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0 | 回复:2379 哈弗H3论坛 >  西行无锁(2305楼晒哈哈改装装备费用)
20
只看楼主 收藏本帖
发表于 2011-3-30 09:08:02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4-04 15:04:27 编辑 ]
 
发表于 2011-3-30 09:27:59

       在壮丽的自然面前,任何文字都是多余。只想说,纳木错,我一定会再来,驾车沿着你的湖岸线环游,感受你无穷变幻的魅力,听蓝天怀抱中神山圣湖永不消逝的恋曲。














念青唐古拉主峰















 

没有了静水如天










真想做一只巨大的风筝,随意飘荡在纳木错蔚蓝的晴空下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4-04 15:02:02 编辑 ]
 
发表于 2011-3-31 23:44:40

                    山南:神谕只向有缘人

  


   10月10日清晨,将住了三天的房间退掉,登山包寄存在八郎学,背起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前往山南的旅程。


    去山南的理由很多:四年前,驴窝餐厅的老板就向我推荐过它;问雨哥,在我去不了阿里的空闲时段,西藏还有哪儿可以去?雨哥回答:山南!当然,还有小鱼,她进藏开会,今天到达山南。

    不去山南的理由也很多:山南是湖北省对口援建地区,据从那儿回来的人说,山南景色很一般,没什么可看的。山南旅游的落脚点是宗教和历史,我恰恰对这两样都不感兴趣。

    旅行社组织的山南游,时间安排只有一天,而我,却想在那儿呆上三至四天。

    早上7点,在大昭寺广场坐上去桑耶寺的班车,除我之外,车上全是藏人。

    一路风景果然平淡。除偶尔出现的黄树林可以使人眼睛亮起来之外,被风沙不断侵犯的山南,使人更多联想到的是“荒凉”,可又没有珠峰一线的气势,于是,感觉有些不伦不类。




这座桥很奇怪,乘客必须下车步行过去




意外遭遇蓝色雅鲁藏布江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4-04 14:51:02 编辑 ]
 
发表于 2011-3-31 23:50:28

     重新上车后,问坐我后座的两位藏族小伙:桑耶寺是否有去青朴的车,他们说他们也不清楚,其中一个小伙用藏语向旁边的人咨询后转告我,12点有上青朴的车。后来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并非当地人,而是专程从四川九寨沟过来拜佛,按藏人的习俗,只要是大点的寺庙,他们必须一个个都拜到。我问他们对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拜佛的人有什么看法,他们说,他们很佩服,但他们自己不会这样做,现在社会发展了,交通也方便了,没必要非要延续老辈子的方式,“菩萨在这儿,只要这儿虔诚就行了。”他们指指自己的心。



    车至桑耶寺,直接买好去青朴的票,在最近的餐馆里赶着弄了碗饭吃。饭没吃两口,司机叫嚷着要开车了,只好端着碗上车。结果由于路不好走,车辆颠簸厉害,且尘土飞扬,这碗饭成了我的负担,不得不将其丢弃。



    为什么要去青朴?仔细想来其实没有理由,就是一种感觉——喜欢“青朴”这个名字,喜欢“修行地”这种称呼。



    过去不通车时,从桑耶寺到青朴要走整整一天,而青朴的所有吃穿用住,都是这样艰难背上山的。 


修行地就位于这个如怀抱般的大山中,班车在这儿停下后,我们必须自己爬上去。

上山的路

    
青朴,在干旱的山南地区,算得上是山清水秀了,尽管这山裸露着许多的岩石,这水是在南方可以忽略不记的小山泉。




神奇的西藏,连水车都如此与众不同

经幡凌空飘扬,也是西藏特色吧?



还有更令人惊讶的,你相信这张照片是原片吗?请教了几个搞摄影的朋友,在赌咒我没对照片进行任何处理和拼接后,他们给出的结论是:相机坏了。这个结论你相信吗?

看看随后拍的这张照片(当然,后面还有许多许多正常的照片,不正常的,就那一张)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4-04 14:40:24 编辑 ]
 
发表于 2011-4-5 18:34:21

引用:

原帖由 新灰太狼 于 2011-03-31 23:04 发表在 2135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每天都来看看,每天都更加深一份西行的心。谢谢你带给我们这份礼物,心的净化在途中!建议文字的颜色依旧,那份紫包含精致,灵动还有那丝丝的神秘,最是符合景随文生!!!

