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心里话,坐着日系车上高速,跟本睡不着觉,因为害怕,,
原帖由 jimmy_ccc 于 2012-01-25 19:22 发表
关于汽车防撞梁的最精辟比喻!!!没有防撞梁的汽车相当于纸箱,有防撞梁的汽车相当于木箱;箱子里的海绵相当于汽车的安全带和气囊;箱子里的鸡蛋相当于汽车里的人!!假设木箱和纸箱的体积相同,木箱的重量是纸箱的1.5倍。如果箱子里没有海绵,那么保证纸箱里的鸡蛋的最高运行速度是5m/s(按弹性碰撞理论,也即相当于安全碰撞速度为10m/s,下面不再赘述),而保证木箱里的鸡蛋的最高运行速度只有2m/s(即相当于安全碰撞速度4m/s);如果箱子里有海绵,那么保证纸箱里的鸡蛋的最高运行速度是10m/s(即相当于安全碰撞速度20m/s),而保证木箱里的鸡蛋的最高运行速度则达到了…
网上找的另一个网友写的帖子,给你作为参考呵呵
吸能对于车车碰撞是致命的,现在的车祸车车碰占80%以上,碰树撞墙掉悬崖毕竟只是少数,转一篇帖子吧
当前汽车的碰撞实验的一个陷阱就是:不同车型都是对着质量和强度都是无限大的被撞物冲击。然后以此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汽车的安全性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是极端错误的。
举个例子:拿鸡蛋对着锅台碰,你可以发现所有的鸡蛋碎了,而且都碎得差不多,于是可以得出鸡蛋的安全性都差不多。可是你拿两个鸡蛋对碰呢,结果是一边损坏一半吗?
错!你会发现,一定只有一个鸡蛋碎了,同时另一个完好无损!
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对着锅台碰都差不多,但是鸡蛋之间对碰却永远只有一个碎了?这个实验结果与汽车碰撞有关系吗?
原因就在于:当结构开始溃败时,刚度会急剧降低。让我们仔细看一下鸡蛋碰撞的过程吧!1,两个鸡蛋开始碰撞一瞬间,结构都是完好的,刚性都是最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其中一个刚性较弱的结构开始溃败;3,不幸发生了,开始溃败的结构刚度急剧降低,于是,开始溃败就意味着它永远溃败,于是所有的能量都被先溃败的一只鸡蛋吸走了。
我们在看看汽车之间的碰撞吧(撞锅台,大家的结果当然都一样!)。1,开始,两车的结构都是完好的,都在以刚性对刚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刚性较弱的A车的结构开始溃败,大家熟知的碰撞吸能区开始工作;3,不幸再次发生,因为结构变形,A车的结构刚度反而更急剧降低,于是开始不停的“变形、吸能”;4,在A车的吸能区溃缩到刚性的驾驶仓结构之前,另一车的主要结构保持刚性,吸能区不工作。
结论:两车对碰,其中一个刚度较低的,吸能区结构将先溃败并导致刚度降低,最终将承受所有形变,并吸收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你总可以看到,两车碰撞时,往往一车的结构几乎完好无损,另一车已经是稀哩哗啦拖去大修!
回到最近一个一直很热的话题:钢板的厚度对安全性有影响吗?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大得超出你的想象:钢板薄20%不是意味着安全性下降20%或者损失增大20%, 而是意味着你的吸能区将先对手而工作,并将持续工作到被更硬的东西顶住(可能是你的驾驶舱), 并承担几乎全部的碰撞形变损失!
总结:在车与车的碰撞中,输家通吃。所以一个拿汽车的刚度开玩笑的车厂,它根本不在乎你的生命。
你永远不能在碰撞实验中看到,不同车型之间的碰撞。因为哪怕就弱那么一点,结果就是零和一的区别!太惨了!看到就没人买了!
附:一些特殊例子的解释:
一,轻微碰撞,两车的车灯都碎了。解释:强度高的车灯先碰碎了强度低的车灯,但是在继续的过程中,被后面强度更高的金属杠撞碎。所以在碰撞的瞬间,还是只有一个破碎!
