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0 | 回复:1340 天籁论坛 >  原创解惑帖:“防撞钢梁”之真相大白
20
只看楼主 收藏本帖 申请精华
发表于 2011-8-18 10:58:49
引用:
原帖由 laoyoutiao 于 2011-08-18 10:19 发表在 345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原来你不要钢梁是为了跟墙撞时有优势,明白了。你觉得你行车中,相对的撞墙机率大还是跟别的车撞机率大?俗话说的,专找软柿子捏。以后若有车迎面对着你时,你最好第一时间打方向盘找墙根的沙筒,免得成了被人家捏的软柿子。

你不仅偷换概念,做人也很诬赖!你素质低不是你的错,但你素质低出来丢人就是你的错!

你不仅素质差,而且,为人歹毒!丧尽天良!

 
发表于 2011-8-18 11:02:48
引用:
原帖由 那一刻心跳了 于 2011-08-18 10:42 发表在 346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防撞梁,关键时候起大作用
这是大家的美好愿望!但是,科学研究的结论是冷酷的,大家必须要面对现实!只要心中有数,行车就会更安全!
 
发表于 2011-8-18 11:38:50
引用:
原帖由 SZ0011 于 2011-08-18 08:39 发表在 339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高速宝马追凯美瑞,三箱变一箱

    交通事故与专家研究的结论是一样的,在高速撞车极其危险,无论是什么车,都不能心存侥幸。既然你关心致胜,我随手一翻,就看到了下面的交通事故,教训同样深刻!














安全第一,愿伤者早日康复!

[ 本帖最后由 wpgood 于 2011-08-18 12:05:14 编辑 ]
 
发表于 2011-8-18 11:47:58
引用:
原帖由 laoyoutiao 于 2011-08-18 11:33 发表在 350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一副专家样的人,失态了?装不下去了吧看看你的用词,歹毒、丧尽天良的是谁。

   “失态”的是你!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行车中,相对的撞墙机率大还是跟别的车撞机率大?”,你会认为这个人很善良、很有良心吗?

    你的用词,不是歹毒、丧尽天良,还能是什么?是谁“装不下去了”?

[ 本帖最后由 wpgood 于 2011-08-18 12:15:21 编辑 ]
 
发表于 2011-8-18 12:00:42
引用:
原帖由 laoyoutiao 于 2011-08-18 11:52 发表在 353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你的撞墙机率我看是蛮大的。经验这么足。既然没有用,你去把你的天籁的前后钢梁卸了吧
你在继续证明,你确实为人歹毒,丧尽天良!
 
发表于 2011-8-18 12:04:06
引用:
原帖由 laoyoutiao 于 2011-08-18 10:10 发表在 344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自己翻小强实验室的帖子,里头有尺寸。
    既然你能“自己翻小强实验室的帖子”,那你告诉大家,其中,哪些车是“高档的车”?哪些车是“越高档的车”?然后,你再证明一下,你说的“越高档的车里头的钢梁越粗”,是否正确?
[ 本帖最后由 wpgood 于 2011-08-18 12:55:59 编辑 ]
 
发表于 2011-8-18 12:13:28
引用:
原帖由 自主无敌0 于 2011-08-17 01:41 发表在 303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你个无耻之人在这件事上,老子永远像你的说的愚昧与媚俗之人!今天还有新闻小日本去什么神社!你脑袋吃屎的啊
    你在继续证明,你就是愚昧与媚俗之人!前几年已经有朋友去日本砸过“小日本”的“什么神社”,你为什么只看、只说?为什么你不去呢?是你没有胆量去?还是你只会蛊惑人心?

 

 
发表于 2011-8-18 12:53:40
引用:
原帖由 宝石流霞 于 2011-08-17 10:45 发表在 311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是C5的后防撞梁支架接近宝塔型,可见是有宝塔型防撞梁的支架//www.autohome.com.cn/img/?img=2011/5/5/5-9-1-2-476301983.jpg

    我说过,我印象中有,但没有轩逸的那么细。

    恐怕450兆帕的后“防撞钢梁”来日不多了,因为,国内也将开始对小客车进行低速后部碰撞检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本帖最后由 wpgood 于 2011-08-18 12:57:08 编辑 ]
 
发表于 2011-8-18 13:20:22
引用:
原帖由 温州千里马 于 2011-08-13 19:49 发表在 204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我只知道开摩托车带安全头盔是强制的。至于防撞钢梁的效果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1

    “摩托车”的“安全头盔”,现在还用金属制作吗?是越硬越好吗?为什么现在“安全头盔”是用塑料等柔性、弹性材料制作?道理不是明摆着吗?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的那位名嘴,现在已经调职位于波兰的铁路国际组织,准备去问外国人“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要让全世界见证“奇迹”!