听取你的建议,用了大半天时间,终于将字体和颜色改完了:)
 
发表于 2011-6-7 15:34:04
引用:
原帖由 宝刀吉普1 于 2011-06-07 09:01 发表在 2170新窗口中打开引用楼层
怎么现在才发出,文笔很好,照片更佳,向你学习,我们武汉的二车8人6月10出发,展开又一轮的西行漫游...

祝福武汉的朋友远行顺利:)
 
发表于 2011-6-18 20:15:39

    青朴确实没有我惯常喜欢的美丽景色,但他却有着另一种风景,一种令人深深敬畏与向往的风景。我相信每一个来青朴的人,心灵都会受到极大的震撼,我相信每一个离开青朴的人,对生活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思考。于是我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走进青朴,就不再离开。当恐惧、烦恼、贪婪、痴妄、不信任、不满足、不安生,等等一切,主宰我们的生命,垄断我们的心灵,当寺庙的钟声都不再清宁醇厚时,青朴,昭示了修行的真正意义。   


    这些背着、扛着沉重木材上山的阿尼引起了我的注目。从她们的衣着打扮来看,应该是在青朴的出家人。她们中,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有体胖的,有瘦弱的,就是没一个人空手而行。青朴上山的路陡峭且不平,我背包爬了上10分钟,便开始气喘,而她们,不会比我更轻松,于是,我们一路走,一路默契地交替休息。原想跟她们聊聊,可试着说了几句,她们只是笑,却不答,显然是没听懂。唯一能够沟通的,就剩下一句“扎西德勒”。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0:16:51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0:22:02

    直到遇上下面这个年轻女尼,沉默才最终被打破。
    她上过学,能说简单的汉语,回答我一些不太难的提问,于是我决定跟上她们的步伐,一路同行。
    她叫拉姆,藏语中“仙女”的意思,联想到我的网名和我随后将要去的“拉姆拉错”,心中有一丝小小的惊叹。

   拉姆极爱笑,无论跟她说什么,她都是这样的笑意盈盈。几乎每个去过西藏的人,都会在心中收藏着这如圣湖般清澈纯净的笑容,这种笑容,只属于藏地,属于那些心无尘埃的人。
    我问拉姆:你们背这些木材做什么?她说:要在山上修建寺院。
    我问:山上是不是有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她说:有,就在最高的地方。
    我问:那青朴的修行人住在什么地方?她指着路右边密密麻麻低矮的石屋说:这里面。
    我想过去看看,被她制止,她说:他们在这里修行,不喜欢人打扰,你不要拍照。
    天气炎热,路途艰难,走得很累。我一路走一路不停地喝水,看她们却未喝过一口水,以为是她们没带水,就将自己备用的一瓶矿泉水送给拉姆,拉姆推辞再三,我不允,她只好接下,但很快就转给了身旁这位阿婆。阿婆接过水,感激地向我致礼。我问拉姆,阿婆今年多大年纪?拉姆回答:65了。阿婆拉起裤腿,要我看她的腿,那是一条明显病变了的畸形的腿,骨瘦如柴,关节肿大。阿婆伸出俩手指,示意她患这病已有二十年。二十年的腿疼,却不能阻挡她身负重物登山,只为那一世的虔诚信仰。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11-30 12:20:15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0:26:58

    青朴修行地位于山南扎囊县境內,在桑耶寺东北15公里的納瑞山腰,海拔4300米左右。因为此地环境幽静典雅,加之寂护、莲花生、赤松德赞等吐蕃时期的著名历史名人和众多高僧活佛曾在這里修行过,所以青朴与桑耶寺共負盛名,朝拜者络绎不绝。藏族人认为到了桑耶寺而不去青朴,就等于未到桑耶。相传,青朴修行地的大山里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天葬台和108处神泉。

    那天爬青朴,爬得非常吃力,甚至感觉难度超过了走墨脱。不由得想起老公常说的那句话:“只有你这样的疯子,才会一次又一次去自讨苦吃。”人生中,我一直在放弃,唯独放不下的,就是这行在路上的感觉。一个爱上了行走的人,注定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好在这一路景致不错,又有拉姆相伴,旅途倒还不算乏味。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0:27:35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0:35:09