二,中等碰撞,B车防撞杠有轻微痕迹,A车严重变形。解释:塑胶防撞杠弹性大,所以实际上两车的吸能区的前杠直接隔着杠相抵。强度高的那个吸能区不变形,强度低的那个吸能区变形后,导致较严重的严重损坏。
三,猛烈碰撞,两车的吸能区都溃败了。解释:1,刚度低的A车吸能区先溃败退缩,一直到被刚性很强的驾驶舱结构抵住。2,如果还有能量,B车车头吸能区不敌A车驾驶舱,也开始溃败吸能。3,最后如果还有能量,两车驾驶仓结构直接碰撞。聪明的你应该可以看出,刚度高的B车驾驶员在缓冲两次后才发生驾驶舱的直接碰撞,你希望是在那个车里面!
四,吸能区的结构复杂多了,哪是鸡蛋可以比的。解释:结构的完整性是刚度的最重要保证。越复杂的结构一旦开始溃散,刚性消失的越快。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车和欧洲车碰撞的时候,日本车就是个活动的棺材……
补充一些:
知道吗,其实在两车相撞时,你自己才是最大的杀手,或者说是你自己的惯性将你撞散的。
举个极端的例子,2个同样大小的球体,一个是石头另一个是木头制成,在迎面向碰时,碰撞的结果是木质球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而石质球则保持原先的轨迹,但减速运动,同时根据物理公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两球碰撞初期有各自的速度,但相对速度是相同的,从矢量上来看方向相反。
2、在碰撞的瞬间,相互传递各自的能量。
3、碰撞结束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除了产生的热量外,全部转化成各自的动能,其结果是木球反向运动,速度上如不考虑方向,大于原先木质球自身的速度,而小于两球的相对速度;石球则保持原来运动方向,速度小于原石球自身速度。
从上面的例子(虽然是弹性正碰,但也足以说明问题)可以看出,两个物体相撞,质量大的物体更能够保持自有的惯性,从直观上形容,就是质量小的做的是调头运动,质量大的做的是减速运动,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在车体碰撞时,我们是被自己的惯性撞伤的,而撞击的力量只与本人的体重和当时的撞击加速度有关,这里的加速度是负值,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大车(重车)的乘坐人员的撞击加速度远远低小车(轻车),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一致公认的欧美车比小日本车安全但在碰撞试验里又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的原因,你看看美国的老太太都开着通用的皮卡,就知道为什么了。
所以说要想安全系数更高:
1、开分量大的车,当然油耗也高,全当买保险了。
2、减肥,降低你的质量,这样可以做小日本的车了,于是乎,我突然明白什么是小日本了!
对论点的补充,实际上有一个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的问题,我们行驶在路上的车看到的只是各自的车速,这是绝对速度,但两车相撞的瞬间那可是相对速度,而碰撞试验做的是绝对速度,即大家的碰撞加速度都视为相同,而实际上,由于车体钢板强度,车体自身重量的原因,在实际碰撞时,两车的加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同一个乘坐人员(质量相同)坐在两种不同的车内的受力不同,F=ma这个公式大家都知道。
在吸能变形的过程中,钢板强度大质量重的车后变形,充分保证了原车的惯性,可以将质量轻的车当成一个弹簧,重车此时是撞在弹簧上,考虑到轻车的变形后重车开始变形吸能,从原理上似乎两车同样向对做的是弹性碰撞,但其实不然,由于轻车的能量在碰撞的过程中迅速消耗,也就是我们说的惯性小,当重车还没有完全吸能变形完毕,轻车的碰撞残能已经不能够使得重车的缓冲区继续变形了,此时产生了质的变化,重车的残能量将轻车反推,使得轻车作了短暂的后退运动,此时对于重车而言还是相当于顶在一个弹簧上继续泻能,直到两车停止,而轻车因为已无变形,在掉头瞬间的临界速度,对于轻车来说其绝对速度为零,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轻车车体的加速度远远大于重车,我这里指的是车体,这就意味着同样质量的乘员,轻车上的乘员的自身惯性撞击力要远远大于重车。
这就使碰撞试验和实际撞车的不同,碰撞试验时两车从初速度到停止完全相同,因此只要谁的缓冲区做得好就能得到高分,这是小日本的长处,但在实际撞车时,总的停止时间远远大于轻车并且是逐渐减速,而轻车在碰撞中途就已经完全停止并作反向运动,所以从两车的运动轨迹来看,重车的撞击加速度(实际上是反向加速度)要远远小于轻车,这就是误区。
例子:
当两车相撞时假设车子都是50KM/h,日本车重1000KG,德国宝马2000KG,
用物理中的动量来算一下。P=MV。
P(日)=1000x50=50000
P(宝马)=2000x50=100000
设宝马方向为正方向!!!
