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据说北京汽车憋了个大招,放出了一只“大魔王”我们一起看看
1 139 发布于 北京 2022-12-29 16:16:51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大家好,我是反阿克曼角学徒工,欢迎大家来到我的汽车频道。终于彻底解放了,嘴里也有味道了,转了好几家北京特产,终于缓解了我的嘴馋。突然想到,北京特产还有车啊,毕竟北京汽车也是挂着北京的名号呢。所以,这次北汽魔方靓图送上~











大魔王“拉”风的一面



我猜应该是为了能更好的减小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从而降低能耗,毕竟油价还是不便宜的。同时,10万-15万价格的买车主力基本都是年轻人,更青睐于颜值高、动力强、科技感足、性价比高的座驾。


说到颜值高,车尾的分离式小尾翼是个看点。好多追求外观的车主甚至还会自行加装尾翼,这个小东西到底只是耍酷还是真的好用呢?下面我给大家聊聊我知道的尾翼那些事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哈~


但在家用车中,我觉得它最主要的作用就带来视觉冲击力,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酷!对于外貌协会资深会员的我来说,这就已经让这辆魔方得到50分了!而且尾翼是真的有实用性的,不仅仅只是个很酷的装饰。它能够让车辆在高速行使时获得更好的稳定性,使车辆获得向下的压力,梳理车辆尾部的扰流,让车辆开起来更加平稳。可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就知道物体的压力越大,相应的摩擦力就应该越大,对应来说车就越“沉”,油耗不就高了么?

其实不然!这要从空气动力学说起。早在17世纪后期,惠更斯(Huygens)就估算出了物体在空气中运动的阻力;牛顿更是在发现万有引力后,还发表了流体力学的经典理论;最后由欧拉则将理论和数据进行结合,推导出了相关公式。

随着后续航空业的迅速发展,流体力学慢慢出现了分支,就是空气动力学,初期主要用于飞行器的升力获取和减小阻力,进一步提高飞行速度。伴随工业时代的发展,慢慢各行各业都开始应用空气动力学,汽车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了。


最初我以为空气动力学无非是在实验室里,拿着烟枪冲着车辆正面一喷,看仙气飘飘的烟雾穿过车顶、车底和车身两侧的状态就差不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这仅仅是优化车辆造型的一个测试而已,还要考虑车身内、外部气流;侧风稳定性;气动噪音等等,甚至发动机冷却通风、尘土附着、泥水溅起等问题都要考虑。那今天我们主要从车辆造型简单说说尾翼的功用。


言归正传,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坐过民航客机,它能够飞起来,不仅仅要有足够强力的发动机来推动,更需要两侧机翼来提供升力,而升力的来源就是源自于飞机在高速飞行或滑翔时,相同时间内,气流在机翼上侧弧面通过的行程更长,在机翼下侧直面通过的行程更短,导致机翼下侧空气密度大于机翼上侧的空气密度,从而形成一个压力差,对飞机的机翼产生向上的力,这就是升力。


那么换到车身来看,同理可得,车辆在高速行使时,底盘气流通过的直线距离肯定短于流线型车身的气流通过的距离,那么车辆行使速度越高,车身向上的升力就会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把车开的越快,感觉车越“飘”的原因。那么安装一个能起反作用力的尾翼就是很直接的解决办法。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我们看的F1赛车,每一辆都会安装大大的尾翼,因为他们比赛车速都太快了,不控制一下就该“起飞”了。


那尾翼越大越好么?肯定不是呗~首先太大了,不好看,尤其是SUV的设计,大尾翼肯定不适合。其次是家用车确实没必要,毕竟120KM/h是道路限速上限,不超速的话,升力远达不到“起飞”的要求,自然也没必要安装一个大尾翼了。通过小巧的尾翼来起到适当增加车后轮抓地力以及梳理车尾绕流,减少前后气流压差的作用就足够了。那么这个既实用又个性的小尾翼,有没有get到你呢?


