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fzyw 于 2011-02-28 09:55 发表在 218 楼
如果你说的是正确的,那么现在的家用轿车都应该是没有武器的小型装甲车,但是事实呢?所有的厂家都在走轻量化的路线(高端车如新奥迪a8就是如此,减重100多KG),包括奇瑞,事实胜于雄辩。
轻质化也好轻量化也罢,要看其与安全性要求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主次是如何设定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去轻质化和轻量化的问题。
为了轻质化轻量化去兼顾安全性和为了安全性兼顾轻质化轻量化,前者与后者其安全性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这如同两个潜水人做水下无呼吸辅助设备的潜水距离比赛,限时2分钟,测试结果,差别不大。当限时为4分钟时,差别就不是一般的明显了。
譬如贴主所说,虽然新奥迪A8减重100多KG,也比同级别的日、韩系轿车要重不少。如果在高速上非要跟随一个车辆走,开新奥迪A8的,绝对会选择跟随日、韩系车,尽量避免德系、美系车,远离载重卡车。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没有后保险杠、有但即薄又短,再或者只有玻璃钢的保险杠,当然要好欺负一些,冲撞起来更有信心,也能给自己提供缓冲与吸能保护,反观德系、美系冲撞起来,信心会差一些,载重卡车就更不要提了……
原帖由 afa_sheng 于 2011-03-03 09:47 发表在 233 楼
汗。。。待在原地被碰撞不动,力都被你前面的所谓铁墙吸收了,当然后面的人毫发无伤,但是如果是坐在撞铁墙的坦克里,撞上墙,速度瞬间降为0,身体被安全带拴住,头会由于惯性直接飞掉的,惯性啊,这是出了挤压伤害之外,最最大的伤人因素,什么都能忽略,但是绝对不能把这个忽…
只要驾驶室没有产生形变,人存在安全带、正面+侧面气囊的保护,造成死亡概率会大大降低。如果发生了驾驶舱形变,所谓安全带+正面+侧面气囊都是浮云。
对与强度高的物体而言,高速撞击最终导致,高强度的直接插入到低强度的内部。溃缩吸能可以缓冲碰撞的惨烈程度,但这个前提条件是,驾驶舱的强度要远远高于溃缩吸能部分,能够在发生碰撞时,给吸能与溃缩部分以强有力的支撑,保持自身的不溃缩。
如果发动机舱碰撞都没有变形,而驾驶舱却变了形,这样的设计是纯属胡扯了。
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前提条件的去讨论溃缩吸能,认为溃缩吸能了就一定可以保护成员性命,那是弥天大谎。
发生在北京,英菲尼迪百公里时速撞击菲亚特,造成多人伤亡的惨剧相信大家都知道。菲亚特被撞的溃缩吸能,彻底变形不成样子,为什么反倒保护了英菲尼迪肇事者的性命?
如果换成是坦克,最不济,换成一辆步兵战车停在那里,看看英菲尼迪百公里时速撞上后,是步兵战车全体阵亡,还是英菲尼迪车主命归西天……
原帖由 flxs 于 2011-03-03 11:22 发表在 234 楼
只要驾驶室没有产生形变,人存在安全带、正面+侧面气囊的保护,造成死亡概率会大大降低。如果发生了驾驶舱形变,所谓安全带+正面+侧面气囊都是浮云。对与强度高的物体而言,高速撞击最终导致,高强度的直接插入到低强度的内部。溃缩吸能可以缓冲碰撞的惨烈程度,但这个前提条件…
原帖由 afa_sheng 于 2011-03-03 12:40 发表在 235 楼
哎,你杯具了,永远都纠结在人待在原地并有庞然大物保护,永远都想不到速度迅速降到0带来的伤害,你想想你跳起来之后落地的时候膝盖需不需要弯一下作为缓冲的(有合理溃缩区的汽车),或者你试试落地时膝盖不弯(人做坦克里速度瞬间降到0),看看到底是哪个对你造成的伤害大,…
合理溃缩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以“合理溃缩区”为幌子,明明把安全冗余系数降到了最低限度,却在宣传口径上标榜是什么高科技。
一次次的车祸实证摆在那里,借用赵本山和小沈阳的话:
人最可悲是什么呢?我告诉你嗷,花十几万买个车,发现是个没有溃缩吸能设计的,老东西,多没有面子……
人最最可悲是什么呢?我来告诉你,花十几万买个车,笨点重点,跟人家高科技设计的撞了一架,对方一溃缩吸能,把命给丢,这样太不给面子了……
好帖,不错,学习了!
原帖由 flxs 于 2011-03-03 14:26 发表在 238 楼
合理溃缩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以“合理溃缩区”为幌子,明明把安全冗余系数降到了最低限度,却在宣传口径上标榜是什么高科技。一次次的车祸实证摆在那里,借用赵本山和小沈阳的话:人最可悲是什么呢?我告诉你嗷,花十几万买个车,发现是个没有溃缩吸能设计的,老东西,多没…
呵呵,好吧,LZ发话了,我也不好语气再强硬了
的确是有某部分车系打着‘溃缩’的旗号来宣传,当然也有所谓安全性很高,但在出事的时候却还不如前面车系的情况
有的东西是不能以偏概全的,人家厂商宣传的加强车架,做好溃缩绝对是对的。但在这个社会,技术却还没发展到能完全做到这种情况的阶段,就像某些“很硬”的车,也不能做到撞到“溃缩”的车后毫发无损的地步一样。
在谈车子的时候,就应该合理公平地看待每一款汽车,不要一味的去否定,要理性的看待每一款车子所采用的技术。当然如果各大汽车生产商也能在别的车系上借鉴到一些东西,那样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民众来说才是好事。
日本车、德国车学习美国车的够“硬”,美国车、德国车学习日本车的节油和稳定质量,日本车、美国车学习德国车的高新技术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