根据动量守恒定理:动量是矢量(有正负方向之分),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此时该系统的总动量是向宝马开的方向,为100000-50000=50000。(正方向)
没有形变
假设撞击后不存在形变,两车贴在一起,该系统的总动量仍为50000,
P=MV,V=P/(M(日)+M(宝马))=50000/3000=16.666666...约为17KM/h(正方向),
由于两车贴在一起向宝马方向运动,所以宝马车的速度改变了50-17=33KM/h,而日本车改变了50+17=67KM/h,
自己看看哪个驾驶员受的速度改变大?
存在形变
但车子都会有吸能措施,所以撞完后都会弹开并且停下,弹开总共分5种情况
1.宝马车不动,日本车后退(就是所有弹力都给了日本车,在上面没有形变情况的基础上,两个驾驶员受的改变更大)
2.日本车不动,宝马车后退(不符合物理学的定理,能量守恒)
3.两车同时向宝马车原方向运动
a.宝马车慢,日本车快(日本车驾驶员受的改变比没有形变的情况更为可怕)
b.一样快(类似没有形变的情况)
c.宝马车快,日本车慢(想想看也不可能,最起码也应该是一样,就是紧贴在一起)
4.两车分别向原先各自的反方向运动
a.日本车退的快(肯定,能量守恒就决定了)
b.宝马车退的快(不符合物理学的定理)
c.两车退的一样快(也不可能,因为弹开的力的能量是固定的,但两车质量不一样,所以根据能量守恒车重的动得慢,车轻的动得快,也就是a情况)
5.两车同时向日本车原方向运动(这已经不符合物理学的定理!日本车方向是负方向,初始总系统的方向是正方向)
所以不管怎样,都是车重的驾驶员受的速度改变要小于车轻的!!!(去看看火车撞汽车,汽车撞自行车,就连摩托撞自行车也能说明车重好)
再说一点,日本车的吸能区一般情况要先于宝马车工作,那时它的工作是吸收两车的能量,所以驾驶室变形的话肯定是日本车先!!!
总结:
1.车碰车,更硬的车更安全。
2.如果车的硬度(结构强度,刚性)都一样,那么车重的会把车轻的“撞开”,重量比越大轻车受到的冲击力越大。
日本车从来不提安全性这个卖点(不然从哪里抠钱,大家都是做车的),它讲的是性价比,至于那“万一”,人都有侥幸心理,中彩都没那么准,那个“万一”应该不会找到自己身上吧,所以在中国,“物美价廉”的日系车很好卖。
以上针对的是国内生产卖国人的日系车,出口欧美的不是一回事。原因大家都知道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cars/1/34857.shtml
这种帖子我怎么能够不顶
原帖由 guoyanglyl 于 2012-01-25 18:49 发表在 278 楼
分三部分吧。1:防撞梁:1}有好,还是没有好?我个人认为,有好。2}防撞梁始终有作用吗?比如时速30公里以下有用,60公里以上完全没有用。我个人认为,有作用,但仅限于30公里以下。3}防撞梁越粗越好吗?还是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就可以?我个人认为后者。2:车重1}前提必须是两者在同一碰撞等级星级下,重车好。2}如果忽略这个前提,车重未必好。3:轻量化1}在结构造价性能没有大的改动下,是否有必要轻量化?我个人认为有。2}高端车才可以优化?错,我个人认为中低端车同样可以减重轻量化。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论证才有理有据,你一股脑都混在一起了,无论…
网上找的另一个网友写的帖子,给大家作为参考,呵呵
从鸡蛋的碰撞来看汽车的碰撞安全问题
吸能对于车车碰撞是致命的,现在的车祸车车碰占80%以上,碰树撞墙掉悬崖毕竟只是少数,转一篇帖子吧
当前汽车的碰撞实验的一个陷阱就是:不同车型都是对着质量和强度都是无限大的被撞物冲击。然后以此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汽车的安全性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是极端错误的。
举个例子:拿鸡蛋对着锅台碰,你可以发现所有的鸡蛋碎了,而且都碎得差不多,于是可以得出鸡蛋的安全性都差不多。可是你拿两个鸡蛋对碰呢,结果是一边损坏一半吗?