    青朴半山腰有一座寺庙——扎温寺,是座尼寺,所以我一路上来遇到的都是女尼。寺不大,旁边有个小小的住宿点,总共只六张床,也许可算作是全国最小的招待所。



       寺外有一幅巨大的唐卡,上面绘满各式宗教图案。在西藏,能看到晒唐卡是非常幸运的事,而就在我离开时,这幅唐卡被慢慢收卷下来。





    下面这张照片,令我又一次陷入迷惘,扎温寺应该不会有这样的高窗明镜,错片再度出现,原因却始终不详。



    酥油灯,又称长明灯,从被点亮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永不熄灭,除非寺庙被毁。站在她面前,我看到一种精神,生生不息地灼灼燃烧在这小小灯芯中。


在寺庙多金顶的西藏,这样的建筑实属质朴。



看到了开阔的河谷地带



 转经筒,西藏最常见场景之一



    经堂里坐着二三十个女尼,正在齐声诵经,那声音,有着一种直达心灵的冲击力,比世上最美妙的音乐更加摄人魂魄,我倚门站立,竟是听得痴去,尘世间的一切在那瞬间全部远遁,我甚至想到,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因迷恋这声音而永远留在青朴?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0:36:27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0:40:38

    沿山有数不胜数的山洞与石屋,这就是著名的青朴修行地。关于青朴修行地,有很多传说和故事。藏传佛教中说有一处圣地叫乌金贝隆,那是莲花生大师的诞生地,是人世间的秘境,有缘的凡人可以进入的理想国度,传说青朴山上有一条秘密的通道,直接通向这个理想国。莲花生大师是来自古印度的佛教高僧,在公元8世纪把佛教从印度传到西藏,是西藏六大教派之一宁玛教的创始人,宁玛教乃藏密的一个分支。

    对于汉人来说,藏密几乎是一个无法进入的领域,它是通过上师灌顶,师徒口耳相传方式进行传承,目的是为了避免伪法出现。而历代以来,选择青朴作为修行地的高僧大德众多,青朴山里又埋有许多珍贵经卷,这一切,使得青朴盛名经久不衰,修行者遍布石洞与石屋,他们中,有普通百姓,也有家产万贯的富翁,有住附近藏民,也有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汉人。在这儿,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苦修者。 

  
    那是一个我不了解的世界,我不敢对之做任何的妄议,甚至,我不敢靠近,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扰了修行人的清静。







    途中一间小小的寺院,供着的是典型的密宗佛像,据说这种双身佛,并非是人们通常理解的男女双修,而是代表着密宗高层次的修行法门,即福慧双修。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0:43:32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0:46:14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攀爬,目的地终于出现在眼前,湛蓝的天空下,一座白色孤堡岿然耸立,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气喘吁吁的我踉踉跄跄向他奔去。





爬上这最后几级台阶,我就到达了青朴最神圣处——莲花生大师修行洞。



    屋子前是一个不大的露台,几位藏人正坐着在吃东西,其中俩孩子一见我端着相机,赶紧跑过来,摆好姿势要我拍照,鉴于我的摄影水平,一般不敢拍人像,不过,这俩孩子实在太可爱,我无法拒绝,就为他们拍了几张。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0:46:59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0:50:40

    登临高处,暑气尽消,山风送爽,心旷神怡。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从雅鲁藏布江边延伸过来,蜿蜒而上,在这一条通向人类高境界高智慧的路上,多少人俯身叩拜,多少人踯躅前行,多少人已然开悟,多少人依旧混沌。无论我属于其中的哪一类,至少有一个事实很鲜明:我来了!












    我来了,青朴,我不是虔诚的信徒,也不是彷徨的心灵迷失者,更不是浑身长满眼睛的猎奇者和只为到某处而到某处的游客,我来,是因为我需要来,一定会来;我走,是因为我不属于这儿,至少目前不属于。


    但我的心,她在这儿,所以,你怀抱的气息我是如此的熟悉。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0:51:25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0:58:49

