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0 | 回复:8268 比亚迪G6论坛 >  BYD互动交流贴。谢谢大家支持!
 
只看楼主 收藏本帖
发表于 2011-9-28 00:42:16

BYD互动交流贴。谢谢大家支持!

 

    照片删了情谊在   鄙人微博:http://weibo.com/irenevivi  欢迎大家关注 
同时也可以关注http://weibo.com/bydg6,G6的官方微博,可信度比我高,呵呵···


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些关于比亚迪的问题,不给任何购车建议,请大家就别问我啦!

   我本人就是BYD的一名普通工程师,由于工作关系,也曾去过BYD做动力总成的十七部,多多少少了解些东西。像缸内直喷就是我在的事业部弄的,的确是自己弄出来的。当然也是拆了很多车研究的结果的,大众的缸内直喷,福特的缸内直喷,奔驰的缸内直喷,特点都不一样的。DCT就来路就单纯了,应该就的大众的DSG了。因为拆的多的都是大众的DSG变速器(装DSG的车很多我都看到被拆变速器研究的)。有人说比亚迪以山寨为本,没什么技术,只能抄抄皮毛,根本不可能做出这么高技术的东西,我就笑了。这套动力总成之前包括奇瑞、吉利、江淮在内的十五家车企联合研发,为什么没了下文,为什么时至今日做出来的确实口碑烂到渣的BYD?只是外界对BYD了解的太少,单单是为DCT精密机加购置了30多亿的进口加工中心,在十七部一台机床都没有,全是加工中心。。比亚迪对研发的投入很狠的,之前有报告,中国车企研发投出比亚迪是第三的!为什么利润低?因为钱都用掉了!通过这几年的蛰伏,反弹是真正常的。
     最新一年《全球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排名》统计,在整车领域,我国也有三家整车企业进入榜单:东风、上汽和比亚迪分列19位、21位和23位。其中东风和上汽的研发投入排名要低于它们在500强汽车行业里的企业排名。这个连接大家自己可以去看看。http://auto.163.com/11/0801/07/7ABRSS5V00084IK8.html
       其实外界对比亚迪太多的误解,之前因为一时风光乱了分寸才到今天这种田地,但认识到问题至之后会立马做出反应的!所以我对这套动力总成的出现一点都不稀奇,花6年时间耗资几十亿,只要其他的自主品牌也有这个耐性和魄力不一定也能做出来,可惜的是他们却把钱花在了直接买别人东西上了。掌握技术才能掌握主动!
 
消化了还要吸收的,照抄别人肯定也不肯的,你必须要在理解其原理和掌握工艺的基础有自己的改动和革新,不然根本拿不到准生证!发动机也和变速器也米有说山寨就山寨的出那么轻松,各种辛苦和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 本帖最后由 lfw_yhx 于 2011-12-18 13:24:26 编辑 ]
 
分享到:
20
发表于 2011-9-28 10:38:45
你看清楚,我说的是双离合变速器。他们十五家联合做的只有这个。
 
发表于 2011-9-28 10:46:58
还记得我们刚来时。王总和我们应届毕业生座谈,有人就为公司为什么叫比亚迪。网上都恶搞的很难听。然后老王说,公司本来叫亚迪的,但是每次去参加国内外的电池展销会由于都按首字母顺序排。公司是Y开头,作为新企业根本不被人看到。所以在名字加了比,从此展览会就能排前面了。估计当时没想到这一改竟陷入更深的深渊了,哈哈。
 
发表于 2011-9-28 20:15:53
引用:
原帖由 优婆塞 于 2011-09-28 00:49 发表在 2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深圳民企的效率我在华为的时候和别人说过,同样一个人,同样的技术素质,技术水准,在华为的工作效率,是国企的十倍。华为的技术如何提高?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借鉴,但是借鉴之后又有创新。相信比亚迪的模式是一样一样的。期待2.0TID早日面世,没有DM的话,2.0TID的动力也是可以接受的…
2.0TI估计悬,因为这不是方向,排量只会往下走,当初选型1.5Ti也就是想在1.6以下规避税费。DM项目还在实验路试中,都知道做出一个东西和批量做东西是两码事。G6的动力总成去年就点火了也是费了老大劲才批产的。
 