错!你会发现,一定只有一个鸡蛋碎了,同时另一个完好无损!
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对着锅台碰都差不多,但是鸡蛋之间对碰却永远只有一个碎了?这个实验结果与汽车碰撞有关系吗?
原因就在于:当结构开始溃败时,刚度会急剧降低。让我们仔细看一下鸡蛋碰撞的过程吧!1,两个鸡蛋开始碰撞一瞬间,结构都是完好的,刚性都是最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其中一个刚性较弱的结构开始溃败;3,不幸发生了,开始溃败的结构刚度急剧降低,于是,开始溃败就意味着它永远溃败,于是所有的能量都被先溃败的一只鸡蛋吸走了。
我们在看看汽车之间的碰撞吧(撞锅台,大家的结果当然都一样!)。1,开始,两车的结构都是完好的,都在以刚性对刚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刚性较弱的A车的结构开始溃败,大家熟知的碰撞吸能区开始工作;3,不幸再次发生,因为结构变形,A车的结构刚度反而更急剧降低,于是开始不停的“变形、吸能”;4,在A车的吸能区溃缩到刚性的驾驶仓结构之前,另一车的主要结构保持刚性,吸能区不工作。
结论:两车对碰,其中一个刚度较低的,吸能区结构将先溃败并导致刚度降低,最终将承受所有形变,并吸收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你总可以看到,两车碰撞时,往往一车的结构几乎完好无损,另一车已经是稀哩哗啦拖去大修!
回到最近一个一直很热的话题:钢板的厚度对安全性有影响吗?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大得超出你的想象:钢板薄20%不是意味着安全性下降20%或者损失增大20%, 而是意味着你的吸能区将先对手而工作,并将持续工作到被更硬的东西顶住(可能是你的驾驶舱), 并承担几乎全部的碰撞形变损失!
总结:在车与车的碰撞中,输家通吃。所以一个拿汽车的刚度开玩笑的车厂,它根本不在乎你的生命。
你永远不能在碰撞实验中看到,不同车型之间的碰撞。因为哪怕就弱那么一点,结果就是零和一的区别!太惨了!看到就没人买了!
附:一些特殊例子的解释:
一,轻微碰撞,两车的车灯都碎了。解释:强度高的车灯先碰碎了强度低的车灯,但是在继续的过程中,被后面强度更高的金属杠撞碎。所以在碰撞的瞬间,还是只有一个破碎!
二,中等碰撞,B车防撞杠有轻微痕迹,A车严重变形。解释:塑胶防撞杠弹性大,所以实际上两车的吸能区的前杠直接隔着杠相抵。强度高的那个吸能区不变形,强度低的那个吸能区变形后,导致较严重的严重损坏。
三,猛烈碰撞,两车的吸能区都溃败了。解释:1,刚度低的A车吸能区先溃败退缩,一直到被刚性很强的驾驶舱结构抵住。2,如果还有能量,B车车头吸能区不敌A车驾驶舱,也开始溃败吸能。3,最后如果还有能量,两车驾驶仓结构直接碰撞。聪明的你应该可以看出,刚度高的B车驾驶员在缓冲两次后才发生驾驶舱的直接碰撞,你希望是在那个车里面!
四,吸能区的结构复杂多了,哪是鸡蛋可以比的。解释:结构的完整性是刚度的最重要保证。越复杂的结构一旦开始溃散,刚性消失的越快。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车和欧洲车碰撞的时候,日本车就是个移动的guancai……
补充一些:
知道吗,其实在两车相撞时,你自己才是最大的杀手,或者说是你自己的惯性将你撞散的。
举个极端的例子,2个同样大小的球体,一个是石头另一个是木头制成,在迎面向碰时,碰撞的结果是木质球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而石质球则保持原先的轨迹,但减速运动,同时根据物理公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两球碰撞初期有各自的速度,但相对速度是相同的,从矢量上来看方向相反。
2、在碰撞的瞬间,相互传递各自的能量。
3、碰撞结束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除了产生的热量外,全部转化成各自的动能,其结果是木球反向运动,速度上如不考虑方向,大于原先木质球自身的速度,而小于两球的相对速度;石球则保持原来运动方向,速度小于原石球自身速度。
从上面的例子(虽然是弹性正碰,但也足以说明问题)可以看出,两个物体相撞,质量大的物体更能够保持自有的惯性,从直观上形容,就是质量小的做的是调头运动,质量大的做的是减速运动,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在车体碰撞时,我们是被自己的惯性撞伤的,而撞击的力量只与本人的体重和当时的撞击加速度有关,这里的加速度是负值,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大车(重车)的乘坐人员的撞击加速度远远低小车(轻车),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一致公认的欧美车比小日本车安全但在碰撞试验里又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的原因,你看看美国的老太太都开着通用的皮卡,就知道为什么了。
所以说要想安全系数更高:
1、开分量大的车,当然油耗也高,全当买保险了。
2、减肥,降低你的质量,这样可以做小日本的车了,于是乎,我突然明白什么是小日本了!