 
发表于 2011-8-18 14:28:01
引用:
原帖由 宝石流霞 于 2011-08-18 13:34 发表在 359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但轩逸的宝塔型东东就按装在防撞梁支架位置,是支架的可能性很大.

    我不是该车的设计师,所以,不能解释其设计意图。但我观察图片,应该是在安装支架的位置,也许是和模具有关。因为,汽车的外观可能随款式而变换,而模具制作的成本很高,模具能使用几十万次、几百万次,也许是模具没变。

    不必推测了,我国也将开展小客车后部低速碰撞测试,测试结果将说明问题。

 
发表于 2011-8-18 14:36:20
引用:
原帖由 spring13 于 2011-08-18 13:50 发表在 361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说清楚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车为什么不装防撞梁。
    “说来说去”,是你还在执迷不悟!你是真心关注天籁吗?如果哪位天籁车主敢说“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车”“不装防撞梁。”他不是在自己掌嘴吗?是你自己“还是没有说清楚”!

 
发表于 2011-8-18 15:04:44
引用:
原帖由 zouguoluoguo 于 2011-08-18 13:37 发表在 360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顶 楼主, 王妃的奔驰600也一样撞毁

谢谢!朋友!

黛安娜王妃乘坐奔驰,也是因为超速撞在墙上而香消玉损的。









王妃当时乘坐的奔驰还不是600。


黛安娜王妃一生做过许多善事,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怀念,愿王妃在天国安息!
[ 本帖最后由 wpgood 于 2011-08-18 15:40:22 编辑 ]
 
发表于 2011-8-18 15:13:49
引用:
原帖由 宝石流霞 于 2011-08-18 14:41 发表在 364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这里有人对轩逸加了后防撞钢梁,那个宝塔型支架是可以被拆的.//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448-11737043-1.html

    看着还是不像支架,很像撞击缓冲部件。

    如果真是防撞梁支架,既然就没有防撞梁,那还安上支架干吗?岂不是多此一举!

    如果是像某些人所说是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那何必不连这两个部件一块省了,还要增加安装工序和成本。因此,厂家节省成本说是站不住脚的!说成是支架,也是牵强附会的!

 
发表于 2011-8-18 17:58:27
引用:
原帖由 sguibao 于 2011-08-18 16:36 发表在 369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佩服LZ的知识面!

 
发表于 2011-8-18 21:18:35
引用:
原帖由 自主无敌0 于 2011-08-18 19:42 发表在 373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老子不削做你所说的愚昧与媚欲之人,老子在某种成度上和你一样,也他妈的只会叫只会喊,但是老子还是知道什么叫无耻,小日本的车明明来了中国以后偷工减料这无法掩盖的事实,在你的嘴里确变成了保护行人!!!! 不是我等无素质!是你的素质过了头,在此装大B
你以后先刷刷牙再出来溜达,臭气熏天!
 
发表于 2011-8-19 17:16:37
引用:
原帖由 SZ0011 于 2011-08-18 17:06 发表在 370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楼主能不能直接回复一下,不要打太极:后防撞钢梁到底有没有用? 都是日产车,为什么轩逸没有,天赖有?

    经过上面的大量讨论,这个问题已经不难回答。你说“不要打太极”,这一方面说明你和一些网友一样,急欲求成,想尽快了解相关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说明你对科研方法并不了解。我用了大量精力和篇幅与网友探讨几乎每一个相关问题,逐一判别其真伪,其实,这不是在“打太极”,而是我在使用两种科研方法进行研究论证。这两种研究方法是穷举法和排除法。穷举法也叫枚举法,它是在与问题答案相关的范围内,对所有问题一一列举,逐一判别,以找出真正的答案。排除法就是把已经确认是错的答案排除,剩下的答案就是越来越接近正确的答案。

    你提的这个问题,我是经过观察和思考的。我原本想再披露一些资料后,再来谈这个问题就更明了,但是一些网友已经急不可耐了,鉴于大部分相关问题已经经过充分的探讨和辩论,再用排除法一筛,在剩下的问题中找出答案已经不难了。因此,在这里我可以把上面的讨论作一个小结,再补充一些专家观点,然后,再论证这个问题。

    你问的第一个问题:“后防撞钢梁到底有没有用?”