发表于 2011-9-28 20:17:45
引用:
原帖由 liuhu220 于 2011-09-28 10:51 发表在 46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我靠,叫爱亚迪 也行啊,再说了电池叫比亚迪,车你改个名字啊!还叫比亚迪。。。。服了!
这就是因为比亚迪在外国外的名气远比中国大,名声也好些。所以不愿意放弃这个品牌,谁知道F3太火了,销售一忽悠,领导一得瑟,才落得今天下场,悔之晚矣!
 
发表于 2011-9-28 23:17:46
引用:
原帖由 zlj622 于 2011-09-28 20:44 发表在 70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冲击高端还是要有大排量的发动机做支持啊,3.0 6缸能开发出来就牛逼了。斑竹这个贴一定要顶,BYD没有技术贴支持也不行啊
但是老王他不这么想啊,才他心目中的高端车型是1.5Ti+驱动电机。对!就是DM!动力绝对不输3.0!他的梦想就是这个,没办法。不然他为什么拿IT赚的钱砸汽车,拿燃油车赚的钱砸新能源呢?再说了,环保节能是往后的趋势,再造大排量既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也没现实的意义。
 
发表于 2011-9-28 23:32:38
引用:
原帖由 Hot_Chai 于 2011-09-28 22:52 发表在 87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比亚迪肯定是国产车里最好的,有思路的起亚,本人F3开了2年4W公里不到,没任何问题。。相当稳定
F3的问题谁都回避不了,之前F3的销量实在太大了,后面为了赶订单甚至连品检都放松了,没办法啊,那时候极限产能是3万但是要出4万,供应商的产能也是跟不上,都在那里只要产品出来就行了,你想想怎么才能做出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情形,做好才怪!所以你只是运气好,所以比亚迪绝对还不是最好的国产车,但以后会不会是,也未尝不可能!
 
发表于 2011-9-28 23:33:51
引用:
原帖由 ywj0310 于 2011-09-28 23:28 发表在 96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订LZ,BYD是自主车里面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造出更好的低价高性能的车,买别人的技术永远降低不了成本,反而给别人给钱,这就是专利的作用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标准虽然BYD距离一流企业差得太远,甚至只能勉强到二流企业(不包括电池技术),但是让我们已经看到了BYD的努力,加油BYD,永远支持你…
百度下就知道,比亚迪每年注册的专利绝对比好几家自主车企加起来都多,数据他是会说话的。
 
发表于 2011-9-28 23:38:37
引用:
原帖由 fengye2208 于 2011-09-28 22:18 发表在 77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我觉得,比亚迪与其继续上大排量V6 V8发动机,不如利用现有资源搞好中小排量发动机+混合动力的动力总成用于今后的中高档车上,毕竟前者被传统汽车老厂搞了多年,想赶超难度很大的;再说混合动力和全电动力是今后的趋势,大家的起点也差不多,某些技术比如电池和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比亚迪更有独到的一面。…
然后车,比亚迪自认2.0到头了,要是想做早就开始做了,也不会现在2.4还买三菱的,因为老王他的野心根本不在燃油车,连1.5Ti也只是为了匹配DM双模车的,先用在燃油车挽回颓势,稳住阵脚,继续他的新能源梦想···我们都是成就他梦想的棋子而已- -
 
发表于 2011-9-28 23:43:41
引用:
原帖由 hankooktire 于 2011-09-28 21:57 发表在 73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汽油直喷嘴是BYD 自已的吧,我想,能造出这个,国内企业就BYD 了,!!
这个不是,很多关键零部件是没办法突破的,奔驰也很多东西都要买别人的。缸内直喷的技术难道不知道制造而是控制,谁都可以把那些零件组合起来,但不一定刚刚那么能恰到好处把然后直接喷射。特别是燃烧系统的设计,喷射位置、电火时间的优化很多细节但又关键的问题,需要许多的摸索和实验才能实现的。
 