对论点的补充,实际上有一个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的问题,我们行驶在路上的车看到的只是各自的车速,这是绝对速度,但两车相撞的瞬间那可是相对速度,而碰撞试验做的是绝对速度,即大家的碰撞加速度都视为相同,而实际上,由于车体钢板强度,车体自身重量的原因,在实际碰撞时,两车的加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同一个乘坐人员(质量相同)坐在两种不同的车内的受力不同,F=ma这个公式大家都知道。
在吸能变形的过程中,钢板强度大质量重的车后变形,充分保证了原车的惯性,可以将质量轻的车当成一个弹簧,重车此时是撞在弹簧上,考虑到轻车的变形后重车开始变形吸能,从原理上似乎两车同样向对做的是弹性碰撞,但其实不然,由于轻车的能量在碰撞的过程中迅速消耗,也就是我们说的惯性小,当重车还没有完全吸能变形完毕,轻车的碰撞残能已经不能够使得重车的缓冲区继续变形了,此时产生了质的变化,重车的残能量将轻车反推,使得轻车作了短暂的后退运动,此时对于重车而言还是相当于顶在一个弹簧上继续泻能,直到两车停止,而轻车因为已无变形,在掉头瞬间的临界速度,对于轻车来说其绝对速度为零,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轻车车体的加速度远远大于重车,我这里指的是车体,这就意味着同样质量的乘员,轻车上的乘员的自身惯性撞击力要远远大于重车。
这就使碰撞试验和实际撞车的不同,碰撞试验时两车从初速度到停止完全相同,因此只要谁的缓冲区做得好就能得到高分,这是小日本的长处,但在实际撞车时,总的停止时间远远大于轻车并且是逐渐减速,而轻车在碰撞中途就已经完全停止并作反向运动,所以从两车的运动轨迹来看,重车的撞击加速度(实际上是反向加速度)要远远小于轻车,这就是误区。
例子:
当两车相撞时假设车子都是50KM/h,日本车重1000KG,德国宝马2000KG,
用物理中的动量来算一下。P=MV。
P(日)=1000x50=50000
P(宝马)=2000x50=100000
设宝马方向为正方向!!!
根据动量守恒定理:动量是矢量(有正负方向之分),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此时该系统的总动量是向宝马开的方向,为100000-50000=50000。(正方向)
没有形变
假设撞击后不存在形变,两车贴在一起,该系统的总动量仍为50000,
P=MV,V=P/(M(日)+M(宝马))=50000/3000=16.666666...约为17KM/h(正方向),
由于两车贴在一起向宝马方向运动,所以宝马车的速度改变了50-17=33KM/h,而日本车改变了50+17=67KM/h,
自己看看哪个驾驶员受的速度改变大?
存在形变
但车子都会有吸能措施,所以撞完后都会弹开并且停下,弹开总共分5种情况
1.宝马车不动,日本车后退(就是所有弹力都给了日本车,在上面没有形变情况的基础上,两个驾驶员受的改变更大)
2.日本车不动,宝马车后退(不符合物理学的定理,能量守恒)
3.两车同时向宝马车原方向运动
a.宝马车慢,日本车快(日本车驾驶员受的改变比没有形变的情况更为可怕)
b.一样快(类似没有形变的情况)
c.宝马车快,日本车慢(想想看也不可能,最起码也应该是一样,就是紧贴在一起)
4.两车分别向原先各自的反方向运动
a.日本车退的快(肯定,能量守恒就决定了)
b.宝马车退的快(不符合物理学的定理)
c.两车退的一样快(也不可能,因为弹开的力的能量是固定的,但两车质量不一样,所以根据能量守恒车重的动得慢,车轻的动得快,也就是a情况)
5.两车同时向日本车原方向运动(这已经不符合物理学的定理!日本车方向是负方向,初始总系统的方向是正方向)
所以不管怎样,都是车重的驾驶员受的速度改变要小于车轻的!!!(去看看火车撞汽车,汽车撞自行车,就连摩托撞自行车也能说明车重好)
再说一点,日本车的吸能区一般情况要先于宝马车工作,那时它的工作是吸收两车的能量,所以驾驶室变形的话肯定是日本车先!!!