    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讨论了。因为欧美专家经过研究,已经早有现成结论,我总结一下我认可的观点:

      1、“后防撞钢梁”(国际上称作撞击杠、缓冲杠),对部分小客车是有用的。其作用是在低速碰撞时,保护汽车的后备箱盖、车灯、排气系统和燃油系统等

      2部分小客车用塑性材料替代“后防撞钢梁”,或者没有“后防撞钢梁”,经过专业机构测试和研究,其后保险杠的作用没有降低,可能更好。这部分的国外研究报告,我还没来得及翻译披露。

      3、部分汽车的“防撞钢梁”不是由钢制材料制造的,而是换成铝合金。经过低速碰撞对比测试,铝合金的效果更好,而且,制造成本更高。

      4、美国专家认为,没有研究证据表明,汽车制造企业设计小客车的保险杠是为了保护乘车人的,无论其中是否有“后防撞钢梁”。

      5国外医学专题研究表明,前后保险杠(无论其中是否有“后防撞钢梁”),对乘车人都没有保护作用。因为在撞击时在5英里/小时(8公里/小时)以下时,无论保险杠怎么样,乘车人都不会受伤,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保险杠保护乘车人;在撞击时速达到5英里/小时(8公里/小时)时,乘车人就已经受伤,无论”防撞钢梁“怎么样,,保险杠没有保护乘车人的作用;在更快的速度碰撞,保险杠不仅不能保护汽车,更不能保护乘车人。


    未完,接下帖
[ 本帖最后由 wpgood 于 2011-08-19 17:29:28 编辑 ]
 
发表于 2011-8-19 17:17:34

接386楼:

       6、大家都很关心高速碰撞时的安全问题。为什么国外和我国的专业研究机构只做几km/h以下的碰撞测试却不做100km/h以上,乃至200km/h以上的碰撞测试让我们了解小客车在高速上的安全性不是更好吗?其实,在高速碰撞的情况下,无论什么品牌、无论什么车型的小客车,其乘员仓部分的车身结构都有可能受力变形,损毁严重,面目全非。已经测试不出优劣了,全都撞毁了。这种场景,在交通事故中并不鲜见。但是,如果在测试中出现这种场景,而且被消费者看见,恐怕谁也不敢买车了。这方面的资料我查到后,再做介绍。

       7、国外医学专题研究表明,过硬的、缺乏弹性的保险杠(一定是有“防撞钢梁”的),在碰撞时,有可能伤及乘车人。针对这种保险杠造成的伤害,美国的保险业曾试图影响美国的法医界,要求拒绝赔付这种伤害的损失。

       8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法规和标准对小客车保险杠的要求,是要符合低速碰撞测试,减小维修费用,并未要求对乘车人的保护。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法规和标准也无意要求保险杠保护乘车人,因为,保险杠做不到

    9、有些车友常有疑惑:在一些碰撞事故中,为什么有的车看起来不禁撞,有的车却很结实?结实的车是不是其有结实的“防撞钢梁”的缘故?因为,每一起交通事故,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限制,都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有一个原因值得注意,那就是有些国内的新车,是按照国外新的安全标准设计的,国外新的安全标准中,已经要求小客车的前部要保护行人,因此,这种车的前部比较软,容易被撞坏。其实,在美国的一些州,对交通事故是要进行事故回现研究分析的,有资质的专家要还原交通事故当时的场景,分析事故原因,撰写研究报告,向政府和汽车企业提出改进建议。

    未完,接下帖。

[ 本帖最后由 wpgood 于 2011-08-19 17:32:09 编辑 ]
 
发表于 2011-8-19 17:18:15

接387楼:

    10、“防撞钢梁”是一个带有错误概念的非常错误的译法,是把意思译反了,是很害人的!

    “防撞钢梁”肯定是不能防撞的,它没有防撞的功能。

    特别是这个“”字和“”字,是很唬人的。“钢”就表示硬、结实、不容易变形;“梁”则表示粗壮、能承重、宁折不弯。因此,一些人望文生义,以为“防撞钢梁”是越结实越好,越粗壮越好,禁撞呀!