发表于 2011-9-28 23:47:33
引用:
原帖由 醉又如何 于 2011-09-28 14:02 发表在 57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帮你贴个图片
3Q~说了,数据会说话···吉利把澳洲的变速器厂买回来做自动变速器,有什么用?双离合才是趋势,等他把普通自动变速做出来,DCT也出来了···高下立现,这就是领导的眼光!
 
发表于 2011-9-28 23:50:43
引用:
原帖由 Hot_Chai 于 2011-09-28 23:42 发表在 106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他的眼光太远了。。。电池他有发言权。。造车也OK。。。。但是很多小技术不知道处理的怎么样.DM最怕的就是过热。。你懂得,传感器日本人垄断的,中国人的技术差太远。。油电混合技术目前成本最低的是丰田发明的专利。。不知道比亚迪进展如何
是啊,我们的切肤之痛啊,油电混合技术目前成本最低就是丰田发明的专利,那个该死的行星齿轮传动结构,按照丰田做BYD的DM车总成体积不知道小多少,车也轻很多,但是没办法,那专利30年啊!我们能做但是不能用···其实不至传感器,BYD车用的轴承也全是日本进口的,不过全世界都一样,NTN的无解···
 
发表于 2011-9-28 23:59:23
引用:
原帖由 向feiboss同志学习 于 2011-09-28 13:16 发表在 56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能不能谈一下BYD 的缸内直喷和DCT的生产线在什么地方,规模有多大,产能有多少?最好拍一些生产车间的照片和生产厂家的照片放上来,用事实说话,好让某些人闭口。图片不需要太清晰,只要详细就行,我想作为工程师,你应该有一部会照相的手机的。

只能有新闻贴的图片,借用前销售老总夏治冰的手机照片吧。那里面说实话,我也进不去的,都是A类场所,我只有自己这边的拍摄证,管控很严格的,而且按照规定我也是万万不能贴出来的。一叶知秋懂不?产线一看就能看出工艺的排布啊,机密机密机密是也···
 
发表于 2011-9-29 00:02:10
引用:
原帖由 优婆塞 于 2011-09-28 20:20 发表在 64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如果不上2.0Ti,做6DT35干嘛?比亚迪要向上走,站稳10W,冲击15W和20W的时候一定用的上2.0TID的。
加了电机,扭矩高的很,E6的扭矩都440NM···变速器是瓶颈!
 
发表于 2011-9-29 00:08:04
引用:
原帖由 boyr 于 2011-09-28 23:24 发表在 95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听说王传福是技术唯上派啊,大力支持比亚迪!!!
此正是比亚迪的最大短板!正是因为老王唯技术至上,所以比亚迪很多领导都是技术出身。他们做技术的确一流,但不见得管理也是一流啊,然后现代企业的管理一点都不比技术次要!之前出现的问题和内部管理有着莫大的关系,IT的体系都诺基亚帮建立所以还行,但是汽车完全不一样,复杂太多了!只能探索自己的路···
 
发表于 2011-9-29 00:39:10
引用:
原帖由 优婆塞 于 2011-09-29 00:23 发表在 116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倒,看来你这个比亚迪人也不懂DM技术电机的动力是不过变速箱的,经过减速器直接驱动车轮。F3DM,e6都没有变速器这个装置。S6DM有,但两个动力是分开驱动前后轮的
你误解我意思了···现在这样做就是因为扭矩的瓶颈,是被逼的,因为扭矩高不得不缩小扭矩,但是到了传动轴又要用减速件把扭矩增大,又弄回来了···多一级传动就多一级机械损耗,对新能源车来说损耗的降低就是里程的增加。
 