    修行洞前盖起了寺庙,里面供奉着莲花生大师的塑像,洞内空气潮湿,洞壁黝黑,阴冷使人不敢久留。靠庙门处坐着个喇嘛,他的面前有一大摞1角的纸币和一些零散块票,我走过去,掏出一张50元的钞票递给他,转身要走,被他用手势留住。只见他从角币中取出一沓,自顾数了起来,我莫名看着,不解其意。这时,进来几个藏人,递了一张10块的人民币给他,他就从已数好的1角纸币中取出一摞交给他们。至此我才明白,他以为我的50块钱是要换零钱的。我向他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又指了指洞口,表示我不需要换零钱,这钱是用来敬奉莲花生大师的。我从不在寺庙布施,也从不对佛像跪拜,所以,我那虔诚修佛的朋友一直对我很不以为然,说我是典型的“口头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莫名的,青朴使我谦卑,因为我面对的不再是一尊尊泥塑木雕,而是一种弥漫于天地间的精神,他令我不由自主心生敬畏。

    藏人们争先恐后匍匐于地,磕着等身长头。里面突然如此热闹,我呆不住了,就回到露台,恰遇拉姆,她说她马上还要下山,要我跟她一起走。我讶异地看着面前这孩子,如果她再走一趟的话,就是今天的第四次下山了。姑且抛开信仰不谈,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一个孩子承担,我心里有说不的滋味。“每天爬四五趟山,你累不累,苦不苦?”“累,不苦。”拉姆依然笑得很纯粹。
    “累,但不苦。”这句话我懂,真的懂。

    我突然决定,暂时不下山,我要去看看路右边的那些小石屋,一定要去。
    告别拉姆,跟随刚才拜佛的那几个藏人,我开始了另一番行走。


挂在树上的本子,作用不详




      由这个角度看下去,是不是我立之处更为高峻我观之处更为阔达?


      远远的那座顶部彩色的山,就是桑耶寺旁的海布日神山





某寺外平台上的藏族孩子和寺内佛像

山上的佛塔及转经的藏族老人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1:00:44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1:06:16

    如果说上山只是累的话,那么下山则是又累又赶。我紧紧跟随这一家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一个背孩子的妇女组成的朝圣队伍,竟然仅仅只能保持不掉队。几岁的孩子,在曲里拐弯的山路上连蹦带跳,满头白发的老人,步履稳健。就连这位妇女,也始终快步如飞。不能不感慨:真是什么样的山水养育什么样的人物!

    他们逢寺必拜,逢开着门的石屋必进,无论到哪,都一定会从手里攥着的1角纸币中抽出几张留下。原来,零钱的作用是这样的!




    一直不怎么敢给他们拍照,怕犯忌。在行走过程中,偷偷拍了一下前面这位婆婆,被她察觉,她主动转过身来,站好,让我拍。





        想来这就是神泉之一,步履匆匆的藏人们纷纷在此停留,他们舀起洞里的水,虔诚地喝下去。



这位藏人递过汤勺,示意我喝,我摇头,没敢接。



下来了,想像一下我上去时的情形(估计:海拔4300——4500)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1:11:35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1:17:34

    后来总是会想,如果没有靠近这些石屋,如果没有走进修行人的居所,我算是真正到过青朴吗?甚至就是现在,我都不敢肯定自己到过青朴,青朴的深邃与浩瀚,仿佛繁星高悬于天际,绝非我那匆匆一瞥可以明了。

    石屋很多,错落于山间林中,外观普遍简陋,有窗户的就算是比较高档的了。即使在大白天,绝大部分石屋都关门闭户,主人在内清修。其实,就算是敞着门的,我也绝不敢贸然闯入,因为拉姆告诫过我,不可随意打扰修行人。拉姆说,这些石屋,有的已有上百年,有的刚刚才建成,修行者在石屋中修行,三五年至一二十年不等,其中有些人会在此终老一生。石屋里的设施很简单,除佛龛、经卷等,就是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起居用品,石屋建好,修行者入住,即意味着他已与红尘基本隔绝,除偶尔到扎温寺购买生活用品外,一年四季,无论雨雪风霜,他们的生活空间只在这小小的方寸之地。


    山上没有电,晚上必须燃烛照明,吃的,也许就是最简单的糌粑吧。在这样贫瘠的物质条件下,人的生活状态究竟怎样,追求的又是什么?对于停电24小时就会空虚得发狂的现代人来说,也许一切都无法想象。

    人终要投他所要的而去,得已欲得,那便是无怨无悔。
    达摩面壁十年,一无所有,一无所失,终得常人之不能得。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1:18:16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1:22:08