纵观整车的外观,如果不是标明了这是一台燃油车,我真以为这是一辆新能源电车。前中网的近似封闭式的视觉感官,当然它不是真的封闭,还是有很多细小的通风口,毕竟燃油车还是要利用空气辅助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而且在降低风阻上,它依然有作用。如果过多的气流流入机舱,不能有效从四周流走,反而会增加车头的阻力,毕竟更多的气流堆积在前侧,车头气压增大,车尾气压变低,车子就更难开快了。




北汽魔方这种设计的中网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天宫星阵格栅”,菱形装饰块儿犹如繁星点缀在黑色底板上,确实对得上星阵的名字。而且近光灯底板色也是黑色的,在不开灯的时候,能和车前脸融为一体,不注意看的话,很容易误把上方的行车灯当做车头灯,这也说明它的行车灯着实不小。



侧面腰线有一个跃动的线条,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姿态,彰显了运动风格,动力不强的车还真不太敢这么设计,毕竟徒有其表会很打脸的。而且门把手采用了感应开启的隐藏式门把手,还是应该考虑到最大程度减少风阻这个因素,并且这个设计也很拉风,颜值和实用性都很强,在我们年轻车主当中,还是很加分的~

打破常规的一项新突破


除了这个小尾翼涉及空气动力学,另一项需要国家制定法规的黑科技设计,也有空气动力学因素在里面,只不过它不单纯为了空气动力学而出现,它就是电子外后视镜。现在法规没落地,我们只能先了解一下,等政策落地实施后,北汽魔方的魔镜版就要问世啦~如果现在需要购车并且后期想加装这个配置的车友,可以购买现在在售的顶配版北汽魔方(星耀版),后期也是可以选装电子外后视镜这个配件的,既不耽误眼下用车,还不耽误未来享受这么一项高科技。


什么是电子外后视镜呢?其实就是字面意思,很简单,外后视镜的镜片被电子屏幕所替代,车外是两个摄像头,通过成像处理器、图像传感器处理后,在车门内部电子屏幕来展现外部图像。我觉得这个设计早就应该出现了,这大冬天启动车辆,车内外温差大,总有一层雾气糊在玻璃上,不容易看清外后视镜的影像。这还没赶上下雨下雪,虽然贴了防水车贴,但是市面上绝大多数车贴都会比镜面小,我们相对视角就会变窄,肯定影响驾驶。这还没算上夜间行车的远光“狗”,无论是后视镜还是反光镜,我永远只能看到一个大光团在车后,真的是无语了。


而且传统后视镜的镜面形状已经定型,因此受镜面曲率限制,存在一定范围的视线盲区。虽然部分车型在后视镜外侧边缘增加镜片曲率,通过两段甚至三段式画面来换取更大的视野,但带来的畸变问题仍然不能帮助驾驶员准确判断距离。

关于镜面曲率我在这里简单和大家科普一下,镜面曲率就是镜面凸的程度,曲率越大就能通过镜子看到越大的范围。

但是一块镜子在尺寸固定的前提下,如果把曲率做得太大就会导致从镜面看到的图像发生严重的畸变或者是更小,反而更不容易看清镜子中的物体,所以聪明的汽车厂家就采用了两段式或者是三段式镜面曲率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外后视镜上的分割线就能简单判断你的后视镜分成了几段曲率。

这种做法就类似我们在后视镜上加装小圆镜来扩充额外视野,这种小圆镜的曲率一般为120或者150,这种做法往往适合老司机来判断与后车的车距,因为如此大的曲率和超级小的镜面面积只靠开车过程中“瞟一眼”来确定车距很有难度,新手司机就别想了!