发表于 2011-9-29 00:58:45
引用:
原帖由 优婆塞 于 2011-09-29 00:43 发表在 120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这不是电动自行车用的那种电机,他的高效区是很宽的,不需要用变速器来调节。另外就是,如果DM加上变速箱,和发动机一起很难控制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机的扭距太大,目前比亚迪没有合适的变速箱来承载。这种大扭距变速箱只有生产豪华车的厂家才有,一般只有3.0T或4.0以上的发动机才有超过400NM的扭距。DCT扭距承受能力也不行,大众的豪华车都用AT和特制的CVT的…
哈哈,能和电动自行车一样嘛。看来你还是听明白的,这个驱动电机在95%的工况下电机都保持很高的效率转运的。效率为王啊。其实BYD现在用的就是类似无极变速的,K9大巴扭矩都上千的。其实这样操作方便挺好···
 
发表于 2011-9-29 15:58:47
在美国买是这么多钱。但是把它弄回国内就不一样啦,现得运香港,然后等报关。交关税。而且报关一报几个月,这车回来下面显得很久了,停车费!在香港摆了好久才弄来的。这样折腾下来花费也不少啊。
 
发表于 2011-9-29 18:53:58
引用:
原帖由 sky4352 于 2011-09-29 13:55 发表在 208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我持保留意见。。。这种托文在网上多的是,包括比亚迪的铁电池,可以看下电池车的下场。大众的老大们看了一下,就得瑟得不得了,要是人家在看你抄袭了多少呢?至于和奔驰的所谓合作只是签了一个备忘录而已,真正的合作毛都还没有。比亚迪人和托的这种丑态让我想起后宫三千中可怜的宫女,皇上看了她一眼,高兴得不得了“皇上看我了”“皇上看我了”……念了三年。还是那句话,比亚迪对技术和知识产权从来没有敬畏心,不可能有大出息。咱老祖宗常说“知畏惧,知耻辱,知艰难,方成人也”。马未都先生的解释:我认为对于公众的教育中,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
呵呵,我只是说比亚迪做出这个不稀奇,因为它确实为此倾注了非常大的力气和资源,我也没有宣传它多好多好吧。其实这位兄台或许对比亚迪还是缺乏些了解,我也并不是想维护比亚迪什么,只是想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一起探讨,辩论都是可以的。就借兄台谈到的问题我也说两句吧。BYD的电池怎么样,我也不敢打包票啥的,只能就我目前所了解的和掌握的一些信息说。你说的电动车现在的下场,并不是你路上见的少它就不行,它就没有前途。因为新能源车它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大环境的政策支持与否和配套设施的健全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电动车规模不起来不是因为BYD的电池怎么了,而且因为国家的支持政策不明朗,没有国家对私人的补贴,高企的电动车价格谁人问津呢?BYD的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是很不错的,在深圳运行的E6没有一辆出过电池的问题,五洲龙电动车爆炸,众泰电动车爆炸都是因为他们的电池品质不行,因为他们做不了,只能买别人的,东西一旦别人做的你就没办法了,只能是别人做什么样就什么样。现阶段BYD的铁电池产能非常紧张,需求的项目太多了。已是新能源车上量的最大瓶颈。因为BYD的新能源不单单是车,还有它的太阳能发电及储能。储能电站要耗费大量的电池!还要为电信、移动、联通的野外基站供应UPS备用电源,都消耗了很多电池产能。现在K9和E6经过在深圳的试运行都已开始走向国外了,你搜搜相关新闻也应该能看到的。至于和大众合作告吹,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因为大众牌子大,他们不同意比亚迪以技术入股成立合资公司,说白了就是你出钱可以,但是新做的东西你可以用但是不能分享技术,以老王对技术的狂热,他能同意?和奔驰的合作就更不是你说的签了一个备忘录而已了,双方在早在去年7月30日已经成立了合资公司,好像叫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各出3亿启动,股权五五开很多奔驰的工程师都已经常驻比亚迪工作的,我们楼下了都停满了他们从北京奔驰开来的奔驰车,办车展都够···合作车2013年就会推出,BYD负责驱动电机、控制和电池,奔驰做整车设计。就这么个合作模式···至于你说的比亚迪对技术和知识产权从来没有敬畏心,不知道你具体指的是哪方面,是外观的抄袭么?也给你一个我刚刚找的连接吧,凤凰网的//finance.ifeng.com/roll/20110405/3814974.shtml比亚迪的专利一直是前茅的。
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敬畏心不是你一看到那些技术就吓的不敢涉足,就认为那些东西不是我们中国做的出来的,是日本的、是德国···不是发明一个新的东西才叫创新的。你能把别人的东西消化吸收并能在他的基础上做出你的革新,这就是创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也许大家觉得BYD就是到处抄袭,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就这么简单照抄,别的公司能这么让比亚迪放肆的抄?给大家举个例子,说白了,刚刚开始比亚迪做手机锂电池就是学三洋和索尼的技术再融合他们的特点加上自己的创新弄出来的。后来比亚迪慢慢做大了,在欧洲和美国都占领了市场,三洋和索尼就一起对比亚迪发起了专利侵权诉讼,结果比亚迪直接反诉,控告他们,经过漫长的两年多的马拉松诉讼三洋和索尼和比亚迪和解!这在之前中国被诉侵权有哪件逃过!为什么,因为比亚迪是借鉴了,但也有自己的改动和创新,完全不是他们控诉的说比亚迪侵犯他们的专利。比亚迪现在做的东西也一样,就说F3,你看他多像花冠,可是丰田还不是没告赢!说白了,翻翻丰田的历史就知道,比亚迪就是走丰田的路!
 