总结:
1.车碰车,更硬的车更安全。
2.如果车的硬度(结构强度,刚性)都一样,那么车重的会把车轻的“撞开”,重量比越大轻车受到的冲击力越大。
日本车从来不提安全性这个卖点(不然从哪里抠钱,大家都是做车的),它讲的是性价比,至于那“万一”,人都有侥幸心理,中彩都没那么准,那个“万一”应该不会找到自己身上吧,所以在中国,“物美价廉”的日系车很好卖。
以上针对的是国内生产卖国人的日系车,出口欧美的不是一回事。原因大家都知道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cars/1/34857.shtml
原帖由 guoyanglyl 于 2012-01-26 14:07 发表在 290 楼
多谢指教!恕我愚昧,这篇文章大概就是你们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文章了吧?因为太多太长,我一点点的说一下我的看法,然后不对之处敬请指出!1:鸡蛋论。这个首先就是错误的定位。车辆吸能设计保护的首先不是车辆本身,还是指里的乘客,或者说是鸡蛋后面的。。什么好呢?鸽子蛋吧。用这个比喻吧。先说鸡蛋碰鸡蛋,这个没有错。即吸能的碰上不吸能的,吸能先损坏。这个是对的。理论和结论都正确。我们的问题是,既然吸能先损坏我们为什么还要把车辆设计成吸能的呢?因为这个命题和楼主一样都犯了错误!吸能设计保护的是驾驶舱和成员的安全,而不是车辆本身!…
原帖由 gznodreamer 于 2012-01-26 15:11 发表在 293 楼
引用:原帖由 jimmy_ccc 于 2011-10-11 15:04 发表在 23 楼 根据动量定理而得。另外,有一些笔误:如果纸箱和木箱同样以10m/s的速度正面碰撞,根据动量定理,纸箱的碰撞速度为12m/s,里面的鸡蛋将会破碎;而木箱的碰撞速度为8m/s,里面的鸡蛋将完好无损!如果纸箱和木箱同样以20m/s的速度正面碰撞,根据动量定理,纸箱的碰撞速度为24m/s,里面的鸡蛋将会全部破碎;而木箱的碰撞速度为16m/s,里面的鸡蛋依然安全!… ————从一开始的假设就是错的!一条钢条能代表整个车架么?…
今天半岛都市报登的 转个电子版给大家 这是网址 半岛主网站
案例一:有无防撞梁撞树
①无防撞梁撞树
②有防撞梁撞树
A3撞倒三棵椰子树!
原帖由 只不过发了个团购贴 于 2012-01-25 19:33 发表在 286 楼
网上找的另一个网友写的帖子,给你作为参考呵呵吸能对于车车碰撞是致命的,现在的车祸车车碰占80%以上,碰树撞墙掉悬崖毕竟只是少数,转一篇帖子吧 当前汽车的碰撞实验的一个陷阱就是:不同车型都是对着质量和强度都是无限大的被撞物冲击。然后以此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汽车的安全性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是极端错误的。 举个例子:拿鸡蛋对着锅台碰,你可以发现所有的鸡蛋碎了,而且都碎得差不多,于是可以得出鸡蛋的安全性都差不多。可是你拿两个鸡蛋对碰呢,结果是一边损坏一半吗? 错!你会发现,一定只有一个鸡蛋碎了,同时另一个完好…
多谢指教!
恕我愚昧,这篇文章大概就是你们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文章了吧?
因为太多太长,我一点点的说一下我的看法,然后不对之处敬请指出!
1:鸡蛋论。
这个首先就是错误的定位。
车辆吸能设计保护的首先不是车辆本身,还是指里的乘客,或者说是鸡蛋后面的。。什么好呢?鸽子蛋吧。用这个比喻吧。
先说鸡蛋碰鸡蛋,这个没有错。即吸能的碰上不吸能的,吸能先损坏。这个是对的。理论和结论都正确。
我们的问题是,既然吸能先损坏我们为什么还要把车辆设计成吸能的呢?