那如何做到既保证可视面积又能做到被观察物体不发生畸变和尺寸上的变化呢?这就是摄像头擅长的领域了,当然了我并不是说摄像头就不会发生畸变,只不过摄像头拍摄的物体可以通过成像处理器加以还原,如果算法做得高级的话,能够极大程度的保证在可视面积足够大的情况下,被观察物体不发生畸变,这就像很多车子的360°全景影像畸变很大,有的就还挺不错的。


那电子后视镜还有什么优势呢?电子外后视镜由于只需要承载摄像头,相比传统后视镜体积更小,对驾驶员造成的视线遮挡更小,其次电子外后视镜可以带来更广阔的视觉覆盖,不仅可以完成广角至长焦角度间的自由切换,同时经过系统的畸变矫正,能够呈现出更直观、准确的画面。用电子后视镜摄像头的变焦来获取更大并且完整的视野影像,让不同开车习惯的人都能够获取更适应的影像。


最重要的也是现在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夜晚和特殊天气对驾驶的影响。电子外后视镜在夜晚的表现更出色,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提高了在黑暗、炫光、雨雪天等光线不佳环境下的能见度,而且当车辆处于转向或倒车状态时,系统会自动增强相应区域的显示,并可集成辅助驾驶功能,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不过电子外后视镜的优势这么多,劣势肯定也存在,那就是万一不小心碰坏了,需要钱包足够厚,毕竟电子元件可比镜片贵多了,总要有得有失嘛;电子后视镜毕竟是电子产品,工作稳定程度肯定不如传统的镜片,有可能因为极端气候条件出现死机不工作的情况,这就要看各家车企在电子后视镜上的功夫深浅了;再有就是电子后视镜成像在车内的一块屏幕上,这块屏幕放在哪里最容易观察到是给车企出了个难题,搞不好徒增成本不说,还容易因为位置摆放不恰当被诟病;最后,电子后视镜毕竟是一块屏幕,就像之前出现的流媒体后视镜一样,有的人会眩晕,有的人看久了会眼睛酸痛,这都是无法避免的。


拉开门把手来到车内,座椅类似电竞座椅,据介绍是一款零重力座椅,指的是零重力健康姿势座椅。在这种姿势下,人体全身最放松,人体产生的负荷也最小。即使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也不会累。


启动车辆后,整个轿厢内的氛围灯也是一个特色。最初传统的灯光,主要提供的是车内照明功能,随着追求越来越高,开始出现了装饰性的氛围灯,不过在车门里侧这种半内置的氛围灯,不以条带的效果展现,而是光照射出来的效果展现,还是很好看的。





而且我注意到,他的换挡杆、水杯架及手机放置托盘是近似悬空的状态,下面还有一层置物架,可以用来放置一些小物件。而且两个水杯架和两个手机放置托盘对于现在来说,还是很实用的,主副驾驶不会因为手机没有地方搁而打架了。更加人性化的是,手机托盘还有个小角度,避免了日常开车的时候因为车速变化导致手机到处滑动、掉落等问题。



对于更注重后排空间的SUV来说,它的后排空间确实很nice。180cm,70kg的人,调整好前排座椅,还能拥有两拳以上的腿部空间,头顶更是因为有全景大天窗,拥有很好的释放感,虽然只有将近两拳的空间,但是在天窗开启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通透的。不仅头部空间给人很舒服的感觉,脚下的空间也很用心,采用了全平地台的设计,如果3个人乘坐,中间那个人的乘坐体验会提升不少。在紧凑型SUV中,它的整体后排的感受也是不错的。


后备箱很暖心,不仅是一个电动尾门,更是可以4秒感应自动开启,这简直就是爱购物的小姐姐们的福音啊。但是平台的高度略高,应该是下面放置备胎占用较大空间的缘故。不过后排座椅可以放平,不是纯平,还是略有角度的。要是去野营是小憩一下,有点儿角度还能省个枕头了吧。



整车搭载有4个高清环视摄像头,甚至还搭载了1个车内人脸识别摄像头,可以识别不同司机驾驶时,对座椅和驾驶习惯进行调整,不过这个要依托后续OTA升级后进行实现。8个超声波雷达,3个高精度毫米波雷达,支持前后碰撞,遥控泊车,IACC自适应导航等功能,方便驾驶员使用,特别是采用BOS制动优先配置,对于同时踩油门刹车的情况,会优先处理刹车信号,尤其对于新手司机十分友好。


