于 2011-2-13 21:48:41



    刚才合影的那藏族小朋友,正在与游客“谈生意”。




    纳木错湖边的“旅游公共厕所”。顺便说一句,这是收费的。




    藏民帐篷前的太阳能充电器。

 
发表于 2011-2-13 21:50:13


    离开纳木错后,“盆底”的道路是如此的坦平,天地间的白云是那样的美丽,这种美景迫使我一次次地停下车来,用心来赏析她的美丽。远方那银亮的群山,即是雪山。





    大马从“盆底”向“盆沿”攀爬时很是卖力,驱动常常挂于2挡。当大马来到盆沿后,观景台出现了。在观景台上有块标志石,游客纷纷在此留影。




    下山后,又一片草原开阔地出现了。水清草肥,好地方啊。

[ 本帖最后由 无钩钓寒云 于 2011-02-13 21:51:12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3 21:52:43



    龙仁乡,距当雄县20公里,在此我们接受了警察叔叔的常规检查。




    利用检查等待之际,拍了点路边小景。在藏区,国旗处处可见,也体现出国家对藏区的重视。




    沿途,常常见到风马旗、佛塔。

 
发表于 2011-2-13 21:54:43



    当你开车路过这种不起眼的小房子里,千万不要一驶而过,要停下来,到这里领限速卡,不然会吃苦头的。





乌云挡不住雪山的美丽,在云雾中看雪山也是别有情趣的。


乌云、雪山、云雾,似乎与人类生活有着类似的地方。就在我们玩兴极高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孩子受伤了,而且是头破血流。


  (待续)

 
发表于 2011-2-18 19:59:12

(续)




    在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原地带,我们觉得这里很壮美,于是停车拍照。小伙子发现这里的兔鼠很可爱,于是设计了一个“计谋”,准备抓俘虏。这不,孩子在追逐兔鼠。




    后来我们看到这块牌子才知,这是色林错国家自然保护区,一个坐落在草原之中的湖泊群,每年都有大批的黑颈鹤迁徙于此。当地海拔4642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为中国所特有的珍贵鸟类。这张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

 
发表于 2011-2-18 20:01:55



小伙子在高海拔处经过一番奔跑、追逐,大脑严重缺氧,在上车时不慎撞上了车门边角,当时血就涌了出来。好在他老爸当初留了一手,没有把医用绷带全捐给先前那些遇车祸的藏民,留下的绷带在关键的时刻发挥了作用。我在给孩子包扎伤口时,朋友似乎懂些外科常识,对我说:“CL(我的名),还应该把伤口周围的头发剪掉再包扎吧。”当时血在流,我哪管这个,按战争片中伤员的包扎样子,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把小伙子脑袋裹了起来,就是照片上这模样。


小伙子泪流满面,伤心呐!这就验证了那句老话:有喜就有悲,悲喜交加。在我看来,那些小动物们在草原上生活得很好,你设“计谋”去抓它们干什么?尽管孩子良善,绝不会伤害小动物们,但这冥冥之中的当头一击,显然是警示。在我的心目中,别说去实施“计谋”,就连想都不应该想(抓小动物们)。孩子小,哪懂这个?出这事也好,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必修课。




    大马在这平坦笔直的道路上驰骋着,路边的景色异常美丽,特别是高原上的云,非常有特点:千姿百态、厚重壮观,另外距地面极低,给人的感觉就是“唾手可得”。




    车子很快靠近了这朵大云团,这气势非同一般啊。

 
发表于 2011-2-18 20:04:45

行驶中,朋友还惦记孩子的伤情,劝我说:“CL啊,我们是不是找家医院,把孩子的伤口看看?”



本来,我没把孩子的情况当成一回事,只是认为那是受了点皮肉之伤,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小时因顽皮受伤是常有的事,但经朋友这么一提醒,觉得应该重视一下,以免留下后患。这事,我真诚地感谢朋友!



我看了看GPS,发现距我们最近的城市是那曲,于是决定在那曲找家医院。经GPS搜索,我们选定了“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应该算是比较大的医院了。





    路面好,车子开的很快,从孩子受伤到我们赶到那曲,只用了二十来分钟时间。





    那曲街头。

[ 本帖最后由 无钩钓寒云 于 2011-02-18 21:54:51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8 20:06:57



   


这里的卡车披红戴绿,装扮得很漂亮。


GPS定位相当准,直接把我们引领到医院的门口,但人家在装修,正门进不去,经打听后,我们绕了个道,从东门进了这家医院。


进了医院后,给我的感觉似乎是乡镇医院,里面冷冷清清,只有零星的几个病人和医务人员。可能是地处偏僻,人家的时间观念不强,医生在诊治前面一位女患者时占用了很长时间。但这种不高的工作效率也有好处,就是诊治的细,慢工出细活。那位三十来岁的男大夫在给孩子处理伤口、包扎伤口的细致情景,让我记忆犹新。正如朋友所说的那样,医生先把孩子伤口周围的头发剪去了,并用酒精多次消毒,之后用块合适的消炎棉纱垫于伤口处,最后进行了包扎。别的不说,仅那包扎的手法,就比我强出许多倍,毕竟人家是专业人员。


大夫很慎重,建议我拿点服用的消炎药。我,当然采纳。




    离开医院,大马上了109国道。坐在副驾上的我看了看孩子,状态比之前好多了,心踏实多了。这不,孩子见我举起相机,很是配合。专业就是专业,孩子脑袋上的包扎水平比我强多了,这个在医生包扎时,我看了人家的手法,就心生佩意了。

 
发表于 2011-2-18 20:18:00



    车子行驶在这地广人稀的草原上,面对这广袤的大地和多变的云层,脑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兴奋的脑神经迫使着手指不停地按着相机的快门,这是在内地生活多年很少遇到过的(事)。




    发黄的草地,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坐在副驾上的我,被眼前这朵巨大的云团惊呆了。它,似乎离地近在近在咫尺。照片记录时间是:2009

 
到第
 

高级模式

0/5000字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提示

您是否确认将回复优先展示,扣除300积分?

您已被楼主屏蔽,不能回复该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