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zhanyi_cn 于 2011-02-23 14:52 发表在 103 楼
撞击后重量大的车速度变化必然小于重量小的车,视频也很好说明这个问题了,菲亚特承受的速度变化明显大于奥迪。有那种情况是重车速度变化大于小车的吗?请举例
原帖由 anlantis 于 2011-02-23 15:23 发表在 104 楼
我仔细看了下帖子。1.只是很多日系车坛里怎么说,我并不认同。2.我认为日本车有偷工减料的嫌疑。相对于欧美车,日本也是算轻的。3.我想的和你讨论下,到底车重和结构这些东西,在安全性的影响。由此来反驳那个一说日本车弱就说,吸能好的网友些。4.你在这里理论分析,我过来只…
1.明白
2.这个不要放在这里说了,不想这贴变成口水贴
3.车重影响撞击后的速度变化带来的伤害,车身材结构质影响吸能变形带来的挤压伤害,同时车越重速度越快会导致车身结构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总结:对个人来说,安全的车就是质量大的,且有着与质量相匹配的吸能结构的车。
4.非常欢迎,之前,坛友超白瑞德的马车,就帮我纠正了一个观点
原帖由 购车_自主 于 2011-02-23 19:27 发表在 117 楼
单纯讲这一点,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车的重量(质量)是和它设计的吸能结构等安全系统相适应的,对于一个整备质量较低的车来说,它的吸能触发阀值需要低一些, 出厂后人为地增加车重改变不了这个阀值, 增加重量将会使同样速度条件下的碰撞时吸能区溃缩的更快. 这样,…
看来我还没有老年痴呆。那么重量实际上在碰撞中是一个中立的因素,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撇开撞墙撞集卡,对大家而言,是越轻越好。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自己而言是越重越好。而且后者获得的好处是在轻车内人员获得更大的伤害为代价的。因此我提出了一个道义上的质疑.....
原帖由 diamondust 于 2011-02-23 13:26 发表在 96 楼
主要是针对"占便宜"一说,也就是你文章中的第三条,而不是第二条......你说的很对,总的动能绝对值增加对大家都没好处,而动能少的一方更吃亏。我只是想挑战一下那些自认为开坦克才体现自己智商优势的人的道德底线.....事实上比别人多重200kg对自己的安全并没增加更多保障还给…
首先机头按照常用的材料, 铁内壁+铝体+铝盖的所谓全铝发动机头顶多撑死了比铁内壁+铁体+铝盖的机头重35KG, 悬挂上独立后旋要比非独立重大概50KG-75KG, (个别例子除外) 我们都按极限算那是110KG. 剩下的重量多在哪里? 为了多承载这些重量, 吸能区和钢架必须加强, 这是不可能回避的问题.
你始终都没搞清楚牙防组测试如何能拿高分, 也始终浮在一个表面去看问题, 敢问同为某品牌车系的5星的A级车和B级车, 车重相差也就是你很轻看的所谓那点点重量, 你认为互撞的结果如何??
任何钢材都存在一个曲折强度的问题, 试问: 如果两种钢材, a钢曲折强度为300, b钢为299. 不考虑两种钢材互撞后形状变化所导致的强度变化, 你认为a, b两钢的结果如何. 在这个命题中, 你永远都不能回避的事实就是, a钢完好无损, b钢彻底变形. 所以回到汽车中来, 为了拿高分, 不同重量的车必须配备与之相匹配的吸能和钢架结构, 在你所不起眼的200KG上, 从吸能区一直到钢架所用钢的曲折强度都是有区别的. 这就决定了互撞时截然不同的表现.
原帖由 popwangyu 于 2011-02-23 16:37 发表在 108 楼
首先机头按照常用的材料, 铁内壁+铝体+铝盖的所谓全铝发动机头顶多撑死了比铁内壁+铁体+铝盖的机头重35KG, 悬挂上独立后旋要比非独立重大概50KG-75KG, (个别例子除外) 我们都按极限算那是110KG. 剩下的重量多在哪里? 为了多承载这些重量, 吸能区和钢架必须加强, 这是不可能回避…
实际整备质量也就是100kg的差异....相对而言,也是重的需要加强,轻的不需要.....
全世界的牙房组都是这样的测试,结果也是可以比较的。而且能够看出很多问题,已经有好几个人对此进行了评论,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数据就是数据。
你对一个学材料的人提这种问题怎么看起来都是自取其辱。。。首先,那叫屈服强度,不叫什么曲折强度。接着,任何金属材料在常温都有一个冷作强化的过程,而对于韧性材料来说,曲服并不是一个点,而是随着应变的增加而增加的,严格来说即使是脆性材料,屈服也不是一个点。事实上,前一阵子不是有高6vs雨燕,A6vs金刚么......整备质量差异貌似都超过200kg的对话,也没看出谁更厉害。
象你这样没点基本常识的人,就不要参与这些讨论了,只会给你的车友抹黑。
人比车耐撞,因为往往车子都散架了人都没事,相撞的两台车子互相吸收消耗的能量是一样的,既然散架车子上的人都没问题,那么没散架车上的人就更没问题了,所以安全的车一定是相对结石的车,也就是车体强度高的车,一个溃缩坍陷的结构是不吸收碰撞能量的,道理与车轮打滑雷同.弹性结构在结构变化中吸收能量,在恢复中释放能量,如果一个结构溃缩的车撞到一个结构弹性及耐冲击强度高的结构,那个溃缩结构将遭遇到两次伤害.例如头对头撞击,一个发生弹性变形,一个溃缩到乘员舱,接着发生弹性变形的车在结构恢复中会给已经溃缩到乘员舱的车辆第二次冲击,吃大亏的一定是能溃缩的车子.楼主在分析的时候一定把弹性变形给忽略了,墙体几乎是个无任何变形的刚性体,所以车撞墙与车撞车绝对不一样,除非把墙做得有一定的弹性,而不是只在前面加个只会溃缩的吸能机构,换个大弹簧来撞,那么按溃缩理论设计的车就要现原型了
原帖由 diamondust 于 2011-02-23 19:15 发表在 115 楼
我当然看懂你的东西.......但是我依然觉得购车_自主这个结论在我看来有些无聊。车子的质量在这个平均分配冲量和动能的模型中决定了加速度,也就决定了人的安全。这是不是提示我们要多压重量来获取更高的质量来获得碰撞时更低的加速度呢?简单的举例就是,两台一样的车,负载不…
单纯讲这一点,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车的重量(质量)是和它设计的吸能结构等安全系统相适应的,对于一个整备质量较低的车来说,它的吸能触发阀值需要低一些, 出厂后人为地增加车重改变不了这个阀值, 增加重量将会使同样速度条件下的碰撞时吸能区溃缩的更快. 这样,虽然靠增重可能"获得碰撞时更低的加速度",但却增加了溃缩区用尽而乘员仓变形的危险, 这是利不偿失的. 车辆越载的危险性除了体现在制动容易失灵之外,也体现在这个问题上. 或者也可以理解成它相当于一辆自重大的车设计时配备了较"弱"的吸能区.
我当然看懂你的东西.......但是我依然觉得购车_自主这个结论在我看来有些无聊。
车子的质量在这个平均分配冲量和动能的模型中决定了加速度,也就决定了人的安全。这是不是提示我们要多压重量来获取更高的质量来获得碰撞时更低的加速度呢?简单的举例就是,两台一样的车,负载不同,结果是否重车上获得G值小,生存概率大?
当然,我对于重量对NCAP正面碰撞成绩的影响我没有任何疑义。请给我确认一下,我上面这条理解的是否正确。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