因为这个命题和楼主一样都犯了错误!
吸能设计保护的是驾驶舱和成员的安全,而不是车辆本身!
也可以理解成,保护的是蛋黄或者说鸡蛋后面的鸽子蛋!不是保护蛋壳!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低速撞击下,吸能车溃散的程度要高于老款不吸能的车,但是中高速的情况下一定是吸能车辆里的乘客更加安全!
吸能的原理我不想多说,大家都能找到。
如果说新款帕萨特撞不过10年前的老款,新款奔驰撞不过老款奔驰,新款宝马撞不过老款宝马,我只能说,这些厂家都是傻B,那么多年花了那么多钱,结果还不如以前的车!
AB两车均没有吸能设计。40码对撞车辆损坏不会很严重,但是里面的乘客可能就挂了。
CD两车均有吸能设计,60码对撞车辆报废,但是乘客无损。
ACBD两车低速对撞,CD两车受损严重,但是乘客安全。AB乘客受损。
高速对撞,CD两车报废,但是乘客安全。AB乘客死亡。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对车辆进行吸能设计!
我想请问二位,车辆到底应该吸能还是不吸能?能否正面回答?
如果二位均否定吸能,呵呵,我只能说你们比全世界的汽车科学家物理学家都高一等,更不是我能狡辩的了的。
麻烦正面回答一下?
2:钢板。
全文没有指出这个钢板到底是指蒙皮,还是车架钢板。
按照我的理解是指蒙皮。
什么叫车皮?
车皮就相当于人的衣服。你穿个皮夹克,我传的真丝衬衣,在低速碰撞的时候,你的夹克明显比我的衬衣耐撞,对皮肤的影响更小。这个是肯定的。
但是如果是高速撞击,衣服有用嘛?你是三岁小孩的骨架,我是三十岁成人的骨架,哪一个能承受更大的力?
起作用的到底是外面那件衣服还是里面的骨架?
一辆车的外皮厚,但是骨架轻,一辆车的外皮薄,但是骨架重,哪一个更耐撞?
所谓的皮厚就好,不可笑吗?
3:防撞梁
前1个说的都非常对!即防撞梁在低速下一定要比没有防撞梁的车好!因为低速下乘客不至于受到什么伤害,但是对车辆的损害就比较大!
第二个第三个就又错了。不错,车体中高速撞击的时候如果A车前面是一根非常坚硬的防撞梁,B车是普通的防撞梁甚至没有,B车一定先溃败吗?
什么叫吸能?如果承认吸能,就很好理解了,即车辆在碰撞中自动溃缩吸收能量,如果A车前面是个刚度非常大防撞梁,车头部分吸能几乎没有作用,力量直接通过大梁传递到驾驶舱引起驾驶舱的变形!
而B车则通过车头变形吸能缓解撞击力从而保护驾驶舱。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很多连防撞梁都没有的汽车获得5星碰撞,而没有任何一个车型弄一个钛合金的防撞梁!
防撞梁的作用到底是低速情况下保护车体,还是可以在中高速提高安全性,这个自己找把。。
这里突然设计到日系车,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纯讨论帖子在阐述了这么多后原来想表达的是攻击日系车。
我也不知道这位作者通过什么科学的论断出日系车都是活棺材的。估计是图片看的太多了吧。
4:车重比车轻好。
首先,石头和木头就已经证明了这又是个错误的举例!
有关石头和木头的论证,很明显,太正确了!
但是!保护的到底是石头还是木头?还是石头和木头后面的人?
我也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石头撞击头部,一个是同样质量的馒头撞击头部,你愿意接受哪一个?
A,你胸前是100公斤的大石头,B,你胸前是100公斤的棉花。
AB相撞,当然B的变形更大。但是对乘客的保护也是最好。
再看AA相撞呢?再看看BB相撞呢?
再说重车好还是轻车好。在同等撞击级别下,同等星级下,当然越重越好!
但是统一的就说重车就好,就可笑了。
碰撞只有2星的1.7T的车是无论如何也撞不过1.5T的5星的车!