    某些不良厂商,迫于竞争压力,明知保险杠和“防撞钢梁”的真实作用却曲意迎合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的错误消费观念,甚至,还把其展车的“防撞钢梁”故意露出来,更出格的是把“防撞钢梁”标上硬度指标,其实,都是利用消费者重视安全的心理,误导消费者受骗上当。更奇怪的是,某些人还撰写有关“防撞钢梁”的调查和对比文章,先告诉大家“防撞钢梁”只在低速碰撞中有用,在其它情况下没用,以撇清自己的责任。然后,在话锋一转,开始测量、对比一些汽车的前后“防撞钢梁”,对有“防撞钢梁”的,特别是“防撞钢梁”厚的汽车,大加褒奖;对“防撞钢梁”小的,甚至是没有“防撞钢梁”的汽车,进行贬斥。最后,再给这些车扣上“节约成本”和偷工减料的帽子。这种文章前后矛盾,揣着明白装糊涂,是典型的障眼法,其目的一定不单纯。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有这么多消费者受骗上当?因为,“防撞钢梁”越结实越好,“防撞钢梁”能防撞,是人们意识中的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如果有人顺着说,就很容易接受和认同,如果有人逆着说,就转不过弯来,就难以置信和接受不了。

    “防撞钢梁”的真正含义是撞击缓冲杠。它不是越硬越好,越结实越好。“防撞钢梁”应该是有弹性的,可塑的。在低速撞击发生时,“防撞钢梁”要通过其自身的受力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缓解撞击的破坏力。如果大家观察一下,在“防撞钢梁”的前后,都是留有空隙的,以给“防撞钢梁”的变形留出空间。

    至于为什么一些车没有“防撞钢梁”,我将在回答下一个问题时讨论。

[ 本帖最后由 wpgood 于 2011-08-19 17:33:42 编辑 ]
 
发表于 2011-8-19 17:40:43
引用:
原帖由 caoyoujun 于 2011-08-19 13:55 发表在 383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终于找到知音了,我跟这帮神仙理论好几天了,确实说不赢他们,他们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可以把死人说活,防撞钢梁说成只是为了保护灯具跟安全没一点关系,可有可无,嘴巴仗我确实打不赢他们。希望多点有识之士站出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
    你这是惺惺相惜,理屈词穷!有识之士都是站在真理一边的,群众雪亮的眼睛都在看着你上窜下跳,急不可耐!
 
发表于 2011-8-21 22:24:41
引用:
原帖由 daming_5 于 2011-08-19 11:12 发表在 382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这才是正解,车辆的动能与整车质量(含车祸当时的载重量)、车速的平方成正比;两车相对而撞时,两车的总质量和速度就决定了相撞的总能量;这时车身结构偏软的一方变形大、所谓的吸能多,也可以理解成一般情况下也就死得更透一点。这就跟日系车托些打的比喻一样,手打在墙上的话,如果放上一床被子的话,手就不会痛,但被子就变形严重了,软的车就是被子。 所以,自己买的车就自己喜欢去呗,就看你看重的是哪一方面,我觉得这都没有关系。但像楼猪这样唧唧歪歪喋喋不休替日本车宣传,来误导大家:“人家日本人多好,为咱中国人想,要保护咱安全,欧美等…

    你也像是恐怖传销训练营里溜出来的,一样的套路,一样的出言不逊。

    你先摆出一副卖弄学问的架势,拿些知识当幌子,虚晃一枪,遮人耳目,目的掩护随后的恶毒攻击。

 

    一看就知道你是一知半解,你说“车辆的动能与整车质量(含车祸当时的载重量)、车速的平方成正比”,对吗?减半哪儿去了

 

    动能定义式是:

                              

    你知道定义式怎么用吗?看来你只会断章取义!

 

    有关动能的数据分析,原本是我预备在后面使用的,现在既然你已经提到了汽车的动能,那我来告诉你怎样正确使用这个定义式:

    科学研究表明,20km/h是汽车碰撞时乘车人受可见伤的速度极限,在这个速度下汽车的动能是:

 

             20km/h时汽车的动能M×202)÷2200M

       

            其中:M是汽车的质量,其实就是汽车的重量,包括汽车的自重和载重。

 

       80km/h是北京市主要环路的限制车速,在这个速度下的汽车的动能是:

 

             80km/h时汽车的动能=M×802)÷23200M

 

未完,接413楼。

[ 本帖最后由 wpgood 于 2011-08-22 12:27:48 编辑 ]
 
到第
 

高级模式

0/5000字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提示

您是否确认将回复优先展示,扣除300积分?

您已被楼主屏蔽,不能回复该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