发表于 2011-9-29 19:02:30
引用:
原帖由 A纷舞妖姬 于 2011-09-29 18:57 发表在 231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不管山寨谁的技术,都是一样的,不谈道德,只谈法律强制约束力。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越来越深。山寨迟早行不通。山寨不是超越的手段,有点竭泽而渔的后果。与其等到行不通了再想办法,不如早作打算所谓的山寨,就像山寨手机,在短时间内的确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这就像游击战。只适合个体户爆发…
嗯嗯,你说的很在理。偷没偷别人的技术,一切专利说话,法律说话。抄的让别人无话可说不一是轻轻松松做到的,比亚迪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及法务部,就是用来评估所用的技术是否侵占了别人的专利,如果侵犯了就会给予这个项目预警,要规避别人的专利。很多新专利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想出来的,在别人的基础设计出新的东西也是创新啊。牛顿能在巨人的肩膀上改变世界,我们中国人也一样能!
 
发表于 2011-9-29 19:12:16
引用:
原帖由 国货当自强2012 于 2011-09-29 08:52 发表在 140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顶楼主了,比亚迪加油!不过本人觉得比亚迪车子的车身设计还应该再动感流畅一点!
告诉你们都怕你们笑话,其实比亚迪的外形设计真的是被逼,那群人绝大多数都是刚刚从学校出来的,没什么经验,也不会什么,学校学什么就用什么,所以····各自模仿啊,我一样觉得很丢人。但是还能再要求他们什么呢,老王就是想培养出自己的设计师,让他们借鉴中学习,借鉴中领悟,慢慢的他们自然能做出自己的设计。有自己的想法。其实现在的S6和G6已经有体现了,你看当年F3是怎么抄的!现在已经有不同的感觉了。有的车企知道自己不行,就一味委托国外的设计室设计,调教,这样你能学到什么,掌握什么。怕什么嘛,现在不就是骂山寨嘛,等以后了比亚迪能自主设计了他们还在让别人给他设计···
借用黄巢的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12345...44 / 44 页下一页
到第
 

高级模式

0/5000字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提示

您是否确认将回复优先展示,扣除300积分?

您已被楼主屏蔽,不能回复该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