强大的外表下还有一颗灵动的芯





这些配置的功能实现,需要一台强大的车机来承载。刚巧,魔方就有拥有华为鸿蒙OS车机系统(白银版、黄金版没有)。如果算上未来能搭载的电子外后视镜,驾驶室应该能够达到五屏互联,即10.25寸全液晶仪表屏、14.6寸高清中控屏、60寸AR-HUD虚拟显示屏、双7寸电子后视镜高清显示屏(仅星耀版、魔镜版可搭载)。至于为什么白银版和黄金版没有搭载华为鸿蒙OS系统呢,我觉得大概率是因为这两个低配车型没搭载智能巡航、智能泊车和智能安全的模块,安卓平台完全可以应付的很流畅了。


但这可不是说安卓平台不好,而是华为鸿蒙OS用到的专用车载芯片“麒麟990A”还是很强大的。这芯片给车机用和给手机一样么?不能说一定不一样,但是手机芯片的需求点更倾向于运算速度快、体积小巧、散热能力好、能耗低等多重因素。而车机就没必要要求那么多了,只要运算速度快,能够让车主直观的感受到操作的流畅和功能的全面就好。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麒麟990A的量产时间可是2021年,相信大家都还记得那年的孟晚舟案,也应该知道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产品尤其是芯片领域,进行了强力的打压,这还不是看到咱们越来越强他们害怕了嘛。


那车载芯片流畅度要足够高,就需要有足够的算力,这个算力就要看芯片纳米制程的数值了。这纳米制程又是什么呢?我也简单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

一般而言,芯片的纳米制程就是指晶体管栅极的线宽度,也就是晶体管源极和漏极所连接的半导体材料的距离。可以把栅极想象成一个闸门,当它打开的时候,电子就会快速通过。

理论上,栅极的线宽越小越省电,电压可以降低,供电电压和发热量都会进一步降低,相同面积下可以安装更多的晶体管,大幅提升芯片的性能。虽然优势明显,但缺点也一样不可忽视。栅极的线宽越小,对工业技术要求就越高。相同面积的晶体管多了,源极和漏极会越来越近,一旦电压稍高,可能会导致衬底材料漏电,栅极无法控制。所以纳米制程的数值越小,对工业要求就越高,稳定性也越差。


麒麟990A采用的就是28nm纳米制程,相比麒麟990这个手机芯片7nm的纳米制程来说肯定要大不少,而且温度也会相对高一些,但是车载芯片不用顾忌空间和温度的问题,稳定性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反而成了它的优势。可以识别多条语音指令、车道偏离预警、交通信号灯提示(有公交车或货车挡住视线时,车载系统会提示,避免闯红灯)、绿波速度(保持绿波速度可在一定路段持续通过绿灯)、前后碰撞预警等等这些功能,全都需要快速的运算来实现。总体来说,搭载这样一款芯片的车载系统,在13万价位的车上还是相当有性价比的。

想要动力强还要响应好,VGT可变截面积涡轮技术少不了



打开北汽魔方的发动机舱盖,我发现魔方的发动机本体竟然只占用了一小部分机舱,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这么紧凑的发动机应该不会有很强的动力吧”,但事实却是这台“小家伙”有着138千瓦和305牛米的动力参数。这给我的震撼还是蛮大的,毕竟这个数据要是放在5年前肯定是可以和一众2.0T发动机比试比试的。再次看向这台发动机心中不由得感叹自主品牌的崛起真的是好迅速啊,短短几年时间就可以把1.5T发动机的动力做得这么强大,账面参数甚至不输一线合资品牌,可见技术实力之一斑。


感叹之余我也对这款代号为A156T2H的1.5T发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从小时候看头文字D就知道一台发动机如果要压榨马力,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加上一颗涡轮,那发动机马力压榨的越大就需要涡轮尺寸越大而且涡轮压力也要更高。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钢炮之神是AMG-A45S,它所搭载的S139发动机应该是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对马力压榨最狠的,其涡轮增压器的最大增压值可以达到2.1个bar(一般市售量产车涡轮压力大约在1.2Bar左右),这就足以让一台2.0升排量的发动机爆发出421匹马力和500牛米扭矩了,真的相当恐怖。

