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看看美国医学专家的研究报告,知道了保险杠的作用,再比较大小不迟!
你先说没有,结果是有!现在你又嫌小,大了会伤自车上的乘车人,明白吗?
天赖后防撞梁该是有的,楼主是正确的.
天籁这条没有发育的小JJ 也叫防撞钢梁吗?
不客气!在美国法律规定必须安装缓冲器(也叫保险杠),不是某些文章上说的是保险公司的要求,保险公司能约束汽车企业吗?
美国是允许缓冲器中不使用“防撞钢梁”的!
轩逸车没有安装后“防撞钢梁”,并不是没有安装后缓冲器。根据美国的研究,软缓冲器比硬缓冲器的效果要好!
原帖由 boyzonexxx 于 2011-08-16 23:25 发表在 297 楼
楼主的文章禁得起仔细推敲,用理有根有据,处理一些无理取闹的网友的问题还能展现很高的学术性,难能可贵。 我个人认为防撞梁作用还是有的,只是很有限,要明确是:只有在乘员舱架构坚固合理的情况下,在40%正面非高速撞击(约<15km/h)和100%低速撞击(约<8km/h)下才有用,且2者作用都是降低损失。而后防撞梁话是看车重以及结构相匹配的bumper,不是一味的越硬越好,主要作用就是吸能,及降低维修费,在此基础上越硬,乘员头颈损伤危害加大(车尾越吸能,乘员头部瞬间势能就越小)。像类似早期普桑捷达这种车型,即使有再厚再猛的防撞梁,都是…
1,速度太快装防撞梁没有意义,并且对别的车伤害大,
2,防滚架是什么?没见过
原帖由 宝石流霞 于 2011-08-17 00:00 发表在 298 楼
引用:原帖由 boyzonexxx 于 2011-08-16 23:25 发表在 297 楼 楼主的文章禁得起仔细推敲,用理有根有据,处理一些无理取闹的网友的问题还能展现很高的学术性,难能可贵。 我个人认为防撞梁作用还是有的,只是很有限,要明确是:只有在乘员舱架构坚固合理的情况下,在40%正面非高速撞击(约<15km/h)和100%低速撞击(约<8km/h)下才有用,且2者作用都是降低损失。而后防撞梁话是看车重以及结构相匹配的bumper,不是一味的越硬越好,主要作用就是吸能,及降低维修费,在此基础上越硬,乘员头颈损伤危害加大(车尾越吸能,乘员头部瞬间势能就越小)。像…
楼主的***禁得起仔细推敲,用理有根有据,处理一些无理取闹的网友的问题还能展现很高的学术性,难能可贵。
我个人认为防撞梁作用还是有的,只是很有限,要明确是:只有在乘员舱架构坚固合理的情况下,在40%正面非高速撞击(约<15km/h)和100%低速撞击(约<8km/h)下才有用,且2者作用都是降低损失。而后防撞梁话是看车重以及结构相匹配的bumper,不是一味的越硬越好,主要作用就是吸能,及降低维修费,在此基础上越硬,乘员头颈损伤危害加大(车尾越吸能,乘员头部瞬间势能就越小)。像类似早期普桑捷达这种车型,即使有再厚再猛的防撞梁,都是徒劳的,车架总体结构基本就决定了高速碰撞的形态。还请真正关注安全的网友,不要选择老车型,而新车型基本都不存在什么安全问题。
另外纠正楼主2个小错误,加速度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并不是米每秒。德尔塔是希腊字母,德尔塔V=ΔV,是物理里面相对速度的意思。
给大家一个课后练习:1,为什么F1赛车没有安装防撞梁?而把所有高科技都去加固乘员舱。
2,为什么房车赛当中,防滚架全部都是安装在乘员舱内,而不在车头车尾加上厚重的钢梁?
原帖由 宝石流霞 于 2011-08-16 12:21 发表在 288 楼
我同意你的观点,但就是那个疑问,轩逸怎么会凭空多出2个防撞梁的支架.别小看这2个支架,这是工程师匠心独运的成果,它被设计成宝塔型,对不同能量的撞击有很好的吸能效果.
你很有见解!和你一样,我也怀疑那两个不是某些人所蛊惑的是“防撞梁”的支架了。我说我要研究一下,正好网友让我看的那些有关“防撞钢梁”的帖子中,正好有不少车型的后“防撞梁”支架的照片,可以进行对比:
天籁的“防撞钢梁”的支架,外形粗大,是长方体。而轩逸的那两个物体是切尖圆锥体的纤细造型。
MG6的“防撞钢梁”的支架,同样外形粗大,是长方体。
轩逸的被某些人称作是“防撞钢梁”支架的物体,显得细小、单薄,且顶端只见一个圆孔,“防撞钢梁”是不可能与支架只固定一个螺丝!
我看了那些对比“防撞钢梁”文章中的所有照片,所有车的“防撞钢梁”支架中没有一个与轩逸上的物体的造型类似,因此,可以肯定它们不是“防撞钢梁”的支架!
那是什么东西呢?想起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学会(IIHS)关于保险杠的研究中文章曾提到,先前进行的碰撞测试是全车宽度的正面测试,几年后,所以汽车企业全都达标。后来,IIHS调整了碰撞测试的难度,改为部分车身宽度的碰撞测试。所以,汽车制造企业又加强的前后碰撞部位两端的强度。这两个物体是否是两个撞击缓冲桶呢?
再看看下面大众新款Polo后部的保险杠内部,两个泡沫缓冲块的位置与轩逸的两个物体的位置相似。
原帖由 wpgood 于 2011-08-16 19:05 发表
曾几何时,一段“小强实验室”的视频在网上盛传,围观者对小强的“重大发现”惊讶不已,怎么国内竟然有那么多车没有安装“防撞钢梁”呀?真是不可思议、太可怕了! 对此有人瞠目结舌,有人担惊受怕,有人捶胸顿足,有人怒发冲冠,有人说三道四,有人推波助澜,有人提心吊胆,有人幸灾乐祸。一时间有关“防撞梁”的争论风起云涌、甚嚣尘上。偷工减料说,隐患危险说,欺骗愚弄说,歧视阴谋说等,各种猜测和争论喋喋不休,不一而足。甚至有的天籁车主也在纳闷,新天籁的后“防撞钢梁”怎么那么小?更奇怪的是,相关汽车企业和主管部门都噤若寒蝉、默不做…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