如果说1.7T的4星车能和1.5T的车打个平手还差不多。这里必须有个度。而单纯的说重车就是好,真的太可笑!
因为无论奔驰宝马还是奥迪丰田,全世界的车企都在研究如何降低车重!而不是增加!!
我们是被自己的惯性撞伤的,而撞击的力量只与本人的体重和当时的撞击加速度有关,这里的加速度是负值,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大车(重车)的乘坐人员的撞击加速度远远低小车(轻车),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一致公认的欧美车比小日本车安全但在碰撞试验里又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的原因
原来我们是被自己的惯性撞伤的。
太牛了!!!
我简直佩服的无以复加的了!!
我想请问,副驾驶或者后座绑的结结实实的儿童,需要多大的撞击力才能让他被自己的惯性弄死呢?
成人对撞80码基本就完蛋了,而只有十公斤的儿童轻了N个数量级,而且被绑的比大人还结实,需要多少码的撞击力呢?300码还是500码?
而且还能得出欧美车比日本车安全但是实验又不如对方的结果。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欧美车为什么比日本车安全而实验结果不如对方。
首先,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
同级别的车,德系有很多不如日系重!何来欧美车重就安全一说?
其次,车越轻越容易获得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碰撞星级。
车重200公斤,想获得更高级的碰撞星级,不是说车架加重200公斤就那么简单的事,事实上要加重400,甚至500公斤都未必行!而且整体设计都要相当的合理才能达到标准。
5星的轿车比比皆是,谁见过4星的大卡?
而欧美,尤其是美国,车宽体重,根本就没有技术能达到5星标准,但是由于车重撞击小车的时候明显占优。
所以, 才有了欧美车安全但是碰撞结果不如日系一说!
想要安全系数更高,就买价格更高的车!
如果说车轻就不好,就不安全,新宝马1,新马自达,新奥迪A6,新奔驰E统统不要买了,因为这些车统统在减重!而不是增重!
后面的举例用了宝马而不是2T的货车,我算明白了,作者啥都懂,不是不懂,是啥都明白故意装不懂!
我也举个例子,1T的跑车对撞2T的拖拉机,低速下,跑车完败。60码对撞,请问哪个死?
----------------分割线---------------------------------------------------
总结:
1:车碰车,碰撞星级越高越占优!
2:在同样级别下同样星级碰撞条件下,重车一定比轻车安全!但是不在这个前提下的命题或者混淆这个前提。。。呵呵。。
3:德美法韩都在研究如何吸能如何轻量化,为什么文章偏偏拿日本车说事?难道吸能轻量化是日系车专利?
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4:真理越辩越明!恳请二位正面回答!
原帖由 jimmy_ccc 于 2012-01-25 20:18 发表在 289 楼
网上找的另一个网友写的帖子,给大家作为参考,呵呵从鸡蛋的碰撞来看汽车的碰撞安全问题吸能对于车车碰撞是致命的,现在的车祸车车碰占80%以上,碰树撞墙掉悬崖毕竟只是少数,转一篇帖子吧 当前汽车的碰撞实验的一个陷阱就是:不同车型都是对着质量和强度都是无限大的被撞物冲击。然后以此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汽车的安全性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是极端错误的。 举个例子:拿鸡蛋对着锅台碰,你可以发现所有的鸡蛋碎了,而且都碎得差不多,于是可以得出鸡蛋的安全性都差不多。可是你拿两个鸡蛋对碰呢,结果是一边损坏一半吗? 错!你会发现,…
能否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我在楼上已经做了回复,不妥之处请指出。
补充一点:
二位能否共同回答我,为什么我们花10W买不来美国质量的飞度?是因为本田坑爹吗?
那么请问为什么我们花20W只能买来迈腾而不是奥迪A6?是大众坑爹吗?
再请问为什么我们花30W只能买来汉兰达而不是雷克萨斯350?是丰田坑爹吗?
请问为什么我们花40W只能买来宝马1而不是宝马7,是宝马坑爹吗?
怪事了。。。为什么我们花同样的钱死活就买不来美国的质量呢?不单单是质量,我们发现越高端的车越坑爹,低端车简配也只是简配个雾灯防撞梁啥的,高端车一简配就是一个车系没有了啊!
一辆760I可以在美国买到整个宝马系列!包括760I,530,Z4,320,1,甚至还要搭上一辆MINI!
请问,宝马坑爹吗?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