让人视觉上更恐怖的是AMG-A45S采用的盖瑞特GT2860S涡轮尺寸非常大,相信很多不玩儿改装车的朋友并不知道我说的这颗涡轮有多大,举个例子吧,就跟刚刚结束世界杯用的足球差不多大。如果把涡轮最大增压值限定在1.9个bar,这就是代号M139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输出387匹马力和480牛米的扭矩,它用在了动力相对入门的AMG-A45上。说这个的意思就是让大家了解在发动机排量不变的情况下,压榨动力可以从涡轮的尺寸和压力入手。

可以说,A/R值和涡轮体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涡轮是否容易启动。

当然了想要合理的运用涡轮增压器提升马力,下面这个技术参数必须要知道,也就是A/R值。A (Area)指的是涡壳接受废气的侧入口最窄处的横截面积,R是Radius(半径),指的是A(横截面积)的中心点与涡壳中心点的距离,面积与两中心点距离的比值,就是A/R值。这个A/R值到底有什么作用呢?A/R值越小,入口相对越小而涡轮叶片的起动惯性则越低,流速相对高,低转反应比较好,涡轮增压器迟滞效应不明显。反之,A/R值越大,入口越大,叶片惯性高,低转反应比较迟钝,涡轮增压器迟滞较明显,不过在高转速区域却可以产生更大的动力。说白了就是A/R值小的涡轮在发动机低转速运行的时候涡轮延迟更低,动力响应更好,但是对于发动机高转速域的马力提升就非常有限了;而A/R值大的涡轮在发动机高转速域动力压榨更好,可以提供更晚的动力爆发点,但缺点就是发动机低转速时带不动涡轮增压器,导致低速动力响应一般。


那有没有一种涡轮可以兼顾低转速的动力响应又能提升高转速的动力表现呢?其实还真有,这就要提到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了。VGT的奥秘在于它的增压器可以改变涡轮扇叶截面积,这就相当于改变了增压涡轮的大小。在转速较低时,增压涡轮会采用较小的截面积,即使转速很低的状态下涡轮也可以顺利启动,大大缓解了涡轮迟滞。在高转速状态下,增压涡轮会采用较大的截面积,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增压值,从而提升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扭矩。


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系统增加了涡轮导向叶片的调整机构,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导向叶片的角度,在高速时让导向叶片张开,加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减缓涡轮转速。低速时则缩小导向叶片角度,提高湯轮转速。如此一来,可让发动机在任何的转速下,维持稳定的增压值,消除了传统涡轮增压器低转速时的 “涡轮迟滞”现象,提升了行驶的顺畅性。

恰巧北汽魔方的1.5T发动机就采用了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让北汽魔方的动力输出更平顺。很多老式涡轮车在涡轮起正压的时候都会有动力喷薄而出的感觉,就好像后面有人踹了你一脚,这就是动力输出不平顺的表现。另外就是降低车辆油耗,普通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低速状态下由于没有涡轮增压器介入,此时的混合气浓度并不能满足发动机的要求,燃烧效率低。有了VGT以后,发动机无论高低转速都在最佳工况下运行,从而大幅度降低油耗,特別是在城市道路状况下使用的油耗。

有了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北汽魔方的1.5T发动机能同时拥有大马力和高平顺性的特点,对于提升车辆的整体驾驶感受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看累了没有,这是最后了


这款北汽魔方在我看来是性价比真的不错的车,强劲的动力、大气的外表、绚丽的座舱、前卫的理念、灵活的头脑,仅仅13万就能拥有,北汽真是憋了个大招啊。抢先成为第一个使用华为鸿蒙系统的燃油车,看来是要弥补一下以往大家对北汽质量一般的评价。而且后续转插电混动或者纯电动也有很大空间,毕竟外形都不用大改。对于纯电指标的车友来说,也值得期待。


好啦,这辆北汽魔方就先说这些,如果大家觉得还想了解哪些黑科技,可以留言给我,我给大家继续分享我了解到的这些东西。希望能多多支持我,给我点个关注,来个评价,点个赞,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也会多多转一些4S店,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汽车体验~

  • 选买建议
  • 评测
  • 到店看车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前往
/7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