    走过这座石屋时,看见一个人正在围墙内浇花,我笑着跟她打招呼,她也笑着回礼,感觉有几分亲近。站了一会儿,我用手势询问她我是否可以进去看看,她弄明白我的意图后,微笑着打开门,于是,我终于有缘亲眼得见修行者的生活面貌。





    打开一道低矮的门,躬身进入屋内,屋子窄小得无法形容,两张小小的单人床和一张放满凌乱物品的小柜便占满了整个房间,我和主人家对床而坐,稍一挪动膝盖都会触碰。我问主人她的名字和年龄,她只是笑,却不回答——显然她不懂汉语。我取出一张20元的纸币,恭恭敬敬递给她,她使劲摆手,不肯收。后来同行的藏人给她角币,她却很高兴地收下。我指指角币,又指指手中的钱,告诉她,我这个和他们那个是一样的,她这才不再拒绝。将钱放柜上后,她变戏法般地不知从哪儿掏出一个苹果,硬塞进我手里,要我吃。然后,又取出两小袋浅绿色的灰状物品,递给我。(后得知,这也是种藏香,可以焚燃。)

    我连说带比划,试图与她沟通,可只要我一开口说话,她就笑得不行,而她说话,我也忍不住笑。于是,我们就这样笑着说着比划着彼此不懂的语言,却能感受到同样的快乐。原来,笑也是一种是语言,而且是最干净明了的语言,在笑中,一切的陌生,一切的隔阂皆已融化。我已不再需要了解些什么,因为我看到了她生活的底蕴,那就是——知足的快乐!

    告别时,将手中握了很久的苹果硬塞回到她手里。于常年呆在山上的苦修者来说,苹果应该是很珍贵的东西。

    如果将来还有机会去青朴,我一定要带许多药品、食品和日用品上山。





    在修行者的心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目标与动能,也许我永远不得而知,但青朴之行,至少再一次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观点:有一种人很富有,这种富有与财富声望无关,而在于他们拥有一颗淡泊宁静坚定仁爱的心。
    尘世之中,你能抓牢什么?生死关头,你能带走什么?
    追名逐利者,为名所累,为利所害,心中可曾有片刻清净?
    痴怨愤恨者,为情所困,为势所迫,精神可曾有半点自由?
    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花开花谢自然景   
    清风明月自在心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1:24:42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8 21:27:35

    当天下午六点,坐来时的车返回桑耶寺,入住桑耶寺宾馆。有趣的是,在这个号称桑耶寺最好的宾馆里,所有标准间里的淋浴都是摆设,根本无水洗澡。而且,除了前台(还经常不在),几乎见不到服务员的影子,我等待入住,等了将近二十分钟。

    跟小鱼通电话,她已到山南,就住在雅鲁藏布江对岸的泽当镇。一来此刻已无班车,二来我还想去桑耶寺转转,所以约定第二天见面。我请小鱼帮我找当地人问问拉姆拉错的情况,小鱼过后回答:她问了几个山南人,都说没去过拉姆拉错,还说去那儿路挺远,且很不好走。








 

 
发表于 2011-6-18 21:33:11
    11号上午逛桑耶寺。


    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离泽当镇38公里,建成于公元八世纪,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的称号。桑耶寺地点由莲花生选定,结构布局由寂护设计,藏王赤松德赞亲自主持奠基。




    桑耶寺是仿照密宗的曼陀罗建造的。位于全寺中心的“乌孜”大殿,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乌孜”大殿四方各建一殿,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两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两旁又建两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角又建红、绿、黑、白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魔刹,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而且在塔周围遍架金刚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杵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坚不可摧,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建筑,为护法神殿、僧舍、经房、仓库等。全部建筑又围上一道椭圆形围墙,象征铁围山,四面各开大门一座,东大门为正门。寺院建成后,莲花生在此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史称“桑耶七觉士”。桑耶寺由此成为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



    我这人无论如何都培养不起对寺庙的感情,所以大凡寺庙,都只是看过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族 于 2011-06-18 21:34:02 编辑 ]
 
到第
 

高级模式

0/5000字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提示

您是否确认将回复优先展示,扣除300积分?

您已被楼主屏蔽,不能回复该帖子